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

bookmark

空氣之中散發着荷爾蒙的氣息。

張軒強制將自己的慾望給壓制下去。

這裡並不是現代,如果現代抓緊時間來一發,即便被人知道了,也不過付之一笑而已。

但是這個時候,這樣做,對羅玉嬌的名聲非常不利。

“咳咳。”張軒將腳從羅玉嬌的胸前挪下來,一雙眼睛不敢去看羅玉嬌,說道:“你這次過來,沒有別的事情?”

羅玉嬌頭幾乎要埋進胸口之中,聽張軒這樣說。忽然想起一事,說道:“倒是有一件事情,闖王那邊下了一道聖旨,送到壽州,讓我帶過來了。”

張軒一聽此言,心中的那份漣漪,瞬息消散不見了,起身說道:“什麼聖旨?”

只是他起身太猛了一些,腳上猛一用力,又開始疼起來了。

羅玉嬌連忙攙扶張軒坐下來說道:“你先坐下來。”隨即又喊道:“小丫,將那份聖旨拿來。”

“哎。”小丫脆脆的答應一下聲,小丫頭一路快跑。不過一會功夫,就將所謂的聖旨帶過來了。

張軒用乾布將手擦乾之後,接過聖旨,手指一觸所謂的聖旨,心中暗道:“果然是聖紙。”

張軒在明代時間越長,很多東西知道的也越多,比如說聖旨。別的朝廷張軒還不知道,但是明朝的聖旨全部是用張軒認不出來是絲綢還是絹布的綢緞所織城的。兩側用玉做軸。精美的如同藝術品一樣。

張軒怎麼知道這麼詳細。無他,在鳳陽城中,就有好多副聖旨,放在後世,估計每一副都能換個幾百萬左右。

但是大順朝廷的聖旨,還真是紙。

不過,張軒也沒有在意,社稷草創之時,艱苦一些也是應該的。最重要的是內容。張軒匆匆一看,發現不過是一些虛名而已,不過是對,先是宣告汝州之戰,大破孫傳庭,橫掃三秦如拾草芥耳,隨即又誇獎吳王之功,對吳王的嘉獎之類,以及督促吳王進攻南京之事。

也沒有什麼實質上的內容。只是張軒眼睛一掃差點將四個字給漏過去了。“明發上喻。”

張軒心中頓時一動。

大順朝廷還是一個草臺班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很多文書什麼的,還不成體系。可以用明朝體系之中的規矩來參照。所謂明發上喻,就是以皇帝的名義向全天下公佈的重大意義的公文。

一般都是有重大意義的詔書,纔會明發天下。

張軒再回過頭看聖旨,再一看,太明白不過了。這一封聖旨,根本就是一封報捷文書。幾乎與露布報捷差不多,只是裡面混入了一些東西,就是督促吳王進攻南京之事,這東西按理說不應該公之於衆。

張軒冷笑一聲,收起聖旨問羅玉嬌說道:“這東西,汝寧那邊都知道嗎?”

羅玉嬌說道:“早已傳得沸沸揚揚的了。怎麼了,有問題嗎?”

羅玉嬌畢竟是女人,或許在戰陣之上有些經驗,卻沒有第一時間看出其中的貓膩,張軒也不想她多想,說道:“沒有什麼。不過,這一件事情,要快些告訴岳父才行。”

張軒顧不得與羅玉嬌多做纏綿,就匆匆的來到了皇城之中,求見羅汝才。

鳳陽皇城雖然曾經經過戰火,但還保存着基本的框架。羅汝才當仁不讓,住進了正殿之中。似乎也習慣了現代的身份,時間長了,在張質的提點之下,也熟悉一些皇帝的禮儀,身上也漸漸養出一些風度了。

張軒行來之後,行禮之後,呈上聖旨。羅汝纔看過來,輕笑道:“李闖只有此計乎?攻略江南,只在數日之內,即便官軍知道又如何,他們已經來不及了。”

張軒一想也是如此。

在明末這麼多年了,知道義軍之所以勝於官軍最大的優勢,就是義軍快。

這快並不僅僅是速度快,而是決策也快,反應也快,如果單單說行軍速度,義軍未必比官軍強上多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官軍與義軍不過是一體兩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雙方的戰鬥力相差不多。

縱然官軍已經知道,曹營要大舉南下,在數日之內,他們也反應不過來。

以官軍的能力,僅僅來得及打一些筆墨官司而已。

“此事暫且不提。”羅汝纔將聖旨扔到一邊說道:“現在有一件事,要聽聽你的意見。”

“請殿下明示。”張軒恭敬的說道。

“鳳陽這一帶該怎麼辦?”羅汝才說道:“如果全部放棄,未必太可惜了。”

此事曹營在淮北一帶,與官軍呈犬牙交錯之態,汝寧到壽州一帶,爲義軍所佔據,而壽州城卻是官軍的堅固支點。鳳陽一帶也是義軍的地盤,但是臨淮城又是官軍堅固的支點,與鳳陽外城,僅僅相距十幾裡而已。

徐州歸德一帶也是義軍的地盤,王道善頭上還掛着徐州防禦使,但鳳陽與徐州之間,卻有宿州,靈璧,虹縣等數縣,都是官軍佔據,其中丁楚魁身邊的數千丁家家兵,也是相當有戰鬥力的。又有路振飛所轄淮東一帶爲大後方。這局面雖然崩壞之勢。但是官軍暫時還能維持下來。

如果曹營想要佔據兩淮的話,下面自然是拔除壽州,臨淮,宿州,等官軍的據點,然後大軍過運河,拿下淮安,如此兩淮數千裡之地,都爲曹營所有。

只是現在的兩淮不是唐宋時期的兩淮了。

不管是地上懸河,還是大水連連的淮河,都是很大的問題,雖然有運河的便利,但問題是運河僅僅是別處的東西運過來,他本身不產東西,兩淮繁華之地,也就是沿運河,沿長江一帶,而是鳳陽府這裡。

不過話又說過來了。

如此大地盤,如果曹營放棄之後,以路振飛之能,幾乎不用費多少力氣就能將這一帶收復。打了半天便宜了路振飛,這事情不僅僅羅汝纔不甘心,連張軒也不甘心。

不過,事到臨頭就要權衡利弊,要張軒來說,放棄就放棄了,兩淮哪裡比得上江南。

只是張軒歷練這麼多年了,也懂一點人情世故了。羅汝才之言,分明已經表明態度了,放棄可惜了,羅汝才言下之意,就是不放棄了,張軒只能往這邊想。他思量片刻說道:“如果想留人鎮守鳳陽一帶的話,最少需要三萬步卒。畢竟坐鎮鳳陽策應各方,人太少了恐怕不行。南下在即,一時間恐怕抽調不出來這麼多人馬。”

“如此說來,你坐鎮鳳陽是能照應過來吧。”羅汝才說道。

張軒心中一驚,他從來沒有想過這一件事情,此刻一想,他本部人馬坐鎮鳳陽,與路振飛對峙,大勝不可說,但是牽制住路振飛卻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問題是,張軒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留下來。

之前張軒與羅汝才政見不合,才一心往外面走,想要外鎮,給自己更多選擇的機會,但是現在羅汝才就要攻打江南了,張軒又怎麼不想在南下之中立下更多的功勞,在未來朝廷之上,佔據舉足輕重的位置。

他從來沒有想到想過這個時候外放。

更不要說是留到鳳陽。

並不是說鳳陽不好。只是將來的威脅必然來自北方,他固然不懼路振飛,但是官軍殘部南下,闖營南下,乃至東虜南下,此地都是第一道防線,有不知道多少仗要打。

不是一個可以安穩種田的地方,再加上地方上的隱患,黃河,洪澤湖。還有貧瘠的土地。都是要花大力氣整治的。張軒纔不想將時間浪費在這裡。

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十章 凌濛初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一章 成軍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五十章 平城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五十六章 病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十五章 夜宿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三章 搶飯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九章 搶收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