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

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

方瑾的煩惱還沒有傳到京師,但是魏國公卻因爲京師的任命而煩惱起來了。

魏國公徐顯宗,而今二十多歲,身邊倒是有一些老臣與家將。但是從來沒有經歷過戰陣。雖然朱祁鎮怕他誤事,專門讓傳旨的錦衣衛,將事情私下裡給他說明了,他過去最大的任務,就是協調三省做戰。

不可以鄰爲壑,相互之間,宛如仇敵。

只要能配合作戰,限制葉留宗的活動範圍,將他困在羣山之中,即便一時間剿滅不了也沒什麼。

朝廷已經準備從京營調撥第二批援軍了,這一批援軍乃是郭登帶領,預計下半年大概能到戰場。

到時候,事情就可以交給郭登去做了。

他負責掌總就行了。

但是即便如此魏國公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他採納了家將的意見,兵貴神速,不管去做什麼,都要先到達戰場。

表現出勤於王事的態度。

故而魏國公匆匆點起南京營兵一萬五千人。從南京出發,繞到金華,直奔處州城下。

而此刻葉留宗在處州城下,已經圍攻了數日之久了。

就好像是葉留宗攻建寧府一般,他攻不下建寧府,也攻不下處州城,其實一個縣城一定要死守的話,葉留宗也是攻不下來的。葉留宗所部的攻城能力,並非一時半會兒,能鍛煉出來的。

只是並非葉留宗所部就沒有收穫的。

他最大的收穫,就是裹挾了不少礦丁,大軍從萬餘人一躍到兩萬之衆。

甚至見魏國公所部過來,葉留宗怡然不懼,就在處州城下與魏國公所部打了一場。

雙方交戰兩個時辰,打得分外激烈。

但是是軍事上來說,雙方就好像是兩支男足比賽一般,看上滿場奔跑,但其實並沒有多少有效進攻。

魏國公認爲自己麾下有一萬五千人,那是按兵額來的。但是他麾下兵馬最少有十分之一身子更高的缺額,卻是魏國公並不知道的。

這也是爲什麼大明中樞都沒有想過調南兵平亂的原因所在。

所以魏國公所部其實一萬多一點,但是葉留宗所部卻是實打實的兩萬人,其中萬餘人裝備還不錯,葉留宗所部本身就是礦丁出身,兵器也能打造一些。再加上一路來,從各府縣奪得兵器,最少一萬人是武裝的。

至於其餘的雖然都是一些竹槍木盾的東西,但是吶喊助威還是不錯的。

所以一旦起來,雖然魏國公不會指揮,但是魏國公家中的家將還是不錯的,不敢說陣勢有多高妙,但畢竟是有章法的。

而葉留宗倒是在實戰之中鍛鍊了一些本事。但是面對下面的指揮不力,兩萬人的人數優勢也不能全面發揮出來。

葉留宗發現沒有能力取勝之後,就主動撤退了。

魏國公以只求無過不求有功的姿態,進駐了處州城中。一時間處州百姓算是安心了。紛紛向上報,所謂的處州大捷。

魏國公也記着自己的使命,立即傳令福建方面與江西方面派人來他面前聽令。

浙江方面忙於瘟疫之事,魏國公直接節制下面臨近府縣,而江西方面也派了廣信府一個同知,福建方面卻是楊恭。

因爲在建寧府大捷之後,論功行賞,楊恭作爲忠臣之後,又立有功勞,起復爲建寧府同知,協助剿滅葉留宗。

這對楊恭是一個大好機會。

原因很簡單,楊恭沒有功名,如果他有功名,他就不會繼承蔭官了。沒有功名,即便是有楊榮的政治遺產,他在朝廷之中也是走不遠的。

他本來決定在家裡做一輩子鄉紳,將自己弟弟與兒子供出來一個進士,才能復興家族。

但是葉留宗之亂,卻給了楊恭另外一條道路,就是軍功。

在正統年間,文官與勳貴大體是平衡的。特別是朱祁鎮登基以後,有意維繫這一股平衡。

對楊恭來說,走不成文官,走武將也是可以的。

楊榮在武將方面的人脈,其實比文官方面還多。

別的不說,楊信或許不知道,但是楊恭卻是知道,楊洪當初也算是楊榮的人。甚至楊洪家中供奉的中堂,就是楊榮所寫。

這種政治意味很深的東西,楊洪會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楊恭此刻雖然被封了一個同知,只要將來立了功勞,說不定,就能上奏朝廷,將文官換成武將。

還能弄一個世襲的指揮使之類的。

這纔是楊家的累世富貴。

所以楊恭在剿滅葉留宗這一件事情,頗有拼命的姿態。

魏國公在處州府衙之中,召集各方,說道:“本國公奉陛下之令,節制三省,此番葉賊做亂,禍亂兩省。爾等各省有何舉措。”

“秉國公。”楊恭說道:“下官已經號召各縣,在道路上設卡,從仙霞嶺到銅盤山,各處密佈眼線,有五千士卒嚴陣以待,一旦賊人復入福建,決計會擋在省界之外,即便不能,也能拖着他們,等大軍會剿。”

魏國公問廣信府同知,道:“廣信府準備的怎麼樣?”

廣信府同知立即起身說道:“秉國公,在來之前,知府大人已經準備好了,決計不會讓賊人入江西一步。”

“好。”魏國公說道:“只要爾等精誠爲國,區區葉賊算得了什麼?”隨即魏國公說道:“我已經調集金華,衢州人馬兩萬南下,匯合本國公人馬,共四萬人,緊追在賊人後面,爾等在前面佈置銅牆鐵壁,定然能將賊人逼回仙霞嶺下,如此四面合圍,讓他插翅難逃。”

就在距離魏國公西邊一百多裡的地方。

葉留宗也在商議局勢變化。

一道道消息傳到了葉留宗這裡,葉留宗一看,輕輕一笑說道:“看來,這位國公爺,是想一口吃掉我了。”

葉希八說道:“大哥怎麼辦?朝廷已經動用了三省人馬了?”

葉留宗說道:“不急不急,他即便動員了十萬人馬又如何?真正能與我們接戰的,也不過是萬餘人馬而已。”

葉留宗纔沒有被朝廷的人馬嚇到。

打過幾仗,葉留宗已經發現了,不管多少人馬。很多時候真正決定勝負的,都是幾千人馬之間的勝負。

在這樣關鍵節點一勝,剩下就不用打了。

而正如葉留宗所言,且不說,這五萬人馬,根本沒有聚集在一起,有讓他各個擊破的機會,即便是都在一起。葉留宗未必覺得不能獲勝。

這就是處州之戰,給他的信心。

處州之戰讓他知道,原來大明南京營兵,也不過如此。

雖然列陣而戰,未必是這些人馬的對手,但是何須與他們堂堂正正一戰,浙江,江西,福建三省交界之處,最不少的就是山。

任何一個山溝,就是一個上好的伏擊場所。

只要選好戰場,即便是五萬人馬一起來,葉留宗也不是不敢打的。

陳恭善說道:“大哥,不管怎麼說,我們在這裡待不下去了。要趕緊打糧。”

葉留宗輕輕一嘆,這是葉留宗最大的問題。

不是別的,就是日益擴大的兵馬與日益擴大的糧食缺口。

在幾千人馬的時候,搶一個縣城,就足夠吃好長時間了,但是而今有兩萬人上下,打一個縣城不過支撐兩三個月而已。

如此在算是籌備戰爭,行軍,作戰的時間。即便不算官軍的前後堵截,留給葉留宗的時間也不多了。

葉留宗說道:“好,大軍西進,目的地就是這裡。”葉留宗的手指點在地圖之上江西廣信府的地方。

葉留宗很清楚,不打在身上,官府是不知道疼的,所以沒有捱過打的官府佈置,不管多嚴密,就好像是一張窗戶紙。

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七十章 父子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五章 太后二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四十章 輿情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