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上將軍

戀上你看書網630bookla,最快更新明騎最新章節!

第三百一十二章上將軍

大同,周府。

周府上下忙亂起來丫鬟婆子進進出出,準備酒水,新衣給總鎮大人洗塵。

周家諸位公子少爺,家中能說上話的都在門外迎客,見到一支鐵騎馬隊沿街而來,紛紛跪倒在地大禮參拜。

“大同周氏恭迎上將軍,加官進爵!”

“上將軍萬福金安。”

一片頌揚聲中馬城翻身下馬,將周氏家主扶了起來,這倒也不算大逆不道,是合禮法的,此戰過後馬城封爵是必然的事情,一門兩爵在大明英宗之後,是從未有過的大事。這聲上將軍叫的也不算違制,馬城的官再升就是上將軍,二十歲的上將軍古往今來,也算是能排上號的人物。

鞭炮齊鳴,馬城踩着鞭炮紙進了周府,接風洗塵。

翌日,開原鐵騎稍加整頓,便傾巢而出往北方長城追殺而去,這般落水狗不痛打一番,也太說不過去了。從山西出長城,經科爾沁草原繞行錦州北部山區,這條漫長的撤退路線對多爾袞來說,便是一條漫長悲慘的潰敗之路。六千明騎尾隨追擊,又累又困的八旗兵損失當會極爲慘重。

前面有曹文詔,咬着多爾袞的帥營死不鬆口,馬城則在周府安頓下來,處理善後。

一隊隊傳令兵出發去草原,白城,開原聯絡,半路截擊,埋伏無所不用其及,能留下多少全看各人的造化。白城方向還戰局不明,開原援軍卻先有了回信兒,老父在開原拼湊了四千騎兵大舉來援,沿遼河河套截擊多爾袞,白城方向的林丹汗當不會坐視不理,也能拼湊出幾千騎兵尾隨監視。加上曹文詔率領的三千追兵,也有上萬騎兵沿途尾追堵截,多爾袞這一路可不好走。

此時,鑲白,正藍兩旗勞師遠征,戰線過長的致命性被無限放大了。戰線過長帶來了極致命的後果,八旗兵在驍勇也要睡覺,也要吃飯喝水,就算人熬的住馬也熬不住,如此漫長的撤退路線上稍有不慎,便會重蹈孫承宗遼河慘敗的覆轍,論到八旗兵嘗一嘗伏兵四起的難受滋味了,一日三驚,難受呀。

馬城心中凜然,趁機給部下們上了一課,不要自詡天下無敵便不遵守規律,不講戰術了,任你天下無敵驍勇無雙,也敵不過天時地利吃飯喝水,歷史上縱橫無敵的驍勇之師因此慘敗的極多,勞師遠征乃兵家大事,不可不察也。部下如心腹親兵,袁崇煥,一衆大同將官紛紛受教,恭維頌揚一番。

袁崇煥毫無千古名臣的氣節,每日鞍前馬後跑着腿兒,可見氣節這玩意也是分爲人生不同階段的。對這位後世爭議極大的人物,馬城也無法評價,擅殺毛文龍是他最大的錯誤,可見此人器量很小沒有容人雅量,要說他故意放八旗兵入關,那便是無稽之談,往人頭上潑髒水了。

所謂史學家總是不切實際,毫不考慮實際戰場情況,還有一支軍隊面臨的巨大困難。雖然搞不清楚袁某人麾下有多少騎兵,想來是不會太多的,撐死了不過一萬騎兵,一萬騎兵能打的過八旗主力麼,瞎扯蛋。大同之戰不能做數,此戰是馬城費盡心機,先引誘多爾袞以騎兵攻城,喪其銳氣,又以精心準備的近代騎兵牆式衝鋒,打了虜騎一個毫無準備,纔有此大勝。

因此遷怒袁崇煥是沒道理的,關寧騎兵若是盲目出戰,在行軍路上中伏的可能性極大。

真正無能的是大明腹地的鎮將,巡撫,布政使們,十萬八旗入關肆虐如入無人之境,這些人不能集結大軍甚至連基本的阻敵,滯敵都做不到,這讓關寧騎兵如何做,難道沒頭蒼蠅一般到處亂撞麼,關寧騎兵只能耐心的守在八旗撤退路線上,等待戰機,不懂耐心尋找戰機的統帥還叫統帥麼。

倘若大明北方衆多巡撫,鎮將們能集結起一支主力,將十萬八旗牢牢遲滯在大明腹地,則關寧騎兵發起致命一擊,十萬八旗還有幾人能活着出關。諸位巡撫,布政使如此無能自然便會羣起而攻之,將髒水潑到袁某人身上,袁某人死了他們自然就沒錯了,錯的都是邊關將士嘛。

八旗兵五次入關有十萬大軍嘛,馬城認爲是有的,這要看怎麼算。滿軍八旗到底有多少人,後世也是爭論不休,馬城是覺得十分可笑,八旗兵可不單指八旗老營,連包衣,擡旗的漢人,滿漢混血的旗人也都得算上呀,都算上遠遠不只十萬人。清史不肯承認,也無法掩飾滿兵折損過多,皇太極不得不挑選大批漢軍擡旗,補充八旗本部的缺額。

八旗五次入關擄掠了大量明人女子,帶回關外,八旗滿人總不會個個都是柳下惠,秋毫無犯吧。姦淫擄掠便會產生大量的滿漢混血兒,想也知道數量是極爲龐大的,那麼這些滿漢混血兒哪裡去了呢,自然是都算是滿人了。明史純粹是胡說八道,清史便是不要麪皮的吹噓了。

說什麼八旗兵只有三五萬,那便純粹是瞎扯蛋,十萬到二十萬之間總是有的。

滿人不肯承認大量漢人補入了滿八旗,無非是爲了宣揚滿八旗純正的血統,卻仍是在不經意間露出許多馬腳,就此乾隆皇帝后妃來說,不是滿人的起碼有四人,如高佳氏,魏佳氏,名字裡都有個佳字,然而滿姓當中本身就就帶佳字的,如此一來,你分的清佟佳氏,金佳氏是滿人還是漢人麼。

除魏佳氏以外,乾隆皇帝的漢人妃子中有三個,都改成了滿姓某佳氏,簡直欲蓋彌彰,自欺欺人也。這些佟佳氏,金佳氏應該都是漢人,還有一些某佳氏是清初記載中根本就沒有的,就更加可疑了,滿人裡還有找不着的姓氏麼,滿人也太拿老祖宗不當回事了吧,這些根本找不到記載的某佳氏足有八十多個,恐怕就是滿人老祖宗大規模補進滿八旗的漢人吧。

滿人老祖宗再怎麼自負,也不可能放着上好的漢人兵員不用,尤其是在建州土地上出生的漢人,就更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優質兵員,反正滿人漢人長的都一樣,他說是漢人就是漢人,他說是滿人就是滿人,你分的清楚麼。可見驍勇的滿八旗在明軍手裡,也是大量死傷過的,幾十萬遼兵都是大明最後的精銳,也沒那麼孱弱。

包衣奴才可也是旗人,一個滿州白甲兵打仗起碼要帶十個包衣,包衣們可也是騎馬打仗的。

因此,要說八旗兵馬只有三五萬,那就太荒謬了,根本也經不起推敲。

看清爽的小說就到

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伐第六百八十九章 阻擊第二百五十二章 奸臣第一百九十九章 海州衛第三百七十一章 伏擊第六百四十九章 活力第六百六十七章 輔兵第一章 穿越世家第九十五章 收房第七百四十一章 遼騎入關第八百一十七章 書院第八百五十七章 死傷第七百零一章 漁會第三百七十一章 伏擊第八百二十六章 鴻門宴第二百七十一章 拐帶第五百九十一章 畜奴第三百零二章 大同第五百九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七百五十九章 宏願第五百二十八章 祭天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益交換第八百三十章 民情第二百七十九章 論兵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勝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人財第七百五十一章 勝第七百四十三章 奔襲第六百一十七章 獸性第五百四十八章 攔腰一刀第六百零四章 建州左衛第一百三十四章 投獻第七十四章 凌雲之志第七百二十四章 寧前第七百二十章 雷霆第四十一章 關防第七百三十九章 透陣第八十八章 漢軍第六百五十二章 三法司第三十二章 敗兵第四百一十二章 夜戰八方第三百章 戰時徵用第五十七章 大明的軍陣第三百九十三章 強襲第二百二十九章 民心思定第二百八十六章 招安第二百九十九章 整備第六百四十六章 炮擊第五十七章 大明的軍陣第七百九十四章 奇功第五百三十七章 火力偵察第二十一章 刺兒頭第十四章 大明的官第五百三十六章 夜襲戰第八十三章 慘敗逃生第二百七十九章 論兵第七百七十章 恩主第五百七十七章 偏師第一百八十三章 論賦稅第一百九十二章 長途奔襲第六百二十一章 決勝千里第八百章 收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歸京第三百五十四章 擁兵自重第五百六十一章 恩養第四百零八章 炮術第四百零九章 炮製大捷第二百五十八章 下江南第四百一十章 軍中新貴第四百八十五章 狠人毛文龍第八百一十二章 忠貞營第一百六十六章 朝會第六百三十五章 士氣第二百八十九章 戰又起第三百八十章 亂相第二百三十七章 多事之秋第二十九章 狼煙第三百八十九章 奴才第八百五十一章 大都督第一百三十九章 晉商第二百八十章 新進士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鎮邊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流寇第五百二十一章 章程第七百零四章 鎮壓第五百八十一章 封侯第七百零五章 郡王第三百零六章 力戰第八百八十六章 散兵第二十三章 破局求官第七百零八章 知縣第二百章 攻城第一百六十章 陷害忠良第一百六十一章 虎狼之師第四百章 對質第六百零四章 建州左衛第五百零七章 兇悍第十一章 遇賊第一百五十五章 奸佞第八百七十一章 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