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張煌言的選擇

經過仔細考慮之後,張煌言心中生出一個念頭,那便是放棄兩個月後便會進行的科舉,轉而考入武備學院學習。

在張煌言看來,大明並不多他一個進士一個文官,而需要的是能夠領兵打仗的統帥。齊王陳越雖然厲害,可是大明現在也只有一個齊王。

現在齊王擔任大都督,位居朝堂,總不能以後每一場仗都需要齊王去打!而齊王屬下將領雖然很多,可在張煌言看來,除了閻應元以外,能獨當一面統領大軍的根本沒有幾個。勇將不少,缺乏帥才!

而張煌言自己本來就對軍略感興趣,相對於考上進士當一個縣令之類,他更願意帶領軍隊決勝沙場。

張煌言的理想是掃清寰宇中興大明,而現在看來,要想中興大明,先把滿躂殲滅才能談得上。

不知道是有意還是巧合,齊王陳越決定,把武備學院入學考試的時間定在了十一月初九,恩科開考的同一天。

而武備學院報名資格很簡單,只要年齡適合的大明人士,不限軍籍還是民籍,只要你有志於軍伍即可報名。而只要被錄取便會授予七品武官的待遇足以讓很多大明百姓心動。

雖然大明有好男不當兵的說法,可是這並不是兵而是官!若不是文貴武賤的傳統,七品武官在品級上已經和縣令同級了。

當然,令張煌言心動的不是武備學院的待遇,而是他真的準備系統的學習軍事知識,投筆從戎做一個帶領千軍的統帥!

……

“什麼?你要放棄恩科報考武備學院!”陳子龍長大了嘴巴,震駭久久不能閉嘴。

自從一個多月前和張煌言意見不合吵了一架後,張煌言離開了陳家,陳子龍事後仔細回味之後,心中很是後悔。

多年的好友豈能因爲一時意見不合便決裂?而自己的看法又豈能全部加在好友身上。

陳子龍知道張煌言是個君子,和自己辯駁也絕非爲了私利,更多的是爲了大明的命運前途。反而自己,考慮的卻更多,摻雜了不少其他因素……

後悔之後,陳子龍便出去尋找張煌言,卻打聽到張煌言離開了南京去江西去了。

作爲張煌言的知己,陳子龍第一時間便明白了張煌言的用意,那是要親自去江西遊歷,觀看江西之政是好是壞,看看齊王以胥吏、丘八爲官治理江西治理的到底怎樣?

於是,陳子龍便讓家僕時時打探張煌言的情況,得知他回京之後第一時間找上門來,誰知卻聽到了這樣一個勁爆的消息。

張煌言竟然要放棄恩科,放棄身份高貴的進士武官,竟然要考那個什麼武備學院去當丘八,這讓陳子龍簡直無法接受!

“懋中兄,我輩讀書人追求爲何?”張煌言沒有辯駁,突然問道。

讀書追求什麼?對大部分人來說當然是要做官發財了。可是對陳子龍張煌言這樣的人,當然早就超越了做官發財這麼低級的追求。

“當然是齊家治國平天下了。”陳子龍幾乎不假思索道。

出自《禮記.大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幾乎是所有讀書人時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儒家的理想追求。當然很多讀書人考中了進士做了官以後,早就把這句話拋在了九霄雲外,想的都是自己的前途,想的都是如何發財。

而對陳子龍來說,他和其他官員不一樣的地方便是,他從來沒有忘記過這句話,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理想。不過陳子龍也知道,張煌言之所以會問出這個問題,肯定意有所指。

張煌言微微頜首,“懋中兄說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便是我輩讀書人畢生的追求。

可是不論是《大學》還是《論語》,裡面並沒有文貴武賤之說。先聖說的可是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御可是屬於武的範疇,而數在軍中用處更大。

先賢講究君子六藝,秦漢隋唐的讀書人也多能出將入相,統帶兵馬等閒事。而到了我大明,讀書人便變成了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樣子,早已偏離了聖賢的教誨。

現如今我大明內憂外患,煌言以爲,多一個進士文官不多,少一個也不少,而現在我大明更缺乏能統兵打仗決勝千里之人。齊王肯定已經意思到了這個,這才舉辦武備學院,爲我大明培養更多的軍事人才。

煌言不才,也願統帥大軍驅逐韃虜決勝沙場,便是馬革裹屍也是人間快事,好過一生庸庸碌碌。”

張煌言的話鏗鏘有力,竟然使得陳子龍愣了好大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隨即而來便是歎服。

像張煌言這樣敢作敢爲不爲名利的讀書人,是越來越少了。

“玄著賢弟之志子龍知矣!”陳子龍拱手歎服道,“可是帶兵打仗不一定要入武備學堂當武將,考中進士以後同樣可以帶兵。遠的盧象升、孫承宗等大帥督師,近的湖廣巡撫堵胤錫,哪個不是進士出身書生領兵?”

事關張煌言的前途,身爲其好友陳子龍不得不再次勸說。文貴武賤的傳統畢竟在,他不忍心看到張煌言放着好好地進士不考,誤入歧途。

“書生領兵是可以,可卻無法知道軍中詳情士兵疾苦,盧督師孫督師兵敗身死便是證明。當然懋中兄會說,兩位督師之敗非戰之罪,可是我想問一句,若是換做是當年的戚少保領軍,還會不會有此大敗?”張煌言問道。

戚少保便是名將戚繼光,其一生南平倭寇,北拒蒙古,未嘗有過敗跡,若是換做其帶領戚家軍對付流賊,自然不會失敗,這點陳子龍無法否定。

“戚家軍只數千人,卻戰無不勝未嘗一敗,以少勝多,殲敵成千上萬自己損失寥寥無幾。

戚少保靠的非是戰略多高明,而是真正的軍強。只有深入軍隊,熟悉士兵的訓練戰技武器使用等等,才能真正練出一支強兵,而強兵纔是戰勝的真正本錢。

至於書生領兵運籌帷幄決勝沙場,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根本就是無水之萍!”

聽着張煌言淡淡的話語,陳子龍知道其意志堅定再不可勸。

第844章 捷報傳南京第990章 勸說吳孟明第779章 改旗異幟第933章 就等着種子生根發芽第343章 入宮第967章 挫敗感第888章 醞釀第八十四章 募兵第757章 齊國公,難道你想做曹操?(第四更)第956章 戰正酣第709章 聲東擊西閻應元第408章 暗潮第1032章 逃了又能如何?第254章 天羅地網第600章 倭國武士與荷蘭人第571章 必須得賺錢了第499章 水攻之議(2)第八十八章 一統北京蜂窩煤第793章 張煌言進京(第一更)第253章 披靡第428章 進讒言的方名夏第624章 矮牆第971章 究竟是爲什麼?第928章 冒雨撤退第597章 顧君恩的建議。第680章 堵胤錫兵出辰州第433章 勸降第876章 騎兵衝營第544章 無題第九十六章 製作火藥第737章 中風第五十七章 小氣的周奎和大氣的吳三桂第1024章 牧齋公的選擇第九十九章 伏擊第216章 天津衛第579章 季風起,海貿時第469章 揚州城已經做好了準備第239章 坤興哭了第652章 君與臣第725章 絕望第431章 劉能西行第314章 錢楓林議設幕府第一百五十二章 賦詩一首第540章 計策成矣第760章 痛苦的答應 (第三更)第615章 欣欣向榮第一百二十九章 爭執 (第三更)第八十七章 極度自負單明磊第613章 返航第462章 激戰第870章 清軍求援第612章 我希望第1008章 大明帝國臨時大總統第774章 竟無幾個是忠臣第828章 假作真時假亦真第485章 殲滅第537章 擂鼓聚將第708章第651章 我心向明月第一百三十六章 尚駙馬第540章 計策成矣第760章 痛苦的答應 (第三更)第1012章 太湖剿匪第626章 港口之戰第十六章 救人第五十九章 吳良被打第564章 永王的消息第一百七十九章 救兵第304章 決斷第317章 闖賊滿韃皆死敵第338章 巧舌如簧侯方域第400章 新編十營第761章 史可法的演技第888章 醞釀第九十七章,惺惺作態給誰看?第413章 翻手爲雲第1023章 議徵商稅第845章 糧餉危機第618章 佔據北港第497章 危如累卵的南京城第245章 坑爹的郝搖旗第975章 九江兵變第412章 跪了第735章 宮變第408章 暗潮第904章 崇禎會站了第827章 明軍攻城第804章 再次北伐第213章 大順立國第1000章 被迫第一百一十三章 追擊第五十五章 要做生意的公主第一百六十五章 覈查戰功第一百二十九章 爭執 (第三更)第995章 解釋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明不是滿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第514章 巧言如簧的劉能第384章 對鹽商動手第四十六章 收了兩個手下第758章 複雜的局面(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