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遠航的英格蘭人繳獲了蓋倫船三艘,截獲了捕鯨船兩艘,還有倭國朱印船、大明戎克船六艘。
很明顯英格蘭人的東方之旅會賺得盆滿鉢滿,歷史上就是如此。
愛好掠奪的他們嚐到了運東貿易的甜頭後派遣更多戰船、武裝商船大力開發,最後甚至於擠垮、侵吞了荷蘭人的東印度公司。
一百餘年後,英格蘭人把印度經營成爲了英國女王王冠上最璀璨的寶石。
如今歷史變了樣,英國人不會想到他們的第一次遠東之行會變成惹火燒身。
威德爾來到遠東簡直如同無敵般存在,他內心充滿了驕傲。
在大英帝國一級戰艦的炮火下,視野裡所有的戰船和武裝商船都只有瑟瑟發抖的份兒,基本上面臨幾輪炮擊對方就打起白旗投降了。
他們終於進入大明海疆來到了廣東沿海找到了葡萄牙人租用的那個叫做澳門的地方。
葡萄牙人對英格蘭人沒有好感,當然不可能跟他們分享殖民地,也沒有提醒帶隊的威爾遜上位不要輕易惹這個龐大而且古老的大明帝國。
這也是因爲一路上順風順水的威爾遜盛氣凌人,導致老牌殖民帝國葡萄牙人看着心裡來氣。
澳門總督多明我很討厭傲慢的英格蘭人,故意給他們下絆子。
其實此時葡萄牙已經不是一個獨立的王國,被西班牙統治了六十幾年,然而澳門卻一直沒有向西班牙投降,一直懸掛葡萄牙國旗。
葡萄牙人一直在爲復國而努力,原本世界上的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西班牙,自從他們的無敵艦隊被英國人多次打敗就開始走向衰落,葡萄牙人的春天貌似不遠了。
果阿的葡萄牙總督之所以同意英國人分享遠東貿易,當然是爲了藉助英國人的力量對抗西班牙,然澳門方面很顯然根本不買賬。
這當然是利益關係在作祟。
這時澳門與果阿、里斯本的貿易航線已被荷蘭艦隊所阻截,航行十分困難,經常面臨船和貨都丟了的重大損失。
澳門總督只能維持長崎和馬尼拉的貿易航線,可惜同長崎的貿易也因爲倭國驅逐天主教徒導致除了大明,其他前來貿易的外國人被驅逐,因此葡萄牙人的生意同樣不好做。
也是因爲跑倭國的武裝商船經常被打劫,葡萄牙人不得不放棄倭國貿易,如今只剩下馬尼拉一處仍然保持密切的貿易關係,貿易額每年仍達數百萬兩白銀。
如果任由英國人開闢大明市場,再從中分走一杯羹,則葡萄牙人僅存的一點貿易利益也將喪失。
沒有了海貿的暴利,哪有錢糧支撐起澳門的軍備?哪有可能養活幾千人口?
葡萄牙人在大明當然沒有屯田,需要的糧食和蔬菜、肉類、禽蛋都得進行採購,每年需要的白銀數量也不少。
澳門之所以能夠牛掰到其他葡萄牙殖民地都懸掛西班牙國旗,唯獨他們還飄揚着葡萄牙國旗不肯向西班牙投降。
就是因爲靠買辦大明貨物賺取取了鉅額利潤,撐起了武裝力量。
澳門甚至於能夠製造質量上乘的紅夷大炮和火繩槍賣給大明,拿銀子派遣僱傭軍爲大明打仗,由此可見澳門葡萄牙人的武裝力量不容小視。
英國人憑藉六艘戰船進攻澳門肯定做不到,葡萄牙人修建在澳門一個小山頭上的聖保祿炮臺擁有重炮多達三十二門,這樣的火力居高臨下足以擊沉射界裡的戰船。
況且葡萄牙人還不止修建了這一座炮臺,相對規模小一些的也有幾座,完全能夠形成火力網。
英國人已經不遠萬里了到了東方,可是澳門的葡萄牙人拒不執行果阿總督的指示,不允許英國人分享澳門的貿易特權。
不明就裡的威德爾見葡萄牙人如此不合作乾脆撕破臉,決定乾脆繞過澳門自己開闢商路。
利令智昏的英國人無視他國主權,選擇了公然挑釁大明。
他們居然預備強行進入珠江口,明軍駐守虎門炮臺發炮警告後,威德爾發現明軍火炮射程短、威力小決定奪取虎門炮臺敲山震虎。
虎門炮臺的明軍真的有辱國體,他們被六艘英國人的戰船炮擊後亂成一鍋粥,發現幾百穿得古里古怪的英軍端着火繩槍結陣攻擊炮臺之時居然一鬨而散。
跟大明的第一次戰鬥,英軍以微不足道的傷亡打死一百餘明軍,奪取虎門炮臺繳獲三十五門火炮運到了他們的戰船上。
初戰告捷英格蘭人不可一世,威德爾意氣風發,原來這個泱泱大國如此虛弱啊!他信心滿滿,打心眼裡瞧不起明軍,琢磨着選一塊地盤立足建立殖民地。
威德爾爲了炫耀還發出邀請,準備請澳門的葡萄牙人來瞧瞧大英帝國是如何輕輕鬆鬆打敗這個東方大國,繳獲了幾十門火炮。
澳門葡萄牙總督多明我見到了威德爾的書信,得知英國人打死上百大明軍人繳獲了三十五門大炮,立刻意識到傲慢的英格蘭人攤上大事了。
英格蘭人根本不知道此舉驚醒了一頭沉睡的雄獅,還在葡萄牙人面前炫耀,多明我笑得前仰後合。
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人向大明求得澳門的居住權,至今已經有了接近一百年。
他們從來沒有懷疑過動用武力能夠攻取大明的一座或者幾座城堡,可是這個泱泱大國擁有城堡成千上萬,根本不是歐洲哪個國家能夠征服的。
英格蘭人太狂妄自大了,這一次他們必須受到教訓,葡萄牙澳門總督派出副官諾雷蒂帶上幾人前往珠江口斡旋,並且叮囑道:
“諾雷蒂先生,你們這一次去英國人那裡千萬要麻痹他們,去廣州斡旋之時一定要表現出對大明的友好,甚至於要譴責英國人的強盜行徑。”
諾雷蒂來東方有了年頭,如何不知真惹毛了大明,無論澳門有多少炮臺也會被攻克。
主要原因就是葡萄牙人已經被西班牙人征服,孤懸海外的澳門彈丸之地註定得不到援軍,如何跟擁有億萬人口的大明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