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張輔之

bookmark

大寶請人選的宴請府邸周圍鄰居,慶祝喬遷的日子,定在了十日後,看日子的人說是什麼黃道吉日,那一天辦宴席一定大吉。

當然,對於張璟而言,這些倒是無所謂日子,反正都是請客,到哪一天請客都一樣,關鍵是能不能完成他預定的告誡陽武侯府的目標。

而後,日子慢慢的熬着,終於,到了帝后大婚後,百官上任的日子,朝廷也正式重新開始運轉。

也就在這一日,張璟也要正式去工部報到。

說來,現任的工部尚書也姓張,叫張輔之,字子贊,他是朝堂內少有的什麼黨也不是,憑着以往的功績,一步步爬到如今位置的狠人。

不過,這位張尚書,其實本來不姓張,本來姓尤,卻因“爲張振之所知”,後才改姓張。

張振之是已故的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的名臣,做過杭州知府,兵部員外郎等要職,其服官二十年,益厲風節,爲官正直,不趨附嘉靖時期的權臣嚴嵩。

其生平自誓一念不私,平日所吃飯食,幾乎見不到什麼肉食葷腥,後來安穩去官回鄉,囊中也僅有二金而已。

嘉靖時期有名聲極大的清官海瑞,其實張振之的品行也不差,名聲不顯,也只是沒有海瑞把英明的嘉靖帝,上疏罵得狗血淋頭的事蹟而已。

當然,張振之除了品行高潔外,識人的能力也高,最有名的便是他曾經識拔大戲曲文學家湯顯祖,顯祖因此恩情,以師事之。

而張輔之也是因爲張振之晚年對其有知遇之恩,毅然決定改姓。

到了工部衙門,告知守門的役卒自己的身份,在役卒恭敬的神情裡,張璟很快便見到了那位改姓的工部現在的主管人,已經兩鬢霜白,老態龍鍾的尚書張輔之。

只是,這位張尚書,看着實在是過於老了,老的張璟都有些害怕對方會不會在任上猝死了。

“見過張尚書。”張璟拜道。

當然,見了上官,張璟也就只是一拜而已,至於什麼大禮參拜,那基本沒可能。

不過,以張璟的另一重身份,現在來講,恐怕也沒什麼人敢讓他行大禮了。

“嗯!”

出乎張璟的預料,他對這位張尚書態度不佳,而張尚書同樣對他也沒好態度,淡淡應了一聲,就沒了下文,完全沒有其他人見了張璟都要恭維幾句的樣子,倒是有些“特立獨行”的感覺。

“這是下官的告身,請尚書過目。”

看了眼面前這個似乎真的不在乎他大明國舅身份的張尚書,張璟暗道一聲有趣,便遞上朝廷提前發給他的任命就職文書,交給對方。

慢悠悠的接過文書,張輔之的眼神發出他這個年齡和身體不該有的精光,張璟這才感覺到幾分對方能繼續留任的原因。

匆匆瀏覽一遍文書後,張輔之起身對張璟抱拳笑道:“告身齊備,我這便代表工部全體同仁,歡迎張員外郎就職。”

“多謝張尚書。”張璟謝道。

“張員外郎所司之事,陛下早有特旨告知我,我也不會多問,這便命人帶張員外郎去軍器局。來人吶,帶張員外郎去軍器局……”張輔之客套完,也不廢話,直接喊了人來,讓對方把張璟帶到製造研發火器的軍器局去。

至始至終,這位張尚書似乎就像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一樣,一點兒也不想和張璟有過深的接觸,實在讓張璟有些搞不懂,難道他很討人厭?

反正,不是張輔之有毛病,就是他張璟不知哪惹得這位工部尚書不滿了。

當然,張輔之也透露了一點,很顯然,朱由校對他耳提面命過什麼。

莫非,張輔之之所以敢對他這麼有恃無恐,不搭不理的原因,就是這個原因嗎?

他的背後是天啓帝朱由校?

被工部安排給張璟帶路的,是個工部摘抄資料文書的書吏,叫鄧健,不過他對張璟的態度,卻是和張輔之有天壤之別。

一路之上,這鄧健可謂是不斷的獻殷勤,主動爲張璟介紹沿路來工部的一切,但凡張璟感興趣的問題,他都是詳細講解,直到張璟聽懂爲止。

很顯然,這個熱情的鄧健,對張璟是別有所圖。

事實上,確實如此,聽到傳話說給張國舅帶路去軍器局,鄧健可是第一個自告奮勇的要帶路的,而也幸好他平日裡孝敬管事的東西多,正好被選中了。

鄧健做了這麼多年書吏,自然想着能有朝一日飛黃騰達,如今有機會出現在國舅爺張璟身邊,只要他辦事好引得張璟注意,說不得日後張璟升了遷,就帶上他。

到時候一旦有什麼好機會,有國舅爺出面,他說不得還能混個比書吏更好的差事。

想到張輔之對他的冷淡態度,張璟就氣不打一出來,以他大明國舅的身份,只有他對別人愛理不理,如何有別人敢對他如此?

當下,張璟就想出口氣,喊來鄧健詢問張輔之的事。

不過,越聽,張璟越覺得張輔之脾氣雖然臭,但是處理事情來,確實十分厲害。

即使現在張輔之年齡大了,手腳不方便了,但這也絲毫不影響他對於整個工部的掌控。

當然,從鄧健的話裡,張璟也知道張輔之對自己這樣,不是爲了搞特立獨行,是他從來都這樣,對誰都不會過分親近的。

念及於此,張璟的心情卻是稍微好受了些,同時也在暗道,恐怕這也是他能在這黨爭四伏的明末,能不參與黨爭,還做到一部尚書的原因。

畢竟,是個皇帝都喜歡這種能幹事,卻不結黨營私的傢伙,也難怪張輔之這麼老了,都沒致士,實在是皇帝寵幸所致。

想到這,張璟不由得佩服起張振之來了,他的眼光確實毒,看他識拔的那些人,似乎都和他一個臭脾氣,不喜歡恭維客套,趨炎附勢,都是特立獨行,不怕強權的人。

如張振之識拔的湯顯祖、張輔之這樣的,其實都是中了進士,不與官場同流合污的人。

只是可惜,湯顯祖看不下去官場黑暗,不願和對方親近,辭官回鄉了,最終在創作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這也算是東邊不亮,西邊亮吧!

265、孝宗要背鍋282、咱家怎麼可能當上司禮監掌印?289、伯父當心239、御馬監也有貓膩72、誰說大明沒有攬權的外戚?56、懲罰太輕107、水路很快197、賬目上的人怎麼處置284、間接影響大明命運的帝師22、你們說陛下會怎麼看我們國子監?114、校匠165、死人不會開口208、帝王無音信381、片銅都運不出宮裡131、張府誰人184、各黨都腐敗342、川兵白桿兵393、古英貝勒很尷尬57、等我見過陛下,再來找你們!376、練兵方式121、抗清三公得其二60、大明敗於奸細343、漢族女英雄68、就你還想封爵?322、絕不叫“養性”63、大婚之後,朕必收權!207、瓜很苦137、黃汴攔路114、校匠314、大不敬,斬魏朝243、咱們得靠國舅爺了20、吳祭酒,出大事了!234、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365、監軍朝鮮77、國丈無爵351、忠誠孰表?196、與前朝之禁錮有何異214、三點確定268、先跑二十圈297、鬥毆笞刑386、西李受辱59、做了個夢,就敢切鳥!147、方從哲接旨354、冤家宜解不宜結386、西李受辱201、一碼歸一碼40、握手河橋柳似金176、忠心老卒李易406、御極二十六年,未見忠直如此人者。370、楊家人聯絡內廷127、其心惡毒,無可加焉!259、不能小瞧張維賢18、霸王嫖46、再陪我抄一遍那醉花樓去!239、御馬監也有貓膩174、該出小了380、今我大明,隱有十常侍者382、東林黨的紅線250、耿直人也不老實191、少年皇帝很機智15、還是巴巴好!176、忠心老卒李易72、誰說大明沒有攬權的外戚?212、羨慕客巴巴51、薛府沒落28、你竟然叫張嫣!233、唯你是問179、無論如何就要如花姑娘22、你們說陛下會怎麼看我們國子監?396、竟然是楊鎬!394、洪太主150、交易推薦管家164、留之不得23、關禁閉405、陳情疏14、希望他別封還朕的中旨24、選秀加快時293、還是哥哥好!95、要有切實證據41、兩萬兩262、張之極不消停198、好個確信無疑187、好你個張璟,果真算計到朕的頭上了282、咱家怎麼可能當上司禮監掌印?245、馬純兒果然是匹好馬239、御馬監也有貓膩339、紅夷大炮203、熊廷弼登門159、流刑斬刑132、水磨腔151、找姓魏的幹嘛?163、熊廷弼入京383、挑撥離間54、張璟怎麼會有證據呢?351、忠誠孰表?47、活該你一輩子富貴不了!362、殺十一者,令行士卒404、朝鮮之役裡暗藏的黨爭308、藏身車下134、義利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