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

?

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

張軒一聽就明白,袁時中還要一個保險。

畢竟亂世之中,爾虞我詐的事情多了。之前說的好好的,說翻臉就翻臉的事情,袁時中也見過的,甚至自己也做過,不壓一個人質,袁時中才不會踏入闖營一步。

張軒微微皺眉說道:“留羅少將軍在小袁營之中飲酒,這一件事情,我答應下來,只是我就不用參與到結義之中了吧。”

“如何不用?”袁時中說道:“自從與張兄弟相識以來,我就知道張兄弟是人中龍鳳,難不成,張兄弟看不起我袁某人嗎?”

話說到這個地步,張軒說拒絕,都不大可能了。

張軒說道:“好,我答應下來了,既然如此,有一件東西先給袁兄。”

說完張軒從懷中掏出一卷書來,說道:“此書名爲《玉帶編》乃是我傅公所遺留,上面也有我的批註,我借給你三日,三日之後,還請歸還。”張軒微微一頓,說道:“也算是我張軒,給兄長的禮物。”

袁時中雙手接過來。翻開一看卻,卻見正文裡面,有一行大字,乃是館閣體,猶如墨印,而夾在大字之中,有一行小字批註,字跡很小,似乎不是用毛筆寫出來的,筆畫極細,極硬,有幾分銀勾鐵劃之感。

書中所講,大抵是行軍打仗,細而化之的東西,而批註之中,更是詳細描述,如何列陣,結果如何,翻到最後,還有不少新紙。上面寫着張軒從項城之戰後,所遇見的每次戰事,有些張軒參與進去了,比如說小商河之戰,臨潁城南之戰。夜襲汪喬年一戰。有些張軒沒有參與進去,都從參與者嘴中得到的消息整合出來的。比如白沙河之戰,比如二攻開封之役。上面還有地圖,都是張軒手繪,有的詳細,有的不詳細。

可以說,這是就是張軒學習筆記。

張軒從來沒有這麼好學過了。

畢竟高考,考不上,不會讓你死,但是現在之中,任何一次兵法考試,張軒如果通不過,就有可能身首異處。由不得張軒不努力,不專注。所以,筆記批註,都極其詳細,不耐繁瑣。沒有古代兵書之中,那種玄之又玄的氛圍,似乎將打仗當成一件手藝活。

這對袁時中來說,太有用了。

畢竟袁時中與張軒差不多,都是半路入門學當將軍。

袁時中雖然沒有細看,就已經覺得其中真知灼見,最重要的,沒有玄之又玄的語言,按書上說法,直接可以操練。袁時中大喜,說道:“傳令下

去,拔營北上。”

王顯祖不明白袁時中爲什麼這麼失態,不過,他也不敢反駁袁時中的話,說道:“是。”

袁時中重重向張軒行了一禮說道:“多謝張兄。”他斟酌詞句卻不知道該如何感謝張軒,只說道:“大恩不言謝,今後但凡有用我的地方,還請開口,但凡我袁某人有一口氣在,必不相負。”

張軒伸手攙扶住袁時中,說道:“袁大哥客氣了。你我兄弟,這是說什麼?”

袁時中看着張軒,忽然一笑,說道:“好,你就是我袁時中的兄弟了。”

張軒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就是將課後作業學習筆記,交給別人看一看而已。但是在袁時中看來,就大不一樣了。

什麼是不傳之秘,這就是不傳之秘。

特別是兵法。

歷朝歷代對兵法的管控都非常嚴苛,比如唐代《李衛公問對》從來深藏大內,從不外泄。而很多兵法,都是形而上的東西,說得很清楚,就如同《孫子兵法》但是對形而上的東西,具體怎麼實際操作。卻密而不宣,真正在兵書之中,涉及這方面的,也就是戚侯兵書,但是也不是太詳細。

故而有人拿一本孫子兵法,就能打勝仗。但是更多的人,讀一本孫子兵法之後,依舊不知道,何處當列陣,何處當用何兵?

袁時中覺得這一本書,就可以支撐起一個將門出來。

如此珍貴的東西,張軒居然給了他,這分人情他欠大了。

之前與張軒稱兄道弟,乃至硬拉張軒加入結義之中。不過是客氣而已,而如今,卻有幾分真情實意了。

袁時中大軍北上,經過一日光景,在距離闖營曹營之南,十里之地紮營。消息自然傳開了。一時間曹營闖營之中,轟動異常。李自成帶着幾分怒氣說道:“袁時中真是好膽量,居然敢回來。”

“闖王,小不忍則亂大謀,現在袁時中動不得。”李信說道。

“我知道。”李自成笑道:“待天下大定,我有時間收拾他。”

李自成的笑意之中,帶着一股冷意。

曹營之中。

張軒已經將消息帶過來了。

羅汝才皺起眉頭,說道:“至於嗎?我曹操一諾千金,說要保他,就要保他,還讓玉龍去做人質?這是信不過我羅汝才嗎?”

羅玉龍也有一點不舒服,說道:“袁時中麾下並不過烏合之衆,看上

去人多勢重,但是實際上不堪一擊,我帶三千本部人馬,就能擊潰的,爲了拉攏這樣一個人,至於花這麼大的力氣嗎?”

張軒說道:“爹,哥。不管怎麼說,袁時中也都是一方義軍首領,他與大哥,還有我結義,都是向爹自居子侄輩。且袁時中在河南義軍之中,也算翹楚,拉攏了他,就拉攏了一大批人心,對將來有所助力。”

羅汝才明白,張軒所說的將來,就是離開闖營之後,以曹營的兵力,想橫掃江北,飲馬長江,未免有一些單薄。如果以袁時中入手,拉攏一批人,卻是不錯的想法。只是羅玉龍想不出其中究竟。只是覺得袁時中徒有虛名而已。

“好了。”羅汝才說道:“玉龍你就與憑之,去一趟小袁營,量他袁時中也不敢搞什麼花樣。”

“是。”羅玉龍說道。

張軒與羅玉龍一併去了小袁營,袁時中早已在哪裡等候多時,三人寒暄幾句。

這並不是羅玉龍與袁時中第一次見面,不過,羅玉龍之前與袁時中沒有這般親近。

只是羅玉龍雖然奉父命而來,拼命壓制自己對袁時中的不屑的,那股高傲勁,張軒有鼻子都能看出來,張軒唯恐袁時中不高興,私下對袁時中說道:“我這大舅哥,爲人驕傲了一些,相處久了,就知道,他其實沒有什麼壞心眼。”

袁時中在亂世之中打滾了不知道多久了,豈能容不下這一點,說道:“我明白。”隨即有一點酸酸的說道:“人家有一個好父親,我比不得。”

張軒也是無法,又與羅玉龍私下說道:“不管怎麼說,袁時中也是一軍之主,你也要給些面子。”

羅玉龍冷哼一聲,說道:“我已經給了他面子,否則以他麾下那些雜兵,人數雖多,但如何能抵得過我麾下一哨人馬,我還要認他爲兄,這我都給了面子,還不夠嗎?”

三人敘過年齒,以袁時中三十餘歲最大,其次是羅玉龍,再次是張軒。故而三人結義,以袁時中爲首,羅玉龍爲次,張軒爲三。

張軒頓時覺得夾在他們兩人之間,有些難爲。

不管三人心中到底怎麼想,三人在香燭貢品之前,焚香叩拜,歃血爲盟,號稱彼此之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義氣相接,若有背盟,天人共戮。”這種充滿封建迷信的活動。

縱然張軒不大相信這個,但是在結義之後,也覺得彼此之間的關係親近了不少。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閒言少敘,三人結義之後,就該做正事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十七章 行軍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四十章 瑣事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七章 下蕭縣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一章 樊城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四十章 奪門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