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就能找到我們哦!
在宣府的吳三桂宣佈投降中華帝國,接受中華帝國領導的時候,引得天下震動的同時,遠在千里的四川,此時卻爆發一場這些年來最大的一場戰鬥。而後世也將這場戰鬥稱之爲“成都之戰”。
導演這場戰鬥的雙方,便是中華帝國的西南方面軍和兩湖方面軍聯合進攻成都的張獻忠的大西軍。
西南方面軍大約七萬人,外加上趙漢傑的四萬人在九月處的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廬州府和順慶府一同發力,僅僅只用三天的時間,行軍數百里,然後直接圍攻成都,將大西軍的大部分軍隊圍在了成都城內。
正因爲是這樣,原本擅於流動作戰的張獻忠,不得不駐守城池,死守成都城。當然,其實張獻忠現在是無路可逃了,四川南部和東部基本上被中華帝國佔領,讓張獻忠的戰略移動空間急劇的壓縮。而且中華帝國每佔領一地,迅速的建立政權,然後牢牢的將自己佔領的區域控制,再加上執行的一些政策也頗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和擁護,所以張獻忠的流寇作戰的方式,在面對帝國軍的進攻下,基本上五發力的地方,而且在流動作戰的決心以及戰法上,帝國軍隊似乎絲毫不遜色於大西軍。
所以,當帝國軍隊從兩面撲來,直接圍困成都的時候,張獻忠的大西軍只能駐守成都,妄圖憑着成都城高大的城池據守。
只是,大西軍早已經在數年前就和當年的帝國軍前身張家軍交手多次,深知道帝國軍隊的炮火厲害,特別是當年黃陂一戰,讓張獻忠此時心中都還落下陰影。所以雖然十幾萬大西軍接着成都城據守,可面對前來進攻的帝國軍隊,張獻忠及大西軍的上下都沒有什麼底氣敢稱說能打退帝國軍隊接下來的進攻。
在滿清韃子進攻山東,隨後李自成乘火打劫準備進攻襄陽的時候,這張獻忠自然也沒有閒着,也是想要乘機獲取一點便宜。而張獻忠選擇的地方,便是四川南部的重慶府。
重慶府是出四川的兩條主要通道之一,出四川一條道路是從漢中出蜀,另外便是從重慶府,沿着長江水道出蜀。早段時間張獻忠進攻漢中失利,因此將主意打到了這重慶府身上。而且張獻忠一直對兩湖地區也是念念不忘,從重慶沿着長江直達兩湖,奪取兩湖糧倉,這也是張獻忠一直堅持的戰略方針。而且自從明末起兵之後,他的部隊都是活躍在長江流域,對長江兩湖流域也是非常的熟悉。
因此看着滿清和李自成都動了,張獻忠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隨後派了大軍直接殺去重慶。
雖然張獻忠一直沒有小看帝國軍隊,但張獻忠認爲帝國軍隊已經被北面的李自成和滿清韃子騎兵攪得昏天暗地,自亂陣腳了,想要拿下重慶,應該不是什麼難事。然而當張獻忠帶着大軍殺來重慶的時候,足足圍攻了差不多半月,重慶城依然牢牢的掌控在帝國軍隊的手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