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謝三賓的野心

分析了一番謝三賓的話,在結合自己對兵事的一些瞭解,劉宇烈對分兵一事較爲贊同。

旋即開口道“象三你賜宴有理,那孔賊不按常理行事,不得不防,確有必要分出兵馬監視,以防其趁着大軍攻城期間,前來滋擾生事!不過這分兵出擊,需有一員得力大將,以象三看來,何人能當此重任?”

“如果督師不嫌棄,下官原爲督師分憂,自薦率一營兵馬東進,防備孔賊!”

這個時候,謝三賓的真實目的才顯露出來,他要的就是兵權。

大明以軍功爲重,文官想要獲得封爵,無一不是靠軍功,開國之初的不算,後來的一共也就出了三位,正德年間平定寧王朱宸濠叛亂的王守仁封新建伯,英宗時期擊破瓦剌,三徵麓川的王驥封靖遠伯,憲宗時期三次出塞,收復河套的王越被封威寧伯。

這三個,無一不是靠着巨大的軍功獲得爵位,謝三賓也是有野心的人,雖然沒有心比天高的妄圖封爵,但他也想封疆入閣,名垂青史,這次隨軍出征就是個好機會。

然而這次出征,劉宇烈把持着軍權,他的身份更像是一個幕僚,而不是副手,如果能夠帶兵單獨行動,那就有機會獲取軍功了。

對於謝三賓的想法,劉宇烈多少能猜到一些,但現在他手頭能用的人真不多。

高起潛那個死太監不說有沒有能力,就他那陰陽怪氣的說話方式讓他看着就噁心,自然不可能把這事交給他,其餘的要麼是資歷不夠,要麼是他覺得不靠譜,想來想去也就謝三賓合適一些。

這些天來,跟謝三賓的交談中,能看出此人不是庸才,能夠獨當一面。

斟酌再三,他緩緩開口道“既然象三願爲本督分憂,那此事就交由象三負責,至於象三所說一營兵力,我看還是太多少了,那叛軍畢竟不是烏合之衆!本督與你三營兵馬,關寧軍抽調兩營,再加上神機營一營,象三以爲如何?”

謝三賓喜出望外道“多謝督師成全,下官必定不負督師期望!”

這三營兵馬,可不同於天策軍的一營兩千人,或者普通明軍的一營一千人,而是一營五千餘人。

關寧軍的編制,和普通明軍不同,普通明軍的營官一般也就是個千總,再高點也就是守備,遊擊都相當少,但關寧軍的營官基本都是參將級別。比如祖寬,他所率領的五千兵馬,其實就是一個營。

神機營雖然叫營,但實際上下轄多個普通營,兵力也一直在變化,現在的神機營下轄五個營,每個營兵力在五千到六千之間,合計接近三萬人,這次平叛,就出動了兩個營。

也就意味着,謝三賓能夠拿到一萬五千到六千人的軍權,對於他來說,足夠幹一番大事了。

拿到劉宇烈的許可之後,謝三賓便開始忙活起來,會見各營將領,爲實現他的野心開始謀劃,他的目標可不僅僅只是牽制天策軍,他打算利用手頭的兵力,消滅一部分天策軍,至少要拿下昌樂和壽光才行。

第二天一早,謝三賓便帶着三個營的軍隊,繞過青州城,朝着東邊進發,直奔濰縣。

整個山東從地形上,是中部突起,以泰山山脈,徂徠山脈,魯山山脈爲主的一些列大山,將濟南府和青州府攔腰截斷,西南西北的兗州府和東昌府則基本都是平原地帶,東部的登萊二府則是以大澤山,牙山,昆嵛山爲主的丘陵地帶。形成山地丘陵爲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列其間的地形大勢。

而青州濰縣一帶,則稱得上是扼守通往登萊和青州南部的門戶,想要進入登萊地區,無非就兩條可選,一是從南直隸北上,或者兗州府東進,從臨沂,諸城,高密一縣前往平度。

現在南直隸的兵力,大多集結在南京城,處理孔有德留下的爛攤子,就算能出兵,也只能分出少量兵力,而南部通道較爲狹窄,也有天策軍兩個守備營駐守,並無大礙。

另一條則是沿着‘渤海走廊’東進,這也是明軍東進登萊的唯一通道,除了這條路,根本沒有適合大軍通行的道路。

當然,山間也有一些盤山小道,但那只是供普通百姓勘察探親的道路,對於動輒數萬的大軍來說,根本就走不通,不說數萬大軍如何保持聯繫,但就是那些戰馬,輜重,就沒法運過去。

這條‘渤海走廊’,也並非是一路通途,事實上,萊州到青州之間,有四條河流,從西往東依次是巨洋河,濰河,膠萊河,沙河,都是由南到北走向,匯入渤海。

最開始的時候,孔有德是打算以膠萊河與濰河之間的濰縣和昌邑爲依託,再配合濰河阻擊明軍,但侯八讓出了昌樂和壽光,也就意味着多了一道防線,壽光和昌樂都在巨洋水到濰河之間。

孔有德也就將主力調派這這裡,在這裡組建了防線,同時在在巨洋河沿岸適合渡河的地方,都建立了相應的防線,依次阻擊明軍。

九月七日中午,經過一天半的行進,謝三賓帶着吳襄,靳國臣,還有手底下的一萬五千兵馬,來到了巨洋河西岸。

這一路走來並不順利,在他們行動的同時,劉宇烈也率領主力出征,與青州城外各個據點,山寨,營盤的白蓮教軍隊發生激戰,白蓮教的烏合之衆根本抵擋不住關寧軍的進攻。

不到一天的時間,青州城外的白蓮教,已經全部被驅逐或者消滅,城外沒有了白蓮教的威脅,但他們仍舊不斷地受到騷擾。

天策軍的騎兵,就像是黑夜中的狼羣一般,伺機遊蕩在大軍周圍,一旦找到機會,便衝上來咬一口,幹掉幾個或者十幾個士兵,然後扭頭就跑。

雖然相對於近一萬六千人的大軍不算什麼,但對於士氣的打擊可一點都不小,誰都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死在下一次襲擊中,這些天策軍的騎兵,總是神出鬼沒,往往派人上去追,非但追不上,還會遭到其他騎兵的襲擊,只得狼狽逃竄。

不得已,謝三賓只能分出大量的偵騎,不讓天策軍的騎兵有機會靠近本陣,效果的確是不過,本陣沒有收到什麼威脅,但遭殃的就變成這些偵騎了。

雖然同樣都是騎兵,但天策軍的騎兵就在遠遠的射擊,隔着三十四丈,甚至更遠的距離對他們展開射擊,打完就跑,他們還追不上,如果窮追不捨,說定就近了埋伏圈,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

他們手裡卻只有三眼銃,不足十五丈的射程,對天策軍毫無威脅,雖然神機營也有鳥銃,甚至重型鳥銃,也就是斑鳩腳銃,但仍舊和天策軍的火銃不在一個檔次,而且大口徑火銃也不適合騎兵使用。

這一天半的時間裡,他們已經陸陸續續損失了三百多人,天策軍的損失還不到他們的一成

這個時候,謝三賓也沒有之前的意氣風發,這打仗真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但既然自己要來的差事,只能硬着頭皮趕下去。

來到巨洋水河邊,發現這一段的河道雖然不算寬,只有不到五丈,但水流卻特別急,而且河水較深,想要搭建浮橋難度不小,泅渡的難度更大。

可以看得出來,河道上面原本是有一座橋的,但現在只剩下兩岸的橋墩,橋已經被天策軍給徹底毀掉了。

謝三賓也有些着急,現在才中午,在此地紮營並不實際,就算要紮營也得等過河之後再說。

對於這些沒什麼經驗的他,只得詢問吳襄道“吳總兵,眼下大軍被這條河擋住了去路,依將軍之間,該當如何處理?”

吳襄上前一步拱手道“謝撫臺,依照下官來看,這條河綿延數百里,水情必然各有不同,倘若派遣部分兵馬搜尋,興許能找到河淺水緩之地,到時大軍便可渡河!”

吳襄正值壯年,四十歲上下,身高六尺,膀大腰圓,一身兵甲,看起來英氣逼人,但從面向來看,定然是一員猛將。

但他現在的表情和動作,卻與此格格不入,身爲正二品的山海關代總兵,卻在謝三賓一個區區七品巡按御史面前低聲下去,還要看謝三賓的臉色行事。

其實說來也不奇怪,自土木堡之後,大明的武將地位是一降再降,文官的權柄也是一增再增,像普通的地方官員還好,只要不是跟武將同一地共事,沒有利益關係沒法要挾武將,有點膽氣的武將不買他們賬也很正常。

但類似監軍道,兵備道之類的官員,哪怕是五品六品甚至七品的小官,也能拿捏正二品的總兵,袁崇煥矯詔擅殺毛文龍,也有這一方面的原因,你區區一個粗鄙武人,就算加了左都督也是粗野莽夫,居然不買我這個三甲進士,薊遼督師的賬,不把你治的服服帖帖,老子以後還怎麼帶兵?

吳襄在謝三賓面前如此低聲下去,跟謝三賓另一個身份脫不開關係,他可是劉宇烈的副手,崇禎皇帝欽點的,代表着皇帝的意志。

此外,吳襄自己屁股也不乾淨,去年的大淩河之戰,他的大舅子祖大壽被皇太極圍困在大淩河城,他從錦州出發,帶着一萬多軍隊增援,途中遭遇阿濟格的阻擊,雙方大戰一場,吳三桂退卻。

五天之後,他再度率軍增援,此行的還有錦州兵備道張春,副總兵宋偉等,率兵四萬奔赴大淩河,於大淩河西邊數十里遭遇韃子,殺韃子副都統綽和諾、備禦多貝。

一天後,韃子軍以騎兵出擊明軍,吳襄兵先敗,率先帶着手底下近兩萬兵馬逃跑了,根本不管其他友軍的死活。

張春帶着本部兵馬收攏潰兵,但終究收攏不到萬人,而後紮下營盤營,當時沒有月光,而且風向朝向韃子軍隊營地,張春縱火,風順火熾,又殺死後金軍佐領卓納、管武備院事達穆布、二等輕車都尉朱三、佐領拜桑武、騎都尉尼馬禪、護軍校愛賽、雲騎尉瓦爾喀。

天上突然下起了暴雨,風向也發生了逆轉,導致火器沒辦法使用,韃子趁機發動攻擊,宋緯抵擋不住,最終戰敗撤退,張春及參將張洪謨、楊華徵,遊擊薛大湖等三十三人被韃子抓獲。

然後吳襄就因爲臨陣脫逃,被朝廷問責,因爲此次戰敗,完全就是他所部率先逃跑導致的,如若不然,張春所部也不至於被他連累的潰敗,大淩河之戰也不會以慘敗收場。

但問責歸問責,關寧軍樹大根深,跟朝中諸多大臣都有關係,最後疏通一番,給了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仍以山海關總兵一職統兵,參與此次平叛,將功贖罪。

所以他很擔心再出現紕漏,再加上兒子吳三桂前幾天打了個大敗仗,帶着幾十號親兵逃了回來,他更是擔心,好不容易說動劉宇烈和謝三賓不追究此事。

現在他在謝三賓面前,姿態擺的格外低,對謝三賓是有問必答,言必稱‘撫臺’,儘管謝三賓是巡按而不是巡撫。

對於吳襄的建議,謝三賓也覺得不錯,當即讓吳襄派出兩百騎兵,兵分兩路沿着巨洋水河上下游搜尋,以期找到適合渡河之地。

半個時辰之後,就有一名軍官飛奔而回,向謝三賓稟報道“稟謝大人,末將等人在下游十五里處,尋找到一淺灘,河水尚不及馬腹,寬度有近二十丈,屬下已派人渡河試探,來回三次均沒有問題!附近有一個村落,末將派人詢問得知,此處水深一向如此,即使遭遇大雨也不過沒及脖頸,乾旱士氣不到膝蓋!”

聽到這話,謝三賓大喜道“真乃天助我也,既然有此渡河之地,大軍當迅速渡河!吳總兵,傳來下去,全軍沿河南下,到那渡口渡河!”

此時那個軍官又開口道“謝大人,此處雖然易於大軍渡河,但河對岸三裡左右,卻有敵軍營地,屬下等並未遭遇敵軍,不知敵營虛實,屬下已經派人盯着他們的動向!”

第835章 殺了多爾袞,咱們就能活第759章 登陸作戰第503章 投降吧第800章 賭徒心態第346章 水泥第177章 皇權不下鄉第611章 流寇戰術第257章 不能拈輕怕重第543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652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第488章 當斬第八十九章 持續炮擊第713章 兩手準備第471章 他們真的是倭寇嗎?第369章 響馬第254章 移花接木第436章 勸降信第725章 德川家光下血本了第194章 膛線第668章 來借錢第二十章 畢自寅的野望第578章 女人?什麼女人?第257章 不能拈輕怕重第792章 大戰將臨第297章 衛所兵的首勝第317章 還好不是營嘯第七章 士氣低迷第297章 衛所兵的首勝第二十四章 瀋陽中屯衛第745章 南征開始第542章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第832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193章 改進燧發槍第862章 新軍實力第397章 國窮民窮豪強富第723章 主公,別來無恙!第699章 文登級戰艦第643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569章 想錢想瘋了?第817章 出山第857章 艱難的抉擇第628章 大戰將至第777章 臺灣發展計劃第699章 文登級戰艦第791章 青年才俊祖澤潤第102章 悽慘的難民第763章 新的海上霸主第173章 仿製燧發槍第598章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第823章 排隊槍斃第854章 炮擊赫圖阿拉第782章 誅心之語第367章 打劫第401章 不科學第532章 劉老爺之死第623章 擴充兵馬守濟南第九十八章 蠢蠢欲動的聞香教第六十五章 決議第118章 初戰第206章 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第四十章 李天經懂的真多第七十章 炮戰第640章 尋求解脫的劉宇烈第726章 槍打出頭鳥第九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418章 主動請纓第366章 探查民情第169章 海商和海盜的區別第234章 又一次突襲第449章 把敵人炸上天第221章 朝議第191章 三萬大軍第把十八章 這是一場屠殺第395章 進山第八十五章 騎兵在衝鋒第795章 炮戰第240章 技術突破第868章 包圍圈第772章 滿載而歸第468章 範景文要談判第889章 決戰序曲第878章 射擊比賽第169章 海商和海盜的區別第784章 登陸第636章 戰鐵山第396章 清繳行動順利結束第163章 打土豪、分田地?行不通第441章 造反專業戶第421章 亮眼的徐爾路第二章 我是孔有德第849章 後金內亂第239章 出戰前夕第582章 戰爭之神第682章 祖大壽,錦州城第864章 梟雄會面第854章 炮擊赫圖阿拉第229章 長得帥,真的以爲爲所欲爲第850章 多爾袞勝出第306章 騎兵戰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