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點章“棒槌”的威力

最先被炸塌的是城牆西、北相連的拐角處,這兒的護城河前面不遠就是飛來湖,不利於大軍展開攻擊,或許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這個方向守城的清兵並不多,老百姓更是一個都沒有。

無煙炸藥的威力太大,將士們都躲到兩百步開外,這兒是護城河到飛來湖之間的一塊狹長區域,稍微靠向北面,其中還有一些水窪,但這對於先前潛伏在這兒的將士們並沒有多大影響。

幾百斤炸藥爆炸之後,一百步之內的人就算沒死也好不了多少,最起碼會失去戰鬥力,將士們即便從兩百步外跑過來,也能夠在第一時間衝進城牆缺口。

城內清軍根本沒有想到大興軍會從這個方向突破,而且速度還這麼快,他們將士卒大都放到了南面和東面,因爲這兩面更便於挖掘地道。

他們哪兒知道大興軍的炸藥根本不需要挖地道掩埋?

“轟”的一聲巨響,恍若山崩地裂,連地面似乎都晃動了一下,城牆上的感覺更爲明顯,正在南門甕城城樓上的班志富臉色煞白,他心裡明白這爆炸聲意味着什麼!

他轉頭看向其餘三面城牆,只見西北角上空一朵蘑菇雲正在慢慢消散。

“城破了……”班志富喃喃地念了一聲,他實在是搞不明白,自從圍城之後,自己便派人四處嚴密巡查,西北面一點動靜都沒有,那些土賊什麼時候在那兒悄悄地挖了一條地道?

“權勇隊,速隨本將馳援!”只過片刻,他就反應過來,立即向身旁的傳令兵下達命令。

權勇隊是明軍的編制,相當於現代戰爭中的預備隊,尚可喜帶着當時明軍最精銳的火器和軍隊投降後金,這權勇隊自然也保持了下來,在許多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前些年孔、耿、尚三人率部投金後被封爲三順王,所部“歸併”漢軍旗,但並未編組牛錄,軍中將官編制還是照以前,因此這一千二百人的權勇隊仍然是歸一名千總管轄。

這權勇隊屬於尚可喜麾下鑲藍旗漢軍,全都有馬,除三百鳥槍兵外,還有兩百弓弩兵,一百藤牌扁刀手,其餘皆是馬軍,將領着鋼盔鎖甲,士卒着綿甲均佩刀騎槍,只是官兵形制不同。

士卒所着綿甲,也是內襯鐵片,外用棉絮反覆拍打緊實再用銅釘固定的,防禦弓弩很有效果,即便中箭受傷也不會很重,除非是命中頭頸等要害之處。

但要拿來防禦火槍發射的鉛子,就只能說是聊勝於無,前裝滑膛火繩槍五十步外發射的槍子就能夠洞穿,更別說大興軍的後裝線膛擊針槍。

班志富集結起權勇隊,拍馬向西北狂奔,走出沒多遠,便碰上了一羣往回逃的綠營清兵,班志富一見這羣士卒如同喪家之犬一般的模樣,氣就不打一處來,他勒停了戰馬向那些綠營兵喝斥道:“都給老子站好了,那邊是個什麼情形?”

哪知那些兵丁卻並沒停下腳步,直到跑得近了才匆匆一跪回道:“回總爺,土賊炸塌了城牆,已經攻進城來了!咱們根本抵敵不住,已經死了好多弟兄!”

“總爺,他們就在後面,馬上要追近了!”

“都給老子滾到後面去!”班志富喝退了這羣綠營兵,又將馬鞭向前一指,大聲吼道:“馬軍,給本將陷陣殺賊!”

衆馬軍齊應一聲,拍馬便往前衝去,只跑出幾十步遠,便看到百步外轉角處涌出無數大興軍士卒來。剛要加快馬速衝上一陣,就聽得對面“呯呯呯……”一陣槍響,韃子這邊人喊馬嘶,四五十人跌落馬背,也不知是死是活!

兩百步外大興軍中的神槍手也能一槍解決一個,更別說現在只相距百步,就算是普通士卒沉住氣射擊,也能做到彈無虛發。

韃子馬軍全都蒙了頭,還離得這麼遠,一個照面就損失了十分之一的人馬,這種情況以前可從來沒有碰到過,哪怕是明軍的虎蹲炮,發射一炮也傷不了這麼多人!

但這些投清的遼東漢人都是打慣了仗的老手,知道此時猶豫不得也後退不得,要不然就是一個全軍潰敗的下場。他們不再多想,將馬速催到最快,只要殺進敵軍陣中,土賊肯定就會亂了陣腳,到時還不是任人屠宰?

對面的槍聲自從響起就沒有停過,大興軍已經不再使用“排隊槍斃”的戰法,現在講究的是精確射擊,“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這是王爺對將士們的要求。

槍聲雖然不密集,但殺傷效果絲毫不差,韃子馬軍衝到三十步距離時,已經只剩下一百七八十人。

再衝幾步就能陷陣!韃子將馬速催到了極致,騎槍也夾到了脅下,就在這個時候,對面土賊卻突然扔出幾十根棒槌出來!

如果是佔了上風或是得勝之時,這些韃子一定會勒馬大笑:你們扔這棒槌出來,是想給老子做奴才洗刷衣褲麼?

可現在他們笑不出來,因爲這幾根“棒槌”會要人性命!

就是剛纔那一眨眼的功夫,“轟隆隆”響起一連串爆響,一百多名馬軍已經死得七七八八,剩下十幾個也被炸暈了腦袋不知所措,被大興軍將士爭先恐後地射下馬來!

“藤牌手、鳥槍兵,列陣!弓弩手拋射!”班志富心都涼了半截,就這短短功夫,六百馬軍一個不剩,而對面土賊卻連油皮都沒碰傷一點,這仗還怎麼打?

其實這並不稀奇,後世英法聯軍和清軍在八里橋會戰中,聯軍共八千餘人,僧格林沁率三萬多人迎戰,其中七千蒙古騎兵,三千滿八旗騎兵,漫山遍野地向英法聯軍發起衝鋒,最後的結果是清軍戰死一千二百人,受傷不計其數,而英法聯軍這邊,僅僅只死亡五人,受傷四十六人!

雖然有武器上的差距,但雙方如此懸殊的傷亡人數,只能說明清軍的戰力衰弱得太厲害,而現在漢軍旗的兵丁,也同樣有這個問題。

早期隨尚可喜投金的遼東士卒都已經死得差不多了,就算沒死的起碼也是年近五旬,勉強提刀上馬,又能有多少戰力?

至於這幾年來新招收的士卒,別看他們面對義軍和南明軍時“嗷嗷”叫着似乎所向無敵,但對上大興軍,他們也只能徒呼奈何!

感謝青海近湖大大的打賞!

第一百章暗訪第五百五十三章煙瘴之毒第三百二十一章有德無威 國勢不張第一百五十六章深惡痛絕第三百三十二章耳濡目染 動搖信仰第一百六十五章守禮第三百七十二章前衝鎮第九十二章良田萬頃第五百四十八章蘇祿國第一百七十六章勁敵第一百九十八章湯若望第一百六十六章鋪房第一百六十一章以糧爲本第二百二十五章陷阱第三百四十七章試航第六十八章分兵伏擊第三百三十一章自主創新的能力第四百七十四章驅虎吞狼第五十章重陽第五百一十四章八大蝗商第一百八十八章定計第三百五十六章固守江南 抑或江寧第三百一十四章清剿水西土司第一百零七章授藝第一百四十章再圍長沙第四百四十一章勸進第四百六十九章傅青主第四章謀劃第三百一十一章西洋懷錶第六十九章口舌交鋒第一百八十九章賊首第二百八十三章擂鼓!助威!第四百七十五章人盡其才第二百七十五章海珠水寨第二百二十四章賊蹤第七十九章以儆效尤第八十五章初至渝城第四百一十六章喪師失城 欲求脫罪第四十五章部署第二百一十一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百七十四章口供第一百六十八章催妝第四百四十二章其心可誅第一百七十三章敗露第一百一十八章兄弟鬩牆第五百六十章 大結局第一百三十八章士氣高漲第四百四十一章勸進第二百七十八章老賊小賊第四百七十五章人盡其才第四百八十五章告別南京第四百六十章巧遇海盜第二百五十八章鐵殼船第三十一章局勢第六十七章一網打盡第二百零三章底細第二十章摸底第四百九十四章朝鮮之戰第二百六十三章初入湘楚第五百五十七章除瘴之策第二百五十一章倒行逆施第六十五章料事如神第二百三十一章長沙大學堂第二百零九章順藤摸瓜第二百零二章設局第四百六十三章荊江水患第二百零六章仇不隔夜第四百零六章華夷之辨第三百六十三章兵進澄海第三百七十七章說降第二百二十一章突圍第二百三十章我之耳目第三百八十六章天南鎖鑰第一百六十五章守禮第四百三十三章過眼雲煙第四百一十二章鎮江綠營第九十一章春耕第三百七十章不戰而降第三百二十七章濠鏡問題第三百二十八章科學與傳教第二百八十三章擂鼓!助威!第五百二十四章瓊華島第三百八十四章只畏非敬第五百四十七章琉球內附第三百三十五章喋喋不休 神父自得第四百二十章京師城 十三門第三百四十七章試航第五百二十一章夢想中的橡膠園第一百七十二章皇帝“謀反”第三百一十二章三水規劃第五百三十四章渡江進剿第一百六十二章欲爲內應第五百二十二章欲圖染指巴西第二百零六章仇不隔夜第一百九十六章試炮第四百二十八章老套路第四百六十二章招降第三百一十三章威龍白家草頭王第五百零四章葡國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