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少府

第九十章少府

皇帝永遠是甲方爸爸。

朱祁鎮其實可以反覆折騰下面的人,向嘉靖皇帝學習。

不過,朱祁鎮從認爲權術爲了佐大道,如果走偏了,就錯了。

於是,朱祁鎮也就廢話,直接將一本冊子遞給了楊溥。楊溥輕輕的翻開,卻見這冊子是手抄本,扉頁上寫着四個館閣體大字:曬鹽圖錄。

楊溥不看內容,一看這四個字,心中就有感悟了,暗道:“陛下是想將劉定之提拔到什麼位置上?”

作爲首輔,朝廷上很少有事情能夠瞞得過楊溥的。

而整個葉留宗之亂的時候,福建鹽運司居然出擊白銀這麼多,還有數千萬計的鹽。這種突出的情況,怎麼能不引起楊溥的注意。

這遠遠超出了福建鹽運司的定額。

如果楊溥不將這一件事情給搞清楚,他就不是楊溥了。

他雖然沒有看過曬鹽法的具體流程,但是劉定之是用曬鹽法達到增產的事情,卻是知道的。

他看的時候一心兩用,一面細細看看曬鹽法的細節,一邊思忖,皇帝的想法。想想能不能將戶部之中騰出一個侍郎來了。暗道:“不知道一個侍郎,皇帝能不能滿意。”

劉定之升任侍郎,已經是越遷了。

再往上,楊溥就不肯了,這太破壞官場規則了。

楊溥一頁一頁的翻過,最後雙手放在桌子上,說道:“誠良法也。”

朱祁鎮說道:“此書乃劉定之所撰寫。”

楊溥微微捻鬚,說道:“原來是劉主靜的手臂,真狀元之才也,朝廷後繼有人,臣爲陛下賀。”

朱祁鎮說道:“先生繆讚了,劉定之歷練還少,不堪大任,朝廷大事,還是要先生這等老臣幫襯纔是。”

楊溥心中也明白,如果沒有出意外的話,劉定之的名字一定會在內閣之中出現的。只是反正他看不見了,也不在乎多說兩句好話。

楊溥說道:“劉定之之纔在鹽運司可惜了,老臣以爲劉定之履歷遍佈地方,歷經馬政,鹽運,地方知縣,是時候在六部歷練一下了,最近戶部與兵部,太僕寺再因爲馬政的事情扯皮,臣以爲讓劉定之去處理這一件事情,卻是再合適不過了。”

這一件事情,朱祁鎮也知道。

不是別的事情,就是因爲馳道鋪開了,朝廷需要大量的馬匹了。

之前馬匹寄養在百姓家中。戶部尚書周忱細細查訪過,發現馬政害人非淺,就有了將馬匹從百姓家中收回,並用在馳道之上。

雖然這些家養的馬,當戰馬是不行的,但是作爲畜力卻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這一件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做起來卻是分外艱難,該因這一件事情,涉及了兵部,戶部,太僕寺三個衙門。

尤其是太僕寺,如果馬匹都從民間調走,進入馳道體系,而馳道體系而今還是戶部管轄的,從此有去五回,很多地方太僕寺豈不是沒有馬可養?

沒有事情做了,朝廷還會養他們這個衙門嗎?

想想就知道。

所以,各種扯皮。

朱祁鎮也是靜觀其變,而今不是皇帝下場的時候,非要下面的該吵的都吵完了,該說都說乾淨了,纔是皇帝出面的時候。

不過,從這一點上,朱祁鎮越來越欣賞周忱了。

周忱在戶部尚書任上,可以一天都沒有閒着。而今之所以出現這樣的事情,就是周忱在戶部的改革波及面已經波及到其他的衙門了。

朱祁鎮說道:“先生過獎了,這一件事情卻不是劉定之能夠處理的,朕有意讓劉定之負責金銀礦。”

“朕看他是一個得力的人,在鹽運司任上,多產鹽固然是好事,但是朕更看重,他將很多竈戶歸爲府縣,而且福建鹽運司的竈戶的生活都很不錯。”

“而今各地礦監,最大的問題,不是各級太監不仁,礦工生活沒有着落。想來劉定之來做,定然是能做好的。”

楊溥心中一愣,有些摸不準朱祁鎮的想法了。

如果他不想將礦稅交給外廷,怎麼會讓劉定之去負責,難道劉定之決定去了胯下二兩肉?

朱祁鎮說道:“朕準備,將所有金銀礦都集中在一起,建立起一個衙門,直屬大內,就叫少府吧,讓劉定之來當這個少府丞。”

楊溥一聽,他立即說道:“陛下聖明。”

朱祁鎮就知道楊溥不會反對的。

劉定之是朱祁鎮的心腹嗎?

是。

但是劉定之依舊是科舉出身的,是士林中人,他只要不想自絕於天下,在很多事情上就必須考慮。

而且由文官擔任只有太監才能擔任的職務也是一個好的開始。

將來的發展,楊溥是看不到了,但是他願意有這樣的先例,有了先例,就會有人跟隨。將來宮內也是羣賢畢至,共保君上,豈不是更好嗎?

朱祁鎮既然退了一步,就要提出條件了。朱祁鎮嘆息一聲,說道:“朕其實有一點疑慮,以朕之本意,卻是想劉定之推廣曬鹽法,日本,朝鮮,乃至南洋皆淡食。去歲福建就撲賣出二十萬兩白銀,這麼多鹽都賣到海外了。”

“可見朝廷的鹽稅也能從海外收取。推廣曬鹽法,讓劉定之來做是最好不過了。”

去年劉定之將一些鹽賣給海商,就證實了一件事情,鹽作爲大宗貨物在海外,還是有市場的。

朱祁鎮自然要着手進行他當年的計劃了。

楊溥說道:“陛下,何文淵也是能臣,臣敢保證,曬鹽法的推廣決計是誤不了事的。”

朱祁鎮說道:“如此就好。”他忽然嘆息一聲,說道:“我登基也十年有餘了,百姓也沒有得什麼好處,如果曬鹽法大行的話,看看能不減一減鹽價,也算是我這個做皇帝的,給百姓一點好處吧。”

對於底層百姓來說,鹽是必不可少的開支。而這一點開支的減少,不下於一次減稅。雖然對於百姓的重擔來說,一點點的鹽價,算不得什麼的。

卻也是朱祁鎮這麼多年,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楊溥說道:“陛下仁心,天下敬仰。”楊溥覺得雖然當今陛下,年輕氣盛,好大喜功,不慕聖學等等缺點。

但有這一點仁心,就能算是一位明君了。

朱祁鎮與楊溥商議妥當之後,朱祁鎮就立即下兩道聖旨,第一道是召劉定之入京,第二道聖旨,就是關於全面推廣曬鹽法的旨意。

何文淵以戶部侍郎銜總理各鹽運司,負責推廣此事。

第二道聖旨,想要成功,卻是要很長時間的,少則一年,長則三五年,都說不定。

但是召劉定之回宮的聖旨,卻是很容易辦到的。

這一封聖旨到了劉定之手中的時候,已經是正統十年臘月了。

多事之秋的正統十年走到了尾聲,而劉定之正押解餉銀到了沙縣。

在沙縣這裡,雖然江西,浙江的客兵已經退出了福建省界。但是圍山的士卒,已經有四五萬之多。

只剩下京營士卒,與福建地方士卒了。卡住了葉留宗與鄧茂七下山的要道,也攻過幾次山,只是山勢太險,實在是攻之不下。

劉定之在沙縣接着聖旨,周圍的人都知道劉定之這一次回去,必定是要升遷的,自然是個個恭賀,好不熱鬧。

劉定之也不得不應酬飲酒。喝得醉熏熏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間之內。他半睡半醒之間,似乎聽到了有人來,只當是僕役,隨口說道:“水。”

立即有人端了一杯水過來。劉定之喝了之後,才發現給他端水的是郭登,頓時大驚,說道:“郭將軍,你如何在此?”

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十五章 禮樂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五章 新內閣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四十章 輿情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六十六章 大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