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決戰四

bookmark

其實漢軍旗可以換一個名字,就叫做關寧鐵騎。

漢軍旗的組成將領小部分是其他地方的軍官,大部分都是遼東軍官,特別是祖家。以祖大壽爲首的祖家以及大多少遼東將門,在松山之戰後,全面投靠了清軍。

纔有漢軍旗,從僅僅是漢軍迅速從僅僅是炮兵部隊,急速擴張到八旗好幾萬之多。成爲清廷之中,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

可以說,李自成戰略之中收九邊之兵,他沒有做到,而清軍卻是做到了。

天下精兵盡在九邊。絕非虛言。

此刻秦猛帶着張軒千餘親兵與漢軍旗所部重重的撞在一起。

雙方騎兵跑不了多快,畢竟戰場本就不大,此刻又被大隊人馬填滿了,容納雙方奔馳的地方太小了一點,對數十萬人的會戰來說,這一塊小平原有一點太小了一點。

但是這樣的情況,對秦猛有用。

只見在奔馳的戰馬之上,秦猛翻出好幾柄火銃出來。

這種火銃都是手銃樣式,而且是燧發的。射程不過幾十步而已,根本不能及遠。而且也只能衝陣之前填裝一次。甚至可以說是一次性的,尋常騎兵部隊根本沒有多少,僅僅是軍官能分上一柄。

但是秦猛所在的是什麼部隊,是張軒的親兵。

兵員素質就不用說了,單單是在裝備之上,決計是全軍最好的,甚至比羅汝才的親兵裝備要好。

原因很簡單,張軒與張質的關係好,能憑藉關係,請張質爲他定製一些火器,南京火器廠更是加急供應。這些手銃就是張軒定製的東西,因爲是燧發的,發火率其實不過七八成而已。

因爲是張軒定製,也只有張軒所部有一些,全軍加起來也不過幾千柄而已,其中大部分都在軍官手中,剩下的給其他各部的軍官做人情,最後一千多柄就在秦猛所部手中。

雙方一交錯的功夫,這些火銃瞬間發揮出了威力。

在噼裡啪啦的火銃聲中,劉武幾乎吃了一個悶虧,幾乎雙方要兩軍交接的時候,一排鉛彈打了過來,噼裡啪啦清軍漢軍旗之中,有不知道多少人紛紛落馬。

劉武也是老將,不管是在遼東與滿清廝殺,還是投降遼東之後,與明軍廝殺,與闖營廝殺,可以說是大小數百戰之多。

也見識過馬上能夠發射的火器,如三眼火銃之類的,但是很多時候,因爲馬上瞄準不便,再加上發射也不方面,還有火器質量問題。就造成了,馬上的火器,僅僅是聽了一響而已。

能上馬的未必能打響,能打響的未必能打中,能打中的未必能破甲,能破甲的,往往又上不了馬的窘境。

但是這些火銃在威力上有所欠缺,但是方便,快捷,發火率雖然不高,但是即便開不了火,也不戶炸膛,不過多打兩下火就行了。幾十步之內,破甲能力還不錯。縱然不能破甲,也能將人從馬上掀翻下去。

騎兵交戰之中,一旦落馬,幾乎上是有死無生了。

張軒的親兵,騎馬衝鋒,放銃,扔銃,拔刀。幾乎是一氣哈成,將漢軍旗打得步步後退。

一時間劉武居然挽回不了局面。

只是因爲漢軍旗在數量之上佔據上風,張軒親兵在最開始的三把斧頭過去之後,一點點被漢軍旗扳回局面了。

軍中再多的訓練,也比不上打一仗。經驗這東西尤爲重要。

張軒親兵之中都是下面抽調過來的精銳,培養過後大抵要下去當軍官的。談不上如曹操虎豹騎以百人將爲小卒的地步,但是在戰力之上,也相當不弱,甚至可以說很強。

但是漢軍旗的實力更強,明朝舉天下之財產,練出來能滿清八旗抗衡的關寧鐵騎。在一次次戰敗之後,都投降東虜了。

而黃臺吉爲了得到這些人,對祖大壽可以說是寬容之極,祖大壽在明清之間,往來反覆不是一次。他的依仗就是關寧鐵騎。算起了吳三桂所部也是遼軍的一部分。

張軒的親兵比起這些人來說,在戰陣之上還是太稚嫩,從年齡上就可以看出來,漢軍旗之中大多都是三四十歲的大漢,不論是年紀還是經驗都處於巔峰狀態,而張軒所部招兵,大多招收年輕人,平均年齡在三十歲以下,甚至十幾歲,二十出頭的士卒也不少。

時間一長,自然維持不下去了。

不過,最危險的時候也過去了。

在張軒的控制之下,汝寧軍轉向,朝南邊列陣,已經有了防備,張軒在汝寧軍之中,一時間也沒有什麼危險。

而且佔據山峰的金華軍也從山上下來了。

金華軍攻山一戰死傷慘重。幾乎傷亡過半,再加上治療不及時,死亡人數幾乎要在三千以上。

三千人幾乎是金華軍的三分之一了。這樣傷亡縱然許都治軍有方,也不是一時間能緩過勁來的。

但是那種從屍山血海之中殺出來的氣魄,卻讓人膽寒,很多金華軍士卒都麻木了,眼睛直愣愣的看着前方,雙眼無神,幾乎好像是一個傻子一樣,倒是利刃在手,卻能很熟練的殺人。

有一種不將別人的命放在眼裡,也不將自己的小命放在眼裡的漠然。

這種氣魄讓漢軍旗也不敢亂動。

“嗚嗚嗚。”的號角之聲響起,一時間清軍所有號角似乎一起響起來了。

清軍在得到命令之後,紛紛後撤,與夏軍脫離接觸。

他們撤退也是很有規矩的,分批後撤,總有一些人在後面斷後。一批接着一批。

張軒看着西邊落了一半的太陽,只見金光亂閃,有一種殘陽如血的感覺。心中微微一鬆知道,今天漫長的一日終於結束了。

張軒也立即傳令,不許追擊。

這一戰,張軒雖然不知道騎兵傷亡多少,但是想來傷亡決計不少。步兵追擊騎兵本身就是一種很荒謬的感覺。張軒所能做的僅僅是收兵而已。

如此一來,雙方似乎都有默契,彼此不做阻攔,在太陽完全沒入西側的山巒之中的時候,雙方已經完全分離開來。

隨着時間的推延之中,整個世界都沒入黑暗之中,下令各部回營。

一回到營地之中,整個大營都忙碌起來。

大量的傷員被軍醫接治,縱然張軒從崇禎十四年就開始培養軍醫,到如今培養出來的軍醫數量依舊是明顯的不足。張軒到處巡視,處處只能看見無數傷兵呻吟。

有呻吟還是好的。

在有些帳篷之中,卻只有濃厚的血腥味,一點聲音都沒有了。不,或許還有一些沉重的呼吸之聲。

這就是重傷員的帳篷。

在如今的情況下,這些人大多都是等死而已。

站在這些帳篷之下,張軒甚至覺得自己的呼吸都變得沉重起來。他能做什麼,他什麼也做不到。只能等他們嚥氣而已。或者補上一刀。

張軒匆匆離開這裡,似乎在這裡,自己的呼吸都是罪惡的。

他來此探望傷員,更重要的是見一個人,就是秦猛。

秦猛傷勢很重。張軒見到秦猛的時候,秦猛早已昏睡過去了,身上肩膀上,大腿上,手臂之上,到處都包裹着紗布。還好他身上有盔甲保護,軀幹之上沒有太多的傷口。

僅僅是一些皮肉傷而已。

如果沒有一身盔甲,秦猛下戰場的時候,就是一個死人了。

張軒坐在秦猛牀前,想起當初在南陽跟着自己的少年,如今變成如此的模樣,心中不由的微微一嘆。

“國公。”樓磊正在張軒身邊悄聲說道:“外面有動靜。”

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五十章 雜務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二十四章 餌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九章 搬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十章 萬石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十五章 離京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十六章 決戰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