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九州風雲_第300章:武勝關



老回回的人馬聚集的差不多了,狗頭軍師又來了三個,該有點作爲了。

崇禎六年八月十五中秋節,老回回設宴款待一干將領、頭頭們還有他的三位新任軍師,一邊喝酒賞月,一邊議論軍務,熱鬧、瀟灑又隨意,衆人都可以暢所欲言。

“老大,弟兄們都憋了很久了,是該做點事攪合攪合了,這麼下去坐吃山空也不是辦法呀?老大你說打哪裡?弟兄們絕不含糊!”

說話的是革裡眼(賀一龍)。

這一部亂民軍中除了老回回之外,革裡眼、左金王(賀錦)是比較強的。這二位賀姓的仁兄不但兵多,也比較勇猛,戰績輝煌。他們都姓賀,卻沒有什麼親屬關係,並且不是一路人。

歷史上李自成設計暗殺曹操羅汝才的時候,同時被殺的還有革裡眼賀一龍,殺人幫兇卻是左金王賀錦,後來賀錦成了李自成的部下干將,死於甘肅。

在這一夥亂民中,老回回馬守應被他的弟兄們稱爲老大,從稱呼上就可以看出,馬守應是領頭人,但不是說一不二的領袖,下面的將領還是有很大的自由度的,絕對不是李自成那種一言堂。

馬守應一手念着鬍鬚,一手端着酒杯,笑呵呵的說道:“各位,我也正有此意,咱們今天邊喝酒邊議一議。頭一個就是向那個方向走,定下方向,再說怎麼動。各位覺得如何?”

老大拍板了,先議論出擊方向,衆人開始各想心思。

頭一個說話的竟然是宋獻策。

宋獻策看出了火候,他應該表現一下了。他跳下凳子,朝馬守應深施一禮,就說話了。

說他跳下凳子,是因爲他是個侏儒,坐在凳子上兩腿就懸空了,下了凳子還沒有坐着高,他當然是跳下來的。

這位的面像也有意思,額頭隆起,五官比較集中,有點像包子。

他說:“主公,各位首領,這麼大的行動需要占卜一下,問一問上天的意志。”

對於古人來說,重大的行動占卜一下十分正常,沒有人會覺得不妥,馬守應點點頭允許了。於是宋獻策從隨身背囊中取出一個籤筒,裝入一把竹籤,拜天祭地,焚香叩頭,口中唸唸有詞,裝神弄鬼的搞了一氣。然後把籤筒遞給馬守應,說道:“請主公搖籤。”

對於馬守應,這夥人使用的稱呼雜亂:部將們喊老大,李巖叫將軍,宋獻策喊主公,不過這些稱呼倒也是反應了這些人各自的心裡。

馬守應也是恭恭敬敬地接過籤筒,朝着天上的位置舉了舉,意思算是敬天了。然後開始搖動,三搖兩搖的就跳出來一支竹籤,拿起來看了看,遞給了宋獻策。

宋獻策接過來一看,說道:“恭喜主公,這是上籤。”

籤子的等級很多,最好的是上上籤,然後依次是上、上下、中上、中,等等,上籤就是上中籤,它僅比上上籤低一等。

宋獻策口中唸唸有詞,從布袋中取出一疊紙籤,抽出一張,上面書寫一個“上”字(注意學問就在這個“上”字上),展開,上面是一首詩。只見宋獻策念道:

“月上黃河邊,

陷於嵩山南,

躍馬上雲天,

起自武勝關。”

然後他把這個紙籤恭敬地遞給了馬守應。

現在我們來揭秘,他怎麼能取出自己事先準備好的紙籤呢?

首先,他要事先摸李巖、牛金星等人的底,這是很容易的,平時多用點心思,就知道了他們的謀劃。於是就事先準備好了紙籤,一摸一樣的紙簽有三個,分別是:上、中、下,夾在一疊紙籤之中。

他的左右兩手的手指上還

有兩個反寫的字:“上”和“下”。如果馬守應抽出的是“上下”籤,則宋獻策在取紙籤時,用口水一舔手指,那個“下”字溼了,一拿那個上籤,“下”字就印在了紙上,紙上原有一個“上”字,加上這個“下”,就成了上下兩字,就是上下籤了。現在是上籤,就省了一道手續。

所以無論馬守應搖出什麼籤,那紙簽上都是這首詩。

那首詩的意思太簡單了,不用解釋也能看懂。它就是說馬守應過黃河而來,在嵩山之南吃了一個大虧,要發跡“上雲天”,就要到武勝關去沾點仙氣兒。內中不乏暗示馬守應非同凡人之處——天馬行空。

詩不怎麼樣,但是作用可是不小,有那個“陷於嵩山南”的已經應驗的鋪墊,後面那個武勝關就更有力量了。

武勝關在河南、湖廣的交界處,是陸路的南北交通要道,地勢險峻,歷來是軍事的重要關隘,地處大別山西部,屬於大別山的一個部分。

這幫子造反派雖然不都是大老粗,但是學問都不怎麼樣,於是馬守應就轉向了李巖,他問道:“李公子,這籤怎麼樣。”

別看李巖年輕,他可是河南人物中第一個投靠過來的,這個“資歷”讓他居於謀士之首,所以馬守應第一個問他。

李巖說道:“馬將軍,這中原之地沃野千里,一馬平川。從錢糧上說是塊寶地,軍糧軍餉不愁。從軍事上說乃是大軍決戰之地,然我軍勢弱,不足以與官軍決戰,所以說,此地乃非久留之地。

大別山(明代應稱做英霍山,爲了方便以後統稱大別山)乃中原的屋脊,控制了河南、湖廣和江南(那時沒有安徽,安徽的地盤大多屬於江南省,也就是南直隸)。馬將軍的大軍若是依託於大別山,它的四周都是富足之地,可以隨時選擇一個薄弱的方向出擊,獲取糧餉或者地盤都易如反掌。若官軍從河南攻過來,我們可以縮回山區,亦可以轉向湖廣、江南。若官軍從江南攻過來,我們可以進兵豫西、鄂西,甚至可以進兵商洛、渭河或者安康、漢中,也可以攻取江漢平原,窺視四川。大別山乃上天賜予將軍之寶地也!”

客觀的說,這個謀略是戰略級水平的,它使老回回立於不敗之地,令官府防不勝防。單純從軍事上說,有點類似於井岡山的地位,特別聲明:這僅僅是就軍事而論,以紅軍之偉大是不能與亂民類比的。

三國演義裡三顧茅廬的故事中,諸葛亮未出茅廬就預知三分天下,在著名的隆中對中他給劉備出的主意就是先取荊州,荊州就是這裡李巖說道江漢平原,它在大別山的西南側。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李巖的主意差不多也是這個意思。

李巖的水平夠,但是他的分析忽視了一點,那就是國防軍的存在。在豫西、鄂西有國防軍的獨立一團和獨立四團,那個地方絕對沒戲,因此什麼四川、商洛、漢中的話就純屬扯淡了。這也難怪,他雖然知道南陽西峽縣有國防軍,但是他不知道宜昌也有國防軍。另外,西峽縣的國防軍撤了,他知道,但是現在又回來了,他就不知道了。

亂民軍的一干首領都在琢磨着他的話,還沒有說話的,停了一會,李巖又說話了。

他說:“但是,武勝關現在未必要去,那裡關隘險峻,官軍必然重兵防守,我們難於攻擊。再者說,我們攻克武勝關也沒有多大的用途,反而震動朝廷,引來更多的官軍。所以說,卦象上的武勝關只是指了一個方向,告訴我們去大別山,而不是非要去武勝關。這是在下的淺見,一切還是將軍決斷。”

馬守應和他的一干將領也漸漸的聽出了味道,占卜對於他們來說要強於分析。不過有了這種分析就使得

占卜更有力量了。

李巖看了看宋獻策,宋獻策已經爬回到座位上,正得意洋洋的吃着菜,眼睛望天,一副傲視一切的架勢。

實際上李巖對於宋獻策有點不滿意。李巖不能說不信占卜,這個時代的人都不能免俗。但是,李巖也會猜到宋獻策的一些小伎倆,起碼那個詩是他寫的,那個“起自武勝關”純屬於押韻湊字數,爲了好聽,兼着有點神秘感,根本就沒考慮到軍事上的損益。武勝關也是大別山,可是與目標大別山就差得太多了。

不去武勝關就可以避開大的戰鬥,順利進入或者到達山區邊沿。去武勝關的話,作戰就難免了,在武勝關前面打仗,無論如何也不是好戰場,前面關隘裡的官軍居高臨下,後面一馬平川。武勝關是打不下來的,即便打下來也是損失慘重,並且打下來也是毫無意義,亂民軍又不是去湖廣,佔領武勝關有什麼用?如果官軍的援兵從後面打來,就是前後受敵,那就真的危險了。即便要打仗,也不能在武勝關那個地方打仗。

這就是李巖的不滿。宋矮子狗屁不通,就長了一個騙人的腦袋,到現在他也不知道那武勝關與大別山有什麼區別,不都是大別山嗎?他感覺自己還是幫了李巖。

這時候賀一龍又說話了:“老大,這個卦算的好啊,說的多準,如果咱們剛過黃河就讓宋軍師算一卦,那裡還會有滎陽大敗呀!這個武勝關一定要去,那是吉祥之地呀!”

李巖一愣,還沒等他說話,馬守應就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大聲說道:“對!必須去!那定是個好地方。”

得,老大拍板了!

牛金星倒是很機靈,他看出了李巖的失落,但是他不甚懂軍事,不太明白其中的奧妙。於是他說道:“李公子可有疑慮?說出來大家聽聽。”

李巖正在心中緊張地盤算,起碼向南走大方向還是不錯的,過了一會他說道:“馬將軍,我也贊成去武勝關。可是此去就必須要過淮河了,這畢竟是一條大河,所以我的意思是儘快過河,過河之後再選擇方向。否則,一旦發生激戰,我軍就沒有機會過河了,到那時就只能向北,或者向東,離武勝關可就越來越遠了。”

李巖知道反對去武勝關是不行的,也只能拿武勝關說事,他的這個辦法還是不錯的。

淮河是內陸河,沒有入海口,它流入洪澤湖,這是我國較大河流中極少有的。它與秦嶺構成了我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以南屬於南方地區,後世裡拿薪水的人在冬季裡是沒有取暖費的,一河之隔的淮河以北就有取暖費。

像淮河這種寬闊的河流,這個時代是沒有橋樑的,只能是渡船。可以想象,一旦戰鬥過於激烈,數萬大軍是無法渡河的,特別是亂民軍基本上頂不住官軍的攻擊。所以找一個平靜的地方儘早過河,無疑是最佳行軍方案。

目前馬守應的亂民軍處於項城附近,要儘快過淮河就要徑直向南,過了淮河就距離大別山不遠了。這就等於是沿着大別山的邊沿地帶,一路向西奔武勝關而去,在這種情況下,一旦軍情緊急,轉身就進了大別山。

應該說李岩心思敏捷,還真是個人才。

牛金星也聽出了味道,於是他說道:“主公,在過淮河之前,不要有大的舉動,特別要約束軍紀。一切過河後再說,淮河以北交戰是大忌呀!”

馬守應說道:“對,只要過了河,就好辦了。哈哈!來來,喝酒!”

......

三百章寫完了,自我祝賀一下!也感謝各位捧場!我會在趣味、知識、合理上下功夫,讓作品更耐看。

--- 第300章完 ---

(本章完)

卷五:縱橫天下_第352章:球墨鑄鐵卷一:藏龍臥虎_第1章: 我是朱萬化卷七:巍巍中華_第574章:謀劃卷六:楊威天下_第441章:強勢的外交卷六:楊威天下_第422章:四川易幟卷五:縱橫天下_第370章:西康攻略(續)卷四:九州風雲_第272章:長見識卷六:楊威天下_第459章:鄭芝龍要稱王卷二:初露崢嶸_第79章:救援趙率教卷一:藏龍臥虎_第32章:明朝的拆遷卷二:初露崢嶸_第104章:雙喜臨門卷七:巍巍中華_第557章:冊封孟加拉王國卷五:縱橫天下_第364章:基層政權卷五:縱橫天下_第353章:各得其所卷六:楊威天下_第428章:衙門裝電話卷四:九州風雲_第240章:政局大變卷一:藏龍臥虎_第51章:送信人是誰卷二:初露崢嶸_第67章:北方支隊卷六:楊威天下_第514章:強攻坦蓋爾卷一:藏龍臥虎_第7章:初練兵卷五:縱橫天下_第412章:巴圖爾的反撲卷二:初露崢嶸_第124章:覲見皇帝卷五:縱橫天下_第382章:安定北疆的要訣卷三:嶄露頭角_第151章:糧食之戰來勢洶洶卷六:楊威天下_第448章:錫蘭府卷四:九州風雲_第246章:上海灘卷五:縱橫天下_第366章:特色游擊戰卷三:嶄露頭角_第173章:基本法卷一:藏龍臥虎_第47章:又是一個千戶官卷六:楊威天下_第464章:會見熊文燦卷六:楊威天下_第455章:山西歸附卷六:楊威天下_第467章:三官旗牌卷四:九州風雲_第270章:第一牛人卷三:嶄露頭角_第170章:大海戰(一)卷六:楊威天下_第441章:強勢的外交卷六:楊威天下_第491章:受邀訪問清國卷五:縱橫天下_第387章:左良玉南行卷四:九州風雲_第266章:試航卷四:九州風雲_第280章:秦良玉卷五:縱橫天下_第398章:聯宗卷七:巍巍中華_第545章:和平取襄陽卷五:縱橫天下_第350章:孫傳庭卷一:藏龍臥虎_第35章:收穫卷四:九州風雲_第295章:褒城大捷卷一:藏龍臥虎_第54章:截擊毛文龍卷三:嶄露頭角_第169章:艦隊奔襲廣州灣卷五:縱橫天下_第364章:基層政權卷六:楊威天下_第427章:雞鴨大軍卷一:藏龍臥虎_第8章:南霸天卷五:縱橫天下_第369章:西康攻略卷四:九州風雲_第320章:爲國爲民卷七:巍巍中華_第559章:人口論卷四:九州風雲_第326章:嶽西軍VS官軍卷二:初露崢嶸_第137章:執行新政卷二:初露崢嶸_第73章:備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60章:近海艦隊卷一:藏龍臥虎_第1章: 我是朱萬化卷五:縱橫天下_第371章:李巖立威卷一:藏龍臥虎_第42章:南陽戰略地位卷五:縱橫天下_第335章:立威於外蒙卷二:初露崢嶸_第81章:救援趙率教(三)卷五:縱橫天下_第361章:秦良玉(續)卷五:縱橫天下_第355章:給羅汝纔出路卷六:楊威天下_第431章:絕妙的靈渠卷一:藏龍臥虎_第28章:炮艦卷一:藏龍臥虎_第52章:撿來個媳婦卷二:初露崢嶸_第89章:佈局永平府卷七:巍巍中華_第566章:山西修鐵路卷六:楊威天下_第496章:虛君立憲(續二)卷五:縱橫天下_第392章:提前防災卷二:初露崢嶸_第78章:氣球的威力卷六:楊威天下_第427章:雞鴨大軍卷三:嶄露頭角_第231章:善款善用卷三:嶄露頭角_第192章:楊嗣昌到山東卷一:藏龍臥虎_第30章:新產品卷四:九州風雲_第302章:化整爲零卷一:藏龍臥虎_第20章:馮公公找上門卷三:嶄露頭角_第173章:基本法卷一:藏龍臥虎_第38章:編制卷二:初露崢嶸_第106章:佔領宜蘭卷三:嶄露頭角_第225章:再入山西卷一:藏龍臥虎_第53章:金州之變卷三:嶄露頭角_第239章:李巖是何人卷六:楊威天下_第506章:決戰烏里雅蘇臺卷六:楊威天下_第447章:科倫坡會談卷五:縱橫天下_第391章:溫體仁到開封卷一:藏龍臥虎_第19章:鄭鴻逵來訪卷四:九州風雲_第306章:貪心害死人卷三:嶄露頭角_第179章:汝陽剿匪(一)卷五:縱橫天下_第395章:身不由己卷四:九州風雲_第288章:減丁卷二:初露崢嶸_第88章:皇太極離開遵化卷四:九州風雲_第244章:汝州事件卷二:初露崢嶸_第123章:朱大典進京卷三:嶄露頭角_第167章:貿易公司卷六:楊威天下_第518章:準格爾VS哈薩克卷四:九州風雲_第300章:武勝關卷四:九州風雲_第325章:官軍進剿嶽西卷六:楊威天下_第461章:糧食戰略卷二:初露崢嶸_第83章:直筒子趙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