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離京

bookmark

同一時間離京的並不僅僅是張軒一個人。袁時中也不得不提前離京。

張軒離京是因爲舟山島上的官軍之事,而袁時中離開南京卻是因爲高傑。

準確的來說,是因爲李自成。

因爲曹營的刺激,李自成進軍速度提高了不少,此刻已經渡過黃河,進入山西境內。

不過,進入山西境內之後,行軍就慢了起來,畢竟山西的地勢易守難攻,可以說一個個小盆地,山巒重重,如果想要堅守,也是很容易的。李自成以降將爲先鋒,守軍大多數都投降了。只是駐守山西南部的高傑,被李自成嚇破了膽。

還不等李自成大軍南下,就猖狂逃走,他從山西退到河南,壓迫歸德徐州一帶。

雖然現在雙方還沒有開戰,但是一封報急文書,好像飛一樣到往南京而來。特別是王道善,好像這個時候,王道善才想起來,他身上徐州防禦使的頭銜,幾乎一天一封求援信向南京而來。

曹營與官軍在兩淮的地盤,幾乎上是犬牙差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是路振飛將重心轉向江南,雙方纔沒有發起大戰,而高傑過來,一下子打破了雙方的平衡。

高傑被孫傳庭提拔重用,成爲汝州之戰,主力營頭之一,一路上又接受了不少,不願意投降闖營的人們,此刻戰兵在四萬之上,以秦軍之能戰,戰鬥力絕對不在小袁營之下。

這個時候,袁時中又怎麼能在南京坐得住。

他即便不在乎徐州成敗,他也要在乎鳳陽如何。

南京城中秦淮河上一座花船之上,張軒端起一杯酒說道:“今日一別,你我兄弟不知道何日才能再見了,大哥滿飲此杯。”

“好。”袁時中說道。

兩人對飲一杯,張軒問道:“大哥回去之後,高傑該準備如何對付?”

袁時中說道:“大王的意思是,以守爲主,先守住淮河一線,至於其餘地方,不用太在意,不過,我倒要試一試高傑的分量,在闖營面前 是喪家之犬,到 我面前就準備逞威風了。”

張軒說道:“高傑我沒有怎麼交手,不過,問過幾個老將,當年柿園之戰,高傑打得相當兇,大哥你要小心啊。”

“我又不是第一天打仗,自然會小心,不過,你去江南準備怎麼辦?”袁時中說道:“你的事情,更加棘手,官軍在海上,你又沒有水師。只能望洋興嘆。”

張軒說道:“我準備與鄭芝龍談談。”

袁時中說道:“談談,以大王的意思,封鄭芝龍世鎮福建嗎?”

“先不談這個。”張軒說道:“先談生意。我就不信鄭芝龍還真是大明忠臣。”

張軒知道鄭芝龍在舟山的時候,就在想破局之法,既然沒有實力硬破,只能另想別的辦法了。首先要將官軍與鄭芝龍分開。官軍是官軍,鄭芝龍是鄭芝龍。

鄭芝龍坐擁遍佈日本南洋的船隊,而曹營卻佔據江南正貨源聚集地,想來談起生意,定然有共同語言。

不過,一時半會兒,恐怕談不出來一個所以然來,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都要打打談談了。

兩人沒有說幾句話,如何有人闖進船上,在袁時中耳朵邊耳語一番,袁時中的臉色陡然一變。

張軒立即問道:“出了什麼事情?”

袁時中說道:“王道善投降高傑,爲高傑所殺。高興火併徐州城,徐州城現在已經落到官軍手中了。”

張軒頓時皺眉,徐州畢竟是一個戰略要地,也是曹營勢力的最北端了,雖然王道善一直搖擺不定,但是現在怎麼說頭上也掛着曹營的招牌,奉得是吳王之令。徐州落到官軍手中,對曹營來說,並不是一個好開端。

張軒微微一嘆,他知道王道善格局小,但萬萬沒有想到,還這麼蠢,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投降之後,還能被人火併了。不管怎麼說,王道善都是故人了,死了之後,張軒也帶着幾分惆悵。

當然也僅僅是惆悵而已,惋惜這個世界之上,認識的人又少了一個。

張軒說道:“如此說來,你馬上要走了。”

“對,”袁時中拎起酒壺說道:“兄弟你的踐行酒,我只能路上喝了。保重。”

“保重。”張軒說道。

隨即兩人匆匆別過,各奔東西。

袁時中坐船,在周輔臣的保護之下,渡過長江,在北岸換馬,在騎兵的護衛之下,一路向鳳陽而去,而張軒繞城而出,在千餘騎兵的護衛之下,一路想寧波而去。

這一路匆匆忙忙的。到了寧波的時候,正好是正月十五日。

往年元宵佳節,花燈如晝,而今年的元宵佳節,寧波城中,已經有不少花燈,不過人流卻少不少。

這些火燈,都是張素督促各處士紳辦起來了,還有一小半都是官府出錢辦起來的,雖然比不上往年的如山如海,車如流水。馬如龍,幽靜之下,別有一番滋味。

就在這花燈亮起的時候,張軒到了寧波城下。

曹宗瑜與張素一下來城外迎接。

張軒遙遙看到了城中的火光,問道:“這是花燈?”

“正是。”張素說道。

張軒悠悠一嘆,他自然知道張素的意思,張素是在粉飾太平。

雖然在前世當小民的時候,覺得當官的好糊弄人,辦些沒有用的事情,而此刻他坐在這位置上,卻明白,這太平是需要粉飾的,雖然現在千里海岸,海波不平。但是曹營在江南首先的任務,還不是處理鄭芝龍之死。

而是安定民心。

安定民心,粉飾太平未必能安定了民心,但是總要做一些這樣的事情。

“先護衛在城外休息一夜,明日再入城不遲,不要驚擾了百姓。”張軒說道

“是。”賀虎頭說道。

賀虎頭帶着千戶護衛在城外安置,張軒與張素,曹宗瑜一行人,走在花燈之中,周圍也有百餘護衛保護,尋常百姓見了這陣勢紛紛避開。張軒一邊掃過種種花燈。

這些花燈比起後世的花燈,都顯得昏暗了不少,故而張軒也不覺得有什麼好的。他一邊看,一邊問曹宗瑜道:“寧波附近情況怎麼樣?”

“情況不大妙。”曹宗瑜說道:“寧波所對面多是張名振與王之仁所部,還有寧波士紳應和,沿海各個衛所,屢次失陷,我派人救援,他們逃之夭夭,然後撤回來之後,他們再次佔據。往來如此,有幾處衛所,我只能任他們佔據了。”

“不僅僅是寧波是這樣,溫州,台州,也都是這樣。”曹宗瑜說道:“甚至比寧波還嚴重,許都,程繼孔兩位將軍,我已經分別令他們駐守溫臺兩地了,情況纔好一些,之前幾乎溫臺不守了。”

“也就是我們疲於奔命。”張軒說道:“卻很少能與官軍一戰?”

曹宗瑜雖然不想這樣說,但是現在的狀態就是這個樣子,說道:“對。”

張軒深吸一口氣,將注意力從花燈之上轉移過來,這個局面他之前已經想過了,但是該怎麼解決,一時間張軒卻想不到什麼辦法,沒有水師,辦什麼事情,都是束手束腳的。

“說到底,還是兵力不夠。”張軒說道:“看來招兵的事情,必須加快了。”

張軒所佔據的地方,金華,紹興,寧波,溫州,台州五府之地,而張軒的機動兵力有多少,汝寧軍,徐州軍,金華軍,三萬多,再加上楊繩祖萬餘騎兵,全部加起來,不到五萬,平均下來,每府不足萬人駐守。自然是不夠用的。

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八章 局面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九章 羅玉嬌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二十章 黑夜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二十章 火併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四十一章 夜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