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

第五十九章滹沱河道知多少

張經很快就絕望了。

黃河故道就有很多很多,但是張經覺得黃河故道再多,也不是上滹沱河故道。

滹沱河上游在羣山之中,河道還算是基本穩定,但是過了河北蒿縣之後,就開始自由奔放起來了。

以蒿縣爲定點,北到白洋澱,南到大陸澤,東到滏陽河,這廣大的區域,沒有地方不會滹沱河到此一遊。

甚至滹沱河還不是一遊,甚至兩遊三遊。

滹沱河河水可以分成數股,並駕齊驅,浩浩蕩蕩的。

理解了滹沱河的善變無常,也就立即了楊老丈口中的地契沒有鳥用的意思。

一場洪水過後,地面上所有的東西都被清零了。什麼地界啊,都變成一踏糊塗,誰能分的清楚。

所以,說不清楚的時候,就要用拳頭來說話了。

甚至明代南方人對北方人有一些感覺,覺得北方人很奇怪,不務生產,不治產業,不思積蓄。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怎麼生產,怎麼只產業,怎麼積蓄?

張經在全面勘察了滹沱河的情況之後,當時就懵了。

在外面坐了一夜,根本不知道從何處下手。看在天上漫天銀河,來回踱步。終於決定,不管滹沱河新道舊道,挑選一條工期最短,蓄洪量最大的河道。

乘着這個時候,先修建出來。等滹沱河大水來了之後,不至於旁溢。

張經想來想去,終於決定,修建由蒿縣向南到寧晉縣入大陸澤這一條河道。

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工期短,因爲這一條原來就有舊道,當然了舊道是很久以前了,沒有人平做農田,只有一道溝壑。可以以這個舊道爲根基,擴建就好了。

而且河道段,大抵一百二十里。

徵召民夫,兩縣民夫一起動手,幾個月就能挖出來了。

第二就是大陸澤了。

大陸澤蓄水量大,不至於讓滹沱河水流入就出什麼大問題。

其實又一條更加短,那就是直接讓滹沱河向北,接入磁河之中,一起匯入白洋澱。

只是白洋澱,大清河,三角澱這一片,乃是四方水流彙集之地,什麼易水,拒馬河,沙河,等等,在沒有改道之前,盧溝河也是其中一條。

張經擔心倒是給於謙增加負擔。

張經一旦下定決心,立即召集蒿縣,與寧晉縣兩縣知縣。並知會了真定知府。並報告于謙。

終於讓真定府先行墊付錢糧,後又省裡覈算,蒿縣與寧晉縣兩縣民夫全部徵調,以一日一升糧食的價格,徵用。

大旱年頭百姓也沒有餘糧,特別是蝗蟲剛剛過去。

每一個壯丁一天一升糧食足夠一家三口吃飽了。

於是兩地百姓迅速蝟集,甚至很多外縣的人也都到了。

在張經的指揮之下,這一條河道迅速開工,其中寧晉縣曹家出力非常大。也就是大學士曹鼐家中。

曹鼐出身貧寒,但是不管當初多貧寒,而今身爲大學士自然就有地位了。不過曹鼐剛剛進入內閣。正是謹慎的時候。

自然不會做什麼出格的事情,曹家人在寧晉一般還是很低調的。但是在這一件事情曹家的高調,卻是曹鼐專門給家裡寫信的。

因爲曹鼐也是向河北士紳表態。

畢竟河北也就曹鼐這一個在官場上混的不錯的人,曹鼐還是很有威望的,他這種表態。也讓于謙做事的時候,多了不少支持。

從五月到六月一個多月間,張經幾乎都住在工地上,這一百二十里的工地,分數撥人開工,直接從這一道舊河道兩側取土,在外面夯實成爲堤壩就行了。

而這一個工程,僅僅是于謙整治河北水利的一個縮影而已。

北至潮白河,南至漳河衛河。大大小小的工程幾乎同時開工,但是整體來說,都是再做修修補補的工作。

加補舊河道,並沒有做太大的改善。

畢竟時間不多了。

北京

乾清宮之中。

此刻已經有冰塊方置,清冷的感覺,並不必空調差上多少。王振已經請朱祁鎮去西苑避暑了,畢竟西苑有三海子,煙波浩渺,對水當風,豈不比紫禁城之中痛快多了。

只是朱祁鎮哪裡有心情。

這一段時間,朱祁鎮一直問一個問題:“何日有雨?”

只是問的人不同。

問欽天監,欽天監只能含糊的說道:“按時節該有了。”

問長春觀的道人,這些全真教的徒子徒孫,也說不出來一個準信來。朱祁鎮已經派人去請江西龍虎山張天師,還有武當山的道長了。

其實朱祁鎮也知道,問他們並沒有什麼用處。、

但是朱祁鎮不得不問。

因爲,下面言官們以馬愉爲首,已經紛紛上奏,請陛下祈雨。

祈雨說簡單也很簡單,禮部就有這樣的禮儀,朱祁鎮今天也不是沒有祈過雨,不過並不是自己親自去的,而是讓英國公張輔,還有其他勳貴代替自己去。

這雖然也是常有之事。但是馬愉爲首的人,還覺得皇帝的誠意不足。請皇帝親自祈雨的奏疏不斷。

但是朱祁鎮可以糊弄別人,卻不能糊弄自己。

因爲他知道,祈雨不至,與皇帝的誠意,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朱祁鎮盼着下雨盼了好幾個月了。他不相信,自己一去祈雨就下了。

他必須做出最壞的打算。

如果祈雨了,大雨還不到怎麼辦?

說實話,直接攻擊皇帝,朱祁鎮相信大明的文官們還沒有這個膽量,但是爲皇帝找一個替罪羊,卻是可以的。

畢竟因災異罷免大臣,也是常有之事。

但是朱祁鎮卻不想動而今任何一個大臣。那麼是馬愉。

因爲大災當頭,一切以穩定爲主。不管什麼事情都要靠後。

所以朱祁鎮想來想去,想到的辦法,就是拖時間。

他並不以爲武當山,龍虎山就比京城白雲觀高明多少,但是他算算如果江西張天師,即便快馬趕過來,也要好一陣子。

能拖一時,就是一時。

正如欽天監所言,按時節快到了。

朱祁鎮不相信,地球運轉還能出問題,總不會因爲他穿越的原因,該來的氣流就不來了吧。

拖上幾日,怎麼也會下雨了。

只是距離六月下旬越來越近。

朱祁鎮懸着的心,又多了幾分夜不能寐。

原因很簡單,因爲如果六月不下雨,五月種下的種子,全部會被旱死,甚至連補種都來不及了。

秋天的收成就幾乎等於零了。

北方需要的糧食缺口,只會更多了。

這樣的情況下,縱然有一些好消息,也挽救不了朱祁鎮的心情。

比如,南京錦衣衛千戶押運的糧船已經到了天津,爲天津帶來一百多萬石糧食。于謙下令,在天津設立糧倉。

預計規劃未來的天津糧倉,將不遜色於北京糧倉。

將來北方長期儲備兩千萬石糧食,想來再有什麼災情就不用怕了

李時勉與王英溝通過,已經準備南下。再次從南京運輸一批糧食來,至於這糧食怎麼來,朱祁鎮下聖旨給周忱。

讓周忱湊集。

至於這位周青天該怎麼爲難,朱祁鎮也管不了那麼多了。他知道這其實又是多江南加賦行爲。

江南重賦或許有這樣那樣的不合理,但卻有現實需要。

朱祁鎮心思沉,這一段時間一直睡得很淺,批着奏摺昏昏沉沉之間,居然睡着了。

王振真好來稟報事情,身後小太監帶着一疊疊奏疏。王振見狀一揮手,所有人都悄無聲息,好像是腳下長了肉墊一般。將奏摺分門列類,放在旁邊的書架,長案之上。

王振輕輕一嘆,心中也好生難過。

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四章 太后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序章 我, 朱祁鎮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三章 災年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七十八章 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