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保安州

倒馬關城周長約五里,城牆寬三步,高三丈五尺,關牆爲黃土夯築外砌磚石。關城設計獨特,它依峭壁傍深澗,一半在溝谷一半在山上,整座關城依地勢而建,東、西、北設有城門。

此時倒馬關已經雲集了保定府、真定府諸多文官武將,兵馬已經超過五千,還緊急徵用了數千民壯參與守衛。

大家都知道京畿的緊要,丟了關城,皇帝秋後算賬不知多少人要人頭落地。

倒馬關現在有井涇兵備道這個正五品文官坐鎮,他當然不肯放一支來歷不明的客兵進入關城。

這個關隘是“四方快運”進入山西的必經之路之一,早有旗衛滲透。

一位經常和“四方快運”打交道的駐守參將得知這些人馬是“紅旗軍”一部,是準備協防倒馬關尋找戰機襲殺建奴後很樂意交好東平侯。

參將找到兵備道協商,這位文官消息靈通,早就得知東平侯即將趕到京師面聖,屆時皇帝會委以重任,接下來抗擊建奴的總指揮應該就是東平侯。

有駐防參將證明這一千多人的身份,兵備道同意通融。

最後的結果是放谷如山和馬福臨的人馬通過倒馬關不可以在關內停留,兵備道認爲以已經動員的軍民一萬餘人守衛關城沒有懸念,用不着節外生枝。

協防倒馬關就是擔心建奴攻破這裡殺入京畿之地,谷如山幾個看到參與守關的人馬不少當然不會刻意留下,他們一個個都渴望跟建奴幹仗呢。

倒馬關已經關閉,爲了防止建奴細作也通過關係網混出關城,馬福臨留下一個小旗騎兵配合兩個旗衛和十幾個“四方快運”鏢師密切監控倒馬關西門,只要有人出來先抓起來再說。

當天晚上,通過倒馬關的這彪人馬就在關城西門外依關牆紮營,準備第二天繼續上路趕往竹帛口。

誰知計劃跟不上變化,當天晚上兩個旗衛跟谷如山這彪人馬裡的旗衛接上了頭,得知四百里外的保安州危在旦夕。

那裡有“四方快運”分部和剛剛開設不到半年的“四方錢莊”,萬一建奴攻破那裡不僅僅大明損失慘重,“紅旗軍”家屬恐怕會有一兩百死傷。

爲了早日能夠匯通天下,山西這個靠近京師的人口大省“四方錢莊”已經覆蓋了所有的州府,幸好縣城還沒有發展,否則這一次建奴入寇帶來的傷亡以及損失不會小。

“四方錢莊”的員工全部是“紅旗軍”將士們的家小,保衛人員絕大多數是退役後沒有被選上旗衛的老兵,他們如今在保安州內參與知州閻生鬥組織的守城。

可惜留在保安州內的“四方快運”和“四方錢莊”職員有戰鬥力的不足八十人,杯水車薪無濟無事。

旗衛知道忠義堡、侯家莊、孫劉莊有“紅旗軍”留守人馬,這些兵力能夠機動,因此前來聯絡,誰知很意外的在倒馬關西門外瞧見了紅旗飄飄。

家主經常告誡麾下,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身後是“紅旗軍”這個龐大的集體,哪怕爲了解救一個在爲體系效力的軍民,戰士們都必須竭盡所能不怕犧牲。

在保安州公幹的袍澤和家屬有可能出現危險,得到通知的谷如山和馬福臨等等必須作爲。

他們簡單商議後決定分兵,集中所有的騎兵四百六十人帶上兩匹備用馬由馬福臨、沈思孝率領疾馳保安州協防,谷如山帶領一千步兵前往二百里外的竹帛口堅守。

保安州位置在倒馬關北四百里,騎兵攜帶兩匹備用馬疾馳用不了兩天就能夠趕到,有剛剛走過這段路的旗衛做嚮導,不會走彎路,沿途會有旗衛提供情報,陷入建奴包圍圈的可能性很小。

原本歷史上的保安州在此時已經被建奴破了城好幾天,知州閻生鬥奮力抵抗無果被俘後猶自大罵建奴,最後慷慨殉國,滿門老小死於非命。

現在由於奴酋花心思算計吳襄父子使得歷史面目全非,保安州暫時倖存,吳三桂提前十年做了漢奸,吳襄原本沒有做過漢奸,現在也被漢奸了。

由於保安州內有“紅旗軍”的產業,因此多了二三百不會輕易屈服的工作人員在“紅旗軍”退役老兵率領下參與甄別、斬殺奸細。

有這些人蔘與強化治安,雖然保安城內兵少,但是沒有陷入混亂,建奴做不到唾手可得。

所有的好馬都交給馬福臨的騎兵疾馳保安州協防,谷如山率領步兵騎挽馬、馱馬趕到二百里外的竹帛口也花了兩天時間。

竹帛口往北是一條狹長的盆地通向大同,往南是一條起伏不大的川穀通向茨溝營、吳王口、保定府。

駐守此地的是一位千總名字叫做張修身,此人有擔當,雖然麾下只有三百餘人二十幾個家丁,但是依舊在堅守沒有棄關逃跑,歷史上他光榮戰死青史留名。

“四方快運”在山西的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四方錢莊”已經覆蓋了山西所有的州府,離京師不遠的關隘都經常有長途販運的馬車隊、獨輪車隊由鏢師護送進進出出,跟守關將佐打交道自然免不了。

張修身知道“四方快運”是東平侯的產業,曉得“紅旗軍”的戰績,每一次有“四方快運”通關都會跟鏢師們聊上幾句,因此認識不少鏢師。

他何嘗不知靠麾下三百餘人堅守竹帛口十有八九是找死,可是他認爲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做不出逃跑這樣丟臉之事,準備死戰直至戰死。

誰知柳暗花明,居然趕來了一部“紅旗軍”。

張修身粗鄙武人一個沒有什麼花花腸子,見相熟的“四方快運”鏢師言辭鑿鑿“紅旗軍”這彪人馬主動協防竹帛口大喜過望,立刻親自開門請谷如山率領人馬入關。

黃漢從夔州出發時率領兩千八百餘騎,經過七天奔馳到達洛陽城外的還有兩千五百,只有一成多人馬掉隊好於預期。

第八百五十九章:利國利民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譁然第九百一十三章:人比人氣死人第六百三十二章:奴酋稱帝第一百三十四章:活路第七百六十九章:圍獵葛布什賢超哈第一百四十八章:打祖可法第一百零六章:抓舌頭第四百二十九章:不夜城第三百三十章:等待第四百二十二章:巢穴第九百三十四章:臺灣島納入版圖第七百七十六章: 惹毛了大明第六百五十七章:殺奔山西第七百一十二章:窩囊廢第四百九十六章:故土難離第九百三十二章:廣左福地第四百五十七章:勝利大遊行第四百二十三章:旅順號第三百四十二章:炮彈肆掠第六百八十三章:戰意盎然第九百五十六章:爾等皆亡國之臣第五十六章:滿載而歸第七百三十七章:血雨腥風毒往來第八百三十五章:選擇第三百零八章:繳獲豐厚第七百零三章:控制山西、宣大第五百零九章:餓殍枕藉第六百四十四章: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第一百六十九章:衆志成城第七百一十三章:春季攻勢第一百六十九章:衆志成城第二百八十七章:叛亂第五百零六章:放虎歸山第六百二十七章:有口皆碑第五十一章:先聲奪人第四百七十八章:殺光第三十七章:不過癮第八百零六章:戰火蔓延第二十三章:拉起隊伍第八百二十三章:逐鹿中原第五百六十二章:暗殺第九百一十五章:整裝待發第七十二章:新鳥銃第九百二十四章:禪讓第七十五章:死生同第四百三十七章:爭功第二百八十一章:米尼槍第五十六章:滿載而歸第四十三章:以戰養戰第四百六十三章:轉向登萊第六百九十八章:傷筋動骨第六百一十九章: 歸師勿掩第六百九十六章:不忘初心第一百三十七章:空耗光陰第八百五十章:孤城難守第三百三十一章:寬奠堡第三百七十章:全完了第七百二十章:算計鄭芝龍第九百零九章:殖民和開拓第三十九章:決絕第五百五十五章:崇禎七年第六百一十六章:檢第六百章:日落西山第五百一十四章:人善被人欺第三百七十六章:弗朗機炮第三百零七章:明軍殺來了第五百八十章:騎兵奔襲第十七章:三屯營第五百三十九章:大事第二百三十九章:活捉大臺吉第六百六十七章 :改變歷史第八百五十六章:封無可封第九百一十章:推波助瀾第七百二十六章:十面張網第一百四十一章:證據確鑿第二百八十一章:米尼槍第四十八章: 奔襲第九百五十二章:強攻漢中城第三百四十六章:奴酋也痛苦第四百二十三章:旅順號第三百零三章:攻心戰第九百四十九章:潼關攻防戰第五十章:“兵堅強”第一百九十八章:靠山第七百七十三章:自焚第三百八十六章:大淩河城攻防戰第九十四章:雙魚村第四百二十七章:運糧第二百八十四章:青年炮兵第七十八章:扯張虎皮做大旗第八百一十九章:報仇雪恨第一百七十六章:補充兵額第七百一十六章:陽謀第一百六十七章:掩殺第六百五十四章:食言而肥第八百五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三百九十五章:防禦體系第四百六十八章:皇帝的臉面第七百七十六章: 惹毛了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