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

杜爾祜說完這話,整個病房之中,一片寂靜。

除了少不更事的小兒子特爾祜看上去沒心沒肺心不在焉外,其餘所有人都把目光齊刷刷地投在病牀上的杜度。

杜度見到衆人的目光一齊向自已投來,臉上不禁泛起苦笑,他又咳了幾數聲,便顫聲問道:“杜爾祜,阿瑪且問你,若你是李嘯,見到我等勢窮來投,你會如何處置?”

杜爾祜沒想到杜度會反過來問自已,他愣了下,便急急回答道;“稟阿瑪,孩兒認爲,那李嘯,乃是明朝的平遼王,是我大清的死對頭,倘見我等堪爲死敵的愛新覺羅宗室來投,極可能會趁此機會痛下殺手,將我們全部殺盡,以報往日積怨宿仇,然後再把我府財貨全部據爲已有。這樣一來,他既除了後患,又飽得收益……”

“唉,杜爾祜,你的想法真是太過簡單了。”病牀上的杜度長嘆一聲,打斷了杜爾祜的話語:“杜爾祜啊,若那李嘯,真的如你這般眼界狹隘,鼠目寸光,貪圖這點蠅頭小利,他只怕早就滅亡多時了,如何還能這般做大!你也不想想,如果李嘯真的是這種圖謀財貨的小人,他如何可統治這般廣大的地區,如何會讓其下千萬臣民敬服愛戴。你以爲,李嘯能從一個鄉野獵戶,成爲明朝的平遼王,統治着那麼龐大的疆域,管理着數千萬之衆的百姓,取得這般驚人的成就,這一切僅僅只是偶然麼?”

杜爾祜被父親杜度說得一臉羞慚,他低垂着頭,一聲不敢吭。

杜度復嘆道:”杜爾祜,你根本就不知道,現在的李嘯,是何等的心胸氣度,是何等的英雄人物。以我觀之,此人現在雖爲明朝的平遼王,但是金鱗豈是池中物,區區一個平遼王,又如何能限制住李嘯的進一步發展。此人心中,怕是有吞吐天地之志,包囊宇內之心。其胸中丘壑,當世之下,休說朱由檢與皇太極,更遑論多爾袞豪格之流,只怕是環視宇內,亦再無人能與其比肩矣!“

杜度說到這裡,神色不覺有些激動,他搖頭道:”杜爾祜,你可知道,早年投靠李嘯的愛新覺羅宗室額弼綸,這樣在大清已被判死刑之人,潛逃到明境投靠李嘯後,現在已成鎮守一方的將軍,能重用敵國宗室,並讓其爲自已效死用命,這是何等的胸襟氣度。還有那巴布海,此人雖然無能,卻也在李嘯手下得以活命,財產也得到保全,聽細作傳聞,巴布海現在已在南洋澳洲置買了田地,還開了商鋪,又娶了漢人爲妻,亦算是自此過上了安穩富足的生活了。”

杜度又連咳數聲,才繼續說道:“杜爾祜,你也不好好想想,那鎮國將軍巴布海,曾在赫圖阿拉與李嘯拼死搏殺,但在投降後,卻也最終保得性命,留得財產,可見李嘯心胸寬廣到了何等程度。而你呢,半個名爵沒有,僅僅是我安平貝勒杜度之後,在大清屬於無足輕重之人物,又是因形勢窮窘而千里相投,那李嘯不懷柔遠人,以示自已心胸氣度,以此來爭取大清國內臣民之心,反而要貪圖你這點蠅頭小利,來取你性命,奪你財產,豈非笑談。“

被父親連番數落,杜爾祜臉上已是十分掛不住,他一臉訕訕的表情,不知道接下來要如何表述。

杜度看着他躲閃的眼神,又是一聲冷笑道:”杜爾祜,有道是知子莫若父,你肚子在想什麼,爲父早已一眼看穿。你一定是在想着,如果能夠不走,同時押注押對了的話,那麼我家人口與財產,皆能得到保全了是吧?“

杜爾祜一驚,臉現十分尷尬的神色,嘴中卻猶在喃喃道:“這,這,阿瑪錯怪孩兒了,孩兒實無此心……”

“哼,你少來,你屁股一撅,我就知道你要拉什麼屎。”杜度冷冷道:“告訴你杜爾祜,就算你運氣好,押注押對了,我家的人口與財產也僥倖暫時得到了保全,那我想告訴你,這樣的好日子,也過不了多久的。”

杜度這話一出,除了杜爾祜之外,福晉烏嘛喇氏與管家荊古達等人,皆是一臉驚駭之色。

不是吧?

身爲大清安平貝勒的杜度,對大清帝國的前景,竟然看得這般黯淡,幾乎是到了徹底悲觀的地步了,這,這簡直是……

杜度環視了一圈衆人,臉上便又浮起了淒涼之色,他顫聲道:“你們一定是在想着,爲什麼我身爲大清的安平多羅貝勒,卻對大清的前景這般悲觀,這般看淡吧?好,那我就來告訴你們,爲什麼,現在的我,會對大清的未來,有如此不樂觀的看待。”

杜度輕咳了一聲,輕嘆道:“你們現在都看到了,我大清,即將要陷入一場前所未有曠日持久的內戰,可憐我大清帝國方歷兩帝,便要陷入這般風雨飄搖之中。此戰下來,無論獲勝者是誰,對於大清來說,都只會是一場嚴重的摧殘,大清各地,極可能生靈塗炭血火連天,這樣一來,大清休說保持一直以來的蒸蒸日上的勢頭,這般戰亂後哪怕只是恢復元氣,便是不知要幾時方可。大清的前景,哪裡還會有半點亮色可言。”

“而大清陷入內戰,不斷江河日下之際,你們以爲那精明無比的李嘯,會錯過這個介入我大清帝國的大好機會麼?我敢肯定,李嘯會使出一切手段,來讓這場內戰儘可能無休止地進行下去,讓大清帝國內部自相殘殺不可止息。而他和他手下的唐軍,卻可盡收漁人之利,更大更好地發展自身勢力,這樣的話,大清帝國國運毀斷,國勢崩塌,而李嘯的隱形帝國只會更加壯大,更具實力,所以我想說,在將來,大清帝國即使內亂平息,也是實力大損,陷入和明朝一樣苟延殘喘的境地。而到了那時,李嘯治下的那個隱形帝國,其實力估計已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極可能無論是清朝還是明朝,皆無力再與其抗衡的地步。這樣一來,大清帝國的滅亡,也許指日可待了。”

“試想,大清到了滅亡之境,那時的你們,對於李嘯來說,可就真的是半點作用也沒有了。那此人當可徹底撕掉面具,對頑抗到底的愛新覺羅宗室人員大開殺戒,再不會有半點同情與憐憫。到時的你們,休說還想着保全財產,哪怕是想投降保命,亦不可得矣。”

聽了杜度這番話,杜爾祜一臉慚愧之色,伏跪於地的他,向阿瑪杜度拱手道:“孩兒見識淺陋,遇事不明,若非阿瑪這番話語提點,孩兒定會大走彎路,以至讓全家陷於險境矣。只是,孩兒想知道,就算現在我等想去投靠唐軍,但唐軍遠在山東,離這裡最近的海參崴堡又是戰場,我等如何才能與唐軍開始聯繫呢?”

杜度聞言,又是一聲冷笑,他緩緩地舉起枯瘦的手,向管家荊古達招了招手,示意他靠近說話。

荊古達走上前去,杜度便用微弱的話語問道;“盛京西城處,那家鹹旺鐵器鋪的掌櫃郝澤仁,你認識嗎?”

荊古達見他這般發問,頭點得有如雞啄米一般:“認得,認得,這郝掌櫃,與咱們常有生意往來,爲人十分精明又和藹大度,很不錯的一個生意人呢。”

杜度冷笑道:“那你可知他的真實身份麼?”

荊古達一愣神:“貝勒爺此話怎講?”

杜度眼神一斂,低低道:“告訴你吧,這郝澤仁掌櫃,明面上是個規矩的生意人,但背地裡,此人的真實身份,卻是個李嘯安插在盛京的唐軍探子。”

杜度這話一出口,衆人又是一驚,荊古達顫聲道:“老爺你既已知此人真實身份,爲何不向朝廷舉報?”

杜度又是一聲冷笑,他低聲回道:“你們以爲,對於這些唐軍探子,朝廷真的一無所知麼?非也,不過是朝廷考慮到這些人份量太輕,也不太會得到什麼重要情報,所以才一直採取睜一眼閉一眼的態度。而現在,這些唐軍探子,卻是堪爲我等救命的稻草啊。”

杜度嘆了一聲,複道:“這郝澤仁,先前與本貝勒有過一面之緣,當時,我曾用言語隱隱告訴過他,我等已明白其真實身份,但因其危害程度尚小,故才暫對他網開一面。這郝澤仁故此對我一直心存感激,這便是爲什麼,他家的鐵器在賣給本府時,總是額外優惠的原因。這一點,荊古達你可能還不知道吧。”

荊古達恍然大悟般地拍了拍自已的額頭,嘆道:“難怪呢,我說每次我去採購鐵器時,那郝掌櫃總是額外熱情,貨價也比市面要便宜許多,原本還有貝勒老爺您暗中做的這番功夫在裡頭。貝勒老爺真是深謀遠慮,替咱們……”

杜度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再往下說了,然後,他對荊古達低聲道:“荊古達,等會兒,你就帶着杜爾祜二人,悄然出去,去見鹹旺鐵器鋪的郝澤仁掌櫃,你把本貝勒的貼身信物給他,他自是認得的。然後你告訴他,我想把家人與財產託付給他,讓他想想辦法,把杜爾祜兄弟三人,儘快帶出城去。”

荊古達點頭如搗蒜,急急回答道:“老爺你放心吧,奴才知道怎麼做,不消老爺多吩咐。”

杜度嗯了一聲,然後轉過頭對一直在偷偷抹淚的福晉烏嘛喇氏,眼中竟不覺噙淚,低聲道:“福晉,我家府人口衆多,諸事紛繁,那郝澤仁掌櫃,雖是唐軍探子,但畢竟人微言輕,不可能有能力賙濟我全家所有人口。所以除了三個孩子及其家口離開大清去投李嘯外,其餘人等,皆還是留在府內吧……”

杜度說到這裡,眼光淚光閃動,已然說不下去了。

而那福晉烏嘛喇氏,眼中的淚珠,則有如斷線的珠子一般,不停地往下掉,她顫聲道:“當家人,你的心意,我自是明瞭。就讓孩子們逃去明境,投靠那平遼王李嘯吧。我就在府中陪伴老爺,等當家的你去了,我就遣散奴僕,再與一衆侍妾,一道隨你而去,咱們黃泉路上,也不寂寞了……”

“額娘不要!額娘你到時跟我們一塊走,一塊去投李嘯!”

杜爾祜聞得此話,臉色大變,他帶着哭腔,向蘇嘛喇氏大聲喊叫起來。而這時,另外的穆爾祜與特爾祜二人,也放聲痛哭起來。

而管家荊古達,則是臉上肌肉顫動,他張了張嘴,想說點什麼,卻最終什麼也沒有說出口。

一時間,整個房間中滿是悲涼無比的氣氛。

烏嘛喇氏扭頭去,環視了三名痛哭不已的兒子一遍,柔聲道:“傻孩子,有道是,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額娘要服侍你阿瑪,要掌管府內大小事務,還要瞞住外面的朝廷耳目,想要離開,哪有那麼容易。你們三人能逃出生天,以後能過安穩日子,額娘和你阿瑪,就算到地下,也再無遺憾了。杜爾祜,你現在已然成家立業,是三兄弟中最大的,有道長兄如父,額娘只想要求你,以後,你要多照顧好兩個弟弟,算是額娘對你的最後期盼了。”

“額娘……”杜爾祜淚如泉涌,泣不成聲。

烏嘛喇氏走過去,輕撫他剃得發青的額頭,雖然一直落淚不休,臉上卻滿是慈愛之情,她輕聲道:“杜爾祜,別哭了,現在不是感傷之時。你要記住,只要你們兄弟三人,能在明境過得好過得安穩,額娘我,還有你阿瑪,就算皆不人世了,也會十會欣慰的。希望你這個當老大的,不要讓阿瑪與額娘失望。“

社爾祜擡起滿面淚痕的臉上,重重地點了點頭。跪立在地上的他,一時又控制不住,一把摟着額孃的腰肢,放聲痛哭不止,而烏嘛喇氏也再控制不住自已的感情,一時間,母子二人哭成一團。

見他們母子二人哭得如此傷感,病榻上的杜度,亦是悄然灑淚,而管家荊古達與另外兩名兒子,亦是掩面哀泣不已。

最終,還是病榻上的杜度,率先止住眼淚,他沉聲道:“好了,各位莫哭了,趕緊按我說的去辦吧,時間緊急,莫要誤了正事。“

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礦 擴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勁敵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勳授田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條應對之策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二百一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六百五十四章 擴軍雄心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九十章 引寇第六百四十三章 走投無路吳三桂第十九章 北行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十章 門第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四百四十章 局勢大惡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二十二章 總兵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十六章 暗謀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八百一十四章 東取莊河,西攻岫巖第二百六十九章 謀逆弒上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七十五章 細帳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幾內亞平定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四百章 清虜獵殺令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該配英雄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頭激辨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