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李琿的抉擇

到天亮的時候,仁川城內的戰鬥,基本已經平息下來,仁川港的戰鬥,也早就平息了。

作亂的只是金起凡和他的直屬兵馬,以及三四百被蠱惑起來的其他士兵,兵力雖然稍稍佔優勢,但戰力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其餘一千多朝鮮士兵,基本都在金可達的掌控之中,沒有參與金起凡的叛亂,雖然在平亂過程中沒幫上什麼忙,但多少起到了帶路人的作用,爲突擊隊指出敵人的藏身之所。

整個仁川城,各個交通要道,城門,衙門,都被突擊隊控制起來,隨後李琿跟着李明達等人進入仁川城。

隨着金啓凡所部的覆滅,倖存的朝鮮士兵都是一臉驚駭,同事還有慶幸。

“這就是大明上國的軍隊啊,太強大了!”

“還好咱們沒有跟着金啓凡,不然咱們也難逃一死!”

“是啊,聽說大明天軍來,就是爲了幫助王上覆位的,咱們還是安心追隨大王吧,大王有大明天軍協助,不是那個逆賊能比的!”

見識過天策軍的實力後,那些跟隨金可達一起,沒有參與抵抗的朝鮮士兵,不由自主的議論起來。

一個時辰前,李倧在他們口中還是大王,現在已經成了逆賊,不得不說還得靠拳頭說話,成王敗寇在這裡就是最好的體現。

而且,他們對大明的實力,又有了一個充分的瞭解,對這些強大的突擊隊員們非常的崇敬,甚至有些畏懼。

這一代的士兵,雖然沒有跟大明一起作戰過,但多少聽父輩說起過,當年大明派兵進入朝鮮,協助朝鮮抵擋倭寇,最後保住朝鮮的事情。

在他們父輩眼裡,大明軍隊就是不可戰勝的存在,當年朝鮮都快被打的滅國了,那個時候國王都跑到了鴨綠江邊,欲渡鴨綠江逃往遼東,表示寧願死在天朝上國也不願成爲倭人的刀下亡魂。

隨着大明遼東鐵騎的進入朝鮮,於平壤之戰,一戰消滅倭寇一萬一千人,奪回平壤,徹底打掉了侵朝日軍的囂張氣焰,大明帝國出兵的消息如同炸雷一般令整個朝鮮半島的日軍聞風喪膽,平安道、江源道、黃海道、咸鏡道、開城的日本駐軍紛紛放棄城池爭相南逃,一路狂奔全線後撤了400餘里,全沒有了“長驅直入大明國”的狂妄和膽色。

在他們父輩的眼中,大明軍隊確實是無敵的存在,他們也崇拜不已。

然而自萬曆年間開始,一直聽聞大明被韃子壓着打,總是敗多勝少,讓他們對父輩所說的那些話產生懷疑,覺得大明應該沒有那麼強,不然怎麼會對付女真韃子,都這麼費勁呢?

而現在,當他們親眼所見,大明以區區二百人的兵馬,輕鬆殲滅金啓凡的五百多人,而且僅僅傷亡了三個人,被震撼的無以復加。

這在他們的認知裡,連強大的韃子都做不到,這是何等強悍的實力啊。

同樣的,李琿這個時候內心的震撼也不亞於這些士兵,他也沒有想到,大明居然強悍如斯。

對於消滅金起凡這支亂軍的經過,他也從隨行的樸凱口中獲知了確切的經過,而且還親自到這戰場上來看了看,大明的軍隊確實如此犀利。

之前的登陸戰,只是讓他感慨於大明的戰艦強大,火力兇猛,而現在,沒有火炮和戰艦的協助,大明的士兵還是這麼強大,他本以爲起碼要一兩個時辰才能結束的戰鬥,區區一炷香的時間就解決了,而且只付出了三人傷亡的代價。

而這樣強大的軍隊,大明還有多少?

從李明達的口中得知,大明這些派遣來協助他重回王位的兵馬,足足由三萬,而且後續還有一萬人馬抵達,這也就意味着,他的王位基本上穩了。

當然,他已經堅定了效忠大明的決心,既然大明給了他一個重來的機會,他一定不會再重蹈覆轍。

這之前的十年,讓他受盡了磨難,忍受了喪子之痛,喪妻之痛,以及失去權力的煎熬,倘若不是有唯一的女兒李淑儀陪伴在身邊,恐怕他還真不一定能活下來。

而他,已經不想再過以前那樣的日子了。

仁川港口和仁川城基本平定下來,原本停留在江華島的運輸船隊,也開始按照命令進入港口,將所需要的軍需卸下來,以供之後的作戰需要。

除了留守戰艦的部分海軍將士,其餘的士兵都已經登陸,爲接下來光復漢城做準備。

這個時候,李琿也沒閒着,金可達率部獻城,正合他意,雖然金起凡等人執迷不悟,導致白白折損了幾百兵馬,但剩餘的兵馬還是有一千多,也算是達成了預期目標,勉強能夠整編出一支軍隊。

在李琿親自負責下,這一千多人被李琿整編爲內禁衛、兼司僕和羽林衛,也就是內三廳,國王的直屬軍隊。

對此,將士們的喜悅溢於言表,以後他們就不只是這地方部隊了,而是國王陛下的親兵了,以後的日子就舒坦了。

至於內三廳的主將,李琿也對此做出了安排,金科達主動獻城,成了內禁衛大將,樸凱入城勸降有功,也從忠武衛將軍,提拔爲羽林衛大將。

而兼司僕暫時沒有合適的人選,不過李琿也對這個職位充分利用,明確告知所有將士,接下來他們就將與大明天軍一起,向東征討,光復漢城,而這個兼司僕大將,誰最英勇善戰,誰的功勞最大,這個位置就是誰的。

哪怕功勞不是最大的,只要作戰勇猛,立下戰功,絕對少不了他們的封賞。

對此,這一千多將士,各個摩拳擦掌,等待着在光復漢城的戰鬥中大展拳腳。

此外,李琿也開始搭建自己的施政班底,雖然到時候面料會有很多官員來投效,但他得有自己的核心班底才行。

朝鮮的行政區劃和大明類似,第一級行政區是道,全國分爲八道,第二級是郡,差不多相當於大明的府,在下面就是縣,而仁川屬於郡一級,雖然有駐軍,但也有郡守,都事,判官,查訪這些文官。

爲了挑選出合適的,忠誠於的人選,李琿給他們安排了一個任務--招兵。

仁川屬於繁華地區,人口差不多也有十萬,李琿計劃從中招募兩千士兵,擴充進內三廳,不然內禁衛四百人,榆林衛四百人,像話嗎?不說滿編的五千人,怎麼着,也得有個千把人充門面不是。

到時候根據他們的完成情況,進行相關的安排,這件事情不光能考驗他們的能力,還能看他們中心與否。

文官們和武將們不一樣,武將和士兵都是吃糧餉賣命,給誰賣不是賣啊,而且以後的待遇還更好,當國王親軍多麼榮耀啊。

但文官們可是有自己的想法,這裡面有些文官是李倧提拔起來,所以對李倧死心塌地,堅決不肯爲李琿辦事,有些人的家族是反正功臣,幫助李倧上位的,擔心自己的家族會受到牽連,所以大部分的官員,都表現的不怎麼積極,做做樣子,只有少數一些親眼見過戰鬥場面的,費心費力的爲李倧幹活,在他們眼裡,那些明哲保身的都是傻子,啥時候從龍之功能像現在這麼容易拿到手了?

只需要廢廢嘴皮子,跑幾步路,招收一批士兵,就能獲得功勞,以前哪有這樣的好事?

對於這些,李倧並不關心,這些只是基層官員,他要的當然是老成謀國之人,比如奇自獻,樸應犀,鄭蘊等人。

奇自獻,樸應犀現在都是囚犯,當年李琿還沒有被李倧推翻的時候,他們就是李琿的親信,只不過在政變之後,他們被李倧罷黜官職,流放到仁川當苦力,這一次聽說李琿回來了,急忙找人代爲傳話,報上自己的名字說是要見大王。

當聽到這兩個人也還活着,李琿喜出望外,他還以爲這倆人都適合李爾瞻、鄭仁弘、韓纉男、白大珩、金藎國一樣被殺了,亦或是像崔元,鄭魁,柳承作一樣死掉了,沒想到還活着。

想來也是,這倆人以前雖然是自己的親信,但都是參議,堂下牧使,都護府使之類的三品官,要是連三品官都殺了,朝鮮真的是要血流成河,李倧肯定也有所顧忌。

於是,這倆人表完忠心後,一個被任命爲漢城府判尹,一個被封爲兵曹右參判,都是從三品的官,他們自然對此感恩戴德。

至於鄭蘊,則有些特殊,因爲他是被李明達從濟州島帶過來的。

萬曆三十一年,分裂之後的北人黨掀起內部鬥爭,同時李琿爲了解決對自己王位有威脅的永昌大君李?,便製造了“癸丑獄事”。

當年三月,從東萊倭館運送數千兩銀子到漢城的商人在聞慶鳥嶺的路上被劫殺,後查明是徐羊甲等七人所爲,領議政李爾瞻等趁機唆使他們將矛頭指向永昌大君,稱他們受仁穆大妃(李?的母親,李琿庶母)的父親金悌男指示。

同時肉北派的官員們就接連上疏彈劾仁穆大妃的父親金悌男,誣告金悌男、樸泰和鄭蘊等人企圖廢除光海君,劫持官銀作謀反本錢,擁立永昌大君爲新國王,於是李琿趁機誅殺金悌男,囚禁仁穆大妃,將鄭蘊流放濟州島。

當初李天剛和龐國興拿下濟州島,把鄭蘊給解救了出來,不過當時他沒有表露身份,只是繼續觀察,給龐國興留守濟州島的軍隊打下手,同時打探情報。

這一次,孔有德親臨濟州島,跟着天策軍混了半年多的鄭蘊也搞清楚了狀況,同時得知孔有德欲迎光海君重新爲王,也沒有計較當初李琿流放他的事情,找到孔有德說明情況,孔有德考慮到這是個人才,於是就交給李明達,帶着一起北上了。

當得知鄭蘊不計前嫌,助自己上位,李琿感動的不要不要的,於是直接給了個吏曹參判的位置。

有了這三人當頂樑柱,還有其他一些被流放的中低級官員來投,李琿初期的人手也算是有了,基本的施政班底也有了,不到一天的時間,仁川的秩序也恢復了。

與此同時,他還讓把自己歸來的消息散播出去,號召所有不滿逆賊李倧暴行的有志之士來投。

一時間,大明派兵征討逆賊李倧,迎光海君復位的消息,以仁川爲中心,快速向四周散播開來。

而李明達,也從投降的朝鮮士兵中招攬了部分人手,不過不是用來作戰,而是派出去偵查的,基本上都是兩個突擊隊員配一個降兵,三人一組偵查情況,這樣一來不容易暴露,也不擔心他們反水。

按照孔有德給的指令,接下來的兩天時間,他將繼續在仁川等待,直到程希孔派來的那四個營的陸軍抵達。

與此同時,身處釜山港的宋統殷,正焦急的等待着主力艦隊的抵達。

這幾天時間裡,他也沒有閒着,孔有德已經明確要幹掉李倧,宋統殷對此極爲贊成,李倧太不是個東西了。

到現在爲止,李倧都沒有親自來驛館說明情況,看來是真的不把大明放在眼裡,這性質是什麼?這就相當於兒子犯了錯,老子讓他親自來認個錯,他都不肯來,這樣的兒子還能要嗎?

儘管宋統殷天策軍的人,但他骨子裡還認爲自己是大明的官員,此番出使朝鮮,打的是大明的旗號,他代表的就是大明皇帝的意思,大明是朝鮮的宗主國,不就是父子的關係嗎?

既然要幹掉李倧,那就得以最快的速度解決,這些天來,他也沒有將這個消息擴散開來,雖然有五艘戰艦和突擊隊的一個大隊在,但如果李倧獲知這個消息,將釜山的水陸兵馬全部調過來進攻,四五萬人,還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這段時間,他一直在言辭激烈的呵斥那些來交涉的官員,哪怕是崔鳴吉這個他很有好感的禮曹書判,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憤怒,覺得這事兒還沒有到開戰的時候,讓他們放鬆警惕。

效果確實不錯,雖然李倧沒有出面,但各路官員都來勸說,而且都帶了價值不菲的禮物,希望他能消消怒氣,宋統殷也假裝怒氣小了一些,但還是堅持要李倧親自前來。

第642章 追擊第850章 多爾袞勝出第328章 毛承福的預想第834章 婚禮第441章 造反專業戶第221章 朝議第678章 勝利就在眼前第696章 稅警總隊第九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489章 軍紀嚴明的倭寇第666章 打白旗第469章 大炮開兮轟他娘第590章 首先拿下萊州城第153章 製取精鹽第429章 爲啥敵人這麼強?第820章 國運之戰第469章 大炮開兮轟他娘第166章 海商徐文儀第828章 步兵教做人第853章 中原大戰第776章 同盟條約第485章 關鍵在海戰第166章 海商徐文儀第358章 審問第290章 燧發槍不能給第377章 陷入僵局第235章 擅長偷襲的彭友謨(兩章合起4000字)第525章 各懷心思第403章 倔強的徐爾鬥第369章 響馬第832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773章 臣第316章 吳安邦的迷茫第220章 曹化淳第二十五章 神奇的飛地第493章 出乎預料的情況第639章 血流成河第382章 我成爲了那隻蝴蝶第834章 我不甘心第407章 態度轉變第609章 內外交困第374章 全面進攻第326章 如入無人之境第四十五章 抄家第603章 抵達前線第298章 槍騎兵第662章 京城亂起來了第288章 愚蠢的孫應龍第164章 你他孃的真是個人才第八十二章 騙炮第547章 搞一波大新聞第506章 龐大的計劃第828章 步兵教做人第862章 新軍實力第609章 內外交困第190章 虛驚一場第849章 後金內亂第787章 接戰第691章 盟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四十七章 整編降兵第646章 大舉反攻第585章 六萬大軍第225章 糧換鹽引第一百章 朱萬年送糧草第773章 臣第737章 攻克岡山第769章 用火銃的騎兵第372章 響馬的情況第739章 疑兵之計第409章 一開始是拒絕的第521章 更加完美的勝利第662章 京城亂起來了第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第473章 戰艦命名第十四章 袁崇煥有錯第428章 大獲全勝第446章 千軍萬馬一波流第843章 孔衍植死了第463章 沒按劇本來啊第732章 自信的阿部忠秋第657章 勸降第647章 朝鮮和日本掐起來了第467章 倭寇很可能是假的第433章 不把人命當回事第853章 中原大戰第593章 活下來就是最大的幸運第655章 六百頭豬底170章 招攬徐文儀第664章 瀋陽侯第520章 壓着打第328章 毛承福的預想第478章 水師的初戰第二十四章 瀋陽中屯衛第160章 山東鹽業商會第263章 我的槍騎兵軍隊第352章 衛生條例第八十二章 騙炮第227章 崇禎的糾結第276章 好消息第七十二章 第一次親自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