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

江南重賦

在午後時分,雨總算停了。

只是天空還沒有放晴。

朱祁鎮坐着步攆來到了慈寧宮中。

一進慈寧宮之中,就發現慈寧宮中,有一點凝重的滋味。朱祁鎮一問才知道,卻是昨夜風雨來得太急。

太皇太后着涼了。

朱祁鎮大吃一驚,連忙進了內室之中。

卻見太皇太后穿着一身白色內衣,披着衣服,靠在牀頭,胡氏正端着一碗湯藥正在伺候太皇太后吃藥。

朱祁鎮立即上前說道:“奶奶有恙,何不派人叫孫兒過來。”他一邊說,一邊將胡氏手中的湯藥接過來,用勺子輕輕抿了一口。頓時覺得無法言喻的苦澀之味,在味蕾上面炸開。

朱祁鎮忍不住將眉頭皺在一起,幾乎睜不開眼睛。

朱祁鎮覺得溫度合適了,說道:“奶奶吃藥。”

太皇太后從朱祁鎮身上,似乎看出了宣宗皇帝的影子,接過朱祁鎮手中的藥碗,一引而盡,似乎根本感覺不到苦。

太皇太后放下藥碗,胡氏接了過去。太皇太后對朱祁鎮說道:“你放心,我這把老骨頭,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

朱祁鎮聽了,眼睛忍不住一紅,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宣宗皇帝雖然已經去了半年,朱祁鎮已經習慣了沒有父親的日子,但是太皇太后卻未必習慣沒有兒子的日子。

母親對兒子,與兒子對父親的感覺,誰上誰下一目瞭然。

太皇太后而今雖然是小病,僅僅是着涼而已,但是上了年紀的人,這病說來就來,說不定就去了。

特別是在這個醫療條件不大好的時代,這樣的事情,更是普通。

太皇太后之所以隱瞞自己的生病了,如果不是朱祁鎮今日過來,朱祁鎮未必會知道,都是爲了什麼,朱祁鎮又怎麼能不知道啊。

就是怕朝中聽了,起了波瀾了。

大明沒有了宣宗皇帝,如果再沒有了太皇太后,這局勢只會更加艱難。

太皇太后擔心朱祁鎮應付不過來。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朱祁鎮雖然從小不在太皇太后膝下長大,但是這一段時間,卻與太皇太后結下了深厚的感覺,這分感覺一部分是祖孫之情,一部分是師徒之情。

太皇太后雖然是女流之輩,但是朱祁鎮從她身上感受一種政治家的氣度。

天下大事,脈絡在目,如掌觀文。皇太后雖然對他極好,但是在見識氣度之上,差了太皇太后不止一個臺階。

這天下在太皇太后手中,看似什麼事情都不管,卻能讓天下平穩無事,大臣各安其位。但是讓孫氏來做,不知道弄成什麼樣子。

朱祁鎮言語之中,帶着哽咽道:“是孫兒不孝,不能讓奶奶頤養天年,反而忙與俗事。”

“乖孫已經不錯,要說不孝,卻是你父親不孝,年紀輕輕就丟下大明江山而去了。”太皇太后說起宣宗皇帝,心中也一陣痛。強忍着說道:“今天你又有什麼不解之處。”

朱祁鎮將拖欠糧稅的事情,都說了。

太皇太后聽了,輕輕一笑,說道:“我孫兒不錯,天下要害一在九邊,因爲九邊有天下雄兵。另外就在江南,因爲江南有天下錢糧。用江南錢糧,養西北勁卒,這就是本朝國策。”

“太宗皇帝遷都北京,就是爲了掌控九邊雄兵。”

“而太祖皇帝定鼎天下,卻仗了江南錢糧之助。”

“江南重賦,就是因此而起的,我如果沒有猜錯的話,天下欠賦,大部分都在江南吧。”

朱祁鎮連忙說道:“太皇太后英明。”

“不是什麼英明,江南田產十之八九入官,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江南一府可抵別處一省,特別是廣西,貴州,雲南這西窮省,與江南好一點的府縣相比都不成,貴州估計只能頂一個縣吧了。”太皇太后說道。

“有人說,之所以江南重賦,是因爲太祖皇帝懲罰江南百姓跟隨張士誠,這話根本是污衊太祖皇帝。”

“太祖皇帝最是愛民不過,洪武年間,南京百姓因從龍最早,一連滅數年錢糧。太祖皇帝何以對江南百姓另眼看待。”

“不過,江南重賦也是有原因的。”太皇太后說到這裡,微微一頓。

朱祁鎮連忙端了一杯熱茶送上前,問道:“什麼原因?”

太皇太后輕輕一抿說道:“江南富饒,人丁興旺,畝產最多,江南一畝所產,勝過中原兩倍,勝過西北三四倍之多。”

“如此,不從江南取糧,在何處取?難不成從西北取?同樣的賦稅,在江南不過是拖欠一點而已。”

“但是在西北,卻是要造反的。”

“還有就是江南重賦並非從本朝開始,本朝不過是承襲而已。”

太皇太后問道:“你可知道賈似道?”

朱祁鎮說道:“知道,賈似道是宋末宰相,是一個大奸臣,就是他亡了南宋。”

太皇太后聽了,輕輕搖頭說道:“孫兒,奸臣忠臣,是外面大臣說的,孫兒只需分能用,不能用?”

朱祁鎮若有所思說道:“這賈似道倒是能用,還是不能用?”

太皇太后說道:“賈似道時運不濟,但說起來也是能用的,他年輕的時候,鄂州之戰逼退忽必烈,就很有名臣風範。後來卻千夫所指,被認爲是亡宋的首禍。在我看來,卻是南宋朝廷走到了盡頭。”

“南宋朝廷以一隅之地,對抗蒙古三面進攻,財力枯竭,不足以養軍,這個時候賈似道提出了公田法。就是公家贖買兩浙土地爲官田。以官田所產養軍。”

朱祁鎮想想,說道:“南宋既然已經沒有財力養軍了,他那來的錢來贖買土地。”

太皇太后說道:“寶鈔。”

朱祁鎮說道:“他以什麼爲本?”

太皇太后說道:“贖買的土地。”

朱祁鎮吃驚的說道:“這不就是空手套白狼嗎?”

“空手套白狼?”太皇太后想了想說道:“倒也貼切,不過這一件事情,賈似道倒是做成了,只是他得了錢,失了人心。”

“在兩浙路有土地的都是什麼?”

“多爲達官貴人,還有一些武將的田產,兩宋從宋太祖開始就是厚養武將,削其軍權,而今權也沒有,田產也沒有了。”

“誰還爲趙官家效命。”

朱祁鎮說道:“賈似道未必不知道這個結果,只是沒有錢,前線諸軍估計先散了吧。只能先顧眼前了。”

太皇太后說道:“我兒聰慧,不過,賈似道雖然死了,這公田法卻是遺留下來了,前元將江南土地分給宗親勳貴,都是按照賈似道公田法定得稅制。而張士誠打下來之後,還有加徵。”

“太祖打下江南之後,前幾年處處征戰,需要糧草,只是稍稍減低一點,就照着收稅了。”

朱祁鎮心中暗道:“原來如此。”

行政是需要成本的。

“這事雖然不好,但也只能如此了,所以派往江南的大臣,要重之又重,多派些賢明的大臣,安撫好江南百姓。”

“你萬萬不可亂動。”

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八十章 寇深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