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

第十二章內閣與司禮監

明朝的兵部從五軍都督府的陰影之下,扛着小鋤頭,一點一點的挖牆角,從洪武后期到仁宣年間,皇帝都是默許的。

洪武年間太祖十分相信跟他起家的老兄弟。那個時候勳臣大量的參與到地方政務之中。

而大多數勳臣粗鄙不文,做事沒有章法,插手地方,干涉有司。草菅人命。太祖皇帝多次警告,但是都沒有效果。自然嚴厲處置。

最終釀成了藍玉案。

自從藍玉案之後,太祖皇帝其實就已經開始轉向支撐文治了,兵部開始分五軍都督府的權力,只是那個時候,大將很多,即便是藍玉案之後,軍方還有盛庸,平安,徐輝祖等等大將。

兵部即便有皇帝暗示,也不敢大張旗鼓。

太宗上位,靖難勳貴一時滿朝。

兵部自然是小心做人。

但是到了太宗北伐,仁宗監國,他就親近文臣,文臣的力量才一點點的上升。太宗本人也意思到一點,對五軍都督府的打壓,也是有意無意的進行着。

到了仁宗上位之後。形成了仁宣輔政集團。

夏元吉,蹇義,黃淮,三楊,都是這其中的人物,他們的努力之下,大明才向文治快速前進。

如果而今恢復了勳臣管部,這簡直是對洪武以來大部分文臣的努力的背叛,楊士奇努力半輩子的政治成果的丟棄。

楊士奇寧可就此還鄉,也不願意接受。

反正他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又能活幾年。皇帝也要尊老。即便不合皇帝的心思,皇帝又能怎麼樣啊?

朱祁鎮第一次見到了楊士奇鬚髮皆張,義正言辭。寸步不讓,幾乎唾沫都噴到朱祁鎮的臉上,說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朱祁鎮明知道,楊士奇垂垂老矣,什麼也做不了,但是在楊士奇如此情況之下,居然心中有一絲害怕。

果然,老虎老了也是老虎。

朱祁鎮只能妥協。說道:“既然先生如此說,那麼兵部就劃給先生負責。五軍都督府與之前一樣吧。”

朱祁鎮也給了張輔一個臺階。五軍都督府之前也是將奏摺分到通政司,然後分到內閣,而今也是一樣,只是沒有名分而已。

隨即楊溥領了吏部。

吏部事關重大,而王直之前也是吏部尚書,如果讓王直管吏部,王直的實力就大增了,這是楊溥所部想看到的。

楊溥資格老,他一開口,朱祁鎮也沒有不答應的。

王直,曹鼐,馬愉三人還剩下,戶部,工部,刑部。

朱祁鎮親點道:“那麼王直就擔任戶部,曹鼐擔任工部,馬愉擔任刑部吧。”

楊士奇說道:“陛下英明。”

楊士奇這一句話,也不全是拍馬屁。

wωω⊕ ttκд n⊕ ¢ ○

因爲朱祁鎮的處置也是恰當好處。

戶部掌握天下財權,是剩下這三個部之中,權力最大的,王直資格老,而且之前楊溥奪了吏部,也稍稍吃虧,自然要給予補償。

至於工部,尋常時節的工部,是六部之中權力最小的。

但是這是什麼時候,北京城中在大興土木,整個北直隸都在勞師動衆。征伐的民夫已經有幾十萬人之多了。

這個時候工部的權力之大,幾乎不減吏部與戶部了。

而且曹鼐也是河北人。

這是在建設他的家鄉,曹鼐只會比尋常人更上心。

至於馬愉也沒有經歷地方,不過聽楊士奇的描述,卻也是一位君子,他在刑部之上,想來很多冤家錯案就能減少了。

這也算是得人而用。

朱祁鎮也在奏摺流程之上進行了一些修改。

之前內閣的處理流程,其實就是天下所有的奏摺都發到通政司,通政司發往司禮監,司禮監轉給皇帝,皇帝看過之後,發到內閣,內閣將皇帝的旨意形成具體的文書,或者對皇帝沒有旨意的奏摺,進行批閱,貼黃附在奏摺上,然後轉給皇帝批閱。

皇帝批准之後,再次形成文書,用印,就是聖旨下發。

但是皇帝不可能將這麼多奏摺都處理了,所以很多從司禮監到內閣的奏摺,皇帝是沒有看過的。只是在司禮監過了一手。就來到內閣,而內閣貼黃之後,再還給司禮監,皇帝纔看。

朱祁鎮很多時候都看着後者。

唯獨內閣有單獨上奏的權力,不通過通政司,直接向皇帝上書。

朱祁鎮直接令司禮監分流奏疏,將奏疏之中分爲輕重緩急,將其中危急與重要的奏摺,直接轉給乾清宮。

朱祁鎮親自批閱,同時轉過去的,還有奏摺的目錄節略,與副本。

如此一來,朱祁鎮工作量就大大減少了。他處理過危急與重要的奏疏之後,可以翻看奏摺目錄與內容節要。

如果覺得那些太重要,可以直接找出正本來,細細批閱。

至於副本,卻要轉給內閣。讓內閣貼黃之後。經過司禮監審閱之後,直接發出去。

當然了,朱祁鎮挑出來的奏摺,如果朱祁鎮有處理意見,內閣就要遵循朱祁鎮的意見來。如果朱祁鎮一時間不知道怎麼處理,要麼下內閣六部商議,要麼就召開御前會議,羣議之。

這些大事的決策內閣一時間也管不了的。

這就是朱祁鎮所想,與其眉毛頭髮一把抓,好不如提攜綱領,只處理主要事務,只要天下大勢在手中,一些小事即便有失誤,也無所謂了。

大明底子好,有修改的空間。

這樣情況下,內閣與司禮監的權力都大大增加,特別是司禮監掌握重要的三項權力,奏摺的分發分級的權力,書寫節略的權力,與審覈內閣處理方案的權力。

王振的權力大增。

楊士奇一聽朱祁鎮的說法,就知道有這樣的後果。但是對這個內閣的利好消息,楊士奇很難說出反對的話。

畢竟,如此一來內閣首輔就真有幾分丞相的地位。

很多文書根本不用經過皇帝過目,就讓內閣處置了。楊士奇最後還是沉默了,說道:“臣遵旨。”

朱祁鎮這才鬆了一口氣。

這一場意義重大的御前會議,纔算是結束了。

朱祁鎮出了文淵閣,只覺得有些累了,不想走了,叫來了步攆,坐了上去,對一邊的王振說道:“王大伴,今後你不用在朕身邊伺候了。”

王振一聽,大吃一驚說道:“皇爺不要奴婢了。”

朱祁鎮說道:“怎麼會?只是司禮監如此重要,放在別人手中,朕不放心,只有大伴去給朕守住司禮監。”

“至於身邊伺候這些小事,誰來不行?”

王振的政治智慧不如內閣那幾位,對於那幾位,朱祁鎮不用多說,只要開一個頭,下面的東西都立即猜了出來。

但是王振卻不一樣了,他此刻才隱隱約約悟到,這樣一來司禮監的權力會很大,但是具體是怎麼樣一個大法,一時間卻沒在揣摩透。

王振對於如此大權,既是興奮,又是擔心,問道:“奴婢該怎麼辦?”

朱祁鎮說道:“這也好辦,你只要朕一條心,沒有私心就足夠了。”

比如奏摺的分級分派,節略的書寫,審覈內閣貼黃,其中貓膩非常多,很簡單,這個關係到有些事情能不能會不會讓皇帝知道。

這直接影響到了朱祁鎮對朝廷正規渠道消息掌控。

即便朱祁鎮有東廠錦衣衛,但是大明最大的消息來源,還是大明官場,遍佈天下大明官員。

王振一聽,立即說道:“聽陛下這麼一說,奴婢就放心了,奴婢沒有別的本事,就是對陛下忠心耿耿,一點私心就沒有。”

王振此刻以爲這一點要求很簡單,但是後來才知道,越簡單的要求,越是難以做到。

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