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自請撤藩

李蓋護送李淏一家、押送着俘獲的清廷官員、家眷以及虜帝的屍首回返京師之時,唯一的遺憾就是沒能捉到寧完我。

跟隨李元利多年,他很清楚王爺深恨之人不是已經自刎身亡的福臨,也不是年過四旬已經開始發福的布木布泰,甚至不是清廷那些腥羶胡虜,而是劉良臣、孫定遼、李永芳、范文程、寧完我、孔有德、尚可喜等等在韃子未入關前便降了後金的漢官漢民。

這些人不顧廉恥、助紂爲虐,爲韃子出謀劃策、甘爲鷹犬,如果沒有他們,滿洲韃子到現在可能還是部落野人。

因此在朝鮮戰役開始之前,李元利就曾經下達過命令,要求將士們儘量活捉這些降清漢官以及他們的家眷,而在這張名單上,范文程與寧完我並列榜首。

六日之後,四月初七日,李蓋回到京城,連夜入宮城向漢王覆命,李元利於西暖閣內召見了他。

李蓋進門來緊走幾步,然後跪倒叩拜:“王爺,臣幸不辱命,差事都已辦妥!”

現在李元利已經習慣了別人對他行跪拜大禮,不是說他現在心理膨脹,而是他發現這個時代的人對“禮”有種後世之人無法理解的固執,並不是他輕易能夠改變的。

而且他還發現恰恰是這些繁瑣的禮儀,才能令臣子們更加心安,如果你不讓他跪拜,他們會覺得自己受到了疏遠。

這並不是什麼“奴性”。

後世提倡“人人平等”,然而,這並不能改變什麼。尊還是尊,卑還是卑;上還是上,下還是下,或許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他們行的禮不是“跪拜”,而是“跪舔”。

“坐吧!”李元利讓三元給李蓋看了座,“你將入朝後的事詳細說給我聽聽。”

大概的結果他早就已經知道,現在想了解的只是細節。

李蓋起身來先從懷中摸出幾張摺子遞上,這纔在錦墩上坐了,拱手說道:“王爺!這幾份摺子,是朝鮮國主上的‘自請撤藩疏’、權正道上的‘朝鮮時事疏’、老吳上的‘朝鮮戰事疏’以及六部侍郎上的摺子。”

“李淏李侯爺在朝鮮時便已經下了告示,令上下官民人等配合推行郡縣之制,朝鮮一應事宜都已由六部官吏接手,以臣看來,最多不出半年,朝鮮便可完全納入治下。”

“朝鮮百姓向我中華,這倒是應有之義。”

李元利捻着頜下短鬚,一邊打開李淏的奏疏一邊問道:“我聽說李朝上下也是爭權奪利得厲害,而且還黨爭不斷,他們這次有沒有搞出什麼亂子?”

“不服的人肯定有,不過暫時還沒有人跳出來……王爺,我聽說那權正道就是‘金黨’之黨首,若是有黨爭的話肯定少不了他!”

“金黨?什麼玩意兒?”

“當年前明覆亡之後,國主李淏認爲大義在明,在朝堂之上倡議北伐,欲養精兵十萬北抵關外,會同中原義士豪傑恢復前明衣冠,但朝中有大臣怕萬一失敗之後遭致韃子報復,有覆亡之禍,因此大力反對。”

“於是朝廷之中便分成了兩派,以領議政金育爲首的大臣贊同北伐,以左議政張歸爲首的大臣持反對意見,金黨因有國主支持佔了上風,於是準備擴軍備戰,準備北伐。”

“但朝鮮國弱民窮,別說拿錢出來擴軍,就是養現有的士卒都成問題,因此金育大力推行大同法,增收土地稅和人口稅,就連出家的和尚也不能倖免。”

“不久這事情被虜廷得知,僞帝福臨遣使下詔斥責朝鮮國主,罷其用事大臣金育,擴軍北伐之事就此作罷。”

“金育把持朝政多年,雖不再擔任領議政之職,卻仍然將時任右議政的權正道扶上了領議政之位,但左議政張歸一黨在朝堂之上的勢力仍然很大,足以與金黨抗衡!”

李蓋這次作爲欽使出使朝鮮,地位超然,在回來之前也同各部主事之人有過敘談,爲的便是要將朝鮮的情況儘量瞭解之後向李元利稟報,因此說起來也頭頭是道。

李元利聽他說完,不由得“呵呵”笑道:“原來這李淏還是個忠義之人,‘養十萬精兵以北伐’……韃子是那麼好打的麼?虧得他們沒動手,要是發兵的話,朝鮮早就被韃子滅了!”

他看完李淏的“自請撤藩疏”,又嘆道:“自身沒有實力,又夾在衆強之間,便只能淪爲魚肉。李氏朝鮮始終心向我華夏,李淏又自請撤藩,這倒是值得嘉勉,我也不能食言,明日就下詔封他爲安國公。”

“銅頭,這李淏有幾個子女?”

“只有一子,名棩,另外還有七女。”

“人丁凋零啊……本王就開一回恩,準其世襲五代!”

大興軍的爵位與前明和滿清都有所不同,俸祿在兩者之間,但如果沒有擔任其它職務的話根本沒有實權,因此李元利也不介意讓李淏國公之爵位世襲五代。

國公之爵,明朝的的俸祿是一年兩千石至五千石不等,滿清則一年不到八百兩銀子,兩者從數目上看懸殊巨大,但明朝的俸祿水分多,折算成香料、寶鈔之類的發下來,兩千石還不一定養得活人丁興旺的一大家子人。

李元利將大興軍國公的俸祿定爲一年八百兩,再加上逢年過節的一些賞賜,一年下來頂多一千兩銀子,算起來這筆買賣還是很划算的。

這時李蓋卻想起了李淏當日的請託,於是便道:“那李棩年方十七,他聽說王爺在大學堂中講授雷電之力與化合之術,便想拜王爺爲師,還拜託我給他引介。”

“十七歲纔開始學有點晚了。我講的那些他一點基礎都沒有哪能聽得懂?”過了片刻,李元利又道:“你可轉告於他,可先至大學堂聽課,若是能夠領悟再說。”

李元利看完幾份奏摺,心裡對朝鮮現在的局勢也有了些底,他將幾份摺子又還給了李蓋,然後低頭沉思起來。

明日一早,李蓋還得將這些奏摺先呈到內閣,內閣擬出應對之策,還要抄錄一份留底,然後再挑重要的呈進宮來向李元利奏報請示。

至於那些不緊要且各部就能處理的事情,自然不會再送到李元利面前來。

第三百二十八章科學與傳教第二百四十四章戰前部署第一百三十二章放火第二十六章銀礦第四百五十二章入濠鏡第三百六十二章逃脫第一百七十八章襲擾第一百六十章震懾人心第一百四十三章困獸猶鬥第九十七章軍情司第三百三十一章自主創新的能力第一百二十三章經略軍第三百二十一章有德無威 國勢不張第二百二十章吐血第四十九章奉節第二百五十一章倒行逆施第五十三章高歌第三百二十章兵甲亦實力第三百七十一章思明州第六十一章設伏第三百零六章狹路相逢第二十六章銀礦第十七章背義第三十三章軍議第七十八章當頭棒喝第九十二章良田萬頃第四百七十一章歸心第四百三十八章尚武精神第三百四十四章講武堂第七十三章分析利弊第二百零五章夜戰第六十八章分兵伏擊第四十七章中伏第二百六十章平生惟願殺盡韃子第一百三十章地道第三百五十四章人心惶惶 聞風而逃第六十二章初戰第二百零七章“絕密”加“特急”第四百四十章內家拳法第二百三十章我之耳目第二百六十九章分兵出擊第二百六十六章長沙號第四百四十七章富樂院第一百二十七章甕中之鱉第一百二十一章黯然而返第二百六十六章長沙號第一百九十五章功臣第四百六十七章密室經義第五章說服第三百七十八章選擇第三百四十四章講武堂第二百一十一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五十章重陽第四百四十二章其心可誅第五百二十八章南洋諸國第二百零九章順藤摸瓜第四百三十二章計劃周詳第五百一十六章軍費開支第二百八十二章月圓殺韃 十五破城第一百零九章謀石砫第二章入夢第五百三十四章渡江進剿第五百二十七章皇宮家宴第三百零八章兩藩之富 甲於天下第二百九十三章增江兩岸第一百四十六章府衙會晤第三百三十六章一騎絕塵 遙遙領先第四百一十五章檄告天下 兵圍南京第一百四十章再圍長沙第三百九十二章連城璧第三百八十六章天南鎖鑰第二百七十二章清遠第二百一十八章古驛第二十一章捕魚第八十四章木鞘運銀第二十二章開會第一百二十六章民心所向第三百五十五章衣冠禽獸 御門聽政第五十一章古剎第四百四十一章勸進第一百零三章破城第十六章練兵第二十八章焦炭第四百八十六章清談誤國第五百三十六章仇深似海第四百一十八章同舟共濟 推心置腹第三百二十七章濠鏡問題第五百二十七章皇宮家宴第一百七十九章接戰第一百六十六章鋪房第一百六十六章鋪房第五百四十八章蘇祿國第三百一十七章邀約比鬥第五百一十八章行賄千兩處斬!第二百一十四章兩條魚引出的線索第二百零七章“絕密”加“特急”第五百三十八章朝鮮國主第二百零六章仇不隔夜第四百一十六章喪師失城 欲求脫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