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

碩託與耿仲明合議既定,立即令約一萬餘人的輜重部隊留守岫巖,撲滅城中殘火,以爲安身之計。

而碩託則與耿仲明一道,率領八萬餘衆部下,一路向東直追,尾隨豪格之部行跡而去。

由於豪格等人,正押着繳獲一路逶迤東行,速度自是不快,約行到黃昏時分,忽見得有哨騎從後面急急回報。

“報!大統領,後面有數萬清軍,正朝我軍急急追來,其前鋒騎兵,已離我部不足三裡。情況萬分緊急,還望大統領速速定奪!”

聽到消息的豪格,有種空氣瞬間凝固的感覺。

原本心情大好,甚至想着回到船上後,要好好地喝兩杯的他,一顆心靈有如掉冰湖之底,瞬間消掉了所有的熱量。

“你,你說什麼?”豪格近乎下意識地反問了一句。

“報!大統領,後面有數萬清軍尾隨追來,即將與我軍對戰。我等探得,清軍兵馬無邊無際,打着貝勒碩託與懷順王耿仲明的旗號,兵馬人數實在太多,一時難以統計,現在的局勢,只怕……”

豪格眉頭大皺,心下煩躁憂懼,他擺了擺手,示意哨騎不必多言。那哨騎會意,立即快步退走。

這一刻,豪格的心下,有種難以言喻的苦澀。

他孃的,真沒想到,耿仲明會返回這麼快,竟正趕在自已的撤退餘上,來這麼一場兵力對比懸殊的遭遇戰。

這,這可如何是好。

要知道,敵軍有數萬之衆,而自已眼下只有不足三千的兵馬,竟是自已二十多倍,這般可怕的兵力對比,哪怕自已手下兵將再精銳,也難是敵軍對手啊。

難道說,自已與一衆手下,皆要在今日,盡覆亡這遼南荒野之處麼?

若是如此,自已所規劃的一切宏圖偉業,乃至將來重建大清帝國的偉大夢想,亦是盡皆消亡於此了吧。

一時間,豪格臉色煞白,悲從中來,卻又無可言述。

唉,早知如此,爲何不及早撤離呢?再退一步說,當初在拿下莊河之後,爲何不盡早撤退返回金州呢?

於今想來,悔之何及!

就在豪格哀聲嘆氣一籌莫展之際,遠處的地平線上,卻是立即有了肉眼可見的異動。

他驚訝地看到,遠處的地平線上,彷彿突出涌出一道細細的黑線,不停扭動掙扎,好似有生命一般。漸漸地,那條黑線越來越粗,也越來越長,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幻化成了無數整整齊齊的兵馬。

這些兵馬,密密麻麻,氣勢極盛,正與自已行進的方向相對,同樣開始快速朝自已方向,一路奔行而來。

豪格一咬牙,就要下令,讓全軍作好準備,與敵軍決一死戰之際,卻見統領騎兵在前頭開路的鰲拜,正縱馬急急馳返過來。

鰲拜一見豪格,立即大聲嚷道:“肅親王,敵軍數萬兵馬來襲,我軍兵力稀薄,豈能是其對手,肅親王可有何應對之策?”

豪格望着鰲拜煞白失色的臉龐,內心痛如刀割,不由得長長地嘆了口氣。

事到如今,自已與部下已是危如累卵,我雖身爲主將,又能有何辦法力挽如此敗局呢。

眼下之計,只有全軍拼死作戰了,以期死中求活,最終得以突圍了。

豪格不愧是沙場老將,面對如此不利局面,他緊咬牙關不動聲色,努力控制住內心的波瀾起伏,便沉聲下達了命令。

“鰲拜!敵軍銜尾追襲,我軍勢難擺脫。你且率部先退,本王親自斷後!”豪格眼中寒光一凜,他狠狠一咬牙,便要拔轉馬頭。

“不!不可!肅親王,你乃是全軍之主,又是將來重振大清的唯一希望,萬萬不可在此有失!請肅親王速率本部護衛先撤,本將自率剩餘的全部兵馬斷後截殺,一定能力保肅親王逃出險境!”

鰲拜緊緊拉住豪格的馬頭繮繩,一臉猙獰卻也是一臉忠誠地對豪格大聲喊出這番話語。

豪格心下暗喜,哼,要的就是你這句話。

不過,他在表面猶是一臉沉痛與不捨,甚至眼中都開始有淚光閃動。他一把攥緊鰲拜的肩膀,聲音顫抖地說道:“鰲拜,不可,你乃是跟隨我多年之親信,本王如何可至你於這般險境,還是讓王來斷後,你率部先撤……”

“不要說了!由俺斷後,肅親王與一衆護衛立即後撤!”豪格一語未完,鰲拜已厲聲打斷他的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能保全肅親王,那全軍將士就皆有希望,將來恢復大清亦大爲可取。鰲拜向蒙肅親王厚恩,無以爲報,今天就在這裡,爲肅親王死戰報恩。更何況,奴才賤命一條,縱然戰死,又何足惜!”

鰲拜說完,眼中竟亦有淚光閃動,他用力扭過頭去,衝着一衆軍兵厲聲大吼:“”各位聽令!且隨本將在此攔截住清軍騎兵,一定要力保肅親王順利撤走!明白了嗎!”

“得令!”

一衆部下齊齊吼叫,紛紛拔轉馬頭,復隨鰲拜一道,立即就地結陣,準備拼死向後攔截,那有潮水般涌來的大批清軍騎兵。

見到鰲拜不由分說地毅然斷後,率全體部下爲自已拼死抵攔,豪格內心十分複雜,說不出是欣慰還是悲哀,他眼中含淚,喉頭涌動,卻再說不出甚話來。、

“肅親王,快走,不要讓我等的犧牲白費啊!”見豪格遲遲不動身,鰲拜又急急地催了一句。

豪格哽咽着點了點頭,又怔怔望了一眼鰲拜雄壯凜然的身影,再不多言,長喝了一聲駕,便猛磕馬肚,與一百餘名精騎護衛,一道加速從戰場上疾撤逃走。

豪格與一衆護衛遠遠地撤走後,那有如烏雲般涌來的數千名清軍騎兵,已迅速地衝到了離鰲拜本陣約五百步開外。

在這裡,他們迅速地分成兩部,有如兩支黑色的凌厲箭頭,各自兜轉到側方,準備兇狠地衝擊鰲拜陣型的側翼。

馬蹄隆隆,由5名白擺牙喇兵打頭,20名馬甲騎兵與20名蒙古騎兵組成的騎兵突擊戰陣,擺成一個半圓形,從鰲拜所列戰陣的右側猛衝而來!

他們選的,是是鰲拜軍陣中,最爲脆弱的地方。

對於清軍的意圖,鰲拜很清楚,這些吼叫着高速衝鋒的清軍騎兵,那巨大的衝擊力,往往會讓側翼一擊而潰。

眼前得大批敵騎向自已猛衝而來,鰲拜臉上滿是猙獰之色,他衝着手下大喝道:“奶奶的,清軍的騎兵主力向咱們衝來了,哼,它們想把咱們當軟饅頭一口吞了,卻不知道,咱們乃是響噹噹的一顆銅豌豆,正要磕爆它的狗牙!兄弟們,立功的時候到了,操傢伙,結圓陣,立即作好準備!全體騎兵隨本將一起,對衝敵軍清兵,一定要打斷他們衝鋒的態勢!”

安和尚大聲喊完,手下一陣齊齊怒吼,立即開始各做準備。一千餘名騎兵立即緊急集結,迅速組成突擊隊型。

敵軍將至,兩側的滿州步兵人人面上滿是狂熱之情,迅速組成刀刃朝外的半圓狀軍陣,手中的虎刀,虎槍,長柄挑刀之類重型武器,更是握得鐵緊。

見到鰲拜的部衆已在兩側結好圓陣應敵,一直奮力前衝的清軍騎兵知道,想要擊垮他們,就必須要更加快速地前衝,只要自已充分加速開始衝鋒,那麼敵軍步兵雖然防護周全,就算結成防禦能力最強的圓陣,亦是難擋其巨大的衝擊力。

眼見到清軍騎兵即將衝至,這邊鰲拜軍陣旗語揮舞,由鰲拜親自率領,擺着楔形戰陣的已方騎兵,終於向那些猛衝過來的清軍騎兵,露出了自已尖銳的獠牙。

“全體都有,橫向衝鋒,將那敵騎衝成兩斷!”

鰲拜的大聲怒喝,引來了一陣手下騎兵們昂揚的尖嘯。

小跑,提速,衝陣!

呈尖狀箭頭衝過來的清軍騎兵,見到鰲拜親統大批騎兵前來來衝,不由得下意識放慢了腳步。而攻擊另一側的另一股清軍騎兵,眼見到另一方突有異變,同樣亦是大爲減速。

遠處觀戰的清軍主將碩託,見到已方騎兵突然減速,不由得一臉遺憾的表情。

因爲他知道,自已這支集中了全部精銳騎兵的突擊隊,並沒有充分加速,便與對方騎兵或步兵撞在一起的話,無疑會大大降低了衝擊效果。

只是,饒是如此,大批清軍騎兵的強力衝擊亦是十分可觀。

進攻另一側守軍側翼的清軍騎兵,在與其陣相撞的一剎,就約有七八十名滿州步兵閃避不及,被戰馬瞬間撞飛,這些人被巨大的衝力橫擊,就象紙片一樣飛向空中,隨後慘叫着劃了一道弧線,從空中重重地往後摔在地上。

另有約二百餘名滿州步兵,被立刻撞翻於地,這些被撞翻的橫行隊員,有數人臟器嚴重受傷,躺在地上不停吐血,在他們掙扎着想要爬起來時,迅疾而至的清軍馬蹄,把這些已受重傷的步兵,踏破了腹部,踩扁了胸膛。可怕的人體肚腸爆裂聲與守軍瀕死的慘叫,混在一處,令人聞之心悸。

清軍騎兵這凌厲一衝,讓已結成圓陣的守軍損失慘重。

不過在與此同時,那結成圓陣的守軍,也對衝過來的韃子騎兵,造成了致命傷害。

一名守軍裨將,嘶聲大吼,手中的虎槍,狠狠地刺穿了一名白擺牙喇兵的坐騎脖子,滴血的虎槍槍尖,從馬脖子後面兇狠透出,戰馬發出斷續的嘶鳴,四蹄高高揚起,隨即側摔倒於地,把馬背上的白擺牙喇兵大腿活活壓斷,痛得他放聲怪叫,卻難於從馬屍下掙脫。

另有一名守軍更是驍勇,他在韃子衝過來的一剎那,暴喝一聲,騰地平地躍起,手中的虎刀迅疾砍出,一道白光閃過,一名馬甲兵的脖子,立刻被鋒利的虎刀整齊砍斷,清軍騎兵那醜惡的頭顱帶着噴涌的鮮血沖天飈起。失去控制的馬匹,帶着無頭的騎兵,又前衝了一段長長的距離,那無頭屍體才從馬背上倒栽下來,被馬匹拖得巔巔地跑。

而緩過清軍騎兵最初的兇猛衝擊後,剩餘的守軍爲了活命,也是完全釋放的戰鬥潛能,他們大砍大殺,上斬馬首,下砍馬腿,中捅馬腹,手中刀槍所到之處,哀嚎一片。

被硬生生阻住了衝擊勢頭的清軍騎兵,與步兵膠作對戰無異於以短擊長,故他們無心戀戰,紛紛拔馬後轉,脫離與橫行隊膠着成一團的狀態,準備重新發動衝鋒進攻。

而在這時,鰲拜部突擊的騎兵,也終於與對衝過來的清軍騎兵,迅速地絞殺在一起。

隆隆的沉重馬蹄聲,有如爆豆般密集響起,無數根飛揚的馬蹄,有如鼓棰擂動大地。人馬一體,已充分加速,疾速衝刺而來鰲拜部騎兵,對正處於減速狀的清軍騎兵,結予了沉重的一擊。

近千名滿州騎兵組成楔形戰陣,有如刀切黃油一般,從清軍騎陣中兇狠地橫穿而過,擋者即死,觸者即傷,至少有一百餘名韃子這在可怕的一瞬間,不死亦是重傷。全體滿州騎兵衝過清軍騎陣後,竟從整個清軍騎陣中,闖出了一條寬闊的血路。

而這樣橫擊衝陣而過,鰲拜手下的騎兵,由於準備充分又裝備精良,竟是奇蹟般的只有數十人倒地身亡,整個陣形保持得倒是完整。

“兒郎們,幹得好!聽俺號令,拼死也要拖住他們,與這些混蛋決一死戰!”見自已一擊成功,鰲拜興奮地大聲吼叫,衝着手下軍兵大聲鼓勁。

手下一衆騎兵,亦是昂奮不已,愈發大聲吼叫着,與四面圍來的清軍騎兵戰成一團。

只不過,鰲拜部的手下兵馬,這樣短暫的優勢,有如夕光返照,隨着敵軍大批步兵趕至,從四面八方,將其部兵馬全部包圍之後,情況瞬間變得萬分危急。

見到清軍象洶涌的海浪一般衝來,已是將自已與手下牢牢圍住再不得脫時,鰲拜明白,屬於自已最後的時間,終於到了。

“兒郎們!休要懼怕,與本將一道殺敵便是,今天,就是咱們捨命報效肅親王的時候!”鰲拜一刀砍殺了一名離得最近的清軍騎兵,一邊扭頭衝那正浴血奮戰的手下厲聲大吼。

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八百八十章 奇恥大辱的議和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九百二十二章 都城破,準國亡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島覆滅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讓旅順,爲見面禮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絕境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六百八十三章 風沙攻城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謀共反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一百五十七章 壯闊規劃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一百六十二章 殺戮機器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着大戰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二百二十七章 虛封其爵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縣立定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六百五十四章 擴軍雄心第一百六十章 北援錦州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戰是降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十九章 北行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八百八十五章 收復京師 返都北京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家顏面何存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十八章 軍令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幾內亞平定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奈之降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