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

第一百四十七章大本堂

朱祁鎮對武學是有自己的想法。

朱祁鎮心中的範本,就是後世的軍校。

但是王驥的規劃,根本不合朱祁鎮的意思。

因爲王驥的想法,這就是一個襲爵考試補習班。所有生源來這裡學習的目的,就是爲了通過襲爵考試。

而嚴格襲爵考試,也是爲了提高衛所軍官的素質。

與朱祁鎮的想法,相差太遠了。

而張輔的想法,卻比王驥的想法更近一點。

張輔就是想讓勳貴子弟,學習弓馬騎射之術。更高的就沒有了。

打仗說複雜也複雜。

真正上升到數十萬人的大戰,幾乎堪稱一門藝術。而說簡單也簡單,小規模戰鬥,勇武還是很重要的。

兵法這東西,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都覺得沒有辦法教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言傳身教,在打仗的時候,將這些經驗教給兒子。

這也是爲什麼有將門的稱呼?

因爲很多人都覺得兵法,乃是家學。明代就有不少,父子相繼爲名將的,就是這種特點的體現。

所以,張輔也沒有想過,在學堂之中教授兵法,而且不是一對一的師徒傳承,而是敞開了講。

張輔的章程在朱祁鎮看來,可以說是大明士官學校。培養出來的,也都是能打仗的百戶千戶。

與朱祁鎮所想,還是差了一層。

朱祁鎮心中暗道:“僅僅是這樣是不夠的。一定要藉助這個風潮,完善軍事教育。”但是這個力該怎麼借。朱祁鎮一時間卻想不到。

朱祁鎮一時間心煩意亂,走在文華殿的書架之中,聞着書香,心中不住的想着。

“託古。託古。”朱祁鎮心中暗道:“在中國做任何事情,最好的辦法,莫過是古人曾經做過。最最好的辦法,就是三皇五帝曾經做過。”

“這些儒生,纔沒有話說。”

朱祁鎮忽然想到了,忽然停步,身上的玉佩撞擊在一起,發出叮噹的聲音。他心中暗道:“我怎麼忘記了,本朝還有一個人,他老人家的話,比三皇五帝的話,還管用。”

“那就是太祖皇帝。”

甚至朱祁鎮覺得封建策這麼容易通過,是因爲太祖皇帝時期的塞王政策。將藩王分封到邊界線上,可不是朱祁鎮的首創。

朱祁鎮立即對王振說道:“將太祖皇帝實錄拿來。”

“是。”王振說道。

王振立即帶着小太監搬着一口紅木大箱子,打開一看,卻見裡面一匣子,一匣子的書稿。

不是別的,就是太祖皇帝實錄。

古代書籍紙張上面寫的字不多,所以一張字,有的才幾百字上下,而太祖皇帝實錄,少說是千萬字的大塊頭。

即便放在後世,也是大部頭書了。在這個時候,更是多了。

這一箱子,滿滿的都是。

而且都手抄本。

朱祁鎮打開一看,翻開洪武元年,匆匆翻閱一遍,忽然盯住,說道:“終於找到了,就是你了。”

這一頁寫的不是別的,而是太祖皇帝,將勳貴子弟與皇家子弟聚集在一起教育,令宋濂教之。

而這個地方,就叫做大本堂。

含義自然是儲君乃國家之根本。

這也是明代前期儲君教育方式之一,前文說過,仁宗皇帝與建文有過同窗之誼。他們在什麼地方同窗的?

自然是這裡了。

朱祁鎮心中暗道:“想要教授兵法,首先要有老師?而真正能講課的老師,也不過朝中幾位老將軍而已。”

“如英國公。”

“想讓英國公講課,這個學校的規格一定要高。這大本堂就太合適不過,我將郕王塞進去,並說將來有了皇子,也在大本堂之中讀書。”

“想來,各級勳貴子弟。乃至藩王世子都能到了。”

“如果僅僅是這些人,我不覺得他們能學習到什麼東西。不過如果再加上武學,張輔所建議的武學,作爲大本堂下級學校,其中每屆的佼佼者,都能進入大本堂讀書。”

“想來會很吸引人吧。”

朱祁鎮隨即又想道:“文官大抵不會願意的。”

朱祁鎮接受的是經筵教育。剛剛開始未必知道,但是時間長了,他也慢慢的行明白了,經筵教育,本來就是文臣想要影響皇帝的重要環節。

楊士奇等人,決計不會輕易放棄已經得到的利益。

“不過,還好有襄王在。”朱祁鎮心中暗道:“襄王之事,真是一個好藉口啊?”

大本堂的制度,朱祁鎮細細看來,感覺未必不是太祖留下制衡藩王的一個手段,將藩王的兒子都留在京師教育。

有質子的感覺,當然也想讓這些藩王世子教育的心向中央。

而今襄王再度擁有兵權,朱祁鎮提議讓襄王的幾個兒子,來京師上學。滿朝文武估計都贊成,襄王自己也不敢說一個“不”字。

至於其他的私貨,一點點的添加也不遲。

朱祁鎮心中有了成算。

就立即想怎麼執行。

他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太皇太后。

任何關於襄王的事情,繞過太皇太后都是不可能的。

但是怎麼說服太皇太后?

朱祁鎮一時間沒有明白,他將張輔的奏疏揣在懷裡,大步向慈寧宮之中走去了。

還沒有到慈寧宮,就聽道慈寧宮之中,人聲鼎沸,似乎有不少人都在。一時間朱祁鎮有些疑惑,太皇太后談不上好靜。但是慈寧宮之地,也不是任何人敢大聲說話的地方。

這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朱祁鎮進了慈寧宮之後,發現太皇太后不在正殿,而是後面一處角房之中。

這裡有數人擡着一口大箱子,從這裡擡了出來。一連擡了不知道多少箱子,將走道上,排成一排。

朱祁鎮好奇的問道:“這是在做什麼?”

朱祁鎮到了,這些太監見狀,立即下跪行禮,說道:“拜見陛下。”

好幾十人一起拜倒,動靜很大,自然傳到了太皇太后耳朵之中,太皇太后在房間之中,說了一聲道:“是皇帝嗎?進來吧。”

朱祁鎮說道:“孫兒,這就來。”

朱祁鎮繞過這些太監,來到了這房間之中,一眼看去,就覺得塵土飛揚。他目光一掃,立即知道,這裡是一處庫房。

裡面大大小小箱子,層層疊疊的。不知道有多少個。

太皇太后在襄王的攙扶之下,站在房間之中。

朱祁鎮進來,襄王正向行禮。朱祁鎮連忙攔住,說道:“私下了,就不必多禮了。”朱祁鎮幾步來到太皇太后右邊,作勢攙扶住太皇太后。說道:“娘娘,這是-------”

太皇太后站在中間,襄王與朱祁鎮一個左邊,一個右邊攙扶着,老人家一時間有些開心,說道:“這些都是我這麼多年攢下來的體己錢,還有嫁妝。大概有十幾萬兩吧,不過,皇帝這沒有你的份,都是你王叔的。”

朱祁鎮聽了,笑道:“娘娘說笑了,您的東西,您想給誰,就給誰?孫兒怎麼會要?”

太皇太后說道:“將你王叔封到麓川,是你的意思,今後,朝廷在雲南就省事多了,宮中是不是該給你王叔一分體己錢?”

朱祁鎮一聽,就知道這血不能不出。他想了想,說道:“娘娘,說的是,宮中就出十萬兩吧。”

太皇太后聽了,撇了一眼朱祁鎮。

朱祁鎮滿臉苦笑,卻咬牙不肯多出了。

不是朱祁鎮貪財,而是朱祁鎮作爲準備打仗的人。財政上的準備,自然是越多越好了。三千二百萬兩,雖然不少。但是朱祁鎮看過當初北伐的賬冊,真是取之盡珠璣,用之如泥沙,打仗從來是無底洞,多少錢從來不夠。

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