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曲意逢迎

到了明末,文官老爺上任帶着鐵甲騎兵的不在少數,洪承疇、盧象升、陳奇瑜、孫傳庭等等都是如此。

只不過鐵甲家丁太昂貴了,一百人的裝備加上最少兩百匹戰馬就不會低於一萬二千兩銀子。

人馬每年吃用的糧食、草料加上日常訓練的耗用、家丁的餉銀,即便能夠算上朝廷的兵額,自己也得補貼三五千兩雪花銀。

絕大多數文官老爺未必拿得出這許多銀子,一部分擁有財力的文官未必捨得花這份冤枉錢。

得到登州知府這個差事的高有謀信心滿滿,黃漢如何安民屯田,他是參與者也是經歷者。

他的家丁也得到了歷練,這兩三年陣亡一人,傷殘三人,如今還有高忠義、高忠勇、高忠孝等等四個已經擁有朝廷中級武官品級的家將一直追隨。

現在朝廷罷登萊巡撫不設,他這個知府的權力大多了,登萊靠海,萬一有山賊、流寇聚集,如果他的家丁帶上守備人馬對付不了,完全可以請“紅旗軍”渡海來剿寇。

高家有錢糧,爲了長子的前途更加捨得花錢,招募了家丁足三百,高家還拿出錢糧加大農田投入。

高有謀知道投資增加糧食產量絕對不會虧本,能夠形成良性循環,把遭受兵災滿目瘡痍的登萊發展起來肯定名利雙收,那時再利用高家人脈活動一番,他當上巡撫大有可能。

登萊由於孔有德等等叛軍禍害,再加上黃漢搞走了十幾萬人口,也基本上不存在地少人多的情況。

有高有謀這個知府鼓勵屯墾並且提供方便給予借貸,明年秋天糧食能夠自給自足毫無問題,說不定還有結餘。

寧前兵備道現在是正五品文官孔聞詩,遼南也歸屬他管轄,此人是孔子六十二代孫。

皇帝委任這位文官士大夫不得不尊敬的孔家傳人掌管“紅旗軍”糧餉,意圖讓人看不懂。

有可能是皇帝認爲孔家子孫應該對尊儒的大明忠心耿耿,絕對不可能跟邊將沆瀣一氣的緣故,也可能是因爲高第這個遼東經略跟“紅旗軍”走得太近。

黃漢的權位和勢力發展到瞭如今已經無法做個一心作戰的軍人,他必須權衡利弊,也不得不和諸多達官貴人虛與委蛇,有時候曲意逢迎也避免不了。

皇帝着手人事調整,遼西的文官基本上全換了,連原來的監軍太監、御史、給事中都換了一茬,現在貌似只有戴罪立功的文官孫元化還在寧遠。

孔聞詩這個寧前道不負責錦州祖家軍的糧餉,反而負責駐紮在遼南的“紅旗軍”的錢糧分配,如今他帶着一幫文官已經進駐寧遠。

父親和妹夫、兄弟都寫信前來問計,黃漢明確給予答覆,儘可能向兵備道索要朝廷該給的糧餉和兵備,不足部分依舊體系內解決,不卑不亢也不用在意是否得罪監軍太監和諸位文官。

監軍杜勳乃是崇禎寵信的大太監之一,他如今在山海關坐鎮。

黃漢考慮到父親的個性,寫信讓因爲憨子調離派來寧遠接任的薊鎮副將楊大年維持官場關係,也沒什麼特別之處,無非該給文官和太監的常例多送一些。

並且吩咐楊大年能忍自安,那杜勳如果過於貪婪不與他計較,多給些賄賂即可,等到自己回到遼南、寧遠之時再跟這些閹貨秋後算賬。

黃漢不着急,能用銀子解決的問題都不是難題。

他本來還以爲進入內地剿殺流寇會貼補得入不敷出,誰知恰恰相反,大明由於剛剛被流寇禍害,大量家庭上百年沒有遭受兵荒馬亂。

雖然由於天災連連導致富人家裡糧食不多,但是銀子和貴金屬着實不少,因此在“紅旗軍”擁有糧食的情況下,解民之倒懸不僅沒虧,還賺了太多真金白銀。

接下來黃漢還要爭取就地解決大量糧食,讓這一次剿寇使得“紅旗軍”名利雙收。

彰德府府治安陽城裡有位趙王朱常?,他在萬曆十五年襲封成皋王,去年剛剛襲爵爲趙王,已經老態龍鍾。

衛輝府府治汲縣城裡有位潞王朱常淓,他在萬曆四十六年襲封潞王之時才十歲,如今二十幾歲正是精力旺盛的時候。

這兩位王爺都是朱明皇室的“常”字輩,也就意味着長“由”字輩一個輩分,也就是當今皇帝的叔伯。

這就是紫金樑王自用、王嘉允等等賊骨頭的幾萬人馬攻打侯家莊,近在咫尺的彰德府和只有二百餘里的衛輝府沒有派遣一兵一卒來救援白桿兵的原因。

雖然大明王朝把王爺當豬養,但僅僅表示他們在政治上沒有發言權,不可以染指軍隊,待遇和地位不容挑釁。

如果藩王死於流寇之手,皇帝追究罪責,以失陷封藩罪殺巡撫的頭十之八九,殺附近不肯救援的參將、總兵官也是等閒。

一個白桿兵參將算什麼,戰死了無關緊要!原本的歷史就是如此殘酷,張鳳儀戰死沒有任何文官武將因此獲罪,也沒得到什麼死後殊榮。

黃漢直接圈剛剛撂荒的田畝讓不願意去關外的一部分流民耕種,並且打了許多灌井,總量達到百萬畝之多。

其中就有七成屬於潞王朱常淓、趙王朱常?、福王朱常洵、周王朱恭枵這些親王和諸多郡王。

黃河北七月份下了幾場及時雨,侯家莊附近的麥田、馬鈴薯和甘薯田都綠油油的長勢喜人,估摸着秋收的產量不會差了。

還好黃漢沒走,否則仗勢欺人的王府胥吏甚至於宦官、奴僕加上大大小小的地主大有可能把辛辛苦苦種地的農民逼上絕路。

楚楚從京師派來了一個小樂隊,完全不同於大明,使用的大多數是西洋樂器,這些樂器一部分來自於繳獲,一部分是採購而來。

黃漢準備帶上這支樂隊前往衛輝府拜訪潞王,這位王爺記載於史冊,治國安邦的本領沒有,也不是個有膽氣之人。

他是個文藝青年,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特別愛好音樂,著有《古音正宗》一書,收有琴曲五十首。

第四百八十五章:又是流爵第八百一十四章:萬劫不復第二百二十一章:草原廣闊第一百一十七章:破城第八百一十一章:資本的力量第六十一章:直達天聽第四百九十五章:寧死不從賊第一百四十九章:罵祖大壽第七百零四章:裡應外合第七百三十一章:心有餘悸第二百一十九章:以牙還牙第五百零四章: 瞬間崩潰第九百二十二章:自殺式衝鋒第四百七十四章:細菌戰開始第三百二十四章:殺俘第一百八十三章:體察民情第六百五十七章:殺奔山西第七百九十五章:爲何而戰第四百五十八章:擊斃李九成第六百二十九章:五年平遼第八百五十五章:垂拱而治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第三百零一章:結硬寨打呆仗第四百九十一章:周遇吉第六十一章:直達天聽第六百二十章:橫刀自盡第三百四十五章:鷹巢墩第六百三十五章:要挾朝廷第五百八十一章:被畏罪自殺第六百五十章:清兵入寇第二百五十三章:皇帝重視第六章:到手的鴨子飛了第一百五十二章:殺祖大樂第三百六十九章:打穿金州第六百六十四章:大行天下第四百零七章:船堅炮猛第一百一十三章:爆發邊緣第八百五十七章:一舉拿下瀋陽第五百五十章:解圍第八百五十七章:一舉拿下瀋陽第三百一十一章:憂思鬱難排第二百七十六章:永平參將第四百四十三章:戰死沙場第八百三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十一章:遠程武器第四百二十五章:收穫巨大第六百五十六章:侯恂下獄第九百五十四章:生死抉擇第五百零一章:出工不出力第七百三十九章:聯合流寇第六百八十四章: 朕需要大炮第五百三十六章:狗第四百六十八章:皇帝的臉面第四百九十六章:故土難離第十七章:三屯營第二百五十四章:捨命不捨財第七百七十九章:可笑、可悲第七百三十九章:聯合流寇第五百七十一章:京師再次戒嚴第四百六十五章:天亡大明第三百七十七章:無往而不利第二百五十一章:暢快淋漓第三百五十五章:突入防線第八百二十一章:損兵折將第二百六十六章:青城大捷第三十二章:座上賓第三百八十六章:大淩河城攻防戰第七百二十四章:人喊馬嘶第四百七十三章:咬牙切齒第八十一章:凝聚力第九十八章:救命糧第五百二十三章:至死不渝第七十八章:扯張虎皮做大旗第二百三十五章:韃子應戰第八百三十九章:琉球王國第八百四十七章: 見異思遷第一百九十五章:四方快運第二百五十五章:漢奸第七百三十五章:賭一把第五百九十四章:光榮犧牲第六百一十一章:崇禎痛哭第七百六十章:打出一番天地第六百四十四章: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第二百四十章:追殺卓爾畢第四百零四章:餿主意第七百二十七章:平遼第一戰第四百三十二章:細菌戰第二百六十一章:說走咱就走第五百零七章:毛葫蘆兵第二百七十章:飽以老拳第一百五十四章:天外有天第九百四十七章:圖窮匕見第四百零九章:弱肉強食第三百二十四章:殺俘第五百三十一章: 寧折不彎第二百六十七章:征服與掠奪第八百六十一章:節外生枝第六百八十七章:大決戰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譁然第十三章: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