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

見到這顆被紮在槍尖上的頭顱猶在不停地滴血,王尚禮不覺瞪大了眼睛,他的內心,頓是有如刀割。

沒想到,自已拼死率衆殺回本陣,唐軍卻已搶先攻滅本國,還把大西皇帝張獻忠給斬了。

這樣一來,自已再與唐軍繼續打下去,還有何意義。

“皇上啊!”

他一聲哭腔,擲刀於地,撲通一聲跪倒,隨即伏地痛哭。

見到主將跪倒於地,後面追隨他一起回返的大西軍兵,亦呼啦啦地跪了一地。

“敵將!你大西國的皇帝張獻忠都死了,你等頑抗下去,復有何益,你等到底降還是不長,快快回話!”這名唐軍騎兵又極不耐煩地催問一句。

王尚禮心頭一顫,臉上滿是羞惱,卻又不敢發作。

是中,皇帝都死了,大西國已是行將覆滅,自已再打下去,究竟是圖個什麼呢?只怕是自已最終拼得一死,卻還是連個忠臣的名聲都得不到。

一時間,王尚禮只覺得自已有如一具行屍走肉,不知道自已接下來,到底要如何應對。

“要戰要降,快快回答!”唐軍騎兵已是一臉不快。此時,旁邊的唐軍檢兵,已是刷的一聲,齊齊地將鋒利的槍尖對準了他。

“降,我等,願降。”王尚禮一聲長嘆,高高舉起來雙手。“傳我之令,打同白旗,向唐軍投降。”

“得令……”

見到遠處的大西軍中,一片白旗飛揚,一直用千里鏡密切關注局勢的唐軍主將安和尚,臉上頓時滿是喜色。

看來,自已這招擒賊先擒王之策,效果甚是可觀哪,這張獻忠一死,其餘部兵馬,果然再無戰心,立即投降。

安和尚冷冷一笑,放下千里鏡,大聲下達軍令。

“傳俺軍令,立即收編降兵,令他們速速放下武器,跪地接受投降,可保其性命無虞。”

“得令!”

隨後,唐軍第二鎮長安和尚,與唐軍第十一鎮鎮長莫長榮,一齊策馬來到這在西軍面前。

見伏跪於地的王尚禮,盔甲脫落,發須散亂,不停地哀哀痛哭,一副傷心至極的模樣,安和尚與莫長榮二人,皆滿是感慨。

此時的王尚禮,已聽唐兵說過,前來的二位是唐軍第二鎮長安和尚與第十一鎮長莫長榮,才略略地擦了擦眼淚,繼續倨跪於地,做出一副恭迎請罪的態勢。

本打算好好嘲笑王尚禮一番的安和尚,見他如此哀怮,頓時也沒了心情,只是一聲輕嘆後,便甕聲甕氣地喝道:“王尚禮,張獻忠負隅頑抗,強要與我軍相戰,才落得這般當陣而亡身首異處的悲慘境地。他要尋死倒不打緊,只不過,又白白死了萬餘名手下,皆是其之罪也!只不過,張獻忠雖死有餘辜,但你等能幡然悔悟,及時棄暗投明,亦是大功一件。先前種種過節,不過各爲其主罷了,現在皆可揭過。”

王尚禮一臉羞赧,不敢正看那正端坐馬上的安和尚。他緊緊地咬着牙,在長長地吸了一口氣後,他來到安和尚馬前,納頭跪拜。

“罪臣王尚禮,強抗天兵,悔之無及,現多謝唐軍不殺之恩!”

其他的一衆下屬部將,見王尚禮納頭而拜,亦不再遲疑,立即緊隨王尚禮,紛紛跪地參拜。

一時間,安和尚的馬前,呼啦啦地跪倒了一片大西軍將領。

“王將軍,不必如此。我軍說話算話,你等大可放心!”一旁的莫長榮也插話過來,他心下得意,卻故意一臉關切之色。

王尚禮心下慚恨,他不敢起身,只是拱手稟道:“安鎮長,莫鎮長什麼也別多說了。在下愚蠢,有眼不識泰山,強要與貴軍相爭,今日之戰可謂自取其辱,悔之何及矣!此番戰敗來降,亦再無半點顏面可言。將軍要如何裁處我等,但憑處置便是,在下斷無二話。”

“王將軍,你與諸將,皆且起身說話吧。我軍既已容你等歸降,這先前之衝突,種種不快,亦可就此揭過了。”

安和尚心下快意地俯望地上跪伏的王尚禮,冷冷一笑,輕輕地擡了擡馬鞭,示意其起身說話。

王尚禮臉皮漲得通紅,他站起身來後,其餘諸將,亦個個沉默起身,氣氛十分尷尬。

王尚禮訕訕起身,又嘆道:“在下慚愧,再次謝過安將軍厚德隆恩。貴軍願接納我等,不究既往,這般寬大爲懷,那我等豈能不推心置腹,誓死效忠乎?從今後,我等願在貴軍帳下,投效驅馳,盡效死力。”

安和尚聞言,哈哈大笑,內心卻在不停感嘆。

王尚禮這廝,現在主子張獻忠一死,此人爲得賞識,爲了更好地改換門庭,見是這般卑躬屈膝一副媚態。看來,此人在現實面前,倒是身段柔軟,頗識時務呢。

安和尚內心鄙視,表面卻故作欣賞之相,他沉聲道:“很好,王將軍這番表態,甚合本將之心。你們放心吧,我軍既能容爾等歸降,自當用人不疑。只要你等忠心效力,又如何會不加信任呢。但是,爾等亦需知,我唐軍可以不咎既往,卻絕不容今後生變。此番來投我軍後,爾等要盡心效忠,再不得有任何反覆,否則,軍法無情,唐王亦必不輕饒!”

王尚禮內心一凜,便急急應道:“此爲自然,將軍何必多慮。我等敗軍之將,得容唐軍收留,實是不勝感激,安敢再起異心乎。我軍部下,任憑貴軍安排分配,在下無不從命。還望唐王與安將軍,能不計前嫌量材爲用,爲我軍各位將士,各自謀個前程出路,在下就心安無礙了。在此,且容我先代他們,先行謝過安將軍了。”

安和尚點點頭,捋須道:“嗯,你這這話倒甚是中聽。我唐軍之中,向來不容山頭,你部兵馬,既來相投,自然要由我軍徹底整頓改編,將領軍兵,亦會各自謀取出路,這個你自可放心便是。不過,這些都是將來要做之事,現在,你等要有一件要事,要與我軍一同行事。”

“多謝安將軍!那在下就代全軍將士,在此謝過將軍了!”王尚禮一臉喜色,納頭長叩,又急急道:“敢問將軍要我部兵馬去做何事,但請吩咐。”

“你聽好了,俺要你們,暫時先做爲輔兵,與我軍一道,往攻成都府和潼川州,徹底消滅大西軍的殘餘勢力,平定西川,滅亡大西國。如果爾部能立得功勳,本鎮亦會爲你們向唐王請功。”安和尚大聲說道。

“好!我軍全憑安鎮長安排,爲唐王效死盡忠!”王尚禮大聲回道。

接下來,安和尚命人將張獻忠的頭顱盛於檀木盒中,派人飛速送往南京報功。同時,又寫了書信,將這段時間的戰鬥經過,向唐王李嘯作了一份詳細報告。

而在解決閬中之圍後,唐軍亦開始就地休整,同時儘快整編王尚禮的七萬餘名降兵,準備讓他們作爲前部,前去攻打成都府與潼川州。

現在大西國僅存的數塊地盤中,僅有成都府與潼川州尚存有重兵,其他地方以及川西土司地界,皆是兵馬稀少,不足爲慮,故唐軍要攻的兩個重點之地,便是成都府與潼川州。

唐軍就地休整了兩天,立即兵分兩路,分頭進攻。

其中,唐軍第二鎮兵馬,由鎮長安和尚,統領甲營與丙營出征,一路南下征伐潼川州,而留受傷的唐軍第二鎮副鎮長高傑,率領此戰消耗極大的乙營留守保寧府。

唐軍第十一鎮兵馬,由鎮長莫長榮統領,折向西南,進攻成都。

而那總共多達二十餘萬的降兵,則是統分成四部,其中一部,由王尚禮統領,與高傑一道留守保寧府。其餘三部,則分別由孫可望、馬元利、劉進忠三將統領,隨唐軍進攻成都府與潼川州。

其中,孫可望部五萬兵馬,與安和尚的第二鎮兵馬一道,進攻潼川州,而馬元利與劉進忠的十萬兵馬,則與莫長榮的第十一鎮兵馬一起,進攻成都府。

由於大西皇帝張獻忠的死訊,早已長了翅膀一般,悰速傳遍了整個大西國境,故這些大西國殘餘的勢力與兵馬,皆是人心惶惶,士氣低沮到了極點。唐軍此番浩蕩南下,兩路大軍所行之處,可謂所向披靡,幾乎無有抵抗。

安和尚的第二兵馬,從閬中南下後,一路進攻鹽亭、遂寧、蓬溪等地,所過州府皆是望風而降,只有極少數不開眼的傢伙,願爲張獻忠報效愚忠,自然是被兵精將銳的唐軍一鼓盪滅。

很快,唐軍在拿下潼川州各處州鎮縣城後,將潼川首府團團包圍。見到唐軍兵勢如此之大,潼川的官員與守軍,倒是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們緊急商議了一番,還未等到唐軍前來勸降,便立即大開城門,獻城投降。

至此,整個潼川州順利平定,而在潼川平定的威懾下,唐軍還未出手,諸如馬湖府、龍安府等地,皆迅速派出使者前來獻降,唐軍不費一兵一卒,便順利平定了這些地方。

而此次南征的最關鍵也最重要之戰鬥,莫長榮部進攻成都府,也是遠比想象的要順利。

由於各地頻頻失守,駐守成都的大西軍主將白文選,爲免各處軍兵皆被唐軍各個擊破,萬般無奈,不得不下令,成都各處州府的兵馬,齊齊退回成都府中。

白文選將兵馬全部集中於成都城中,其他各處,自是兵馬不足,故莫長榮等人一路攻來,卻是十分順利,諸如綿州、德陽、漢州、新繁等地,皆是迅速被攻下,或是乾脆出城獻降。

人數總人有十四萬之衆的唐軍,氣勢十分雄壯,在攻下離成都最近的新繁後,又疾疾地趕行了一天,便到達了成都城外。

“將軍!前面就是成都城了!”

一名唐軍護衛伸出手指,遙指遠處那矗立在高崗上,影影綽綽的一座高大城池,一臉欣喜地向一旁的主將莫長榮,大聲稟道。

莫長榮點點頭,舉起千里鏡,向前方眺望許久,當他從千里鏡中,看到前面那座雄闊高大的城池,也就是大西國的首府成都府時,莫長榮的臉上,不禁泛起淡淡笑容。

他知道,若是這座成都城,這座大西國的首府,被自已最終拿下,那整個大西國也就名存實亡,就等自已掃滅餘燼,一統西川了。

莫長榮放下千里鏡,便大聲喝令:“傳我軍令,全軍加速前進,務必儘快抵達成都城下。本鎮要讓那成都城,徹底斷絕與外界聯繫,成爲一座真正的孤城。更要把這座城池,圍得一隻鳥兒也逃不出去!”

“得令!”

很快,唐軍有如洶涌的潮水一般,迅速地撲向成都城,立即將這座大西國的首府,圍得有如鐵桶一般。

見到唐軍規模如此之大,氣勢如此雄壯,城頭那些原本就士氣低落的守軍,頓時愈發氣沮。他們呆立於城頭,雙股發顫,完全不知道接下來,到底要如何應對。

而城中的主將白文選,見到唐軍如此規模宏大又兵精將銳,一副氣勢如虹的樣子,他的心下,同樣滿是惶恐與失落。

怎麼辦?

唐軍如此勢大,城中守軍又如此士氣低落,這成都城,真的能守住嗎?

白文選心情低落,久久無言,他下意識地遠望天空,只能看到,有一輪正漸漸西墜的斜陽。

夕陽西墜,暮色蒼茫,些須殘軍,困守孤城,說不盡的剩山殘水,吟不完的末路絕程,一時間,白文選心下充分了莫名的悲涼。

就在這時,唐軍陣中,忽然有如波開浪裂般地分開一條線,一名頭戴八瓣纓盔,身着鋼製山紋鎧甲,足蹬覆銅包靴,身系鮮紅披風的唐軍將領,在一衆同樣鎧甲鮮明護衛的保護下,正策馬向成都城北門緩緩行來。

見到來人這般打扮,白文選心下暗道,此人看來,必是唐軍主將無疑了。

他猜得沒錯,那名唐軍將領,便是唐軍第十一鎮鎮長莫長榮。現在的他,正在一衆護衛簇擁下,很快就來到離北門一箭之外。

這時,他旁邊的一名護衛,便扯着脖子向城頭大喊道:“喂!城上的人聽好了!我家主將莫長榮鎮長,想與城中主將一談,請速去通稟!”

聽到唐軍的喊話,城頭的守軍愈發惶恐不安,他們下意識地將無助又慌張的目光,全部集中在眉頭緊皺的主將白文選身上。

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五十一章 鬥將第十九章 北行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押注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戰迫和,進兵那曲第八章 船戰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五百二十一章 慘烈近戰第八百九十三章 寧爲雞頭,不爲牛後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七百四十九章 午夜決戰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四百八十三章 冥冥自有定數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顏求存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八百二十二章 三面夾擊,一鼓而滅第八十六章 車馬行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四十章 祖寬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四章 歸途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謀共反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岸突襲 大破施琅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七百五十五章 砍瓜切菜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三百零八章 復仇西班牙人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勳授田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