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陽謀

春日的陽光普照大地,漢水河面泛着粼粼的銀光。

一將身穿鐵甲胯下駿馬駐馬河岸,青衣文士站立船頭,雙方相互之間隔了五六步的距離。

扁舟船尾,化作船伕的劉能一手持着船槳,另一支手則摸着懷中的手銃,情況一有不對他便會對李過拔槍射擊。另一個船伕也是劉能手下扮成,站在船艙附近,而在他腳下的船艙裡則放着一支上好了弦的手弩。

岸上,跟着李過的騎士也警惕的看着扁舟以及四野,防範着可能的埋伏。

“顧先生,咱們好歹曾同屬一營,都是闖王陛下的臣子,何不下船上岸一敘,離得這麼遠着實不太方便。”對顧君恩的話,李過未置可否,反而邀請顧君恩道。

“顧某也想上岸和亳侯好好談談,可現在卻不是時機。”顧君恩搖搖頭,婉拒了李過的要求。

李過是順軍中悍將,武藝嫺熟,嫉惡如仇,顧君恩現在算是背叛的大順降了明,如何敢和他對面?

“亳侯,不知對齊國公的善意作何迴應?”顧君恩再次問道。

“哼,說什麼善意!陳越小兒不過是害怕我順軍和西軍聯盟,共同出兵攻打九江,使計調開我等罷了。”李過冷哼道,話語直指陳越本意。

“嗯,亳侯睿智,不過順軍會再和西軍合流嗎?以顧某對亳侯以及順營諸將的瞭解,你們應該不會投降張獻忠吧!”顧君恩淡淡的笑道。

西軍勢大,順軍勢窮,這是明眼人都能看到的事情,顧君恩在順營那麼多年,自然知道李自成當初和張獻忠的極大矛盾。曾幾何時,張獻忠差點連命都喪在李自成之手,對李自成簡直恨之入骨。順營衆人也都瞧不上張獻忠首鼠兩端反覆無常的性情,對其十分鄙夷。

而大順攻入北京差點滅了大明,這也使得順營衆人極爲自傲,又哪裡肯對張獻忠伏低做小?顧君恩便故意如此說,激李過一激。

果然,聽了顧君恩的話李過勃然大怒,“張獻忠不過是一個無恥之徒,我大順焉能投奔與他?”

“既然不願投降張獻忠,亳侯你們自然不會前往九江助張獻忠攻打大明,因爲那對順營毫無好處。張獻忠陰險卑鄙,若是您們去了九江說不定便會爲其吞併。而且即便你們幫了他滅了大明,難道他會真的和大順共分天下不成?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他肯定會尋機剿滅你們。

如今之計,趁着西軍和大明拉鋸陷入苦戰,正是順軍發展的天賜良機,亳侯你又豈會錯過?可是眼下擋在亳侯面前的卻是襄陽堅城,不拿下襄陽,順軍便無法前往北方,只能困在長江漢水之間這塊狹窄之地,根本沒有什麼發展的空間。而到時無論大明或者西軍獲勝,也絕對不會允許順軍留在荊州這麼腹心的地方。

所以,齊國公的建議雖然說是爲了替明軍解除後顧之憂,同樣也是爲順軍着想,幫助順軍擺脫現在的困境。”

顧君恩掰碎了揉爛了給李過解釋着,沒辦法,順營這些人多是大老粗,都沒有多少文化多少見識,很多簡單的事情未必弄的清楚。受阻襄陽,說不定便會放棄前往北方選擇和西軍一起沿江東下,也未可知。

顧君恩的意思只有一個,順軍要是跟着張獻忠一起,絕對落不得好。而順軍之中,李過是李自成的侄子,對大順最爲忠貞,是絕對不會放棄大順轉投大西的,這也是顧君恩建議直接和李過接觸的原因。

果然,聽顧君恩講了追隨張獻忠的後果之後,李過的眉頭皺起,這些東西他自然想過,不過沒有顧君恩說的這麼透徹。

“顧某知道亳侯您是闖王的侄子,對大順最忠心不過,可是您不能保證順軍中其他將領也對大順一樣忠心,若是大軍繼續受阻襄陽,說不定便有人會生出其他心思。畢竟大西現在如日中天,順應大勢做個新朝功臣好像也不難選擇。”

見李過猶豫,顧君恩果斷的又壓上一塊重石。對一心想着中興大順的李過來說,最不想見到的便是順營諸將的分崩離析。一想到顧君恩描述的情況,李過頓時臉色大變。

“故,齊國公之策不論對大明還是對大順來說,都是有利。亳侯不必再猶豫。”顧君恩嘆道,心中卻爲陳越的絕妙主意而讚歎。

陽謀,絕對的陽謀,李過便是考慮再久,也不得不按照計策行事。李過帶兵離開了荊州去了北方,在大明和滿清之間便有了緩衝,如此便可以抽調鄭森和郝搖旗的兵力前往漢陽,從北面給武昌的張定國大軍施壓,把張定國牽制在武昌,從而緩解九江大軍的壓力。

果然,李過仔細考慮之後,再也無話可說,面對知根知底的顧君恩,再也說不出去九江和張獻忠聯合這樣的話語來。

“顧先生,眼下大順正處在危亡關頭,您是吏政府的侍郎,深受陛下信重,能不能迴歸順營,幫着咱們走出困境?”

李過向着顧君恩祈求道,身爲順營臨時的首領,李過常常有力不從心之感,他需要一個智者時時提點,幫着他指點迷途。而顧君恩是順營的老人,正是李過所需要的人才。

面對李過的請求,顧君恩只能苦笑搖頭。順軍已經日暮西山,根本沒有翻盤的可能,而在東番島,在齊國公陳越那裡,顧君恩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驅逐韃虜一統天下澄清玉宇的希望。在現在的顧君恩心裡,若有人能夠收拾着殘破的天下,那人非齊國公陳越莫屬。李過雖然是個悍將,卻不具備梟雄的素質,差的太遠。

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顧君恩心中有着自己的抱負,自然不會爲昔日那點情誼所限制,做出迴歸順營這樣的事情。

“齊國公待顧某不薄,顧某已經宣誓效忠於他。重歸順營這樣的話,亳侯以後不要再提。”

顧君恩果斷的拒絕讓李過一臉的失望之色,也讓同在船上的劉能重重的鬆了口氣。

第五章 陳越的報仇方式第515章 勸說第841章 洪承疇被俘第930章 攻克山海關第918章 山海關第753章 錦衣衛大戰應天府第801章 張煌言的選擇第961章 鄭芝龍之死第987章 崇禎心裡有些爽第553章 諡號“忠武”第889章 吳三桂歸降第317章 闖賊滿韃皆死敵第564章 永王的消息第294章 序幕第709章 聲東擊西閻應元第284章 福王“登基”第874章 彈指間,三百韃騎灰飛煙滅第994章 見面第228章 陳越的心思第536章 風雨欲來第331章 火炮齊發懾人魄第751章 識時務的韓贊周第1016章 齊王回京第914章 襲擾戰術第一百六十九章 薊遼總督的官職沒了第260章 南下之策第844章 捷報傳南京第609章 美人計第788章 可憐的小公主第七十七章 殺第559章 爵封國公第830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409章 各自出招第930章 攻克山海關第905章 賣地籌餉第928章 冒雨撤退第428章 進讒言的方名夏第232章 衝陣第463章 缺口激戰第252章 襲營第907章 佈局(上)第729章 背叛第547章 水水第二十三章 陳家鐵匠鋪第553章 諡號“忠武”第474章 該來的總歸會來第902章 多爾袞吐血第三十四章 打虎不死反被噬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車對滿韃騎兵第358章 朝廷大事第554章 倉促北伐不可取第820章 定計第一百零二章 滿韃殺來了第384章 對鹽商動手第931章 大軍凱旋入京師第334章 激戰第338章 巧舌如簧侯方域第六十章 鎩羽而歸第202章 翻臉第617章 雞籠之戰第911章 金鑫率兵抵天津第353章 各司其職第435章 範中行第326章 銃聲響起半城驚第941章 坤興公主的心思第601章 韃官鄧肯第692章 陳越之憂第847章 霸氣的坤興公主第三十六章 對策第864章 圍攻復州第一百四十四章 西山軍進駐礦區第752章 堅定的史可法(加更)第892章 大破鐵甲兵,吳三桂陣前反正第840章 雪後第725章 絕望第621章 按計劃進行第1035章 取澳門第832章 城陷第533章 斷了滿韃後路第634章 荷蘭人投降第九十五章,腰牌第981章 你可曾爲朕想過?第583章 還有選擇嗎第六十四章 “激戰”第735章 宮變第一百一十八章,何祿歸明(第三更)第538章 敗局已定第907章 佈局(上)第1018章 君臣交心第318章 以文御武是傳統第689章 破軍斬旗第315章 瓜洲渡大軍過江第773章 女子怎能當監國第743章 王寅之憂(加更)第552章 各方心思第583章 還有選擇嗎第258章 重奪衛城第785章 封王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明不是滿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第923章 天理循環 報應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