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善政

戀上你看書網630bookla,最快更新明騎最新章節!

第四百五十四章善政

良久,南大人才沉吟着道:“此爲善政,然,多有不妥。

一干屬官哪還敢插嘴,行此善政,讓皇上,六部部堂,內閣重臣如何自處,讓天下人如何去想,去做,又如何看待臺灣三司的居心。

馬城面色不改,堂皇道:“聖人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一干巡撫衙門大員聽的啞口無言,馬城心中冷笑,這是當年東林黨嘴炮們攻訐先帝的原話,如今被老子一字不差的照搬,送給朝中諸位謙謙君子,這就是報應呀。老子倒要看看朝中諸位東林大員如何自辨。南居益有些惱羞成怒,這是將他架在火上烤呀,朝廷可還在廷議,要加農稅呢。

加農稅,徵遼餉,這事其實是東林黨和溫體仁合夥乾的。

朝廷在商議着加農稅,徵遼餉,臺灣巡撫衙門偏偏搞出個糧食保護價,到時候天下人唾罵,溫黨,東林黨一個都跑不掉,這不是和中樞對着幹麼。

良久,南居益才咬牙道:“可,拿個章程出來吧。”

下首幾十位屬官,也有忍不住羞愧汗顏的:“我等愧讀聖賢之書,慚愧。”

一言既出,各位大人臉上都是火辣辣的,愛民,治國是聖人思想的核心,聖人是主張國富民強的,可又有哪一個讀聖賢書的真正做到了。倒還不如一個軍伍出身的武人看的明白,也做的明白,能不心中羞愧麼。這一善政若能落到實處,那便是流芳千古的真正善政,從未有過的壯舉。

崇貞四年,正月。

臺灣巡撫衙門忙碌起來,屬員們開始覈算糧食保護價政策所需要投入的成本。

善政,也要巡撫衙門能出的起錢。

馬城提出的糧食保護政策,並不僅僅是價格保護,還包括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比如成立農耕司,對種糧農戶提供技術支持,提供種子耕牛,並由官府制定一個最低收購價格,如此一來,受到衝擊最大的便是糧商,奸商,有效避免了奸商傷農。這個最底保護價對奸商的殺傷力有多大,天知道,因爲這個最低收購價格是官府定的,而不是由糧商定的。

官府將定價權握在手裡,拿捏奸商,這又是一個大殺器。

大明朝可不是後世的法制社會,還有法律的漏洞可以鑽,掌握了定價權的官府會和你講道理麼,不可能嘛。官府制定一個最低收購價,你出的價格低了,百姓便將糧食賣給官府,想收糧只能比官價高一些,什麼,你敢哄擡糧價麼,試試看官府的刀子利不利,以南居益的性子多半會一刀兩斷。

定價權是好東西呀,馬城得意,將一扇大門在南居益和臺灣官員面前,徐徐推開。

這是明末,還是崇貞四年的明末,糧食定價權是掌握在哪些人手中的呢,奸商。馬城堅決的認爲在大明朝搞什麼自由定價權呢,自由定價權只會導致奸商橫行,尤其是涉及到救命的糧食,發國難財的奸商不要太多。將定價權收回來,日後早晚會出現物價局這種大殺器,時逢亂世,由官府掌握糧食定價權便很重要。

馬城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懂官府收回定價權,將對大明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他只是因勢利導,利用後世的知識影響這個時代,至於因此會衍生出什麼樣的問題,那是巡撫衙門屬員該考慮的難題,久居上位,馬城早已懂得爲上之道,切不可事事都要親自過問,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家去辦,上位者只需要因勢利導,做到這四個字便足夠了。

馬城能確定的是這個定價權之爭,免不了會天下震動,招來士紳階層的反彈。

卻不在乎,民意反彈又能如何,能擋的住重騎兵麼,真有一日老子坐了天下,早晚要收拾那幫江南奸商。

清人是如何對付江南奸商的呢,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呀。

明朝收商稅,江南人不想交,一拖再拖導致大明滅亡。

後來江南人覺得清肯定會像明那樣好說話,甚至比明還要好,所以清過來的時候江南人高興壞了,以爲收稅的大明滅亡了,來了一個不收稅的,可惜清來了以後比禿尾巴狗還橫,比狼還狠,可不像明那樣好說話。

想像明那樣拖延不交歲,拖出去砍。

想像明那樣上街示威,拖出去砍。

想私下議論,坐牢殺頭。

以爲清像明那樣,你不交稅皇帝只是罵,只是生氣卻不會下狠手。

清可不管這些,不聽話就殺,殺到你們聽話爲止。

如何收稅,在馬城的歷史知識中,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是極好的,前世大清的攤丁入畝,也不過是將一條鞭法完善了,張居正是個大能人呀。馬城曾經在萬能的讀者文摘上看到過一篇文章,說清初,是完全沿用了大明萬曆年間的一條鞭法徵收田賦。

大明的一條鞭法,是把部分丁銀攤向地畝徵派,但不徹底,弊端較多。

清朝將一條鞭法徹底完善了,採用固定全國丁銀徵收總額的辦法,取消了按丁按地分別徵收賦稅的雙重標準,使徵收內容、徵收程序和徵收方法更加簡便,稅負降低,有效限制了貪官污吏與土豪劣紳轉嫁丁賦、苛剝百姓、中飽私囊的不端行動。其後又將丁銀攤入田畝徵收,完成了賦役合一的攤丁入地改革,促進了農業生產,培植了稅源,國家稅收大幅增長,財政狀況顯著好轉。

清朝的商稅有鹽稅、關稅、茶稅、酒稅和當稅等,稅目比以前歷代都多,稅額也逐漸增大。萬曆五年,大明一年稅賦收入,歲入三百六十七萬兩,兩千六百萬石糧食,未分水稻還是小麥等作物。雍正年間,清一年稅賦地丁銀收入三千萬兩,鹽課加關稅五百萬兩,糧食收入更多。

總的來說,清朝年間,貨幣交稅提高了大約十倍。

如何收稅,清人早已經給出了答案,照着做就是了,馬城忍不住露出森森白牙,敢抗稅就興大獄,殺幾個脖子硬的便可。

正月十五,紅毛城,臺灣鎮軍大營。

新婚的鄭芝龍忙的腳不沾地,清點提取大批軍械,準備等到春暖花開時裝船,運往山海衛,再由山海衛運往鐵嶺衛。十萬杆新式火銃是從葡萄牙人手中購得,耗銀一百六十萬兩,葡萄牙人狠狠賺了一筆,卻也解決了開原軍的換裝問題,買槍遠比造槍容易多了,前提是葡萄牙人願意賣。

這就是鄭芝龍的能耐了,重金買通了鏡壕的葡萄牙總督。

來自大明的定單可也讓葡萄牙人大發橫財,高達一百六十萬兩銀子的定單,讓葡萄牙人瘋狂了,甚至打算在鏡壕建兵工廠。以開原馬氏多年的積累,一次拿出一百六十萬兩銀子也很困難,還多虧了南居益的接濟。

無論如何困難,第一批購置的五萬杆新式火槍已經到手了。

看清爽的小說就到

第十七章 遼騎第三百九十五章 和議第一百五十九章 葉公好龍第九十七章 炮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悍將第八百八十三章 甲兵第六百三十七章 剋星第四百零三章 治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陣痛第二百零七章 逃出生天第四百五十章 奴隸第四百零一章 建州內亂第一百四十三章 盟友第三百八十六章 赤膊上陣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局第三百五十二章 內鬥第五百八十九章 跪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益交換第八百八十四章 刀盾第五百一十四章 治政第五百七十章 整頓第三百二十二章 國宴第四百七十五章 臉皮第七百七十七章 華陽第五百五十六章 畜類第一百零一章 團練總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一線生機第八百二十二章 人品第二百三十四章 閹黨第九章 協防第六百九十五章 入戲第五百四十九章 大淩河第七百一十五章 亂兵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儒第一百九十九章 海州衛第六百二十四章 炮火第三十九章 身先士卒第五百四十一章 耐心第二百八十章 新進士第六百五十七章 輕騎第七百八十五章 精兵第七百七十九章 王城第五百五十六章 畜類第一百一十章 寶貝第八百七十二章 鐵板第四百八十一章 登陸第六百三十章 忘形第六百一十一章 虎第三百四十三章 偷襲澎湖第二百二十章 韜略第一百八十九章 清議第六章 公子好本事第七百七十二章 奇謀第七百八十九章 標尺射擊第四百五十二章 鄉黨第七百一十二章 冒險精神第六百七十一章 一銃第七百七十章 恩主第六百二十四章 炮火第五百六十五章 擔保第四十九章 馬市第六百九十六章 輜重第二百四十六章 第三條路第六百三十一章 棄械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義凜然第三百四十三章 偷襲澎湖第二百一十二章 平叛第八百九十一章 眉尖刀第四百三十二章 孤家寡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明志第七百四十一章 遼騎入關第一百一十六章 取死之道第二百八十七章 鬧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新軍初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大妃第二百六十七章第三百六十三章 亂中取勝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炮第六百六十六章 塹壕第七百九十五章 進攻第二百一十四章 京營第七百四十三章 奔襲第六百四十章 掃蕩第一百零八章 奇葩第八百四十七章 野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揚名第六百四十五章 開拓第八百零三章 長風第十三章 青華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明勳貴第六十章 刁鑽第三百六十八章 發跡第三百八十四章 拼命第四百七十九章 時機第五百七十三章 觀陣第三百六十一章 禽獸第七章 私購軍械第一百三十四章 投獻第六百三十八章 天然盟友第四百一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