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憐的稅銀

“是啊~這都第五家了,錦衣衛究竟還要抓多少人啊,才能停下來,才肯罷休啊?難不成,要將所有的有錢人都抓起來?”

“別亂說,這可不是胡亂抓,而是有着理由的,從京師傳回來的報紙,上面痛批的那些偷稅漏稅之人,就有這些人,你們去城門口看看就知道了,或者是被抓人的家門口,都有着告示,上面羅列了抓人的理由。”

“這怎麼可能?每年光景不好之時,別人我不清楚,但王大善人可都會施粥,讓qióng rén們能夠勉強度日,這麼好的一個人,怎麼會幹出這等違法的事情?”

“嘿嘿....如果你不信的話,可以去看看那些告示,寫得有鼻子有眼的,偷稅漏稅的稅銀數目,非常的驚人,也難怪朝廷會對他們動手。”

......

不得不說,從這些人的議論之中,老百姓對錦衣衛的印象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改觀不少,不像過去那般,對其畏懼如虎,暗暗深惡痛絕,根本就不敢當街如此議論。

畢竟,以往之時的那個錦衣衛,在魏忠賢的控制下,那可是兇名在外,惡名遠揚。

以應天府爲中心,整個江淮都在上演着這一幕,而浙江道也在發生着同樣的事情,一家家士紳的男人被拘捕起來,只留下一兩間房屋,用於安置那些女眷。

每每錦衣衛行動之時,都會在士紳的大門兩側,以及城中的要道路口,張貼相應的告示,將士紳偷稅漏稅的累累罪行,公之於衆。

儘管有了這些告示,告訴百姓,解釋了錦衣衛抓人的理由,但是,還是引起了極大的風波,顯然,最起碼是在故鄉之地,其中的一部分士紳很注意名聲,經營的很是不錯,使得那些受過恩惠的qióng rén,並不是很相信佈告上的內容。

應天府城內,十府巡撫府,張國維身着常服,端坐於上方,兩側分別坐着江南士紳的代表人物,氣氛是那麼的沉悶,相比於士紳們緊張兮兮的神情,張國維卻是一臉的輕鬆模樣,是那麼的坦然,顯得很是平靜。

隱隱間,眉宇間有一絲報復的暢快之感,就像那種風水輪流轉,終於輪到你求到我的那種表情。

“大人,真得如那些告示所言嗎?之所以抓捕那些商賈與士紳,就是因爲偷稅漏稅的事情嗎?”

左側爲首的一名老者,也是這些士紳商賈中最有威望之人,按耐不住心中的那股焦慮,在諸多期盼與催促的目光中,還是開口了,詢問了一句之後,進而又問道:“張大人,難不成,朝廷要將江南所有的有錢人都抓起來,查抄家產嗎?”

“席老先生,不要聳人聽聞嘛,有一些誇大其詞了喔,事情沒有你說得那麼嚴重,不用在麼緊張~”

然而,張國維做出的第一回應,卻是淡淡一笑,打着哈哈,含糊了一句,不痛不癢,不等老者再次開口,身上的氣勢發生了輕微的變化,卻是突然問道:“席老先生,還有各位,在座的都是江南最有錢的一類人,也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對江南的事情極爲了解,本官暫且問你們,江南每年上繳朝廷的賦稅,只有區區數十兩,這正常嗎?”

“本官是浙江東陽人,也算是對江南有一些認識,有一些瞭解,自記事以來,江淮與浙江兩道,從未聽說有過什麼大的天災,可以說,年年都是風調雨順,收成不錯,也不爲過。”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富庶的地方,江南每年的稅銀卻只有幾十兩銀子,居然持續了數十年之久,各位,你們覺得這合理嗎?”

張國維身上的氣勢不斷地在攀升,那種隨和的樣子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強勢與凌厲無比,神色雖然依舊平靜,但多了一絲惱怒之意,不怒自威,或許就是這個意思。

被任命爲江南十府的巡撫以來,建橋鋪路,興修水利修繕城牆,疏浚河道,然而,張國維的構想雖好,但真正做起來的事情,卻是倍加艱難,可謂是舉步維艱,處處碰壁。

原因很簡單,想要做這些事情,需要很多很多的銀子,準備大展拳腳的張國維,一查十府的庫銀和糧倉,怎一個“窮”字了得?

尤其是翻閱十府的賬簿那一刻,看到江南的歷年稅銀少得可憐,只有寥寥幾十兩,完全就是在打發叫花子,直接就被氣得不行,有一種胸悶的感覺。

可以說,江南的地方衙門,之所以能夠正常運轉下去,不僅是來自於朝廷的補貼,還有那些老百姓繳納的稅賦,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而那些富得流油的士紳,擁有良田也最多的他們,卻對大明的稅收沒有一點的貢獻作用,既享受了衙門正常運轉所帶來的便利,又得到了大環境太平所帶來的好處,他們卻沒有任何的付出。

因此,對於錦衣衛的這一次行動,雖然知道的晚一些,洛養性沒有提前和自己商量,打一聲招呼,只是在行動前通知了一下,張國維不僅沒有生氣,自動忽視了自己被人輕視,還很高興,可謂是鼓掌歡迎。

在張國維眼裡,那些士紳根本就是活該,全部被砍頭都不解恨,也不爲過,實在是他們太過於倨傲,目中無人,眼高於頂,根本就不將他這個巡撫放在眼裡,每每催繳稅銀之時,那些傢伙都是搪塞了事。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皇上藉助《大明日報》的yú lùn引導能力,將江南士紳推到了風口浪尖上,給那些士紳製造極大的yú lùn壓力,他可是從中獲得了極大的好處。

那些利國利民的施爲,之所以能夠施展開來,得以順利進行,就是有一些士紳頂不住壓力,繳齊了稅銀,才得以進行,纔有一定的銀子,去做那些事情。

否則的話,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就算他張國維有再多的才華,也難以施展;就算再想爲國爲民做一些事情,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望洋興嘆,暗暗着急。

第三百一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遼東第六百二十章 國情不同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五百六十二章 聖諭第五百一十四章 庫爾纏的猜測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三百五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第四百三十一章 敲打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五百九十八章 拿來主義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五百九十章 天花猛如虎第三百零四章 暗流涌動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二百五十三章 鼎力支持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六百零四章 統一計時第九十六章 我沒有龍陽之好第二百四十一章 貨幣戰爭(六)第五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變化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佳時機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五百五十二章 爭執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十九章 鐵公雞岳父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五百八十五章 決心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二百二十二章 摒棄“重農抑商”的思維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三百四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二)第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五十六章 試運營第五百六十二章 聖諭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三禍患第六百二十一章 牴觸與親近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貿易順差第三百五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八)第二百二十九章 離間計第五百四十八章 坤輿萬國圖第五百六十二章 聖諭第四百二十四章 “能屈能伸”的海上馬車伕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開出的條件第五百九十三章 雙喜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二百零七章 爭執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十七章 兩成佣金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二百三十章 另一個巨大意圖第五百六十二章 聖諭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延遲第一百零三章 削藩的大概策略第三百九十八章 宗教衝突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開出的條件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二百零九章 敵襲!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四百八十六章 彌天大謊第二百八十五章 難言之隱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二百零六章 大肆建立軍事基地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五百六十二章 聖諭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中興有望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輻射第四百三十二章 禁忌第十七章 兩成佣金第二十二章 另一個重要任務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八十三章 另一種形式的土改第五百三十五章 爲恢復最強時期的萬能都司而準備第五十二章 不甘與慶幸交織在一起第六百零七章 好處多多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穩爲先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