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鳴鳳記

三個人別看少,可都是用得上的,志文自己不必說,爬高上低舍他其誰,宋獻策嘛,模仿他人筆跡的本事,這一趟可是有大用的,至於馬二,自然是充當耳目了,沒了他,在大同城辦事可就要困難不少。

“公子,戲本兒。”小廝回來的很快,遞給志文一幅精美的手卷,“您慢慢看,要是喜歡,拿走也無妨的。”說完笑着點了點頭,悄然退下了。

志文接過手卷,抖手打開,這才發覺是一幅摺疊好的長卷,封面有字有畫,內裡有字,粗一看以爲是手寫的,這下拿近細看,方纔看出是印的,只是印刷得及其精美,完全可以比擬真正手寫的藝術品了。

志文嘖嘖讚歎,旁邊的宋獻策卻沒有理會,心思都放在了戲臺上,他的出身雖然算不上有多富貴,但這些東西也是見識過的,纔不會如志文這般大驚小怪。

“鳴鳳記”,封面自上而下的,是三個隸體大字。

又是“記”,志文心中哀嘆,難道又是癡男怨女的故事麼?

其實一開始,志文看戲的時候並不是這麼不堪的,牡丹亭那齣戲,他就和其他人一般無二,看得有滋有味兒的,雖然他看懂的不多,但不妨礙他沉浸在戲場的氣氛中自得其樂。

但是,這種表現無非是一開始感覺新鮮而已,還有牡丹亭的諾大名氣,等新鮮勁兒一過,志文就受不了這種咿咿呀呀的唱腔了,於是乎,在別人耳中宛如仙樂的聲音,就成了他的催眠曲。

根據志文的觀察,真正能看懂,並完全沉醉在這些戲中的人並不多,大部分都和他差不多,半懂不懂的,有些甚至還不如他,但看戲之時都比他投入,一個個哪怕不明所以,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究其原因,無非是衆人就喜歡這種氣氛,這種熱熱鬧鬧、有說有唱有伴奏的氣氛。

要說這個時代的普羅大衆,精神生活還真是匱乏得很,若能識幾個字,好歹還能看看書,可終究文盲更多,看不了書,能消遣的,除了聽說書,就是看戲了。

於是乎,這吹吹打打,音、形俱有的戲曲,就成了最受歡迎的節目,就連宋獻策這等讀過書的人,都不例外,哪怕這些戲,他們已經看過了好幾次,也不妨礙他們津津有味地再看一遍。

志文好奇心尚在的時候,還想考較一番唱的這些戲,到底是後世的什麼曲種,在他印象中,所謂的國粹-京劇,是清代纔有的,那麼在他眼前排演的,又是什麼呢?

就此問題,志文問過宋獻策,宋獻策完全不知如何回答,只說戲就是戲,哪有這些名堂,無奈之下,志文只能根據他自己那點可憐的戲曲常識分析,這應該就是後世號稱“百戲之祖”的崑曲吧。

“咦!”按下性子細看戲本的志文,卻是發現這《鳴鳳記》雖然叫“記”,戲名“鳴鳳”聽上去也是才子佳人的套路,但卻壓根不是講兒女情長的。

整部戲共有四十一出,從頭到尾完全演完,估計得兩到三天,與這兩天所看的戲相比,完完全全是一出大戲了。

《鳴鳳記》講的是大明嘉靖年間,以夏言爲首的一派大臣,同嚴嵩嚴世藩父子爭鬥的故事,整部戲不僅時間跨度長,而且人物衆多,頭緒紛繁,但志文粗粗一讀,卻覺得還有些看頭。

尤其是《吃茶》、《寫本》、《劾》、《斬楊》幾齣戲,把歷史上因彈劾嚴嵩而死的楊繼盛,在生死攸關間與嚴黨面對面的鬥爭所表現出來的大義凜然、威武不屈的氣節,描寫得頗爲成功。

“有意思。”志文情不自禁地低聲說道,頗有興味地繼續往下看。

《鳴鳳記》別出心裁,算是打破了當下戲曲作品以生、旦爲主的格局,在長達四十一出的戲中,生(楊繼盛)、旦(張氏)的戲在第十五出就結束了,其後原本的二號人物-夏言,反而成了主角。

之所以叫鳴鳳記,是把夏言等反對嚴嵩的十位大臣稱爲“雙忠八義”,把他們與嚴嵩相鬥的精神喻爲“朝陽丹鳳一齊鳴”。

“總算等到你了。”志文大體看完戲本,展顏笑道,終於把沉迷在生旦唱腔中的宋獻策給驚動了。

“咋了,志哥。”

“給,你看看。”志文把戲本遞了過去,低聲說道,“明天這齣戲,總算是有皇帝出場了。”

宋獻策接過,才一看到戲名就說,“原來是這齣戲啊,倒是難得,這種大部頭的戲,也不是輕易就能看得到的,不錯,的確有皇上的戲,還是本朝世宗(嘉靖帝的廟號)的戲。”

“唷,聽你口氣,對這戲很熟嘛。”志文說道。

“鳴鳳記嘛,以往一年看不上兩回,唱腔曲調不敢稱熟,不過情節梗概還是瞭然於胸的。”宋獻策很是自信地說道。

“這戲早就有了?”志文問道,看宋獻策這模樣,鳴鳳記不像是纔出來的戲。

“早有了。”宋獻策答道,“按我老師的說法,大概隆慶年間就出來了。嗯,隆慶是穆宗的年號,在嘉靖之後。”

怕志文不太瞭解本朝歷史,宋獻策還特意說明了一下。

志文有些迷糊了,鳴鳳記說的乃是嘉靖朝的事兒,按說這種涉及到朝政的事兒,將其編成故事戲曲,怎麼也得隔上很長一段時間,特別是戲裡對嘉靖帝還有些不敬,這嘉靖剛崩,就有人跳出來指着他的鼻子罵了?

大明的思想,還有言論,看來還真是寬鬆得可以。

搖搖頭,志文將這些念想拋諸腦後,這些事兒跟他並無多大幹系。

“宋先生,這戲你既然看過,那這皇帝什麼時候能夠出場?”志文問道。

他們此來大同,在這聽了這麼幾天的戲,不是閒得沒事兒幹,而是專門衝着有皇帝角色的戲來的,明天的這齣戲,總算是讓他們的等待有了結果。

“還得看戲班子。”宋獻策解釋道,同一齣戲,各個戲班子演的並不完全一樣,會根據自身情況,加減一些戲份,“不過,最快明晚,最慢後日正午之時,怎麼都能見得到皇帝出場了。”

第554章 兩條路第9章 旱災第607章 還有遺漏第328章 相互扶持第64章 小乞丐第369章 終戰(1)第178章 活下去第212章 初到張家口第640章 消亡第124章 送你們過河第360章 雨戰(10)第340章 首戰(5)第120章 渡口立威第477章 生計大事第89章 範圍擴大第449章 窘迫邊兵(2)第359章 雨戰(9)第357章 雨戰(7)第412章 絕戶第383章 晉陽風雲(1)第67章 小乞丐的傷第336章 首戰(1)第541章 夜襲,又見夜襲(8)第145章 有大動作第106章 招人第168章 飛一般的感覺第493章 出奇制勝的絕招第404章 好生解釋第12章 進縣城(2)第276章 一條大魚第222章 火大的首領第611章 漢人特殊?第289章 幫忙剪羊毛第203章 逃亡太行(4)第312章 你們沒事了第31章 搶糧(2)第331章 搭人梯第444章 計成矣第357章 雨戰(7)第617章 兩難第599章 離開盛京第349章 兩個小廝第297章 合作(2)第397章 錢管事回山第636章 追擊第467章 有地了第367章 有人追蹤第196章 己巳之變(2)第545章 夜襲,又見夜襲(12)第380章 農忙閒話(1)第145章 有大動作第25章 蠱惑第27章 出事了第289章 幫忙剪羊毛第257章 盛京到了第343章 後臺是誰第439章 是何阻礙第155章 前後夾擊第37章 屠村第607章 還有遺漏第279章 牧仁(1)第569章 無過即功第530章 買賣丁口(2)第574章 大汗有請第92章 無人擺渡的渡口第474章 扣分第194章 打地鼠第141章 有人送糧第404章 好生解釋第114章 暗夜偷襲(1)第594章 起火(1)第170章 又一個高家坪第482章 傭兵團的名號第179章 目標太行第283章 不要馬第267章 事了拂衣去第404章 好生解釋第90章 骸骨與黃河第486章 蒼狼子孫(4)第278章 燎原星火第109章 渴望?可旺!第252章 初至遼東第130章 哄搶羊氈第333章 鬧劇第507章 晉北風雲起(14)第449章 窘迫邊兵(2)第369章 終戰(1)第634章 撤軍(2)第557章 東金山麓第496章 晉北風雲起(3)第623章 病發第105章 大柱病倒第418章 拿人...與請帖第274章 脫困第108章 孫大夫的心思第330章 只能硬攻第172章 擒閆修誠第24章 畫圈圈第268章 受困狼羣(1)第237章 建奴驕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