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

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

軍權乃是皇帝的腰桿子。

文臣或許沒有篡位的想法。但其實也不一定。

要知道王莽篡位之前,也是大名鼎鼎的儒學宗師。天下敬仰。

但是結果如何?

楊榮本身沒有意思到,他這種想要天下長治久安的想法,已經觸動了朱祁鎮敏感的神經。

楊榮心中對大明皇室可以說是忠心耿耿。不僅僅是楊榮,以楊士奇爲首的大批文臣對皇室都是很忠心的。

這就形成一個誤區。

楊榮而今所言,也是發自肺腑,沒有半點虛言。

但是他這種忠心,對朱祁鎮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妨礙。

朱祁鎮決計不會讓朝廷之上,成爲文官的一言堂的。即便勳貴在與文官的爭鬥之中,力不從心。

朱祁鎮也一定會想其他辦法,扶植其他力量進入朝堂之中。

原因無他,這是一個做皇帝的本能。

而楊榮這番話,非但沒有讓朱祁鎮回心轉意,反而更加確定了與勳貴的聯合刻不容緩。順帶王驥這個人,也要在外面多待一些日子了。

兵部與五軍都督府之間的權力糾葛,需要重新理清。

朱祁鎮想明白這一點之後,再看向楊榮,心中卻有一些慚愧。

他知道,在他登基這一件事情上,雖然太皇太后沒有廢立之心,但是如果沒有楊榮聽到襄王金冊不在宗人府之後,立即聯合大臣,上書擁立。他或許也能坐上皇位,但是卻要拖一段時間了。

在太皇太后掌權的時候,很多事情上楊榮都倒向他。給了他很大的幫助。

如果可以,他也想與宣宗與楊榮一般,君臣相得。

但是道不同不相爲謀。

政治理念的對立,決定了兩人之間的立場。

只是這情分在,朱祁鎮終究不能下狠手處置楊榮,說道:“先生所言,朕已經知道了,朕回去之後,必然好好思量。”

“先生此去回鄉,路途遙遠,朕命令錦衣衛沿途護送。先生可以在家鄉多待幾日,京城之事,錦衣衛也會日日報給先生的。”

“朕在京師等着先生歸來。”

楊榮一聽了,整個人精氣神都散了不少,蒼老之意更是要滲透出皮膚。

楊榮是何等聰明之人,朱祁鎮一開口。楊榮就想起一句話:“王顧左右而言他。”這種不迴應,本身就是一種態度了。

楊榮說道:“老臣遵旨。”

朱祁鎮見楊榮如此,心中不忍心,勸慰道:“先生之計,自然大善,只是而今瓦刺咄咄逼人,乃四方用武之時,不當用於今日,朕真得好細細思量的。”

楊榮說道:“老臣知道了,只是老臣年歲已高,恐怕看不到那一日,老臣此去,山高水長,還請陛下善加珍重,楊士奇,楊溥都是老臣,人品端莊,爲人老練,遇事不決,可問他們,他們定然能爲陛下解惑。”

“宮中府中具爲一體,陛下既然已經親政,權位不可假於他人。王振雖然爲陛下親信,然陛下也爲王振思量長遠。”

“今日讓王振收斂一分,卻是爲了來日君臣善始善終之道。”

“廠衛乃陛下之耳目,耳目清明,則天下無事可瞞過陛下,此廠衛之功也,然耳目就是耳目,不是手足,朝中諸事,還是不宜讓廠衛參與太深。”

楊榮似乎有一種預感,此一去不知道能不能回來。

因爲朱祁鎮的態度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皇帝對他雖然有情分,但是對他的政治態度卻不持肯定。楊榮有一種心灰意冷之感。他本身功名之心盛過楊士奇,也自持自己在皇帝心中的聖眷,也要勝過楊士奇。

之前一直想等皇帝親政之後,藉助皇帝之力,越過楊士奇自己成爲首輔。

此刻皇帝態度的改變,他又即將離開權力中心數月。要知道權力與自然界一樣,厭惡真空。

放下權力容易,想要再拿起來,卻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甚至根本拿不回來了。

楊榮年紀也大了,心中自然也有了求去之念。

所以,臨行的時候,索性什麼話都說了出來。

旁邊王振聽的呼吸都急促起來,卻不敢多說一句話。

畢竟王振與楊榮相比,簡直是小輩之中的小輩,對楊榮,朱祁鎮都不敢大意,王振又算什麼東西。

甚至當初開海的時候,如果是楊榮力主殺王振,王振而今的首級,能不能保全,還在兩可之間的。

王振此刻心中雖然有滿腹牢騷,但是不敢多說一句話,臉色也敢多給一個。

朱祁鎮躬身說道:“學生受教。”

說實話,朱祁鎮在這幾年之中,對東廠與錦衣衛的掌控力度大增,最起碼除卻東廠,錦衣衛的頭目,王振,馬順,金英之外,朱祁鎮對下面的錦衣衛的千戶,鎮撫,東廠的各大襠頭,都是比較瞭解了。

也都見過面訓過話。

不敢說都瞭如指掌,但是他朱祁鎮現在有信心,他一口氣,將王振,馬順,金英這一批人給換一個遍,東廠與錦衣衛還在掌控之中。

錦衣衛與東廠成爲朱祁鎮的基本盤之一,所以朱祁鎮對錦衣衛東廠自然是重用了一些。

所以朱祁鎮想調查什麼。要知道什麼?都是錦衣衛與東廠去辦的。

從宣德十年以來,到而今東廠與錦衣衛的勢力急劇膨脹。特別是在對外情報之上,瓦刺,朝鮮,哈密,安南,日本,南洋,各方都建立起檔案。

不敢說,有多全面,但是對各地的情況,再也不是一片空白。

這些事情,楊榮是看在眼裡的。

作爲文臣的本能,他對廠衛的擴張其實心中憂慮的。

但是之前,他卻不能說。

原因很簡單,楊榮看得明白,朝廷大權都在太皇太后手中,皇帝手中如果一點力量都沒有,如果真出了什麼事情,皇帝連一點反擊的能力都沒有。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也。

皇帝不敢說大權在握了。但是太皇太后已經全面推出朝政了。

這個時候,如果皇帝再寵信東廠錦衣衛,而不信朝中大臣,內外隔絕,朝廷是會出問題的。

而太皇太后權宜之計,令王振司禮監有披紅之權,而今已經到了結束的時候。

所以楊榮將這一件事情單獨拿出來說。

甚至楊榮也是知道王振那些破事的。

所謂狗改不了吃屎,太監們去了下面三寸肉,貪財都是普遍現象。王振在正統元年被敲打過之後。

倒是收斂了不少。

當然這收斂的乃是收錢的方式,滑不溜秋,讓外面抓不住把柄,不像當初那麼明目張膽了。

而不是不做這樣的事情。

朱祁鎮未必不知道這些事情,只是與王振情分,非同尋常。

而且朱祁鎮也習慣了王振在身邊。

王振對朱祁鎮的習慣瞭如指掌,王振在朱祁鎮身邊,朱祁鎮想要什麼,幾乎都不用開口說話。

王振就已經安排的妥妥當當了。

真要處置了王振,朱祁鎮一來也捨不得,二來也影響不好。

畢竟王振跟隨他自己多年,在危難之際扶持朱祁鎮,也是有功之臣。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弄得沸沸揚揚的,鬧到他面前,朱祁鎮就當看不見了。

楊榮將該說的都說了,起身向朱祁鎮行禮說道:“只要陛下親賢臣,遠小人,臣就安心了。天色不早了,老臣去也。”

朱祁鎮連忙起身幾步相送,卻見夕陽之下,楊榮身影看上去蜷縮了不少。似乎歲月早已將楊榮的脊樑骨給壓彎了。

朱祁鎮目送楊榮去了通州,這才深深看了王振一眼,說道:“走吧。回宮。”

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二章 大武學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