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

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

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

這是一個很無解的問題。

如果按大明這個時候最低糧價,一兩銀子可以賣四石糧食,一石糧食九十二公斤,也就是三百六十八公斤。

淘寶上二十五千克麪粉一百元上下。我抹去零頭,四捨五入,也不過是一千五百元。

即便忽略了,精糧與粗糧,大明的糧價也不是長期維持在在二百五十文一石的水平上。這個估計也是相當不靠譜的。

別的不說,在很多明代的記錄之中,一個僕役不過幾兩銀子而已。很多百姓娶妻有兩三兩銀子就足夠了。北京的四合院也不過幾十兩銀子而已。已經有人抱怨,房價騰空,居大不易了。

所以白銀的價值還是非常高的,特別是在海外白銀還沒有大量流入之前,價值更高。到了明末才一路貶值。

所謂萬貫家財,算起來是銅錢,如果換算成白銀,也不過是萬兩,甚至還不足。

大明赤貧的百姓,很多人都沒有見過白銀,至於將一千枚銀幣掛起來的做法,不管是多土豪也不會做的。

周忱做恍然大悟狀,說道:“聖明不過陛下。臣這就去改。”

朱祁鎮說道:“既然如此,這兩淮的白銀送到京師,就在由戶部負責鑄造成銀幣,今後大明皆用銀幣,暫且可以用銀。將來再說吧。”

周忱說道:“是。”

朱祁鎮說道:“從今之後,寶鈔朝廷不再發行,摺合給百官的寶鈔,全部放銀幣。此爲定製。”

周忱說道:“臣代京城百官叩謝陛下。”

朱祁鎮說道:“這些年苦了百官了。這事情朕也知道,只是朝廷而今財政困難,今日得了這一筆橫財,纔敢如此,務必讓百官知曉朝廷苦衷。”

楊溥心中暗道:“如此一來,滿朝上下,敢說鹽商一句好話,都會被羣起而攻之了。陛下輕重拿捏十分合適。”

大明俸祿微薄,這一件事情,似乎被傳爲真理了。但是總體來說,太祖皇帝也不是那一種一定要餓死百官的皇帝。

他非常務實。

百官中最小的官吏九品,乃至於不入流,在他的安排之下,其實也足夠養家的。當然了,不高也是事實。

但是大明官員的俸祿,是怎麼樣一步步到了絕對不夠用的地步。

首先,就是寶鈔。

就好像是朝廷用擦屁股都嫌硬的寶鈔向竈戶收購鹽一樣,朝廷也用這東西代替了官員一部分俸祿,據說一陣子是全部代替的,後來寶鈔不值錢了,變成了一部分寶鈔,其餘的錢糧。

而正統年間,就是這個局面。

但是寶鈔乃是大明法定貨幣,即便全天下都知道寶鈔不能用了,但是朝廷決策上寶鈔依舊是錢,哪怕民間一兩百貫寶鈔只能換幾百銅板,但是在朝廷計算之中,一貫寶鈔就是一千銅錢。

這種情況下,大明官員本來不高的俸祿硬生生被打了折扣。

至於後來官員排場越來越大,開銷大增,白銀大量流入,連白銀都不值錢了,物價騰高,洪武年間定下的規格,能適應得了,纔是怪事。

所以,朱祁鎮這個命令,一方面固然是想讓寶鈔冷處理,朝廷不說廢,但是從此朝廷不再用,不出數年,這寶鈔就會推出流通領域。

其實而今也差不多全部退出了。

另外一個方面,也是爲百官,特別是京官一次普遍性的加薪。

宣宗皇帝在的時候,就意思到百官尤其是京官俸祿太少,畢竟地方官還有一些外快,但是京官沒有的。

宣宗皇帝當時也想過加薪。但是最後不敢輕易改變祖制,不過,宣宗皇帝的做法,是不加工資,加獎金。

於是乎,朝廷過節,朝廷發獎金,打勝仗,朝廷發獎金,乃是太子降生,朝廷發獎金。

有時候大筆一揮,就是這些京官一年的俸祿。

宣宗駕崩之後,太皇太后是比較摳門的。之前愉快發獎金的日子,就此遠去了。

但是這問題依然存在。

在祖制上,朱祁鎮也不敢輕易動手,也就學着宣宗皇帝,打補丁而已。寶鈔換爲銀子。也不過是恢復到了洪武年間的水平。

總體來說,從洪武到正統年間,大明是一步步恢復過來了,各種基礎物價是一路走低的。所以,朱祁鎮估計如果將寶鈔全部換成銀子,大明官員的購買力,應該比洪武年間要寬裕一點。

這一次調整之後,今後很長一段時間,朱祁鎮就不準備動了。

楊溥說道:“陛下有意鑄錢,只是有一件事情,卻要處理好,就是如果這鑄錢之事,全部給了戶部,那麼工部寶泉局,該如何是好?”

朱祁鎮一聽這纔想起來。大明有兩個鑄幣機構,一個工部寶泉局,一個戶部寶源局,其實他們兩個衙門負責的事情,都一樣,乃是鑄錢。

朱祁鎮說道:“今後工部就負責銅錢,戶部負責銀錢,兩者各不打擾,還有首輔,民間私錢之事,卻也要好好處置。”

說實話,朱祁鎮面對鹽商一千多萬兩銀子,眼睛都有一些發紅了。他深刻的做了檢討,那就是大明朝廷雖然沒有銀子。

但是並不代表民間沒有銀子。

只要朝廷對民間加強控制,這源源不斷的錢就過來了。

本質上,這一次鹽法變革,就是一場國進民退。

而朱祁鎮關注鑄錢,自然也讓錦衣衛做了一番調查,結果錦衣衛一口氣呈上來,不知道多少個版本的正統通寶。

朱祁鎮立即對這種敢作鑄私錢的人另眼相看了。自然想在這上面下刀。

楊溥說道:“陛下,這鑄私錢一事,朝廷向來是不管的,而且鑄私錢,不比私鹽,私鹽之事,只需拿住鹽場,就能做到首尾,一舉擒獲即可,但是私錢卻遍佈天下,隱於深山之中,實在是不好捉拿。”

“而且天下頻興大案,天下人如何看陛下?”

朱祁鎮聽了,說道:“先生之意,朕明白了,不過今日下詔,重申禁鑄私錢之令,重則論死。”

楊溥說的其實是兩件事情,一個是行政成本。

這一次兩淮鹽案,之所以這麼輕鬆,就是因爲販賣私鹽,不可能不與政府勾結,否則他們的私鹽哪裡來的。

但是鑄錢就不一樣了。

不管是私自開礦,還是用銅器鑄錢,從來不是什麼高科技,他們私下做來,又有誰能知道?

如果滿天下的追查,且不說派出多少人手,即便派出人手之後,就能查清楚,要知道在各地敢鑄私錢的,都是一等一的坐地虎。

就是二十一世紀,不是還有人敢弄央視的記者,而山高皇帝遠的地方,即便是錦衣衛,又是老幾

直接殺了埋進深山之中,又有誰知道啊?

即便朝廷追查下來,他們未必不敢佔山爲王當土匪。

要知道,本朝剿滅的土匪,有很多都是傳承數百年,所以這土匪窩傳承比皇帝時間都長的,也不是沒有的。

即便正統年間的大明國力強盛,也是不可能禁絕土匪的。

第二,就是朱祁鎮在民間的聲譽。

畢竟百姓也好,士林也好,喜歡都是仁君,君不見宋仁宗在西夏上面打得多慘,但是即便現在大家都還是很喜歡宋仁宗的。就是現在大家也都是喜歡一個仁慈的領導,而不是鐵腕的。

如果朱祁鎮一個大案接着一個大案的來,怎麼看都不是仁君的作派。

這種聲譽上的損失,看似不重要,但是在很多時候,還是很重要的,畢竟百姓是接觸不到皇帝的,他們能聽到的都是名聲而已。

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九十章 貝琳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