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

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

也先敢這麼賴皮,是料準了大明不會與瓦刺翻臉。

朱祁鎮不知道也先是怎麼料中了。

但是朱祁鎮的確不敢這個時候與瓦刺大戰。鹽稅,河北水利,這些事情都在進行之中。絕不是輕易中斷的。

瓦刺而今帶甲數十萬,即便內部或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也是一個大國。朝廷在軍事上頹敗之像,這幾年雖然也竭力彌補了。

但是朱祁鎮也不相信,與瓦刺一戰,能在一年之內,速戰速決。

所以,戰不可輕開。

即便朱祁鎮想做,想來朝中大臣也不會答應的。

張輔的意見之前,已經說過了,不贊成大舉出塞。至於楊溥的心思,朱祁鎮也大抵能夠掌握。不會允許朱祁鎮再開邊事。

如此一來,即便禮部將這一件事情報上來,又有什麼辦法?

外交手段,胡濙已經將瓦刺使者阿赤都當成狗腿子訓了,但是這個回回商人出身的使臣,頗有唾面自乾的風範。

朱祁鎮難道將阿赤都叫過來再罵一遍。有用嗎?

至於在馬價上下功夫,一來朝廷丟不起這個臉面。畢竟來朝貢的不僅僅是瓦刺,奴兒干都司各部落,關西七衛。兀良哈三衛。不是瓦刺一家的事情。

而且朝貢的利益,對大明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大明朝廷不在乎那一點錢,但是瓦刺就不一樣了。

瓦刺也先寧可派人卑躬屈膝稱臣納貢,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爲這個利益。

朝廷動了,幾乎就是動了瓦刺的命-根子。瓦刺會有什麼樣的舉動,朱祁鎮很難判斷。

朱祁鎮思來想去,長嘆一聲,心中暗道:“我不如也先。”

朱祁鎮不想承認,但是不得不承認,在軍事上面,他並不如也先自信。

說起來也先上位還在朱祁鎮之後。但是也先卻不能說是少年君主了。也先出生於永樂五年,而今正是年富力強之時。跟隨父親脫歡征戰各方就不說了。單單是他上位之後,合縱連橫之餘,也不乏領兵出戰。

所以,就也先來說,他的前半生是跟隨父親征戰,與阿魯臺打,與大明打,與阿察臺打。一路打過來的老將,他並不擔心與大明交戰。

甚至戰爭對他來說,是最熟悉的解決方案。

但是朱祁鎮卻不一樣了。

即便是朱祁鎮兩世爲人,但不過前世還是今生,都是生活在一個相對和平的年代之中。其實縱然朱祁鎮可以舉出一個個不利於開戰的原因。

但是更多時候,這種決策更考驗一個人的信念與意志力。

縱然大明正專注於內政,但是並不意味着大明軍隊真不能打。

以張輔爲首靖難老將,以孟瑛爲首,朱祁鎮親手提拔的正統新貴,大明三百多個衛所,即便爛也不可能一下子爛完。正要打,拉出幾十萬大軍,未必不能。瓦刺實力雄厚,但是北京包圍戰之中,面對于謙重新組織的十萬京軍,也不過爾爾。

真要下定決心,瓦刺他會與朝廷死磕嗎?

但是朱祁鎮想來想去,最後在禮部的摺子上用毛筆蘸了硃砂,正楷寫道:“知道了。”

這三個字,刺目的紅,讓朱祁鎮感覺整個心被刺痛了。

朱祁鎮對身邊的太監說道:“宣,英國公,成國公,保定侯,豐城侯,在武英殿議事。”

面對朱祁鎮緊急召見。

兩公兩侯有些不知所措。

當然英國公與保定侯與朱祁鎮接觸的時間比較長,對朱祁鎮還是很瞭解的,心中還是有底的。

成國公見英國公鎮定,他也鎮定下來。唯有豐城侯有些擔心。

豐城侯李賢也是靖難功臣的第二代。

他的父親乃是豐城侯李彬,永樂二十年病死交趾之後襲爵。跟隨太宗,宣宗打過仗。說起來,宣宗對他還是比較信任的。

否則他也不會坐鎮南京這麼多年。

但是這也是他擔心的問題所在,一朝天子一朝臣。

而今已經不是宣宗朝了,連太皇太后的親信也從朝廷之中退下來了。他被魏國公從南京替代回京,他前腳回京,後腳就有兩淮大案,牽連一個尚書,一個伯爵,至於大明六個鹽運司幾乎有一個是一個,都脫不了關係,牽連進去的官員不下百餘人。再加上犯私鹽論死的。

這一場大案,最少有一千多人,都排在秋後等待問斬。

李賢心中自然滿懷忐忑,擔心陛下是不是對他有意見,甚至懷疑他與這大案有關係。畢竟在大案之前,先換了他。這個舉動太值得人玩味了。

所以李賢心中滿懷忐忑。雖然竭力鎮定下來。但是額頭還有一絲絲汗水流下來。

不知道是天氣太熱,還是心中不能靜下來。

“陛下駕到。”一個太監扯着喉嚨喊道。

這聲音還沒有落,朱祁鎮就大步流星一般走了進來,四人紛紛見禮,朱祁鎮一揮手說道:“起來吧。”

朱祁鎮眼睛一掃。心中一絲憂慮,暗道:“我憑藉一羣將二代,能打贏瓦刺嗎?”他很快將這個想法按下來了。

原因很簡單,這個體制問題,是大明根基之中,決計不可輕易動的。

即便朱祁鎮心中擔心,但也只能依靠他們了。

朱祁鎮說道:“今天議一下瓦刺的事情。”朱祁鎮一揮手,將關於瓦刺使團的奏疏副本遞給了他們。

人手一份。

朱祁鎮坐在御座之上,一巴掌拍在一個迎手上面,說道:“也先,是輕朕。知道朕不會瓦刺撕破臉。但是朕卻不得不忍下來了。”

張輔立即起身行禮說道:“臣等該死。”

張輔帶頭,其餘三個人立即行禮,口中說着同樣的話。說道:“臣等該死。”

所謂主辱臣死,朱祁鎮覺的自己被侮辱了,下面大臣不管心中怎麼想的,都必須口中這樣說。

朱祁鎮說道:“平身,朕知道,這不管諸位之事,乃是小不忍則亂大謀。只是朕覺得也是要還瓦刺顏色。”

“但是該怎麼還以顏色?”

張輔沉吟一會兒,說道:“陛下,臣以爲該曉諭各鎮大將,督促防秋巡邊。”

其實張輔說的這麼多話,其實不過是邊境的常規舉動。

這些事情,長城一線的各鎮都是要做的。

防秋,就是防止韃子在秋天南下,很多時候沿邊各鎮都會派出夜不收,在長城外面燒出一寬幾百裡黑色地帶。

讓南下韃子,沒有草料供應,自然不會南下了。至於巡邊。

並不是說,沿着長城一線巡視。

長城一線雖然是大明的駐軍一線,但是並不是大明的邊境線。最少在這個時代,還不是實質上的邊境線。

畢竟大明雖然是放空了沿邊草原,但並不意味着這一片都被別人佔據了。

這種巡邊行動,從來是在長城外一百里二百里的範圍之內,就是類似於軍事遊行。宣宗就做過這樣的事情。

但是進入正統之後,這樣的事情就少做了。

畢竟太皇太后罷一切不急之務的政治思想中,這巡邊一事,就屬於不急之務。

朱祁鎮說道:“巡邊?令楊洪帶大同萬騎,巡視大寧一線。”

張輔聽了,說道:“陛下,如此不妥吧。”

朱祁鎮自然知道,跑到大寧遠遠超出了距離長城一二百里的安全界限。但是朱祁鎮一點也不退讓,聲音微微低沉,說道:“楊洪此將,乃是國公推薦的,乃是一員智勇雙全的老將。乃是九邊諸將之中的佼佼者。”

“怎麼?朕並沒有讓他北上征討,只是讓他們出獨石堡,巡視開平,大寧舊地而已,這就辦不到嗎?”

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二十章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