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前衝鎮

“國姓爺!各位將爺都已經在府外等候了!”

一衆親兵簇擁着鄭成功回到漳國公府,府門外早已擠滿了人,既有水陸諸軍大小將領,也有六部諸官吏。

衆人見國姓回府,連忙閃到兩旁躬身行禮,鄭成功左右看了一眼,冷冷地道:“都慌張些什麼?除諸軍提督外,其餘人全都回去候命!圍在這兒吵吵嚷嚷,成何體統?”

一衆將官見國姓爺臉色不好,連忙施了一禮四散而去,轉眼之前,國公府前便只剩下寥寥十數人,這些人便是鄭軍各軍的提督。

永曆九年,鄭成功在中左所私設小朝廷,委任武官至一品提督,文官至六部主事,秩比前明朝廷六部侍郎。這麼一來,鄭軍佔領的地盤雖然不大,但文官武將卻實在是不少。

這本身就是脫離明廷割據自雄的舉措,但他隨後卻將中左所改名爲“思明州”,兩相對比之下,殊爲可笑。

鄭成功徑直進了漳國公府正堂,衆將列隊而入分列兩旁,等候國公爺發話。

其時鄭成功麾下,設有前、後、左、右、中各五軍,每軍設提督一名統轄,軍下設鎮,陸軍有七十二鎮,水師二十鎮,另外還設有親丁鎮以及戎旗鎮,戎旗鎮親隨中軍。成立之後,隨着鄭軍地盤和戰事的擴大,戎旗鎮又擴充爲戎旗左右鎮。

“甘輝!漳州、龍巖之事是否屬實?”

現任中提督的甘輝是海澄人,父母早喪,家貧如洗,爲人卻重義任俠。鄭成功在南澳起兵,甘輝投入鄭軍帳中,鄭成功喜其驍勇善戰,將他調入親丁鎮,後因屢立戰功升任中軍提督,是鄭成功麾下第一猛將,也是第一愛將,因此上來便先問他到底是什麼情況。

“回稟國姓!林勝並未派來信使,末將得知此事,是偵騎探得消息報來,末將也再三確認,此事屬實!”

漳州到思明不到一百五十里,竟然沒有一名士卒逃出來,這顯然是不可能,鄭成功狐疑地看着甘輝問道:“難道逃出來送信的都沒有一個?”

“大興軍封鎖嚴密,末將麾下偵騎離城尚在二十里之外便被察覺,三十人只回來四人,而且還有兩人受傷,現在還不知道能不能活得過來。”

開始的時候甘輝也不怎麼相信,可事實卻又擺在面前讓他不得不信。

“國姓!大興軍絕非浪得虛名,漳州離思明又如此之近,要是不早作打算,恐怕……”說到這兒,甘輝悄悄瞟了鄭成功一眼,將已到嘴邊的半句話又咽了回去。

作爲時常伴隨左右的中軍提督,他很清楚國姓爺的性格,心胸狹窄、性情暴烈、睚眥必報,而且還是出了名的六親不認,要是自己不小心說錯話做錯事,國姓爺肯定不會看在以往的情分上饒過他。

鄭成功的這種性格,和他從小受到的教育和環境有關。

他的母親田川氏是倭國人,他生於倭國,直到七歲才被鄭芝龍接回福建。而在七歲之前,他接受的是田川氏的倭國式教育,以及鄭芝龍離開倭國時爲他安排的倭國“二刀流”武士花房的武士道教育。

優越的家庭環境使他自幼便養成了強烈的自信心和優越感,換句話說就是趾高氣揚。他十八歲時參加福建鄉試,就因當時的提學副使郭之奇看他一副貴公子的招搖派頭不順眼而最終名落孫山。

後來他入南京國子監讀書,又拜到當時“大儒”錢謙益門下,錢謙益的品行如何不用多說,但毫無疑問鄭成功受到了一些影響。

甘輝心中的擔憂卻並非多餘,鄭成功治軍苛嚴,動輒斬殺、責罰部下,軍中衆將無不畏懼。

去年前軍提督黃廷率前衝鎮(今海澄)鎮將黃梧、前軍左先鋒蘇茂、護衛左鎮鎮將杜輝駐守揭陽,遭遇清軍反撲,全軍大敗,死五千餘人。事後鄭成功追責,斬蘇茂,杜輝捆打六十軍棍,黃梧戴罪立功,而主將前提督黃廷卻屁事沒有。

原來這蘇茂與施琅關係密切,當初在施琅逃跑時出了不少力,鄭成功知道以後懷恨在心,卻暗自壓下不發。此次揭陽戰敗,便以他輕敵冒進爲藉口將之斬殺。

蘇茂平日便作戰勇猛,在揭陽一戰中更是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就算輕敵冒進也罪不致死,更何況他還是奉了黃廷之令行事。他被斬首以後,衆將全都不服,背地裡都道揭陽之敗非戰之罪,蘇茂屢立戰功,卻被國姓爺尋藉口斬殺,此舉實在是令人寒心。

鄭成功見此情形,不得不厚葬蘇茂,養其妻子家小,並自作祭文道:“馬謖非無功於蜀,然違三軍之令,雖武侯不能爲之改……”

然而此事過後,衆將都更加懷了一份小心,後世歷史上前衝鎮鎮將黃梧便因怕鄭成功秋後算帳,不明不白丟了性命,便與後衝鎮副將蘇明(蘇茂族弟)一起率部獻前衝鎮歸順了清廷。

前衝鎮是鄭成功多年來投入了相當多人力物力修築起來的堅固堡壘,與金廈成掎角之勢,裡面囤積了大量軍械糧草,清軍多次攻打都未得手,這回黃梧投順,卻讓清軍撿了一個大便宜。

黃梧此舉不僅使鄭軍失去數百萬計軍械糧餉,而且失去了一個拱衛廈門的重要據點。

這一世因爲李元利大興軍的緣故,清軍從福建撤離,蘇茂就是想投清也沒辦法,只得守在前衝鎮每日裡提心吊膽地過日子。

鄭成功麾下其餘衆將,也更加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鄭成功聽了甘輝所言稍微眯眼想了一會,卻不置可否,又向堂下衆將問道:“諸將可有話說?”

堂下自然是一片寂靜,說得對了沒賞,萬一說錯話還要被揪小辮子,誰會有那麼傻跳出來回話?

鄭成功卻覺得這很正常,帶兵的武將都是粗鄙武夫,有一些甚至斗大的字不識一個,要真拿出什麼高明見解來,那纔是奇怪!

真正能出謀劃策的還得是詩書滿腹的文人謀士,但讀書人又大多不可靠,勢力大時便來投奔,一旦小受挫折便棄主而去。說不定讓這些文臣知道大興軍兵臨城下,全跑出去降了大興軍也不一定。

因此這事情最終還得自己來拿主張!

第一百七十四章口供第一百六十九章昏禮第三百九十九章海警局第五十三章高歌第一百二十章兵臨肇慶第一百一十七章籌備第三百九十八章予以重託第七十五章抽殺震懾第一百七十一章圖謀兩廣第五百二十九章收復大員第五百五十五章股份公司第九十八章石砫土司第四百二十四章重騎衝陣第三百一十三章威龍白家草頭王第四百六十八章望牆興嘆第四百八十九章乾清宮第二百一十二章周勉的真面目第五章說服第一百七十三章敗露第二百七十二章清遠第一百一十七章籌備第二百二十五章陷阱第三百二十七章濠鏡問題第三百七十四章密謀獻城第三百零四章玉石俱焚第二百章獸行第一百零八章白桿兵第二十四章架構第八十四章木鞘運銀第五百一十九章葡使覲見第四百四十二章其心可誅第五百五十四章西南策略第二百一十八章古驛第五百三十七章兵近漢城第二百八十七章暗潮洶涌第二百七十六章鐵索橫江第二十九章虛驚第三百三十五章喋喋不休 神父自得第一百九十五章功臣第四百九十七章“海警零零四”第二百八十七章暗潮洶涌第六十三章貪功第一百零二章夜探西門第六十九章口舌交鋒第一百五十六章深惡痛絕第二百四十九章西寧王第四百一十八章同舟共濟 推心置腹第二百六十三章初入湘楚第五百六十章 大結局第一百四十七章一網成擒第四百四十四章一舉兩得第九章展望第八十九章拜年第五百四十七章琉球內附第三百零八章兩藩之富 甲於天下第五百五十二章擴張計劃第五百一十六章軍費開支第一百八十八章定計第四百四十章內家拳法第四十四章備戰第四十七章中伏第一百二十三章經略軍第一百二十六章民心所向第八十五章初至渝城第一百零八章白桿兵第三百二十章兵甲亦實力第二百五十六章黑臀第二百七十章責任第五百五十章登極大典第九十四章迷途知返第四百七十四章驅虎吞狼第九十五章東進計劃第二十六章銀礦第三百五十二章投河明志 誓不仕清第四百一十六章喪師失城 欲求脫罪第一百八十章鏖戰第四百八十四章北上前夕第二百七十六章鐵索橫江第二百二十章吐血第二百七十五章海珠水寨第四百五十四章梟雄第一百九十一章有喜第三百四十八章美麗之島第五百二十九章收復大員第四十六章紛爭第五十三章高歌第三百六十五章徵糧拉丁 民不聊生第一百三十四章緩圖第一百七十一章圖謀兩廣第三百五十九章心狠手辣 虎口奪食第三百一十一章西洋懷錶第二百零九章順藤摸瓜第一百六十三章廷議第二百二十六章生擒第一百五十章白龍會第一百八十章鏖戰第三百二十一章有德無威 國勢不張第十四章土司第二百五十九章抗清志士第五百五十六章翡翠玉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