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

bookmark

朱大典是何許人也?

朱大典乃是一員老臣,萬曆年間進士,天啓年間在福建任職,抗擊紅毛夷有功,崇禎年間就任山東,平定孔有德之亂,後來在鳳陽總督任上,被人彈劾貪污之罪,罷官在家。

這樣的履歷放在張軒眼前,讓張軒不得不有一點的擔憂。

而朱大典就是金華人。

僅僅看履歷來,朱大典的履歷,並不比傅宗龍差不了多少。

甚至讓張軒有一種感覺,如果史可法與朱大典換一個位置,揚州城絕對不會這麼輕鬆的被拿下

“大明不是沒有人才,而是有人才不得用。”張軒心中暗道:“如此危急存亡之秋,朱大典有是知兵老臣,居然以區區貪污之罪,罷官閒居。”

並不是說,貪污在張軒看來,不是大罪名。而是在明朝的環境之中,幾乎是無人不貪,事急之時,兩相其害取其輕。清廷平太平天國的時候,湘軍將整個南京洗劫一空,清廷不是不知道,慈禧也不是視而不見。

朱大典主持平定孔有德之亂,雖然未盡全功,讓孔有德跑到遼東去了。但也是崇禎一朝少有的幾個勝仗了。如此人才,縱然貪污,該用也該用。

而朱大典在金華,不管金華城如何,都是一座堅城了。

張軒思量一會兒,覺得這個險還是要冒一冒的。

“你叫什麼名字?”張軒說道。

“小的,許嘉應。”來人說道。

張軒一聽姓許,心中一動,說道:“你與許都如何稱呼?”

許嘉應說道:“小的乃是許家家丁,三代爲許家家丁。”

張軒聽了許嘉應的話,心中又放心一些了。

古人與現代人觀念不大一樣,許嘉應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家生子,忠誠度還是可以保障的。

“你先下去吧,稍後給你答覆。”張軒說道。

張軒將許嘉應打發走了,召集諸將,讓鄭廉將情況介紹一下,說道:“這是一個機會,金華城之中有朱大典在,不是旦夕可下。一旦頓兵於金華城下,情況有不好辦了。”

張軒雖然只是一路偏師,但是他的目光絕對不會僅僅侷限在金華城下。

江南久不聞兵戈了,幾乎各府縣都沒有防備,有得不過是區區衙役,義兵而已。這也是大軍東出,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阻礙的原因。但是時間拖得越長,對義軍就越不好。

畢竟天下人誰都不是傻子,即便是傻子們也會在戰爭之中學習戰爭。

一旦浙江南部數府縣緩過勁來,以此爲基,對抗義軍,恐怕張軒所擬定的先平江南,後定江西的戰略就有問題了。

而且金華這地方,也是一個要地,金華控制着一條,出入江西的通道,由金華向西,可以攻入江西,轉攻福建。浙西四府,可以說是兩省屏障,在義軍手中,義軍可以將保全江南的精華地帶,將戰事推到浙江府外面,或者限制在浙西四府之內,畢竟浙西四府,比起蘇杭一帶,相差不少。

一旦金華爲官軍所有,恐怕義軍不得不在江南囤積重兵了,此處用兵多了,彼處就用兵少了。

大軍牽制在江南,不能動彈,時間耽擱的長了,恐怕要出大問題的。畢竟留給曹營的時間窗口本就不多。所以要快。

要有多快,自然是越快越好。

“曹宗瑜。”張軒說道。

“末將在。”曹宗瑜說道。

張軒說道:“如今距離金華城,還有三日路程,你帶着大隊人馬在後面緩行。”

“是。”曹宗瑜先是答應一聲,隨即又說道:“大人的意思是?”

張軒微微一笑,說道:“楊將軍,可敢與我走一趟金華城。”

楊繩祖大笑一聲,說道:“有何不敢,不管是刀山火海,只有將軍敢去,我就敢跟。”

“好。”張軒說道。

張軒一聲令下,大軍立即分開,萬餘騎兵在許嘉應的帶領之下,向金華而去。

此刻金華城之中,左光先也在拜訪朱大典。

朱大典聽聞許都明日問斬,心中微微一嘆,說道:“許都倒是可惜了。”

許都與朱大典的次子朱萬化交好,平素關係不錯,其實金華府這些士紳也就這麼大的圈子,許都之前也是圈子裡面的人,所以很多人都認識,朱大典雖然沒有怎麼關注過,但也從兒子那裡聽說過這個知兵的後輩。

此刻聽聞許都落個如此下場,不由的微微一嘆。

“非常時期。”左光先嘆息一聲,說道:“若非如此,未必不能給許都留一條活路,只是而今這個口子卻開不得。恐城中人心不穩。”

朱大典眼睛流轉,他雖然賦閒在家,但是怎麼說也是當過封疆大吏,領兵作戰的人物,方方面面的消息,是瞞不過朱大典的,不過,朱大典很明白,他再怎麼說,也不過閒居官員。還是不好多幹涉地方爲好。

而且今日之事,對朱大典來說,也是一個機會。

朱大典今年六十出頭,在古代來說已經是很老的,但是朱大典身體很好,功名之心未熄,心中起復之念,一日重過一日,無他,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現在不起復,將來恐怕沒有機會了。

如今賊人來勢洶洶,別人看見了兇險,如左光先。但是他卻看到了機會。

看到了重新出現在聖上耳目之中的機會,他如果能以金華一城挫敵鋒銳,保全浙江半省,與賊在江南相持。不愁北京那一位不重用。

比起這個,區區許都,又算得了什麼?

爲了許都與左光先交惡,實在是太不划算了。

自然是略過不提。直接轉到正題之中,說道:“金華城乃江南重地,早歲城池險要,並無什麼問題,而今唯有西門殘破不堪,恐怕要重修才行。”

很多事情,他們早已商議過了。

收攏百姓入城,清理護城河,修繕方具,這些事情早已做過了。

原因無他,這些準備之前,並不是爲了防備張軒,而是防備許都。

浙西四府,與江南其他府縣不大一樣,因爲在羣山之中,其實條件並不是太好,在崇禎年間了,已經鬧出過不少事情了,不過是旋起旋滅而已,故而金華這一帶的防禦,比江南其他地方要好上不少。

“西城。”左光先皺起眉頭,他細細想來。他已經巡視過數次城牆了,對西城也很是瞭解。也知道西城情況並不是太好,說道:“不過,這個時候搶修會不會來不及。”

“不會的。”朱大典說道:“賊人還在百里之外,而且西城城牆,畢竟是有些根基的,先用泥濘灌上一成,再在城中壘上一道內牆,先過去這一關再說,我已經修書給定海總兵王之仁了,王將軍答應援助金華了。”

朱大典起身,帶着幾份慷慨激昂說道:“我守住金華,當其西面。扼賊人入下游之事,召集各家鄉兵,以錢塘江列營,固守錢塘江,使賊人不可越錢塘江,如此錢塘江以南,就可保全了。待整軍經武之後,再大舉北上,光復南京也是指日可待。”

左光先聽到之後,心中微微激動,說道:“我立即修書各府縣,竭力將賊人擋在錢塘江上。”

曹營九月破鳳陽,十月下南京,而今堪堪十二月,就席捲江南,這速度說是狂飆突進,有些太過分。但也將江南士紳給嚇壞了,他們一時間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應對。

幾乎是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以至於落到現在這個局面。說句不客氣話,現在浙江剩下的這些官員,連一個具體的抗賊策略都沒有。

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十五章 離京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九十章 拼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十章 裝備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十五章 夜宿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十章 收兵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十章 收兵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六章 蕭縣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