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沸沸揚揚

若是犯了十惡不赦的重罪,禍及到子孫,禍及到全族,崇禎這還能夠理解,畢竟,不管是皇權,還是官權,亦或是國家利益,有時候都需要一些鐵血無情的手段去捍衛,去維持。

因此,之所以存在着株連的律法,不僅是爲了懲處那些犯罪之人,更是一種威懾,一種血腥的警告,一種殺雞儆猴的手段,殘酷而無情,乃是必須擁有的屬性。

漸漸地,隨着深入的交談,如此這般的開誠佈公,周道登解開了心中的所有疑惑,想通了一切,所有的事情都說得通了,扳倒魏忠賢,將清算魏黨限制在一定範圍之內,再到之後的皇家軍事學院的建立,軍人地位的不斷攀升,隱隱壓過文官一頭......

這一切的一切,周道登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忍不住地有一種心悸的感覺,從即位之初,恐怕皇上就在佈一個驚天之局,想要改變現有諸多社會弊病的局,確切的來講,是想逐漸地削弱儒家地位,改變現有的學派架構體系。

當然,若是深究的話,對儒家產生質疑,並不是崇禎首創。

從陽明學說出現的那一刻起,泰山學派興起的時候,隱隱就已經有了那麼一個聲音,現有諸多的社會弊病,諸多的矛盾,究其根源,就是在於儒家的身上,地位太過超然,沒有任何學派可以望其項背。

如此直接的後果就是,不管是儒家,還是其他學派,都在畸形發展,因此,也使得這個社會處於一種病態之中。

畢竟,儒家學說並不是萬能的,他並不能治病救人,也無法讓百姓豐收,更不能疏浚河道......

儘管中間有過幾次休息,但一天談論這麼多的事情,莫說周道登已經是年逾六旬的老者,就算是一個年輕人,也受不了如此密集而精神高度集中的交流。

很快,周道登就覺得陣陣的倦意襲來,自己有一些精神不濟,身心很是疲憊,坐在椅子上的身體愈發的佝僂了,而崇禎也覺得精神很累,腦袋發脹,再也無法集中精力,處理什麼事情。

“哈——好了,周閣老,今天就聊到這裡吧~”

崇禎先是打了一個長長的哈欠,整個人已經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邊走還不忘邊補充道:“說了這麼久,談了這麼多,就是朕這個年輕人,身體委實也有一些吃不消,精神受不了。”

顯然,周道登真得是累壞了,莫說是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整個人是那麼的有氣無力,就連開口回話的氣力也不多,剛要開口迴應,卻被崇禎緊隨其後的話語給打斷了。

“曉磊,安排幾個人,送周閣老回家~”

“是,皇上,末將領旨。”

在這個時候,迴應之時,冷曉磊也看出來了,周道登這個上了年紀的內閣首輔,談論了這麼久,確實是累的夠嗆,現在沒有倒下,已經是很不錯了。

不到兩天的時間,崇禎與衆內閣的談論內容,就有不少的信息,流傳了出去,在京城裡傳得沸沸揚揚,林林總總,有真有假,好不熱鬧。

“聽說了沒有?皇宮裡傳出消息,朝廷真得準備廢除兩京制,裁撤掉南京的都城資格,也將廢除那裡的朝廷機構,降格爲地方的衙門。”

“嘿嘿....還不止呢~朝廷也要準備重新劃分行政區,恢復行省制度,將大明的疆域劃分爲二十個行省,多出來的七個行省,就是用於安置那些官員。”

“真的假的,如果是真的話,南京朝廷的那些官員,總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瞭,掛了那麼久的虛職,幾乎沒有什麼實權可言,更像是擁有高官階的言官,現在總算有大展拳腳的機會了。”

......

然而,相比於文人墨客和權貴們的議論,箇中帶着羨慕嫉妒與期待,酸味很濃,老百姓的神情卻沒有多少的喜悅,茶攤、涼棚等犄角旮旯的地方,響起了不一樣的聲音,長吁短嘆中,話裡話外都帶着擔心之意。

“唉~真是想不明白,生活好好的,越來越好,皇上怎麼就要重新劃分行政區了呢?而且,還恢復了那個不知名的什麼行省?”

“日子剛剛好了一些,朝廷卻又要弄出這麼多的官員和武將,俸祿還那麼的高,恐怕咱們老百姓的好日子就快要到頭了,朝廷又要加賦加稅了?”

“誰說不是呢?廢除兩京制也好,恢復什麼行省也罷,都和咱們老百姓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卻唯獨這重新劃分省份,一下子多出了那麼的大小官員和將軍!”

......

漸漸地,隨着各種聲音的會合在一起,在激烈的碰撞過程中,京城的氛圍變得是那麼的怪異起來,對於崇禎強勢推動的諸多改革,形成了兩種幾乎截然相反的態度,還在不斷地持續發酵與醞釀,官場上越來越熱,在民間卻是遇冷。

乾清宮....

後殿之中,崇禎正在若有興致的潑墨揮毫,似乎又在籌謀着什麼重大決策,而這一切,並不影響他聽着冷曉磊的彙報。

“皇上,果然不出您所料,消息一經放了出去以後,京城的官場上頓時炸開了鍋,頓時就熱絡了起來,不少的官員和將領就跟打了雞血一般,紛紛四處奔走,尋找關係。”

“短短兩天之內,那些官員就相繼拜訪了內閣的全部成員,尤其是吏部尚書韓一良,門檻都快被踩破了,都是削尖了腦袋也要往上爬,想要外放爲地方當大員,想要成爲一方的封疆大吏。”

“而且,根據安插在各個衙門的錦衣衛來報,這幾天裡,幾乎全部的官員,處理政務的熱情高漲,辦事效率更是驚人,令人爲之咋舌。”

“不過,唯一不太好的就是,對於朝廷即將推出的這些重大事情,百姓明顯懷着或多或少的牴觸和消極情緒,他們總覺得,一下子多出了那麼多的官員,朝廷的財政支出那麼多,國庫將會日漸空虛,恐怕會向他們增加賦稅。”

......

崇禎那副漫不經心的表情,又很認真地處理着事情的樣子,看似矛盾的兩種表現,好像並不在乎冷曉磊的彙報內容,然而,卻又選擇這個時候,他正在謀劃着一個新主意,不管怎麼看,都不像表面那麼輕視冷曉磊的彙報。

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四百一十章 咄咄逼人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五百一十章 失態的畢自嚴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八十一章 新的政策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取巧手段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八章 防患於未然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五百二十二章 最合適的人選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四百八十六章 彌天大謊第六百二十七章 罌粟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鍛造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獻策的折服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五百五十四章 隱元隆琦禪師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個名額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四十九章 “將軍的搖籃”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七)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七)第五百七十五章 惶恐不安的張彝憲第五百六十三章 突然到來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搞軍事演練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篇稿子第七章 莫名的慶幸之感(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到對立面第九十八章 剎那的共識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二百三十一章 潑髒水第五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變化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三百八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四百六十三章 皇明祖訓沒有那麼大的約束力第四百二十四章 “能屈能伸”的海上馬車伕第五百二十一章 鬱悶的漢斯·普特曼斯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餘地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攏人心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對勁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榮第六十三章 蒼白的安撫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當然第四百四十二章 摻沙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委以重任第二百四十一章 貨幣戰爭(六)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一樣的反應第四百五十二章 身份敏感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衛所制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六百零五章 第一受害者第四百八十章 真正的漁翁得利第二百零三章 恩威並施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三百五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四)第十三章 微服出宮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簡單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三百五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四十六章 優先原則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二百八十七章 戰鬥力飆升五倍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鍛造第五章 拍板(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三十七章 貨幣戰爭(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爲合適的處理方式第三百九十七章 臨別交代第二百零零章 沒有後路第六十二章 被消磨的文官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