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壯闊規劃

接連多天,李嘯與朱徽姵一同沉醉在新婚的喜悅之中,兩人彼此相愛,依偎纏綿,真真如膠似漆,片刻難分。旁人若是望見,必在心中暗羨,真是好一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只不過,李嘯做事向來嚴謹快速,從不會輕易浪費光陰。在準備婚禮這一個多月內,李嘯已抓緊時間,對將要開展的各項工作都作了詳細的規劃和安排,確保了各類關乎李嘯軍未來的規劃,都能井井有條地進行。

在鐵龍城之戰結束後的兩週後,田威安和尚等人,共從山東臨近縣城,以及河南歸德府和南直隸鳳陽府一帶,招收了總共6萬多名流民。

加上那些躲入鐵龍城中的1萬五千餘人的單縣各村鎮百姓,現在鐵龍城中,需要安置的百姓人數相加,竟多達近8萬人。

這些人,陳子龍作了個統計,總共有壯男3萬多人,壯婦2萬五千餘人,老男5千餘人,老婦4千餘人,另有未滿14歲的****幼女1萬餘人,合計戶數2萬餘戶。

其中,有勞動能力的,除了壯男壯婦外,還有約3千餘名健壯老男老婦,可以作爲勞動力,餘下的一萬餘人,皆是沒有勞動能力的老弱人員。

另外,鐵龍城中現有的俘虜數量,黑蠍子部與張獻忠部合計,也有一萬餘人。

也就是說,現在鐵龍城中,總共有近十萬人,需要李嘯作出安排。

李嘯經與陳子龍,吳亮等人詳細商議,鑑於現在人力充足,各類大手筆動作和相關具體規劃,皆可着手實施了。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擴充軍隊。

爲彌補上次作戰的巨大兵員損耗,赤鳳總與鐵龍總,加上要補充的輔兵,總共招收了6000多名新兵,補入李嘯軍中。

加入軍隊的新兵中,除了從流民壯男中招收的5000兵員外,還有從新投降的流寇新附軍中,通過互相舉報的方式,揀選出來約近1000名劣跡較少的流寇人員,補入軍中。

山東巡撫李懋芳之子李浩然,自告奮勇要去騎兵部隊,原想將他留在身邊的李嘯,見他這般渴望,便安排他成爲了赤鳳衛飛鷂子的一名隊長,統管下屬一百名輕騎兵,李浩然十分高興,歡喜前去上任不提。

接下來,李嘯要做的重點工作,便是擴大鋼鐵工業生產。

最早的鍊鐵高爐,已經拆除,現新興建鍊鐵高爐3座,皆爲30立方米貼有高鋁釩土耐火磚高爐,除興建鍊鐵高爐外,李嘯另將鍊鋼炒爐增加至2座,需增加壯勞力3000人。李嘯要求,按30立方米的高爐有效容積約爲20立方米計算,即使以較低的利用係數,比如2~3計算,每天每座高爐最少也能煉出將近6噸的熟鐵,保證每天出產熟鐵18噸以上。

由於鍊鐵高爐的增加,現在城外的挖礦、碎礦、洗礦勞工,所需的人數,自然也相應大幅增長。

據李嘯與顏均等人研究,現在在單縣所挖的富脈衝鐵礦中,礦石含鐵量可達50%,這個純度,是相當可觀的。要知道中國是個貧鐵國家,大部分鐵礦產地,鐵礦含鐵量只有30%左右。

只不過,在明朝很多地方,因爲工藝原始,一噸含鐵量爲50%的赤鐵礦,只能產出不到300公斤的鐵,如果礦石中含硫磷砷等雜質多的話,能產個200公斤就相當不錯了。

而李嘯現在所採用的,使用了多種先進技術的鍊鐵辦法,可將一噸含鐵量爲50%的普通赤鐵礦,煉出450公斤的鋼鐵。

李嘯能這般大幅提升出鐵量,無疑會大大節約出產成本,與其他鐵礦相比,在同等質量的情況下,李嘯鐵龍城出產的鋼鐵,在價格上會據有相當的優勢。

現在,可以簡單算出,若要維持李嘯這3座高爐每月20天的出產量,算上運輸及磨損損耗,那每月總共約需800噸鐵礦被生產出來,才能保證高爐不會出現停工待料的狀態。

由於現在是純人力發掘,一個勞力在礦洞中,一天可挖約150至200公斤鐵礦,除去每月生病休息的時間,一個月也,大概可按25天來計算,一個月約可挖0.4至0.5噸。

可以很容易算出,約需近2000人的挖掘隊的生產量,才能堪堪保證正常生產。

爲了保險起見,以及讓有多餘的鐵礦存入倉庫,李嘯安排了整整3000俘虜,去幹挖礦工作。

而磨礦與洗礦以及來回運輸,則亦安排了2000餘人。

李嘯規定,這最苦最累的挖礦工作,便是那些在互相檢舉中,犯下罪行最重的流寇擔任,罪行稍輕者,則去幹碎礦與洗礦工作。

這些俘虜,都是屬於勞改性質的義務勞動,除了包吃住外,沒有任何工資待遇,每天都在監工的皮鞭下幹活,算是爲他們犯下的罪行,所進行的救贖。

以前幹這類辛苦工作的二千餘名河南百姓與單縣本地百姓,則被李嘯安排到其他地方。

這樣一來,一萬餘人的被俘流寇軍兵,還有4000餘人需要安排。

李嘯再從這4000餘人中,選出比磨礦隊與洗礦隊的俘虜們,罪行又要輕些的3000人,把安排他們成爲操作高爐與炒爐的鍊鋼工人,正好滿足擴建高爐與炒爐所需要的人力。並且,爲了使他們工作更加盡心盡責,除了包吃住外,李嘯還給他們每月2錢銀子的工資酬勞。

最後,剩下1000人罪行最輕的俘虜,則進入鍛冶場中當學徒工,每月工錢爲3錢五分銀子。

李嘯這樣給俘虜們分了個三六九等,人爲製造待遇差別,可以有效地防止他們抱團,使他們就算想要反抗,也無法形成凝聚力。

接下來,作爲用工大戶的鍛冶場,則被李嘯分成了三組,一組專門生產武器,包括實心炮彈,震天雷外殼之類,一組專門生產盔甲、一組專門生產各類生活用具。按總頭張銅柱的要求,大批招收流民男工,作爲學徒工,除了上面的1000俘虜學徒工外,又吸收了從挖礦場地調出的2000名河南百姓以及3000名流民壯男進入鍛冶廠中。

其實鍛冶場還不止接收這麼些男工,另外,諸如盔甲組之類需要手工活極多的地方,還吸收了5000多名女工進入其中,進行盔甲縫製以及拼接工作。

李嘯下一步安排的,便是彈藥廠,該廠暫由火器總頭趙傑負責,爲了節約勞力,李嘯安排,諸如揉制顆粒火藥,裝填震天雷火藥,包裝定裝子彈之類工作,全由女工來做。男工則負責黑火藥攪拌與配製運輸等粗重活,初步招了200名男工,300名女工。

另一個火炮廠,則是招了300名男工,主要工作是製造投石機,亦由趙傑負責。

到現在爲止,鐵龍城中,俘虜已全部安排完畢,原有的百姓也皆已安排妥當,另有8500名流民壯男,2300名流民壯婦安排了下去,

接下來,李嘯重點安排單縣的授田工作。

說起來,流寇這次大肆擄掠單縣各村鎮,雖對單縣造成了慘烈的破壞,卻也給李嘯帶來了一個意外的好處。

那就是,單縣的地主鄉紳們,基本上都已被流寇消滅乾淨,手下土地,因此皆成爲無主之地,而那些原有的殘餘村鎮百姓,也已被李嘯收編入鐵龍城,現在,卻正好讓李嘯按自已意願,重新進行土地劃分。

因爲有了赤鳳衛的經驗,李嘯把單縣分成8個鄉,也與赤鳳衛一樣,分設了各鄉民政所,以及鄉長、村長、里正之類基礎官職。

據這段時間陳子龍與吳亮二人,對單縣各處土地的堪查,發現在整個單縣,共有40萬畝耕地,其中上田8萬畝,中田13萬畝,下田19萬畝。

同樣的,李嘯如赤鳳衛一樣,優先安排軍功家屬進行授田,總共有2500戶軍兵家屬,因功勞顯著,且家口中勞力較多,獲得了憑藉軍功,優先授田的權利。

每戶軍功人家,都下發田契,授田40畝,並且按功勞大小,優先授於好品質的田土,然後耕牛按每5戶人家分一頭耕牛爲基準。這些耕牛,李嘯爲表彰軍兵們的功勞,特地贈送給他們。

軍兵家屬分完了10萬畝上田與中田,接下來,再由原有的單縣百姓們優先劃分其餘田地,原有單縣百姓分完後,再由分派給流民耕作。這些單縣百姓和流民,則是每戶授田20畝,並要求每戶百姓家中至少有4口人,且其中有兩名壯勞力可以進行生產耕作,保證耕作的勞力充足。流民所使用的耕牛,以每10戶人家一頭耕牛爲基準,需要自掏費用,到時從糧稅中扣除。

剩餘的30萬畝土地,總共分給了15000戶人家,總共安排了6萬多人。

李嘯規定,這些分得田土的人家,和赤鳳衛一樣,從今年開始,一畝地收一斗糧,一年收夏秋兩次,以實物交納,不用折成銀子,而到了後年,則一畝地收二斗糧,一年收兩次。自此以後,永爲定例,再不增加糧稅。

由於現在已過了冬小麥的耕作時節,李嘯安排百姓優先種植成長期短的粟子,以便待粟子成熟後,便可立刻開始種植高梁。

至於農具和小麥種子,由李嘯統一從兗州及臨近縣城買好,然後平價售予每戶家庭。

至此,整個單縣地方,所有的田地與工業,皆已安排完畢,當地百姓與招來的流民基本上都妥善安置,還有極少數流民,則被城外的各類商鋪招爲夥計,也算是解決了就業問題。

不過,李嘯對於單縣的現狀,仍不滿足。

因爲據陳子龍等人下鄉覈查的結果,整個單縣還有近十五萬畝荒地,因爲土地瘠薄難種糧食,故沒有開發出來。

李嘯打算,如赤鳳衛一樣,把這些荒地改良成桑田,以儘可能將單縣的土地利用最大化。

他想得很清楚,如果再把這十五萬畝桑田開發出來,將會再給自已帶來多麼可觀的效益。

按蠶桑課課長鄭如寶的說法,這些改良後的桑田,一畝約可產桑葉1000斤左右,可繅絲5至6斤,每年能產出75萬斤生絲,加上赤鳳衛的3萬畝桑田,每年共能產出90萬斤生絲,如果賣到國內,每年可獲54萬兩銀子,若是賣到海外,則至少可獲得120萬兩銀子!

這是一筆驚人的財富,李嘯要把這筆利潤牢牢掌握在手中。

接下來,李嘯開始安排赤鳳衛的工業生產。

現在赤鳳衛已全部修建完畢,一座周長12裡,全城包青磚,護城河,甕城,堡樓、角樓、女牆、馬道、雉堞之類防守設施皆已周全的城池,東臨北馬河,北近龍口灣,憑河扼海,端的一座雄峻宏大的新城!

城中的分區規劃,也完全按李嘯的要求,將城中分爲六個區,依其位置,分別命名爲東北區,東區、東南區,西南區、西區、西北區。具體規劃如下:

東區爲平民區,大片的平民住宅已修好,原有的赤鳳堡內居民,皆從內城遷出,搬到新房之中,那些來到赤鳳城的流民,李嘯也和鐵龍城一樣,讓他們提前入住,並規定以後用工錢支付房費。東區之中,建好了公共澡堂,水井、醫館以及學堂之類建築,方便居民百姓生活。

西區爲富人區,修建諸如戲臺,廟宇,會所、小型花園等建築,以吸引有錢富戶在處在購買宅地,長期安居。不過因爲赤鳳城尚是新建,目前只了寥寥幾戶黃縣或招遠縣的財主們,在此買地自建了豪宅。

東南區,則是大型集貿市場所在地,象絲綢、茶葉、陶瓷、酒類等各種南貨北物,皆可在此交易。因爲剛剛成立,現在亦是隻有寥寥數家在此開業。

西南區,則因其緊臨西區富人區及東南區大型交易市場之故,被李嘯建成了大型消費中心,準備由商家自行買地,在這裡修建各類店鋪,酒樓、商肆,會館之類場所,以供城中百姓與南來北往的富戶商人消費休憩。

西北區,爲李嘯設立的自家專業倉庫區,用於貯存糧食、鐵器、羊毛呢絨等我軍出產的各類物品,由於目前李嘯軍還無甚出產,此處修好的大批倉庫還處於空置狀態。

東北區則設爲李嘯軍生產產品的專用交易地帶,諸如各類鐵器、羊毛布匹等物品,皆在此地交易,另外,四輪馬車製作行,亦從原赤鳳堡移建於此。

而現在赤鳳城的內城,則全部改爲赤鳳總軍營與一衆官署所在地。

看着嶄新而充滿生氣的赤鳳城,李嘯心下十分激動。

也許,再過幾年,這座靠近優良港灣龍口灣的赤鳳城,將成爲山東第一的商貿中心,以及最爲繁榮的海外貿易城市。

這種改變歷史,親手創造一個繁華城市的感覺,真好。

到現在爲止,赤鳳衛中,尚有去年從宣府鎮過來的一萬五千餘名流民需要安排。

這些流民中,壯男約有七千多人,壯婦約有五千多人,其餘皆爲老弱。

這些流民中,其中已有五百多人,已被吸收爲赤鳳城各類新成的的店鋪商行的夥計,其餘各人,李嘯開始將他們分派到其他地方去。

現在鹽廠擴建工作已全部完成,總共開闢了一千畝鹽田的海鹽廠,由鹽場作頭薛大富負責,招了男工1500人,女工500人,男工曬鹽,翻鹽,裝運,女工則專管分袋包裝之類工作。

四輪馬車行,則招收了300名男工和100名女工進去工作。

現在招遠的金翅嶺金礦,已初步搭建完成,並規劃了礦洞,李嘯任命當日投降的馬棠爲負責人,除了500多名匪徒被當成苦力勞改外,李嘯爲了擴大黃金產量,又將500名流民男工招入其中。

李嘯並不滿足於只在這一地開採金礦,畢竟他與那招遠縣令趙雲功已談妥,現在招遠縣境內,各偏僻山區,皆由李嘯軍駐紮管理,李嘯打算,再在這些地方堪探,也許,能發現更多的金礦蘊藏點,也可解決更多的流民就業。

餘下的流民,被李嘯安排至農業場所。

現在赤鳳衛5萬畝重度鹽鹼地,其中兩萬畝,已改成了軍馬場養殖場,在場中種植苜蓿及牧草,放養李嘯軍暫時無用的多餘戰馬,共招收了男工200人。

另外3萬多畝,則改成的經濟作物種植場,則按與農田一樣,按戶數承包,李嘯規定,每戶承包60畝,共有500戶,共有2200多人被安排下去。

對於這些承包戶,李嘯決定,因於鹽鹼地剛剛改良,還是過於瘠薄,李嘯決定,二年之內,不收任何稅賦,所有產出歸種植戶自有。從第三年開始徵稅,按一年只徵一次,每畝只徵收1鬥經濟作物。

這是李嘯考慮到這些土地產出微薄所做的決定,畢竟能把這些原本無用的土地,來安置這些流民的話,便是好事一件,李嘯並不指望靠這樣的經濟作物種植場,能獲得多少利潤與收益。

接下來,則是赤鳳衛已改良好的三萬畝桑田的分配,李嘯決定,按戶承包,優先安排那些改良鹽鹼地,開闢出可種植桑田的河南百姓,在安排完後,再安排宣鎮的流民,一戶承包30畝,在產出蠶繭後,第一年每畝交蠶繭10斤爲稅金,從第二年開始,則每畝交15斤,從此永爲定例,不再加稅。其餘產出的蠶繭,則由蠶桑課統一按市價收購。而桑樹所產的桑葚,則留給桑蠶戶自已食用。

這樣總共有1000戶人家,成爲了赤鳳衛的桑戶,又有4000多人得到安排。

接下來,李嘯打算興建龍口灣港口。

李嘯相信,龍口灣建成後,將對赤鳳城的對外貿易幫助極大。也許,那種艫艏千艘,雲集港口的貿易盛況,將在自已手下,得以實現。

還有剩下三千多流民壯男,二千多壯婦未有安排,

李嘯爲了節約成本,決定修建港口的建築材料,儘量從蹲犬山中的磚廠、石灰廠、採石場中購買使用,爲了擴大產量,他又安排了700名男工和300名女工過去,分別加入各個廠子中。

餘下的總共4000多人的勞力,李嘯則安排他們和常大利等工匠一起,修建龍口灣港口以及龍口灣與赤鳳城相連的官道。

這些人如果把龍口灣修建完工後,也不必擔心失業問題。因爲他們自然可以成爲碼頭工人,也可以成爲以後入駐赤鳳城的各大商家的夥計,也樣一來,就業問題算是基本解決了。

在把所有的流民都安置完畢後,李嘯長吁了一口氣,心頭有種說不出的輕鬆感。

現在的他,有種越來越清晰的感覺。

那就是,在不久的將來,自已奮發的時代,就要到來了。

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二百五十章 目標,江華島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四百九十章 頭號敵人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見聞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六章 選擇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六百七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薩克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五百四十三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運獲救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五十八章 南撤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一百五十七章 壯闊規劃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一百七十二章 後金之亂(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體絞殺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謀共反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籬下,定居親漂辛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決策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八百八十五章 收復京師 返都北京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進廬州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苟活協議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二百六十章 謀取濟州島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幾內亞平定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籬下,定居親漂辛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勳授田第一百章 到達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爲國土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齊突,全力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