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

bookmark

?

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

羅汝纔此刻在論功行賞的時候,張獻忠這邊也在論功行賞。

信陽城之中文昌廟之中。

這座文昌廟香火鼎盛,就建築規格來說,並不必府衙差上多少。這裡就是張獻忠的駐地。

這一戰,並非張獻忠主攻,故而,張獻忠所部的功勞並不多,封賞也很簡單。張獻忠接下來要商議的纔是大事。

“我們與曹操的聯合是不是要變一變了?”張獻忠說道。

“秉吾。”王秉真說道:“咱們的底子,咱們知道,能戰之士不過一戰出頭,大多還不是咱們的老底子,打打順風仗還行,一旦陷入困境之中,定然會如鳥獸散,而此行向東,還有黃闖子,等硬茬子,咱們與曹操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啊。”

“你說的,我都知道。”張獻忠說道:“可是現在,曹操恐怕起了別樣的心思。”

“義父,何必想那曹操有什麼心思?在我看來,我軍兵強馬壯,沒有了他曹操,就未必不能打仗了,反而一直與曹操在一起,天下人都還以爲,義父的名聲是被曹操擡起來的。”孫可望揣摩張獻忠的心思說道。

孫可望太明白他義父是什麼人。

但凡他開口了,那就說明,他已經動了心思。

“義父。”張定國說道:“雖然義軍屢克大城,但是官軍實力猶存,陝西有孫傳庭,賀人龍,南邊有黃闖子,我們後面又有左良玉跟着。可以說危機四伏,左良玉之所以在我們後面緩步追擊,就是覺得我們與曹操合營,他沒有把握,如果我們與曹操分兵,到時候左良玉必然有所行動。所以此時要三思而後行啊。”

“二弟所言,未必有些太過危言聳聽了。左良玉一直擁兵自重?還會爲官府賣命嗎?只有派人送銀子給他,與他達成默契,也就不用交兵了,而且我們分兵,誰知道左良玉是追我們,還是追曹操?”孫可望說道。

“秉吾。”王秉真說道:“你要注意一件事情,那就是曹操與闖將的交情可深了。”

的確,羅汝纔在義軍之中,有名的名聲很好。與哪路義軍都很有交情。但是張獻忠更看重,王秉真這一句話背後的意思,那就是曹操與他分兵之後,很可能去投奔闖將。

他一想起李自成,他就暗地裡咬牙,心中一陣不服氣。

在他想來,根本就是他與曹操牽制住了官軍的主力,拖着官軍幾十萬大軍在四川兜了一個大圈子,才讓本已經兵敗幾乎要完蛋的李自成死灰復燃。張獻忠本想一舉下襄陽,從來名震天下,偏偏被李自成搶了先,甚至他張獻忠所殺的不過是一個疏支王室。而李自成殺的是親藩,是崇禎皇帝的親叔叔。這讓張獻忠心中如何能甘心。

“不行,一定要拉住曹操。”張獻忠想道:“絕對不能讓曹操去與闖將合營。”

“我與曹操,親如兄弟。這樣的話,以後就不要再說了。”張獻忠立即確定立場。

“如此,就請秉吾去拜見一下曹操吧。”王秉真說道:“畢竟,曹操最好面子,你今天可是實實在在的打了他的臉。”

張獻忠心中不願意,但是臉上絲毫不顯,淡然一笑,說道:“好,我就去拜見一下這位老哥哥。”

府衙後院之中。

羅汝才也與自己的親信們商議。

“你說,今天黃虎到底是一個什麼意思?是想駁的我面子,還是想吞併劉國能這一千多老卒?”羅汝才說道。

此刻羅汝才身邊的人很少了,大部分將領都不在,在的不過是羅汝才的兒子,侄子,這都是骨肉之親,還有吉珪,是羅汝才營中僅存的謀士。還有楊承祖,楊繩祖,楊氏兄弟。張應元,這都是羅汝才的核心層,張軒這一次也被允許加入。

“父親,”羅玉龍先說話,道:“不管,這張獻忠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都要防着張獻忠一手。”

羅汝才心中對自己這個兒子失望之極,這簡直就是廢話。他什麼時候沒有防着張獻忠一手,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他羅汝才如果沒有這一分警惕心,早就死了不知道多久了。

“掌盤子。”吉珪說道:“您是不是覺得,張獻忠翅膀硬了,不想與我們合營了?”

羅汝才點點頭,說道:“如今的形式,雖然義軍大盛,但是官軍的實力尚在,義軍之所以能勝官軍,不是義軍比官軍能打,而是義軍合,官軍分,義軍之間彼此能合作,官軍之間不能合作。”

羅汝纔在義軍之中,也算是有謀略之士,一針見血的看出了義軍與官軍的不同,義軍雖然是分屬各家,號稱十三家,七十二營。但是彼此之間都有過聯營共事,在官軍的打壓之下,也明白,不合作,恐怕會不被官軍分而擊破。所以義軍彼此之間的聯合呼應,互相幫助卻是不少。

而官軍?官軍雖然在大明一面旗幟之下,但是彼此以鄰爲壑,將義軍趕出自己的轄地就算完事了。義軍每每逃出省界就有了喘息之極,後來雖然有督師總領數省人馬圍剿。但是官軍內部複雜的關係,比如黨爭,比如,將領的私心等等,從來是不能形成合力。如果大明所有將領都能像猛如虎那樣死心眼的話,義軍即便不能被剿滅,日子也不會好過的。

而且隨着左良玉的擁兵自重,各路兵馬與朝廷之間的隔閡日深,以至於聯合作戰更加困難。

在羅汝纔看來,既然發現這樣的趨勢,就要發揮出己方的優勢,那就是義軍一方大聯合。對官軍的圍剿。官軍調集各部重兵,就會露出破綻,只需打垮一部,就能令官軍全部崩潰。

這纔是羅汝才一直以來,不與張獻忠分開的原因所在。並不是羅汝才就甘於人下。

“恕學生多言一句。”吉珪說道:“你其實不必多想,我想黃虎一會也會來見您,他黃虎也不傻子,知道什麼有利什麼沒有沒好處,直到現在,合營的好處在分兵的好處之上,即便黃虎有什麼想法也只能先忍着,不過,黃虎的性子您也知道,他不是好相與的人,今日讓他忍一下,將來他恐怕會報復回來。”

羅汝才冷笑一聲道:“我怕他黃虎嗎?”

羅汝才只是覺得如此做對義軍好,而並非真怕了黃虎,論資歷,羅汝才與黃虎相差不大,論實力羅汝才與黃虎之間,也是伯仲之間。羅汝才爲什麼要怕黃虎。

其實作爲義軍之中最大幾股勢力之一,羅汝才心中也有所預感了,再打敗朝廷之後。義軍之中,難免一場大廝殺,不爲別的,就是爲這天下。但是即便如此,他也不願意先動手。

老羅家最講江湖道義,賊不殺賊,即便要殺,也要對方先動手。羅汝才眼睛微微一眯。

“掌盤子自然不怕,不過,我們也不是非要與黃虎一直合營下去吧。”吉珪說道:“闖將就北邊鬧出好大的聲勢,如闖將合營,豈不是比獻營合兵強得多嗎?”

“與闖將合營?”羅汝才微微一愣,他心中有幾分心動。說起來,他對闖將也是有救命之恩。而且張獻忠之好殺,羅汝才也是知道的,闖將李自成爲人簡樸,所穿不過粗布麻衣而已,與士卒同甘苦。羅汝纔好聲色犬馬,做不到這一點。但是不妨礙對闖將李自成的敬佩。

如果與李自成與張獻忠之間真要選擇一個人來合營,羅汝才選李自成。

第五十章 雜務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三章 搶飯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四十章 奪門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二十四章 餌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五十六章 病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四十章 奪門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四十章 奪門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十三章 老營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一百章 俠義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二章 樊城二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