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

bookmark

曹營大帳之中,羅汝才讓鄭成功念着書信。

一封一封有幾十封之多。

這一封封書信,不是別的,就是左良玉與羅汝才之間來往的書信。

諸將聽了莫名其妙,心中有些疑慮,但是都不敢問,唯獨鄭芝龍一手捻鬚,眼睛微微一眯,若有所思。

鄭成功讀完之後,退後一步,站在羅汝才身側。

鄭成功現在已經坐穩了羅汝才侍從武官的職務,或者可以說御前侍衛,也可以說中書舍人。反正羅汝纔對鄭成功很欣賞。

是金子到什麼地方都會發光的,鄭成功也是如此。

羅汝才之前將鄭成功放在身邊,不過是表現對鄭氏的信任而已,但是時間一長,羅汝才也發現鄭成功文武雙全,雖然各方面涉獵不深,但是卻是一個難的全才。

鄭成功畢竟是武將出身,還跟着鄭芝龍打了兩仗,雖然不敢說多能征善戰,但是在打仗之上,不是外行。而且鄭成功也是正正經經的讀書人出身,有多優秀,都也未必。但是數年四書五經讀下來,根底卻是有的。

故而,文官寫給羅汝才奏章,常常有典故,文縐縐的,羅汝纔有時候看不懂。而鄭成功能爲羅汝才解釋,而武將有些時候給羅汝才上書,多數粗鄙不文,而鄭成功也很熟悉。鄭成功很多叔伯寫信也都是如此。

故此,鄭成功在羅汝才身邊反而坐穩了位置。

“殿下,您是有收降左良玉嗎?”楊承祖說道。

“大人,萬萬不可收降左良玉?”楊承祖還算客氣,但是張應元就沒有那麼客氣了,站起來大聲說道:“左良玉殺了我們多少兄弟。”

“怎麼?”羅汝才輕輕說道:“你想替我做這個主?”

羅汝才聲音雖然輕,但語言之間,很有威勢。張應元頓時什麼也不敢說了。

“還不坐下。”羅汝才聲音陡然變大,說道:“讓我請你嗎?”

張應元立即坐下來,不知道心中是怎麼想的,但是表面之上,不敢有一絲異樣。

“諸位兄弟的仇。”羅汝才聲音放緩,說道:“我羅汝纔不會放的,左良玉必定要血債血還。不過,卻不是今日,你們難道沒有聽出了什麼貓膩嗎?”

衆人左右對視,交頭接耳,似乎都沒有聽出來。

羅汝才忽然想起張軒,暗道:“如果張軒在這裡,定然能看出左良玉耍的花樣。”他的目光掃過鄭芝龍,見鄭芝龍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立即說問道:“鄭將軍可有高見?”

“高見不敢當。”鄭芝龍說道:“卻有愚見,我聽左良玉書信之中,種種砌詞,顯然是緩兵之計,我覺得左良玉有大動作?”

“果然高見。”羅汝才說道:“張軒已經下了饒州城,不日北上,安慶,池州。袁時中已經圍廬州城,不日從北岸進攻安慶一帶,這明顯是一個大包圍圈,而左良玉如果連這個都看不出來,他就不是左良玉了。”

“左良玉一定在醞釀一個大動作。”

楊承祖想了想說道:“如此說來,左良玉所做之事,無非攻守。”

“不管是江北之軍,還是江西之軍都是偏師而已,真正能支撐大局的,就是此地的十二萬大軍在,而左良玉軍隊絕對不少於我們。如果他孤注一擲,與我決戰,我軍大敗之後,即便上左右兩軍順利進軍,也不過是個個擊破而已,如此官軍之困,就可以解決了。”

羅汝才心中微微一愣,暗道:“我沒有想到這一點。”他背心微微見汗。

的確,這是一個問題

大戰之中,各種事務紛亂無比,要抓住關鍵。而曹營與官軍這一戰的關鍵在什麼地方,其實在主力決戰。

事情都有兩面性,羅汝才兩路齊飛,營造出大迂迴的戰略事態,主力又黏住左良玉,讓左良玉進退不得。但是反過來想,羅汝才這樣做,也分散了自己的優勢兵力。

讓曹營主力與左良玉對峙的時候,並不佔據優勢。

而如果曹營的優勢是怎麼來的,是鄭芝龍帶來的,鄭芝龍帶來水上優勢極大的改變了戰略形態。

但是鄭芝龍帶來再大的優勢,這優勢上不了岸。

如果左良玉一心與曹營決戰,鄭芝龍也幫不上什麼忙。

魚死網破從來都是相互的,羅汝纔將左良玉視爲釜底游魚,而左良玉是不是將羅汝才視爲一張一撕就破的漁網,而此時,左良玉是準備進,還是準備退?一時間羅汝才也不能判斷了。

之前,羅汝才一直以爲左良玉此刻正在籌備撤退。

“不然。”鄭芝龍說道:“水上的消息,這一段時間官軍的船隊都消失不見了,似乎集結在某處了。以下官之見,估計左良玉正在準備撤退。”

雙方議論紛紛,一時間誰都不能相下。

羅汝才思量片刻,準備有了自己的決斷。

“鄭芝龍。”羅汝才說道。

“下官在。”鄭芝龍說道。

“你帶本部人馬封鎖江面,萬萬不可讓官軍水路撤走。”羅汝才說道。

“是。”鄭芝龍說道。

“張應元。”羅汝才說道。

“臣在。”張應雲說道。

“所有騎兵都歸爲你統領,給我盯緊了左良玉,斥候灑到兩百里之外,我要知道左良玉的一舉一動,一旦左良玉從陸路撤退,我要你給我攔住,等大隊人馬跟上。”羅汝才說道。

“是。”張應元大喜過望。

此刻曹營的主力都在這裡,所有騎兵有數萬之多,幾乎是僅次於東虜,闖營的騎兵集團了。

“其他人各自戒備,隨時準備出戰。”羅汝才說道。

“是。”衆將答應下來。

到了最後,羅汝才還是收了一手,他看上去提高警惕,將曹營放在進可攻,退可受的位置上,其實他也知道,大多數所謂進可攻,退可守,都是進攻做不到最好,堅守也做不到最好。

但是羅汝才也有自己的擔心。

無他,他承受不起這一場大敗了。

劉備夷陵之敗,是什麼結果,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毀於一旦。諸葛亮北伐只能廖化做先鋒了。

他羅汝才敗不起,寧可放一手,也不敢逼得太緊了。

左良玉雖然這幾年,看上去戰績平平,但是羅汝才和左良玉交手多少年了,豈能不知道,老虎即便是老了,也是能吃人的。

不過,很快羅汝才就鬆了一口氣。

左良玉全軍撤退,蕪湖方向洞開,左良玉兵分兩路,水陸兩軍撤退。

事到如今,羅汝才什麼顧慮都沒有了,一個字“追。”

首先反應過來的,是鄭芝龍。

鄭芝龍船隊在江上佔據優勢,發現左良玉異動的時候,就立即出動。

在清晨的薄霧之中,能見度並不是很高,十幾丈外,就是白花花一片,滾滾的江霧,有如雲朵一樣,讓人看上去有飄飄然出塵之感。而一座座戰船出沒在雲霧之中,一時間看上去如同空中樓閣一樣。

似乎雙方並不是在江上,而是在天上一般。

但是沈廷揚知道,這樣的霧氣持續不了多久的,他拉出望遠鏡,努力的看過去,只能若隱若現之間,一面鄭字的旗上下飛舞,沈廷揚深吸一口氣,說道:“派小船給黃大人傳令,讓他護送船隊離開。”

“是。”立即有人上了小船,奮力逆流而上。

“落槳,張帆,擊鼓。”沈廷揚雙手拍在欄杆之上,說道:“諸位兄弟,與我撞進鄭賊的船隊之中,讓他知道,長江不是他們這些福建兒的地盤。”

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十九章 敵襲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二十四章 餌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十三章 老營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二十章 伏擊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七章 軸承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十六章 拔營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十五章 離京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五十章 雜務第十章 綠帽子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十八章 決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