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

第六十二章楊信的失望

楊信在焦宏面前答應的擲地有聲,當他看見他麾下的兩千士卒的時候,一股失望之情涌上心來。

這兩千人,楊信大概看了。

一個個體格都不錯。雖然身高矮一些,比不上九邊大漢,但也是算是有一把力氣。還算不錯。

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些人手是從各爲衛所抽調出來。

之前根本沒有配合過。

幾乎是一盤散沙。

楊信只能將帶來的武學學生安排下去十幾個,擔任百戶千戶的職務,讓他們管起來。

至於爲什麼不將這些武學學生全部安排下去做基層軍官,卻是因爲這該死的語言問題。

楊信根本聽不懂這些人土話。

雙方交流都很成問題,還好有些人會官話,有一些人會福建話,這才勉強籌齊翻譯。

讓雙方全部混編,絕對不可能了。

救人如救火。

楊信不敢耽擱,一路西進,到了延平府,雖然見延平府已經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地方官徵集民夫,大白天關閉城門等等舉措。

但是賊軍還沒有出現。

這就是一個好消息。

隨即楊信略略休整一番,就轉爲北上。

行進百餘里,就在一處名爲南雅的地方,停了下來。安營紮寨。此地距離建寧府不過幾十里而已。

在楊信看來,已經是戰場範圍之內了。

但是楊信並沒有發現賊軍的探馬。心中頓時有一分成算了。他立即派韓青去探查敵情。

韓青一出去,就是一天一夜纔回來。

韓青回來之後,說道:“統領放心,賊人雖然有過萬之數,但是打仗沒有章法。不過在蟻附攻城而已,雲梯,盾車,少之又少。而建寧府城頭之上,有不少壯丁,我還看見幾門大炮,想來賊人一時半會兒是攻不下來的。”

楊信問道:“你判斷賊人可是發現我們了?”

韓青說道:“沒有。”

“建寧府東溪與西溪兩條溪水之北,我看了,這兩條溪水,並不是太寬敞,大軍可以涉渡。賊人對這一點防備都沒有。”

“是一個好機會,統領我做吧。”

楊信此刻也在做權衡。

他的任務是不能讓賊軍過延平府。

這一點,早已完滿完成了。

即便建寧府大敗失陷,他也有把握守住延平府。

但是他不會滿足於僅僅這一點的。所以他的選擇也就很簡單了。他說道:“傳令下去,連夜渡過溪水,攻賊人大營。”

楊信說做就做,入夜行軍,半夜就到了溪水南邊。

只是事情到了這一步,楊信也放棄了偷襲計劃。

因爲他發現一個他忽略的事實,這位第一次上戰場的名將,太高估了福建士卒了。一入夜就有不少士卒有夜盲症,即便楊信想進各種辦法,都不能奏效。

楊信已經將白天行軍的速度打了對摺,但是夜晚已經沒有完成。

楊信可不認爲,賊人真是聾子瞎子,都到了眼前,還發現不了。於是只能安營紮寨,隔着溪水與賊軍對峙。

楊信所部的突然出現。

不僅僅震動了葉留宗所部,也震動了守城的明軍。

一時間明軍歡聲雷動。

葉留宗見此,立即召集軍中負責探報之人,一連處死了好幾個,纔算是出了心頭這一口惡氣。

葉留宗軍中爲之一肅。

葉留宗召集心腹商議。

葉希八說道:“大哥,而今這建寧府就好像是一個烏龜殼。兒郎們也不知道該怎麼打,硬打下來,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的,此刻官軍援軍來的正好。我派人看了,這些援軍不過二千多人,而今我們人馬過完,還吃不掉他們嗎?”

“按我的意思,咱們乾脆過了東溪,與官軍決戰。”

陳恭善說道:“大哥,打仗的事情全聽大哥的,但是有一件事情,大哥卻要明白的,咱們雖然人馬過萬,但是糧食卻並是很充足的,耗得話,是耗不起的。”

葉留宗心中明白。

他所積攢的那一點家底,對一個人來說,是決計夠用了,但是對萬餘大軍來說,卻是杯水車薪,他雖然已經佔據數縣之地。

但是這些地方能收刮的錢糧也是有限。維持萬餘大軍,簡直連一個水花都聽不見。

所以,他在建寧城下,他堅持不了多久的。

葉留宗雖然有速戰速決之意,但是他卻沉得住氣,說道:“且等等。”

葉希八與陳恭善並不知道葉留宗要等些什麼。但是葉留宗的權威,卻是沒有人敢挑戰的。

當天夜裡,建寧府之中有一個人從城頭上,做着吊籃下城,繞行數十里纔來到了楊信。

楊信一見,居然是熟人,說道:“楊大人原來是你。”

楊恭見了楊信也是大吃一驚,說道:“楊統領,你怎麼在這裡?”

楊信說道:“我奉陛下之命來福建巡撫焦大人麾下聽令,倒是楊大人怎麼在這裡。”

楊恭說道:“此處便是鄙鄉。”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楊榮的長子。官任尚寶司丞。楊恭。

尚寶司這個機構,就是管理使用二十四枚玉璽的地方。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重要。主要工作就是爲聖旨加蓋玉璽,然後記錄登記,決計不能出錯。

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了。

想來也沒有人敢去宮中搶玉璽。

這個官職太祖皇帝定下的制度,就是要忠臣之後,也就是大明蔭官之中最大的。

而楊榮死後哀榮之一,就是蔭一子爲尚寶司丞。

楊榮死後,楊恭在家中守孝三年之後,纔去北京任職。擔任幾年之後,就卸任回家了。

畢竟這個官職,並沒有什麼進步空間,而是蔭官所去之處。楊恭如果一直霸佔着反而容易讓人嫉恨。

回家之後,楊恭上仗着楊榮的餘蔭,下靠着自己也是致仕官員,在建寧府之中,也算是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了。

只是這畢竟與楊榮在的時候,是天地之別了。

楊恭倒是很明白,自己不如父親,但也想維持楊家家門不墜,於是他積極參加地方事務,比如這一次建寧府被圍,楊恭就破家爲國,捐獻了不少錢財,還將楊家子弟全部編入民夫,登城固守。

當然了,楊家乃是大戶人家,那一個子弟身邊都是有好多家丁護衛着,危險並不多,但是資本卻撈夠了。

這一次賊亂過去,想來地方官不會不對楊家有所回報的,比如點幾個子弟當舉人。

之前楊家是不在乎多幾個舉人,少幾個舉人的。但是卻已經不是宰相門庭了。

楊恭與楊信都是在宮中當值,不敢說多熟悉,但都是見過面的。

楊信這纔想起來,故大學士楊榮的家鄉就在建寧府之中,也不多問,直接說道:“城中局勢如何?”

楊恭說道:“並不樂觀。”

如果樂觀的話楊恭就不會親自冒險出城了。

楊恭作爲地方士紳之首,與建寧府知府一併成爲守城的兩個核心。沒有必要的話,他是不會親身犯險的。

他這一次出來,是帶着使命而來。

“城中只能兩個衛士卒,前番入山剿匪已經死傷殆盡,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不堪一用,這一次能守城守到今天,全是依靠民夫百姓,還有城頭的大炮守城。”

“但是城中火藥數量不多,前番用得多了,很快就要消耗殆盡了。”

“到時候,城頭沒有火炮。只需幾個悍匪上城,全城就崩潰了,我此來就是請援軍速速入城,遲了恐怕就不用入城了。”

楊恭之所以親自出來,卻是因爲楊榮的面子大,他想借先父的面子來說服援軍將領。

只是卻是自己的熟人,楊榮的面子就不用搬出來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十五章 香港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五章 太后二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