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血虧的一年

沒多久,夏尚絅又問,德王府現在有多少田?

下面人答,一萬畝。

“。。”夏尚絅直接要噴血。

明末幾大宗室的德王府只有一萬畝?夏尚絅當然不信,把簿冊拿來。

答,簿冊沒了,清兵入城, 一把火全燒了。

“。。”夏尚絅。

又問,現在德王府地契還有沒有,在誰手上?

答,地契有,在劉大人劉都憲手上。

“田呢?”夏尚絅有種不好的預感。

“都分給流民了啊,朝廷讓遷移流民充濟南,劉都憲一直在幹呢。”你不給田,誰住過來。

邵捷春生氣道, 我記得德王以前不止這麼點田, 大明開國初就一次分了數千頃。

答,那就不知道了,開國的事,誰還記得。

要不幾位大人去京師查一查,看看德王到底有多少田。

“。。”這麼怎麼查?別說德王不在,就算在,恐怕也數不清他有多少田。

又有人道,德王仁賢,多次賣田賑濟災民,賣了不少田吶,還有,清兵攻城, 德王以田爲激勵,鼓動軍士百姓血戰清兵,也賣了好多。

“。。”這就離譜。

賣給誰了?

好像也是劉都憲。

“。。”三人面面相覷。

大人你不信你自己去看啊,劉都憲有地契呢。

當下左右布政使, 按察使, 趙光抃、夏尚絅、邵捷春三人連夜寫奏摺狀告劉元傾吞國有資產。

崇禎回覆,知道了,輕描澹寫三個字。

人家劉元一年要給朕三十萬銀,你們嘰嘰喳喳什麼啊。

崇禎也不想這麼輕描澹定,可他能怎麼辦呢?

斥令劉元交出來嗎?

這些田在大明皇朝宗室手上,一兩銀都不交給崇禎交給朝廷。

在劉元手上他還能上交三十萬兩。

而且說實話,沒人能數清各宗室有多少田,有些宗室能吞併別人的,有的宗室混的不好,還能賣田。

從大明立國到現在,誰都搞不清一個宗室有多少田。

於是德王府最後被定田一萬畝,充公後,又分給流民用來移民入濟南。

十二月時,劉元突然決定分房。

由布政司下通告,濟南城所有人都騰出自己住的地方,由官府統一分配。

那些佔着別人商鋪房屋的大急,爲什麼啊,我們本來就住這裡的。

沒有爲什麼,統一分配,前面所有房契全作廢, 分房後製定新房契。

此時劉元已經來了近半年,吏員和兵馬都到了位,穩住了腳步和局面,終於來動真格的。

趙光抃、夏尚絅、邵捷春三人也沒意見,因爲有意見也沒有用。

幹這事的都是下面的吏員,不需要他們。

而且三人進城後,分到的都是很小的房子。

每次劉元都說,其他大屋都是積屍有惡臭,還沒清理好,你們先住着吧。

要麼你們住布政司衙門去。

他們也沒辦法,只能先將就。

真是沒辦法,濟南城全是劉元的人,他們的命令也沒啥用。

中間有曾有十幾個吏員想拍他們馬屁,幫他們辦事。

結果第二天被兵士帶走,然後全家驅逐出城。

這種事情一多,大夥就心知杜明。

濟南城裡,你只能聽劉元劉都憲的。

濟南城各衙門任何事情,都要向劉都憲彙報。

劉都憲同意的,三司不同意,都能幹下去。

劉都憲不同意的,三司都同意,也幹不下去。

趙光抃、夏尚絅、邵捷春不服氣,也得忍着。

舉報到崇禎那裡,崇禎就問,你們一年能給我三十萬兩銀嗎?

三人頓時無語。

現在劉元分房,先給三人每人分了一大塊。

都是以前德王府的地盤,每人兩個大院,十幾幢房,佔地十幾畝。

這下三人當然滿意了,主要還有家屬也在。

然後劉元派人把新的房契送到他們手上,這,這,這,就更滿意了。

沒有人會和錢過不去。

大明朝有好官,但好官也需要錢。

夏尚絅算比較同情百姓的,但也喜歡錢,同情百姓與和喜歡錢不衝突啊。

劉元把濟南分爲幾區,一個區全是官員和吏員所住,在最好的地置,並配上商業街。

第二個區是原城裡的百姓商人,第三個區是後面移民進來的百姓。

前後用了兩年時間的移民,才把濟南人口回到清兵屠城之前。

城中所有商鋪先被布政司沒收,再分配,跟着劉元乾的都能分到好鋪位。

分鋪位的時候,就開始定商業稅,按登來兩地的標準,等兩年後人口上來,再提升。

劉元和張其棟等在濟南移民,囤田,分配房子的時候,快已經進入崇禎十三年,這年的大明朝,農民軍和滿清、丁毅都沒閒着。

而丁毅看完濟南,和劉元下一目標任務後,就前往臨清看王衛忠。

臨清是山東總兵駐地,王衛忠部就駐守在這裡。

以前這裡是劉澤清駐的,劉澤清走時,居然帶走一萬兩千兵馬,可見他當山東總兵這些年,混的挺不錯的。

但好歹臨清算是個上縣,人口多,經濟實力不錯。

明朝把納糧十萬石以上爲上縣,六萬石以下爲中縣,三萬石以下爲下縣。

所以別看臨清是個縣城,實力很強。

因爲他這個位置很重要,不然明朝也不會讓山東總兵駐守這裡。

臨清位於山東省西北部,漳衛河與古運河交匯處,與河北省隔河相望,是山東西進、晉冀東出的重要門戶。

臨清縣處在南北大運河沿岸,綰轂南北,南連徐、淮,北通天津、北京,商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而且早在永樂年間就已進入全國33座有名的商業城市之列了。

明代臨清人口有三部分:一部分是編戶平民;一部分是遊宦僑商;一部分是臨清衛軍戶。

明英宗時期,臨清有編戶3520戶,當時每戶平均7.83入,相當之高了,因此,當年就有有人口27561人。

歷史上明年,就是崇禎十三年,臨清統計丁數爲一萬零六百四十九。

現在也是大概在這個數左右。

看清楚這裡是指丁。

明朝丁是指成年男人,女人稱口。

臨清成年男丁就有一萬多,那全縣人口數最少三萬到四萬。

而且這些統計裡,還不包括過往的行商,駐留的商戶等等。

丁毅到後一問王衛忠,王衛忠說按當地記錄,現在臨清約有五萬多人口,相當發達的一個縣。

但他目前正在清丈田地,重計人口,真正的人口,真會多,不會少。

而且這是劉澤清在這裡帶走一萬多兵馬的情況下。

臨清人口這麼多,也有這次滿清入關表現有關。

山東連濟南都被攻破了,臨清卻沒被打破。

這邊商人多,大力給錢,支持守軍,老百姓也往這裡跑,過後,大夥都覺的臨清安全,也不走了,現在附近其他縣也有人往這邊跑。

所以現在臨清人口超多。

關鍵臨清有官方水道驛道,來往方便的很,大明很多地方的商戶都能往這邊來。

所以臨清是山東境內,此時仍然是最有名的商業城市之一。

難怪劉澤清在這裡賺的盆滿鉢滿,都不肯走,要不是忌憧王衛忠兵馬精銳,敢和清兵打,估計劉澤清都不願意移鎮。

丁毅到了之後,看到臨清的水道,真是覺的這裡太好,這個地方必須要守住。

大明把這裡定爲山東總兵駐地真是有原因的。

官方的驛河道,往北一直通到天津,這讓丁毅的兵馬和裝備,都可以從旅順發到天津,再從天津運到臨清,實在是太方便了。

從臨清往天津,一路上的水道要經過德州,和滄州。

德州也是濟南府的四州之一,滄州屬於河間府。

丁毅現在管不到滄州,但可以管到德州,他給王衛忠的任務是一年後要有八千兵馬,四千駐德州,四千駐臨清,牢牢控制山東境內的這段官方驛道水路。

臨清這邊軍戶很多,自大明立國以來就是駐軍地,劉澤清帶走了一萬多人,當地還有五萬多人口,王衛忠按路超他們在膠州的做法,量田收稅,當兵免徵一成稅的方式,相信再徵五千兵馬不是給事。

十月上旬丁毅走後,王衛忠就在臨清開始徵田稅和商業稅,他的目標是賺錢,用來補貼薊鎮徐敷奏的投入。

王衛忠七月份到臨清,來時帶了三千兵馬,和少量的工匠醫生等,沒有帶吏員。

當時丁毅爲了控制濟南,給劉元抽調了一千吏員。

如今天津沉世魁要增兵,又抽了大量的囤兵過去,所以丁毅沒給王衛忠吏員,讓他自己解決。

這邊人口衆多,且有大量的軍戶。

王衛忠來後先查驗人口,從當地縣衙得到的資料是一萬三千多戶,五萬多人。

有了登來兩地的經驗,王衛忠知道,地主和縉紳們都會隱瞞人口,大量的奴僕,甚至佃戶都不會被統計在裡面,真實的人口,肯定更高。

地主和縉紳之所以隱藏人口,一是爲了少交稅,因爲有時官府會按人頭來收稅,二是爲了少出徭役,地主和縉紳被分配到徭役時,通常也是出錢找人替找,少徭役,自然就少出人,少出錢了。

第三點還可以囤集人手,練爲家丁,從而保護自己家族和利益和財富。

十月八日,王衛忠在臨清召吏員。

吏員要求,普通百姓或下層軍戶,成年精壯,有識字的當然優先。

消息一出,全城譁然,必竟在大明朝,大夥還是很願意當吏員的。

而且王衛忠這邊吏員的待遇可以說非常好。

首先包吃,這一點在整個大明其他地方都是沒有的,丁毅現在糧多,又能從水陸兩路運過來,囤田也不錯,所以丁毅控制的地盤上,吏員們都包吃。

別看包吃這麼簡單,其實一下子解除了吏員們的後顧之優。

他們至少自己能吃飽了,吃飽了纔有力氣幹活啊。

然後是每月五錢銀子,每幹滿三年加一錢,最高二兩封頂。

僅銀子,吏員每年能拿到六兩,聽起來好像有點少,但王衛忠包吃,這是純到手的,算是比較高的。

明朝縣衙從九品官的俸祿是全年60石,這是明初制定的。

在萬曆時,本色俸爲42石,折色俸爲12石。

實際拿到手,實米爲12石,折銀俸爲25石。(這個折銀俸就不好說了,假設萬曆時一兩銀能買一石米,朝廷就是要給從九品官25兩銀或二十五石米,但現在二兩銀買一石米,你以爲朝廷會給你五十兩銀?錯,朝廷可能反過來給你十二石米,總之什麼不值錢,朝廷肯定給你什麼。)

另外的折絹俸,折布俸都是一樣。

現在明末是米難求,銀也難求,但山東這邊,特別臨清這裡,米銀都不缺,那就無所謂給什麼。

明末最重要的還是吃飽的問題,丁毅首先保證他們吃飽,那到手五錢銀,是相當吸引人。

王衛忠到了不到一個月,就招滿了一千吏員。

然後和膠州登來一樣,先集訓半年。

有的學量田,有的學收稅,有的學捕快, 所有人還要隊列訓練,好吃好喝供着,前期是登州大量的銀子嘩啦啦的支持他們。

現在全是投入,但丁毅也不急,等這邊吏員訓練好,當然就是開始收錢的時候。

其實據說明末巔峰有兩億人口,大明帝國的人是不少的。

但滿清幾次入關,燒殺搶掠,全是在這邊,使得大量的人口要麼被抓,要麼被殺,要麼逃走。

所以現在這邊人口奇缺。

以丁毅的經營能力,只要沒什麼戰事,給他兩年時間,王衛忠和沉世魁都能賺錢,然後和徐敷奏那邊形成收支平衡,這樣丁毅就不用貼錢給三鎮。

至此,經過這次入關之後,崇禎的調整,讓丁毅擁有從山海關後面的薊鎮,到天津然後山東,大明關內東北方向有一大半地盤,到了丁毅手上。

這些地盤全加起來,面積已經有整個山東省這麼大。

按丁毅走時給他們下的目標。

爭取明年這個時期,薊鎮要囤田二十萬畝,天津囤田十萬畝,臨清囤田十五萬畝,三地爲丁毅增加四十五萬畝田。

三地戰兵,分別要達到一萬五,八千,八千,囤兵都要各有五千以上。

說實話兵員難度不大,但囤田這個難度還是有點大,主要看各鎮配套的耕牛和農具,還有水渠建設能做到什麼地步。

而因爲三鎮新開,又是增兵又是囤田,丁毅今年開支大增,投入在三鎮的前期費用上,估計合計能達到一百五十萬兩以上。

崇禎十二年,丁毅註定又是血虧的一年。

第94章 糧戰(上)第350章 凋的櫻花第444章 哨騎對哨騎第727章 正義也許會遲倒,但決不會缺席第806章 建元仁德第569章 鋼鐵產量冠絕全明第158章 袁崇煥被抓第418章 年樹人第647章 我也會這麼幹第911章 這叫炒作第519章 不敢相信第140章 幕僚周錫圭第120章 永不回明第252章 奪門之戰第67章 打仗要動腦子第418章 年樹人第215章 割麥子第860章 老子海王,兒窩囊第754章 完美的奇男子第795章 丁毅北伐第184章 用間和反間第359章 四萬精兵第539章 皇太極的舔狗第883章 丁毅之死第924章 青門第123章 驚豔的開業第355章 嫂子你誤會我了第821章 江南的反對之聲第346章 全面崩潰第207章 信號彈第12章 除了血戰,別無選擇第261章 囤田十萬第548章 裡送人頭第745章 不忠不義,應盡殺之第112章 摧枯拉朽第662章 大事不妙第568章 大鑒爐第479章 說到賺錢,六親不認第536章 殺人要誅心第313章 清除豪強第618章 請調皮島兵馬來援第16章 有錢有婆娘第992章 暫時借用第893章 單挑第371章 駱養性的悲涼第4章 白甲多格第198章 大明上下,無此強軍第183章 比我還不要臉第47章 戰勝,升官發財第666章 血虧的一年第807章 打天下易,守天下難第331章 決戰櫻花之國(5)第209章 歷史的改變第926章 合作第215章 割麥子第609章 俺覺的值二千零二第886章 若若第807章 打天下易,守天下難第428章 知府寇化第881章 對權勢的渴望第701章 我丁毅來了,蓋州必破第552章 換炮和最強大肚社第770章 臨時班子第27章 丁大人長命歲第217章 堆積如山第568章 大鑒爐第467章 還是覺的賺第322章 分田第314章 奉巡撫之命令第266章 金州絞肉機(1)第210章 皇太極的謀劃第285章 木製引信炸彈第850章 太上,下知有之第701章 我丁毅來了,蓋州必破第388章 擋不住第142章 真是精兵第345章 天溝第222章 兀突三錯第191章 咱倆的信用第632章 築陣第804章 騙死人不償命第439章 北溝城第611章 大發戰爭財第438章 就知道拍馬屁第233章 走錯了第420章 這算旅順精兵?第624章 戰馬不要錢?第898章 假仁假義大幹太祖第635章 就用大炮教訓明人第779章 自由射擊第851章 皇帝這幾個意思?第755章 老子是爲了天下姓第658章 好戲連場第821章 江南的反對之聲第454章 一夫當關第140章 幕僚周錫圭第259章 點火和彈簧第180章 神奇翻盤第496章 收放自如第921章 朕沒讓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