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二年十月的一天,波斯人賽義德帶着兩百騎兵來到了“北岸”邊界,陸戰隊一團一營的營長劉十三前往與之會見。
波斯人已經下了馬,在兩裡之外等候。雙方尚未見面,劉十三與他的護衛共五人騎着自行車飛速到來,這個景象讓波斯人無比的新奇,距離很遠也能看的差不多,他們騎的是什麼東西?跑得飛快,兩個輪子還能穩穩的前行,摔不倒。波斯的騎兵們也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都覺得新奇無比。
如果說震懾對方,這也算一項吧!
劉十三看到波斯人的馬匹也是驚歎不已,這種馬不是沒見過,但是幾百匹高頭大馬的確很拉風。
雙方距離兩裡地,見面也要有規矩,不能徑直的走到對方的軍陣裡去。劉十三徒步向前走了一半的路,停在哪裡,派通事(翻譯)過去,請他們來人談話。
雙方的頭領見面,互相介紹了身份,對方自稱是波斯王國的部族首領,名叫賽義德。
劉十三首先發問:“這裡是中華帝國佔領的領土,你們此來何事?”
他們的談話當然是經過翻譯的。
賽義德哈哈大笑,說道:“此地歷來是我波斯王國的領地,何時成了你們的領土?中華在何處?我們不知道,你們不遠數千裡、萬里,來到這裡,佔據此地是何意圖?”
劉十三道:“此地並沒有波斯的人口,也沒有波斯王國的標誌,乃無人之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中華天兵佔據此地,這裡就是我中華帝國的領土。我中華帝國善待天下之人,並沒有騷擾爾波斯國,我希望我們和平相處,大家相安無事,不要引起無謂的爭端。
我中華佔據此地,第一是爲了交易,你看,那邊就有一間商鋪,你們需要什麼,可以在商鋪購買。第二,此地乃我們航路的中轉站,往來船隻需要在此補充食物淡水。第三,我們的漁船需要在此晾曬漁網,看到了嗎?那邊曬得就是漁網。”
這三條理由很牽強,也有點胡攪蠻纏,但是,國防軍到達此地也有半年了,的確沒有與誰發生衝突。
劉十三又說道:“我們初次相見,爲了表示友好,我們備下了一份禮物,閣下可以帶走。”
說着命令士兵們擡過來一個箱子,打開蓋子,可以看到裡面有絲綢、茶葉、瓷器,滿滿的一箱,都是上等的精品。但是裡邊沒有金銀,也沒有鐘錶一類的高檔奢侈品。
看到禮品,賽義德還是有些猶豫,但是他不能滿足,這一箱絲綢能價值多少?還不夠自己帶來這兩百人分的。
看到他的猶豫和不滿足,劉十三說道:“這只是簡單的見面禮,日後我們兩國正式交往,我們的使臣會拜見貴國的國王,那時的禮品定然豐厚,我中華帝國也不會忘記賽義德首領的引薦功勞。”
賽義德要的就是好處,見對方不上道,乾脆直接提出他的要求。他說道:“你們佔據我土地,就要納稅,這樣吧,前面的不算了,從這個月算,每個月繳納300公斤白銀,今天先拿出一個月的租稅。否則,限你們三日內離開,若是交不上稅銀還想賴着不走,我們的武士會把你們斬殺殆盡,絕不輕饒!”
現在的西方世界,在國際交往中已經開始使用公制,300公斤相當於一萬兩,這個數太大。如果他
們收國防軍的稅,每月一萬兩,一年就是十二萬兩,對於一個部族來說就相當於他們的全年收入了,賽義德這是漫天要價。
國防軍總的原則是和平相處,不要引發戰爭,在遠離本土數萬裡的地方,打一場戰爭負擔就太大了。因此,能夠花點錢買平安也是可以的,但是過分的訛詐是不行的。
劉十三心中仔細的計算,他要按一公斤等於三十二兩來折算,然後他說道:“我中華帝國願意與波斯王國和平相處,要想和平相處,頭一條就要互相尊重。因此,你提出的每個月300公斤白銀的租稅就要的太高了,並且租稅的名稱也不妥。我提一個辦法:每個月我們向波斯國王進獻禮金三公斤白銀,如果貴國有誠意,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談判。賽義德首領,你看如何?”
三公斤相當於100兩白銀,約合人民幣五萬元,一個月五萬,一年就是六十萬元,摺合白銀一千二百兩,這個費用也就相當於在南海掛一面商貿保護旗,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了。每年送這一份禮,買一個平安也說得過去。這不是劉十三自作主張,這些策略 事前都有規定,花錢買平安是早就定下來的原則,劉十三隻是按照規定執行而已。
不過雙方要價差距太大,估計是談不攏。
賽義德聽完通事的翻譯,果然大怒,他大吼到:“我波斯武士會懲罰你們,你們要付出代價的!”
說罷回頭就走了。
劉十三也就退回了自己的防線,命令士兵警惕,做好戰鬥準備。
北岸的防線長度也有幾十裡,但是結合地貌,修建一些防禦的設施之後(如:用石塊砌築的邊牆),需要重點防禦之處就不多了。北岸基地駐軍一個營,防禦值班的就是一個連,這裡是重要的路口,目前有一個排,由於今天出了情況,劉十三出來的時候就集合了一個連,在營房待命,一旦需要,可以立即馳援。交通工具當然就是自行車,三十里路程至多半小時就可以趕到。
國防軍用於防守的人數不多,可是裝備好。在這種惡劣的生活環境裡,人員多,後勤負擔就大,因此採用減少人數,增加裝備來補齊。
北岸像這種重點防禦的地點有三處,每一處都有一挺重機槍,三挺輕機槍,一門20毫米直射炮,三門82迫擊炮,此外就是按編制的常規裝備了。這種裝備水平,一個排40人抵擋眼前的兩百波斯騎兵則很輕鬆。
北岸的防禦設施建設了很長的時間,當然也是很充分的。例如各種重裝備都有專用的防禦工事,是堡壘式的,不但便於作戰,也便於武器的維護保養,便於值班士兵休息。
這裡的地形是兩山之間的一個山口,山不高,更像是丘陵,山口很寬,有兩裡多,重裝備都在兩側的高地上,估計波斯人沒有熱兵器作戰的經驗,根本就看不到。
他們眼前的這條公路上就有型鋼製作的拒馬型的大門,門上面有尖刺,門不是很高,但是有前後兩道門,這種設置是專門對付騎兵的,多好的馬匹也是跳不過去的。大門一關,百十個騎兵根本就衝不上來。在公路的兩側,就是國防軍總結出來的對付騎兵的陷馬坑,爛石頭陣,再配上鐵絲網,大戰期間還可以設置地雷陣(現在沒有佈雷)。逼迫敵方的騎兵只能利用公路衝鋒,想擴大沖擊面,全面進攻
是不可能的。耗費幾個月的時間修建的陣地當然不馬虎,很難挖掘的沙石地形上,也是遍佈了陷馬坑。在這種爛石頭上挖坑,一個壯勞力,一天最多挖兩個。
這種藉助地形上的障礙,一眼就可以看到,因此,估計波斯人今天是不敢蠻幹的。
本來賽義德帶來兩百騎兵就是做了“打”的準備,他走路時就是不停的左右看,這些設施到擺在明處,他不會看不到。他能夠看到的敵方士兵沒有幾個,這是他不熟悉熱兵器作戰特點導致的誤判!要命的裝備他都沒看到,絕大多數士兵他也是沒看到,他就看到公路大門處的五六個兵。在他的目光中就看到了那個大門厲害,他只是在考慮如何破解這個難辦的大門,賽義德的水平太低了。
劉十三用望遠鏡觀察着波斯人,看到賽義德退回去之後並沒有立即就撤兵,看樣子是商議這什麼,是不是想憑藉着人多衝一下子?他們所在的位置不過兩裡遠,機槍火炮都能打到他們。但是,劉十三不想打第一槍,上級長官給的命令就是不要挑起大的戰鬥,不要主動挑釁,相安無事最好。
終於,波斯人忍耐不住了,他們覺得兩百騎兵也不少,對付幾個中國人不算什麼,只要能推開那個大門,他們就可以長驅直入,肆意的搶劫中國人了。他們商議的就是如何推開大門。
波斯人的馬隊出動了三十多人,因爲他們也看到了,只能從大道上衝擊,馬匹是無法在兩邊行走的。
交戰雙方距離太近,他們的馬好,所以起步就是加速猛衝。
劉十三命令兩挺輕機槍準備,其他的武器不必動用,同時也告誡士兵們,不要打擊敵軍的後隊,減少對方的傷亡,打擊要留有餘地,不可殺戮太重。
這三十多匹馬,沒有跑出幾步,僅僅是脫離了本隊,在軍號的傳令聲中,兩挺輕機槍就開火了。輕機槍的常備彈夾是20發,每一挺機槍打完一個彈夾,騎兵就倒下了十多個。高大的馬匹衝擊力大,馬匹摔倒之後,騎手和馬匹都要滾出老遠,才能停下來。傷馬嘶鳴,騎手在掙扎着爬動,後面的馬匹收不住腳,便踏到倒下的人馬身上,又有幾匹馬絆倒了。如此的慘重傷亡讓進攻的馬隊停止了腳步,轉身後退。
國防軍一方沒有再射擊,只是用喊話器喊,勸他們收兵,不要挑釁。國防軍的打擊留了很大的餘地,有限的打擊,不要結仇。用朱萬化的話來說,就是:我們要的是石油,不需要戰爭,也不需要征服。
三十多個騎兵,剛一出動就損失了一半,波斯人目瞪口呆。他們並沒有看到對方任何一個人影,只是一陣連續的槍聲,自己就付出十幾人的慘重代價。
國防軍的喊話器,不失時機的用阿拉伯語喊話:告訴他們收拾自己傷亡的士兵,退出我中華帝國的領地。善意的交往我們歡迎,惡意的挑釁會遭到反擊!
這一下波斯人知道厲害了,連忙收兵,傷員和屍體也都擡了回去。
波斯人知道了中華帝國不好惹,撤退了,估計短時間內不敢來搗亂了。
劉十三向霍城艦隊基地彙報了情況,同時,更加小心防衛。他也準備着再一次的談判,國防軍希望得到和平的環境。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第540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