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戰爭結束,印度沿海城市變成了一片廢墟,錫蘭地區的百姓更是嚇得晚上都不敢出門了。
這個戰役之後,誰也不會懷疑張弘斌維護華夏原產物的決心了。同時所有人都明白了一個道理:原產物就是原產地的顏面,是一個國家的尊嚴。
這點不僅僅是大順和大明明白,西方國家更是明白,畢竟他們身上的銅臭味更重,更加明白獨佔原產物的好處。只可惜,他們歐羅巴諸國皇室之間幾乎都有那麼點血緣關係,所以很難控制本土的原產物流失到別的國家那裡。至於新大陸的原產物,也隨着航海的進行開始普及,以至於想要獨佔某種原產物,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除非,和張弘斌一樣,爲了原產物發動戰爭,但顯然是不太可能的了。
懊惱嗎?懊惱自己沒有想到這個?但是就算現在懊惱,還有什麼意義?!
人總是小肚雞腸的,既然自己不行,那總會有辦法,讓華夏也不能獨佔。不能明着幹,明着幹只怕對方會直接追殺到歐羅巴大陸來。但就算是華夏的百姓,其中也不會缺乏貪婪之輩,手段多得是。
他們卻不知道,從茶種問題出現之後,張弘斌就成立了海外情報部,專門派遣一些因爲各種原因,加入到情報局的西方洋人作爲密探,秘密潛伏到歐羅巴大陸那邊。這個情報網會在一年內構建完成,在金錢攻勢和特產攻勢下,相信很快就能夠打入上流社會,到時候歐羅巴大陸的一舉一動,都將在張弘斌的監視下。
這次出征印度,同時也爲共和國帶來了大量的奴隸和財富。金銀財寶自然全部進入國庫,扣除有歷史文化價值的開設博物館以外,其他的都將拍賣或者融掉。銀行剛好需要大量的金銀庫存,有了它們的補充,鈔票的發行量可以適當提升了。
至於印度特產的那些香料、調味料和美女,則基本上都進行了大規模的拍賣,不少商會因此賺了一筆,當然最大的一筆錢,依然是國會的所有品。其實張弘斌還知道,在運回來的時候,海軍應該也截留了大概兩成的財富,但別人辛苦走一趟,類似這種灰色收入,只要不過分,張弘斌不會過問。若是過分了,自然會有監督黨的人找他們算賬。
海軍這次沒有死人,或者說重傷的都沒有。在強大的火炮轟炸,外加機槍掃射的情況下,這個時代還有多少人能夠活着進行反擊?更別說,這些陸戰隊員還配備了手榴彈這種巷戰利器。
可以說,這次出征完全就是碾壓。張弘斌的勢力在一點點的提高,這個時代的任何一個勢力,已經越來越不是他的對手。哪怕是一直在發展的大明,他們只要一天不弄清楚底火的工藝,無法提高鋼材的冶煉技術,那麼他們就一天都處於被虐殺的位置。最多就是,自己要不要殺而已。
時間就這樣進入了1643年,或許是大家都在忙着建設家園的關係,所以不知不覺這時間就那麼過去了。
柳如是爲張弘斌生了一個七斤的胖娃娃,名字叫做張韌,取堅韌不拔之意。柳如是對這個名字多少有點不滿意,但卻拗不過自己的這個夫君。結果叫着叫着,也就習慣了。
顧橫波、李香君兩人順利懷孕,陳圓圓等四女帶着眼紅的眼神看着張弘斌。張弘斌只能苦笑,自己又不是沒有下種,只是種子不發芽啊!只是看着徐慧開始有了第二胎,再加上朱存媛和孫廷芳兩人虎視眈眈,張弘斌覺得自己這一代子嗣應該是會很多的了。
李定國和紅娘子也是修成正果,婚是結了三年,好歹是讓紅娘子懷上了。看着這個老部下就要當爹了,張弘斌也是由衷的高興。只是一想到李定國明年就要被迫退休,張弘斌多少還是有點感慨。
但不管怎麼樣,制度總是要履行的,若是爲了某人而無視制度,那要讓那些慢慢熬履歷上來,年紀已經大了的官員如何自處?天下英雄還是很多的,並非走了李定國就沒有人才了,總要給別人一個上位的機會。
再則,李定國已經和張弘斌說好了,退休以後,他就進入顧問團裡面。最多幹十年,他希望去新大陸隨二少爺(張弘武)打江山,身爲一個軍人的李定國,應該沒辦法適應沒有仗打的日子。
至於另外一個讓張弘斌頭痛的傢伙曹變蛟,他也會在明年回來,到時候他叔叔曹文昭將要退休,他將被提拔起來。這段時間,長公主張恬就算和他異地相處,兩人也是不斷書信傳情。看着她那女大不中留的樣子,張弘斌就想不明白,兩人年紀相差那麼多,爲什麼居然會好上了……只能感慨,一起隨緣吧!
1643年,太子張靖11歲,越王張才11歲,長公主張恬11歲。
太子張靖就在去年秋季,更隨着曹文昭,帶着三萬人馬深入蒙古腹地,隨後兵分兩路各領一軍對蒙古開戰。所過之處幾乎是片甲不留,蒙古人很驍勇善戰不假,但是隊長先進的火器還是隻有送菜的份。在一番單方面的虐殺之後,不管是主動投降的,還是最後被俘虜的,都成爲了共和國的俘虜被運回了共和國境內。
不同的是,前者以俘虜的身份進行勞動改造,有機會可以加入共和國成爲華夏子民;後者只能作爲奴隸進行出售。
張靖累積了足夠的戰鬥經驗,以十一歲的年紀離開軍營,進入國會成爲張弘斌的專屬秘書,幫忙處理政務。很多人都看得出,張弘斌這是在培養太子。不過十一歲就開始培養他處理政務是不是太早了……好吧,這個問題其實很多餘,誰不知道張家的種就是妖孽?
張弘斌十幾歲就可以起兵造反打下偌大的天下,老子英雄兒好漢,一個當了越王在海外不斷擴張地盤,一個在軍中也積累軍功也混到了准將的身份。知識方面,傳統經典他幾乎都能背誦出來,而且理解也非常深刻,就算如今讓人教他,只怕也沒有人能夠教導他了。
可以說,張才也好,張靖也罷,他們需要的是經驗的累積,至於學識的鞏固,已經沒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