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梅山蠻

李元利卻道:“合兵事關兩軍數十萬將士,不是你我三言兩語就能決定的!陶公若真想促成此事,去川黔兩省看過之後,咱們再來細談!”

他又對周勉道:“嘉佑,此事便由你負責,儘快安排人送幾位先生去貴州,此去山路難行,幾位先生年紀都已不小,不可讓他們太過勞累。”

話說到這兒,陶汝鼐也覺得沒有必要再坐下去,他拱手對李元利道:“李元帥,陶某與熊公、尹公等幾位,這些日子實是吃了些苦頭,還得將養幾日才能動身,就不勞元帥費心了!”

李元利讓周勉派人送他們去川黔,可不是那麼好心怕他們累着,而是要將他們的行動納入監控之中,並且儘量拖延他們的行程,一來一回拖上一兩年,湖南這邊大局已定,就再也不怕他們來攪和拖自己的後腿。

“既然如此,陶公、熊公、尹公,幾位先生,那來亨就不耽誤各位與家人團聚,只是還有一事,尚需幾位幫忙。”

“李元帥有何事要我等幫忙?”陶汝鼐也是個老油條,他沒有一口應承,反而狐疑地問道。

“現大興軍取了長沙,不日便將收復整個湖南,然而各地百姓因戰亂之故,都逃到了窮鄉僻壤之中。來亨想請幾位奉勸父老鄉親們各歸故里,重事生產,也算是爲抗擊清虜出一份力。”

李元利又道:“另外我大興軍定於十日後在長沙府城公開行刑,將洪賊及其部下文武將吏盡數斬首,以泄民憤,以儆效尤!到時還請諸公前來觀看,出一出胸中悶氣。”

李元利對陶汝鼐等以禮相待,處處尊重,沒想過拉攏他們,只是想讓他們把逃散的百姓勸回來恢復生產而已。

這些事情政務司吏員照樣可以去幹,但效果肯定沒有陶汝鼐等人去勸說來得好。

“……城頭變幻大王旗,百姓也是無可奈何啊!我等盡力試試吧。至於觀看行刑,我等不但要來,而且會通知鄉鄰一同前來。”陶汝鼐嘆了口氣,站起身來拱拱手和幾人出了府衙。

至於他說的盡力而爲,到底是真是假,卻沒有人知道。

站在府衙門口目送幾人走遠,李元利這才招手把周勉叫了過來,對他說道:“嘉佑,你跟上去,悄悄請那屠汝安和蕭震嶽來,我有話跟他們說,別讓陶汝鼐等人看見。”

周勉答應一聲,連忙朝幾人的方向追去,這幾人現在得脫牢籠,肯定是歸家心切,要是走得遠了,找起來可是麻煩。

李元利回到府衙,左右無事,便帶了栓柱等親兵在院內四處閒逛。

洪承疇這長沙府衙本是原明朝吉王四將軍府第,崇禎十六年,張獻忠率大西軍攻克長沙,一把火將吉王府燒了個乾淨。

順治五年清兵搶佔長沙後,又在吉王府舊址重修府衙,雖然佔地同樣廣闊,但卻沒有了原來的巍峨壯觀,更沒了以前的碧瓦朱檐。

李元利倒是不在乎這些,他看中的是府衙的寬敞,軍、政、工三司人員都能集中在這兒處理公事,自己有什麼事找他們也要方便得多。

半個時辰不到,栓柱便進來稟報周勉已經帶了人回來。

李元利命周勉把屠汝安和蕭震嶽請回來,卻不是一時起意,而是早就有所打算。

白龍會之名李元利亦是早有耳聞,乃是洞庭、沅江、資水一帶的幫會組織,其成員多是江、河、湖上的船民,雖稱幫會,其實質只是行會,也沒有什麼惡行,只是船民們聚在一起以求自保的組織而已。

白龍會總舵主蕭震天,原本是沅江上的一名船老大,素有義、勇之名,被船民們公推爲總舵主,益陽分舵主蕭震嶽正是他的親弟弟。

而這梅山峒副首領屠汝安,說起來也是來頭不小!

湖南新化、安化爲中心的洞庭湖以南、南嶺山脈以北、湘水與沅水之間的資水流域一直到雪峰山區,自古便爲“梅山蠻”所居之地。相傳,這裡的居民乃盤瓠(即盤古氏)的後裔。

漢代時梅山峒屬益陽、昭陵二縣邊界的地帶,這一帶多深山密林、幽谷深澗和山洞,幾乎與外界隔絕。歷代史籍對其稱謂不盡相同。

春秋戰國時稱“荊蠻”,漢代稱“長沙蠻”、武陵蠻,因其境內有雄溪、樠溪、辰溪、酉溪、武溪,又稱之爲“五溪蠻”,隋代稱“莫徭”,唐代後稱爲“梅山蠻”。

“梅山蠻”分爲十峒,其峒民並非一族一姓,而是由若干民族組成。他們長期居住山林,勇猛頑強。北宋以前的歷代統治者都曾對梅山蠻用過兵,但卻始終沒能征服他們。

梅山峒一直不受朝廷管轄,不向官府繳稅服役,歷代朝廷對他們也是採取封鎖和歧視的政策。他們在內部施行的也不是土司制度,而是推舉峒內德高望重者爲首領,但因生產力落後,梅山峒民日子過得非常悽苦。

雖然他們不問不管梅山外的事情,但面對異族入侵和統治,他們卻走出了大山!

蒙元時期,梅山許多峒民就參加了反元復漢的秘密民間組織,許多小說裡寫到的“五毒教”、“魔教”,這其中的大部分教徒就是梅山人。

而現在東虜入侵,他們又在各峒首領的帶領下,豎起了抗清大旗!

這屠汝安的哥哥屠汝銘識文斷字而且武藝高強,正是各峒峒主推舉出來的總首領。

後世歷史上,1653年(順治十年)底,李定國從湖南退入廣西后,清軍乘機佔領了湖南的大部分州縣。

此時白龍會總舵主蕭震天、道紀司都紀李純陽、梅山峒首領屠汝銘率義軍在益陽滄水驛、寨子侖一帶阻擊清軍,後退入益陽城,與清軍血戰。

由於明軍主力撤出湖南,民間武裝力量寡不敵衆,最後益陽城破,大部份抗清義士壯烈殉國。

蕭震天在激戰中身中流矢而亡,屠汝銘身負重傷帶領三百殘兵逃回梅山界,李純陽則攜剩餘道士返回浮邱山,散入各自的宮觀。

梅山峒民死傷慘重,剩餘的人也被迫四處遷徙,逐漸消亡於這一時期,可以說梅山蠻就是因抗清而亡!

第十七章背義第四百四十一章勸進第三十七章土兵第二百一十四章兩條魚引出的線索第五十八章分兵第五百四十四章處置俘虜第一百六十一章以糧爲本第一百六十八章催妝第三百四十九章道人從軍第三百三十九章江湖教派 誤稱白蓮第五百三十八章朝鮮國主第四百六十八章望牆興嘆第五百零三章傳教賺錢兩不誤第五百一十五章窮兵黷武?第九十五章東進計劃第二百五十五章得勝回府第二百一十五章大刑伺候第五百零五章國王的表弟第二十七章規劃第一百一十章擊針槍(一)第二百九十六章大明之殤第一百九十一章有喜第六十四章圍城第五百五十七章除瘴之策第四百三十七章簞食壺漿第三百章濠境紅夷第二百九十七章風捲殘雲第二百三十九章城固第一百八十七章恫嚇第四百四十九章倭亂真相第二百零五章夜戰第一百六十九章昏禮第一百六十七章親迎第一百三十七章升旗聚將第五百二十七章皇宮家宴第一百七十七章交鋒第五百五十三章煙瘴之毒第四百七十六章騎兵兵源第四百八十一章高人第四百五十一章海警六司第四百三十四章潛蹤躡跡第四百八十章拉攏第三百六十四章兩屠歐汀第四百六十五章鑄幣第三百八十三章性格決定命運第三百八十章鎮海衛第五十五章失策第一百九十七章求和第二百零六章仇不隔夜第八十五章初至渝城第二百三十六章衡口堡第一百一十二章爆炸事故第一百八十八章定計第九章展望第二百五十四章弄璋之喜第一百九十一章有喜第八十五章初至渝城第四百二十一章聚寶門外雨花臺第二百六十九章分兵出擊第一百五十五章進退維艱第一百九十一章有喜第四百二十一章聚寶門外雨花臺第二百二十八章古代“青黴素”第一百四十四章走投無路第四百四十一章勸進第一百三十九章落荒而逃第一百八十一章誘敵第三十一章局勢第二百五十六章黑臀第四百八十三章九月第九十四章迷途知返第二百三十六章衡口堡第一百八十八章定計第九十六章觀音土第四百二十九章真降假降第五百四十七章琉球內附第二百三十九章城固第二百零一章潰敗第二百一十八章古驛第二百八十五章負隅頑抗 難逃一死第二百三十九章城固第一百五十二章大義名分第三百六十三章兵進澄海第二百三十八章陣斬搖旗第一百三十章地道第三十章起步第二百六十六章長沙號第五百二十二章欲圖染指巴西第九十五章東進計劃第十三章任務(三)第四百三十八章尚武精神第十八章宰羊第二百七十一章瑤民第二百四十九章西寧王第四十三章心思第四百一十八章同舟共濟 推心置腹第二百七十七章東印度公司第九十章民心第五百一十二章禮儀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