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

bookmark

李過心中一動,對王光恩的戰績,他還是知道了。屢次挫敗闖王圍攻的就是王光恩,這個時候王光恩帶着援軍過來,不用太多,只需一兩萬,就足以佔據絕對優勢。

到時候李過即便有一些想法,也什麼都做不了了。

李過暗道:“不行,必須立即行動。”說道:“高大人,如今鄖陽岌岌可危,以我之見,還是先派援軍吧,小王不才,願意帶兵支援鄖陽。”

高鬥樞搖搖頭說道:“我倒是相信殿下,只是----”

“只是什麼?”李過問道。

“只是外面的流言蜚語實在太多了一點。”高鬥樞說道:“說順王有異心。”說到這裡,高鬥樞猛地一頓,似乎是在警告,或者在提醒,說道:“當然了,我是不相信的。”

李過心中猛地打了一個突,幾乎瞬間有將這個老傢伙殺了的衝動。隨即又按捺下去了,說道:“其實我想出徵,也是有私心的。陛下封我爲順王,我終究想爲朝廷做些事情,好讓順王名副其實,高一功與我有舊,我想陣前勸說高一功棄暗投明,爲朝廷效力。纔有此心,如果高大人疑我,就當我沒有說過吧。”

李過說完之後,就要離開。

“且慢。”高鬥樞說道:“是我冤枉了順王,如今的局面還非順王出馬不可。”

隨即高鬥樞將所有情報都送到了李過手中。

李過拿過來一看,這些情報他都有渠道看見,假裝很驚訝的說道:“局面已經危急到如此地步了?”

高鬥樞說道:“正是如此,襄陽非出兵不可了,順王既然有此心,就帶本部人馬,卻一趟鄖陽,到了鄖陽之後,無須求勝,只需拖着賊人,大軍不日就從水路到來。切記切記。”

李過心中大喜,臉上嚴肅的說道:“請高大人放心。”

李過心中猛地鬆了一口氣。

終於可以離開襄陽城了。

李過從來沒有信服過大夏,特別是李自成死後,滿心思都是報仇。只是闖營其他人卻不是這樣,即便是重要將領,也有別的心思,劉芳亮藉故養傷,去了江南,丟下了軍隊。而袁宗第,雖然憤恨李自成之死,但是讓他起兵造反,卻猶豫不決。

李過所能影響的,不過他本部人馬一兩萬左右。

而襄陽城中,有高鬥樞帶來的鄖陽軍王昌部七八千人,楊承祖留下的士卒,一兩萬左右,更讓李過忌憚的就是襄陽城的火炮,至少有一百多門重炮。

因爲鐵模鑄炮法的盛行。大夏火炮鑄造速度相當快,故而上一作戰用的火炮,根本沒有帶走,都就地安置下來,成爲襄陽城的城防火炮了,這麼密集的火力,讓李過不得不打消了。在襄陽城謀逆的想法。

他思來想去,只能將軍隊帶出去之後,纔能有獨走的機會。

而且宜早不宜遲。

即便李過也不得不承認,下層士卒其實很少關注上面是誰的,不管李自成對他們有多大恩德,時間一長,該忘的,也就忘記了。再說,大夏對闖營殘部待遇不錯,最少戰兵一年十八兩的軍餉沒有短缺過。要知道大夏自己軍隊之中,一些非主力軍隊,軍餉其實也是有缺額的。

不過,對於之前欠餉,欠成習慣,一欠就欠好幾年的前明軍隊,那麼一年有十兩銀子,他們也是很滿意了。

時間長了,李過真不知道,有多少人跟着他走了。

必須是現在,還好,高鬥樞是一個糊塗蛋。居然放他出城了。

李過卻不知道,高鬥樞看李過走了之後,臉上露出一絲冷笑。

高鬥樞現在雖然投降了大夏,但是對各地流寇,心中向來是鄙視的,對李自成也不大看上眼,否則李自成如日中天的時候,五次圍剿鄖陽,更有不知道多少次的勸降,都被高鬥樞拒絕了。

就可見高鬥樞的心志之堅。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東虜幫了夏朝一把,如果沒有東虜的入侵。高鬥樞也不會這麼快就轉變心思。高鬥樞固然與流寇看不過眼,但是對清軍就未必看過眼了。

而錢謙益擔任內閣首輔,高鬥樞又是寧波人。他才決定投靠夏朝。

只是很多事情,並不會因爲他的立場轉變,而轉變。

對李自成他依舊看不上眼,同時看不上眼的還有李自成這些殘部。他上任之後,第一天就覺得闖營殘部是一個麻煩。這固然是大明官員對闖營的歧視。但同樣是一個文官,對下面割據勢力天然反感。

似乎每一個文官天然具有的將一起都歸納到政府管轄範圍之內的政治觀念,所謂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他一直在想如何將闖營殘部消化掉。

思來想去,他就覺得師出無名。但是這個時候李過給了他機會,他豈能不好好把握住。自然要順水推舟一把,讓李過去做他想要做的東西。所謂鄭伯克段於鄢。

李過不挑事,高鬥樞也要讓他挑事。

否則怎麼名正言順的清理闖營殘部。

當然了,高鬥樞也要事先做好準備,不能讓事態超出他的控制範圍。他隨即寫了一封書信,送到了水師之中。

一艘快船很快就子昂書信送到漢水一處彎道之中。

周輔臣拿過來一看,隨即遞給了賀虎頭,賀虎頭看了之後,又遞給王光恩。賀虎頭問王光恩說道:“王將軍,如果高一功兵臨城下,令弟抵擋的住嗎?”

王光恩說道:“請將軍放心,鄖陽城在漢江之北,突入漢江之中,三面臨水,漢水是鄖陽城天然的護城河,只能從北邊一面進攻,而鄖陽城北,已經經營數年,城高池深,城中物資也不缺乏。”

“多的不敢說,但是不管有多少人馬來攻,支持十餘日還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李過看見的話,就會大吃一驚,因爲高鬥樞所言的王光恩其實早就到了。再加上週輔臣的水師,以及賀虎頭本部人馬,這一支軍隊最少有三萬人之多。

而且賀虎頭親手殺了李自成,他對闖營的態度可想而知。

羅玉龍對高鬥樞的計劃不置可否,但是卻派了賀虎頭來,其實也是說明他的態度。作爲一個皇帝來說,面子上是一回事情,但是在心中任何不穩定的因素,都想要剷除。

賀虎頭說道:“既然如此,就多等幾日,看這位順王殿下,會給我們玩出什麼花樣來。”

周輔臣說道:“如果,李將軍真都的是忠心耿耿?”

賀虎頭冷笑一聲,看着周輔臣什麼也不說。周輔臣心中一動,暗道自己失言了。

羅玉龍對李過已經猜疑如此,即便李過真的是忠心耿耿,今後也不過是一個閒職的下場,但是李過面對羅玉龍京城召見,卻據不赴京,已經上了羅玉龍的黑名單。

甚至與李過現在的行爲沒有太多的干係了。

如果李過夠聰明的話,就該早早的放棄兵權,還有一條命在。

只是李過是決計不肯的。

此刻的李過還不知道漢水某處有要他命的存在,而是帶兵乘船西進。他回頭看了一樣襄陽城。這一座城池承載着李過太多的回憶了,李自成在這裡登基,也在這裡放下一切,投奔羅汝才,也就註定了他的死亡。

這一切的一切,讓李過不能釋懷。

“我會回來的。”李過心中暗道:“這一切的一切,我都要要回來的,張軒,羅玉龍,羅汝才,你們給我等着。”李過心中的恨意簡直無處宣泄。

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三章 搶飯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十九章 敵襲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五章 取士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九章 初戰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八章 攻城二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四十章 瑣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