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

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

思機發之死。

也敲定了這一次西征最後的勝利。

方瑛打出了漂亮一戰,但是並沒有挽回孟養的處置。

這樣的情況之下,襄王自己想要確定既定事實,那就是將孟養歸於我襄王直轄,如此一來,襄王北方就無憂了。

麓川之東,乃是雲南。朝廷直接控制區。

而西北地區的孟養一拿下來。以北方喜馬拉雅山脈與橫斷山脈相交的重重雪山,就是襄王做堅實的後背,東,西,北,三個方向無憂,就可以橫馬南下了。

但是王驥一口否決了襄王的想法。

王驥對自己的位置拿捏的很準,他並是襄王的大臣,他要的是南疆的穩定,而不是襄王的利益。

一旦襄王后顧無憂,滋生野心,將朝廷牽扯到南疆的戰事之中,這不是他的使命。

襄王見此,也只能望而嘆息了。

雖然思開番成爲了孟養宣慰使,但是在大軍撤軍的時候,孟養作爲這一代中心城市的地位也不復存在了。

思開番麾下能動用的不過千餘人,而思家殘部成爲一盤散沙。

而襄王本部人馬也不過三個衛,一萬五千戰兵。再加上麓川本地糧草支撐,襄王覺得他下次單獨動兵,人數決計不看能超過一萬的。

所以,他想將孟養地區一點點的吞進去,主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甚至要花十年時間。

即便如此,孟養善後事情,也要一段時間。

王驥召集各地土司,於孟養開會。重新劃分各地的地界,各土司有矛盾,王驥也主持公道,也做過幾樣存亡立絕之事。

王驥在大明平麓川,滅孟養的兵威之下。王驥用嫺熟的政治手腕,將這些土司揉扁捏圓。而緬甸蟒氏忽然發現,他似乎變成了衆的之矢。

緬甸在衆土司之中造出的輿論,也被王驥輕而易舉的平定下來,所有土司都相信,襄王被封到這裡,其實並不是朝廷想要吞併他們,而是襄王得罪了當今陛下。

只要他們安安分分的朝廷是不會動他們的,畢竟以大明之富看不上,他們這一點產業。

但是有一個人卻看得上,那就是失去麓川制衡的緬甸。

緬甸蟒氏想與王驥玩這些合縱聯橫之道,是以爲王驥沒有讀過戰國策,這些都是中國玩剩下的。

王驥這樣的思想主動之下,在劃界之上,明顯是屈緬甸,而將緬北一些小土司壯大了。

面對朝廷大軍,緬甸只能咽得下這一口氣。但是今後會怎麼樣,但是數年之內,孟養之盟建立起的南疆政治關係是不會崩潰的。

而襄王在參與孟養之盟後。就立即快馬加鞭,立即回京。

而比襄王先一步到京師的,乃是王驥的奏疏。

朱祁鎮先看了奏疏,心中嘆息一聲,暗道:“王驥在雲貴總督任上,的確有些屈才。”

王驥在他的奏疏之中,對緬甸日益強大的趨勢做出了判斷,並斷言緬甸的野心雖然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緬甸蟒氏的實力在,他們遲早會吞併各地土司,擁有南方。

而朝廷如果直接干涉,這勞師遠征,得不償失。

王驥用很長的文筆,來描述從麓川到孟養一路艱險,重重的山巒,連綿不斷不見天日的熱帶雨林,還有一些毒蛇蚊蟲,氣瘴時疫,等等。

朱祁鎮很明白王驥的意思,那就是王驥委婉的勸諫,想讓朱祁鎮打消對南疆的野心。

這些文字,雖然不一定不是實話,但是就好像是李白寫蜀道難一般,極盡誇張之能事。還算不上欺君。

但是如此朝廷對此沒有作爲的話,南疆各土司都不會爲朝廷所有,而且不爲朝廷所有,還是小事,畢竟說實話。大明很多文官,也看不上緬甸名義上的統治權。

王驥擔心,緬甸勢大會如麓川一般,北上侵犯雲南。

畢竟,在大明眼中雲南是邊地是窮省,但是在南疆很多土司看來,雲南就是一等一的好地方了。

王驥下面開始拍馬屁,對朱祁鎮封襄王與麓川之事,大加讚賞,甚至他說是秉承朱祁鎮之意,決定讓襄王成爲南疆各土司的盟主。用襄王牽制緬甸。

襄王弱則朝廷加以支持,如果有襄王在一日,南疆就安定一日。

如此一來,中南半島西部,包括老撾,泰國,緬甸,乃是孟加拉一部分地區,未來的模式就被王驥確定了。

孟養之盟,能維持多長時間,不好說,多則十幾年,少則五六年。在緬甸打破孟養之盟後。

就是兩強並立。無數土司各自站隊局面。

緬甸乃是傳統強國被元朝滅了一次,再次興起起來,襄王雖然根基淺薄,但是背後有大明朝。自然有一些追隨者。

而且襄王不管怎麼說,乃是朝廷親藩,朝廷一定會加以扶持的。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也就是而今雲南省變成的腹地,不再面對外圍土司的威脅,而云南境內的土司,就可以好好整頓了。

忠心朝廷的,可以派給襄王,讓他們跟着襄王打仗。畢竟很長一段時間,土司這個制度是不可能滅絕的,特別是在中南半島之上。

既然都要人當土司,何不要一些出身與雲貴的土司。

在王驥的計劃之中,有襄王在麓川,雲南整個居民都盤活了。而且最合朱祁鎮的心思,朱祁鎮不是有改土歸流之心嗎?

王驥的政策之中,就有改土歸流。

朱祁鎮不是有讓王驥穩定南疆之心嗎?

看王驥的政策之下,即便南疆有戰事,也是襄王與緬甸之間的戰爭,朝廷僅僅是一個旁觀者而已。

即便襄王危急的時候,不過時候撥些錢糧即可。

最少一二十年之間,如麓川這樣的強大的格局勢力,是不會再有了。

對於將來與瓦刺之間的戰爭,不管打成什麼樣子,都不用顧忌南疆的問題了。

王驥這種手筆,絕非尋常疆臣能夠做出來的。再加上兵部尚書柴車的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了,朱祁鎮心中更是有了將王驥從雲南調回來的心思。

但是想了想,還是放棄了。

一來,不管王驥說的天花亂墜,這還是一個藍圖,朱祁鎮不知道換了人,這個藍圖還能不能執行下去。

所以,王驥表現的越好,越應該在雲貴總督任上。

二來,前番與楊溥談兵部尚書的任命,楊溥從頭到尾都沒有說王驥什麼事情,可見楊溥其實並不希望王驥回來的。

朱祁鎮而今指望楊溥主政,自然要給楊溥一個面子。

三來,朱祁鎮還要考慮王驥的政治主張。

無他,王驥乃是楊榮的衣鉢弟子,楊榮的主張,朱祁鎮也知道了,王驥更是楊榮這個主張的執行者。

大明開國以來,王驥是第一個以文臣身份掌管帥印之人。平定西北之亂,也不能說打得不漂亮。

朱祁鎮其實一直在想楊榮的意見。

楊榮雖然去世了。但是他對朱祁鎮的政治影響力,卻越發深厚,特別是楊榮對勳貴深深的不信任,覺得他們不足以成事。

要以文官掌兵,武將作爲爪牙之臣就行了。

這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楊榮作爲宣德一朝對兵事最瞭解的人,號稱天下兵甲皆在其腹。宣宗皇帝遇見兵事第一個問的就是楊榮。

而楊榮有這樣的主張,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朱祁鎮越發瞭解下面衛所的貓膩,越發覺得楊榮的意見有正確的地方。只是朱祁鎮卻不可撇開勳貴集團了。王驥回京,恐怕讓有些人胡思亂想。

所以,王驥還是在雲貴總督任上,坐上幾年吧。

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二章 大武學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二十章 真相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