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

第一百二十二章周忱辦事之道

紙上得來終覺淺,很多東西,並不是能通過一張故紙看出來的。

朱祁鎮終究是要問楊溥。

而周忱的動作也很快,在戶部理事不過三五日功夫。就已經將新鹽法的草案,搞出來了。

周忱以爲政務簡的原則。省去了各種繁瑣的手續,直接廢除了鹽引。而是在鹽場直接以縣爲單位撲賣。

每三年一換。

而賣食鹽也要撲賣。

朝廷規定最低價格。也給出最高價格。

最低價格,就是朝廷從竈火收上來的價格,翻上兩倍。這個數量是周忱爲朱祁鎮保證的最低財政收入。

任何撲賣就不能低於這個價格。

至於最高價格,卻是朝廷規定各地鹽價最高價,畢竟朝廷不能不顧百姓死活。鹽是生活必須品,真要弄得百姓淡食,朝廷也沒有好處。

雖然各地商人都必須要當地縣衙作保,比如你要撲賣北京的鹽區,必須讓順天府給你開局保單,證明你這個人資產。

當然這個最高價是零售價。

還有一點,那就是周忱將原來竈戶的定額給免除了,給出了竈戶固定的價格,不再有定額。只有有鹽朝廷就收。

並建議派重臣坐鎮各地鹽場,清理各地情弊,並嚴查私鹽。

朱祁鎮看了之後,覺得極好。

看起來鹽商必須出兩次價,一次乃是某地賣鹽資格,然後就是食鹽本身。

確定了食鹽收購價,想來竈火併不會無償生產。都以撲賣,想來大規模壓低了食鹽的利潤,將這些利潤都歸到了朝廷手中。

而且並不複雜。因爲朱祁鎮也明白,太過複雜的計劃,以大明官員的執行能力,恐怕也執行不下去。

甚至朱祁鎮都一種將撲賣改爲定價的想法。

因爲他當心,這種撲賣,也就是類似現代拍賣的辦法,會產生情弊。

但是朱祁鎮想了想,因爲他太需要錢了。心中暗道:“姑且行之,等將來出了事,再改也不遲。”

想來任何新法,在執行之前。一般來說,是不會出什麼問題的。暫且就這麼辦吧。

朱祁鎮就請楊溥過來,讓他看周忱的題本。

楊溥拿過來一看,說道:“陛下欲廢開中法乎?”

朱祁鎮將周忱的說辭一五一十的說了,說道:“朕也想過,開中之法,雖然有利,但是而今馳道之利,勝過開中,朕意等河北大工完工之後,就修建從北京出居庸關到宣府,通大同房的馳道。”

楊溥說道:“燕山難越,可不比門頭溝到京師,從京師到通州這麼平緩,老臣數次隨駕過居庸關,而今依然覺得山道難行,馳道可否翻越大山?臣以爲此事,還是從長計議的好。”

朱祁鎮沉吟片刻,說道:“不管如何,這馳道總是要修的。朝廷不管有多少糧食,在九邊糧食總是不足,這事情一定要解決的。”

張家口而今還是宣府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落。

朱祁鎮所言這一條路線,其實就與北京到張家口的路線,有相當部分的重合。

所以楊溥的擔心,並非不是沒有道理的。

畢竟詹天佑修張家口鐵路的人字路口的故事,就說明了,在動力不發達的情況之下,火車翻越都有技術問題,更不要說這種簡單的馳道了。

說實話,朱祁鎮對於馳道能不能翻越山體,心中也是沒底的。

但是兩相其害取其輕。

如果僅僅是一兩個山口難以翻越,大不了換馬車,或者換獨輪車翻越就行了。

畢竟這都是通過大軍的路線,決計不可能連獨輪車都不能過,擔心的不過是坡度問題。大明又不是沒有火藥,能炸開就炸開,炸不開,就換車。

反正大運河還有船閘層層擡高,才能過山東。

這一點麻煩,比之前一路人抗馬馱,要簡單多了。

楊溥的見識其實也不差。從楊士奇到楊溥其實都並沒有竭力阻止朱祁鎮的馳道計劃。他們都能看出其中利弊。

只是楊士奇不喜歡有劇烈的變化,想將徐徐圖之。

其實就楊溥本意來說,他也不想這樣一件事情趕着一件事情,畢竟老人都希望能穩一點。但是楊溥是怎麼打敗了楊士奇的,就是找準了楊士奇與朱祁鎮彼此的矛盾中心。

一個急一個緩。

楊溥還想坐穩這個位置,就不能重蹈楊士奇的覆轍。他心中暗道:“罷罷,陛下之意,無人能擋,此事由我做,要比別人做好。”說道:“既然如此,臣還是要緩一緩的,除非戶部願意爲九邊額外撥糧。”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此事讓周忱來說吧,朕想知道是,先生對周忱的新鹽法有什麼看法?”

楊溥看了之後,說道:“周忱還是如之前滑不溜秋。”

朱祁鎮說道:“此話怎講?”

楊溥說道:“周忱之法,可以爲朝廷帶來大量鹽稅,自然不用多說了。只是如此一來,臣以爲兩三年之後,鹽業再也沒有一個家產在千兩之下的小鹽商了。”

朱祁鎮聽了,再看看裡面的條文,一時間似乎有所悟,但是一時間揣摩不清楚。

楊溥說道:“陛下,鹽稅之所以衰落至今,其實也是因爲大量勳貴進入這個行當,導致鹽引濫發。小民苦不堪言,而今以縣撲買,所買者,比定能與官府有關係,周忱其實是知道,他砸了很多人的飯碗。”

“那些小鹽商的報復並不怕,但是京中勳貴的報復,卻是周忱也不敢承擔的,故而以周忱之策行之,臣以爲今後北方各省行鹽都是有背景的。如此撲賣,如何能賣上價啊。”

“朝廷的鹽稅,前數年或許很高,後面就恢復正常了。”

朱祁鎮聽了楊溥所言,心中微微一嘆,他想到了後面大量的利益羣體,比如文官,比如藩王。想來今後,想知道誰家是某縣第一豪強,只需看一下,這縣裡是誰賣鹽就行了。

只是這個局面該怎麼解開。

朱祁鎮起身踱步,但是想來想去,還是沒有想到什麼辦法。但是看向楊溥,楊溥嘆息一聲,說道:“老臣倒是有辦法,只是陛下真想做嗎?如此一來,這鹽法鬧出的風波,也就不大了。”

朱祁鎮心中暗道:“周忱是一個能辦事的人。”

他心中雖然不大舒服,但也知道周忱其實將大鹽商的肉,填給各方勢力。勳貴,藩王,士紳,外戚。

而今聽了新鹽法,所想的定然不是反對。特別那些手中有鹽引的人家。他們所想,大概是怎麼搞定當地的食鹽專賣權。

這樣一來,反對的人就少了不少。

周忱一邊自己不至於得罪人,又解決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朝廷增收問題,第二個就是竈戶的生計問題。

朱祁鎮真要將這件事情給堵死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反對。他想清楚這一點,輕輕一嘆,說道:“還是先生看得明白。”

楊溥說道:“陛下當務之急,並非是這鹽法如何,畢竟周忱爲人如何,臣不去評價,但是他辦事一等一的幹才。他的辦法,即便是老臣也挑不出錯來。”

“只是有一件事情,卻要立即去做了。”

朱祁鎮說道:“卻不知道是什麼事情?”

楊溥聲音有一點發冷,說道:“打掃一下場地,還讓周尚書好生做事,他爲人太過圓滑,下不了死手,但是對於國之蛀蟲,就由老臣代爲處置,想來還能爲朝廷弄一些罰髒銀。”

朱祁鎮一聽就明白。

說實話,很多鹽商富可敵國,但是他們銀子是怎麼來的,那是真經不起查的。

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四十章 輿情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六章 新天子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