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

第一百一十六章臺灣置州

其實朱祁鎮也想過,遷移福建之民去海西。

畢竟從福建海路去海西的話,說不定比北方還快一些。

但是朱祁鎮想來想去,覺得暫時擱置了。

倒不是朱祁鎮擔心福建在東北水土不服。成大事則就不能太慈悲。這個時代但凡是官府移民,絕對會有死亡名額的。

如果這死亡名額能壓制在一定範圍之內,朱祁鎮倒是可以接受。

主要是,長途移民沒有經驗的話,死亡名額估計會很高,再加上海西的戰事還沒有平靜下來。

沒有一個安全的環境迎接移民。

但是福建而今流民的局面,正是移民的大好時機。

這十萬流民再加上俘虜,只要全部能遷徙到臺灣島上,臺灣島上就可以置一個縣了。

之後就能慢慢經營了。

如果這十萬百姓都安置好了,以中國人之安土重遷,再移民的困難就多了不少。

而且其他條件,都達標了。

船,開海以來,不僅僅是國家造船,民間也造船,所以官府船隻運輸移民或許不夠,但是如果徵召民船的話,是絕對夠的。

而且馬上要進入冬季,海上的風暴也平息了。

至於糧草什麼的,在南方調集也容易多了。甚至朱祁鎮可以直接撥款。怎麼看,都是萬事具備,只需輕輕一推了。

多年做皇帝,朱祁鎮有足夠的技巧了。太明白凡是順勢而爲,省力十倍,但是非要逆勢而爲,成功不成功,暫且不說,甚至單單做這一件事情,就要付出極大的政治代價。

只是朱祁鎮卻沒有想到,他覺得僅僅剩下輕輕一退的事情,卻遇見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祖訓。

朱祁鎮思量一會兒,說道:“此一時彼一時也。”

“當時海上倭寇橫行,方國珍殘部到處都是,大寇頻出,太祖皇帝爲了百姓安寧,才下令禁海的。而今天下昇平,四海安泰,還是有何人敢違逆朝廷之命,開海以來,更是有本朝子民遊蕩四海。今日自然是不同於往日。”

“卿當思太祖皇帝是本意,纔是真正遵循太祖遺命。”

焦宏自然不會反駁朱祁鎮的說法,畢竟焦宏現在乃是福建巡撫,而福建這一個省,可以說是對海禁最不滿的省份。

焦宏必須爲福建省着想,他本意也是贊成開海禁的。只是有些話,即便他不說,放在朝廷之上,也是有人要說的。

焦宏立即說道:“陛下聖明。”

“此事,卿當與內閣商議,列一個章程給朕看。”朱祁鎮說道:“等卿回去之後,就速速辦理吧。”

焦宏立即說道:“是。”

朱祁鎮本來覺得,能在臺灣設縣,就不錯了。但是內閣商議的結果,卻是臺灣射夷州下轄一縣,就是夷州縣。而這個夷州知州,還擔負着招撫臺灣土人的責任。

看內閣的架勢,是準備在臺灣建立一套土司體系,準備將大明在雲南與貴州那一套給搬過來的意思。

朱祁鎮隊這一件事情,還是相對滿意的。

朱祁鎮越發明白,做什麼事情,不要多想。

做事本身,不要多做發揮,很多事情,內閣都不會故意不讓皇帝做事的。

就比如這一件事情,在朱祁鎮看來,最大的好處,是一個先例。一個海外設府縣的先例。

官僚其實最喜歡襲承先例,因爲這樣做,會減少不少政治風險。

有了臺灣的先例,將來朱祁鎮決定在呂宋,占城,馬六甲,乃是更多的地方,設立府縣就有了成例了。

或許在後世人看來,這些地方與臺灣是完全不同的性質,但是在大明人眼中,這都是一樣的政治定位。

所以,佔據臺灣等於開疆擴土,這是後世人的思維定式。

但是在大明人心中信奉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很多地方,即便是大明沒有軍事存在,在大明人眼中,這些地方,或許不屬於中國,這裡的中國是一個地理名詞,也就是中原江南湖廣一帶,纔是中國。但是這些地方,都是屬於大明朝的。

至於夷洲更是澎湖巡檢司在,正是大明的地盤。

開墾臺灣的性子,就好像是內部遷移百姓,建立一個縣而已。無非這一片的土人比較多。但是這一件事情,也是有成例的。

按照西南的成例來就行了。

內閣的一整套解決方案,都是基於大明傳統的政治框架之中的。

但是朱祁鎮卻從其中看到嶄新的一幕。

只是什麼時候,纔是揭開的時候,卻要等時機了。

朱祁鎮越來越喜歡釣魚,在後世,他從來不知道釣魚有什麼樂趣,但是而今才慢慢感受到,做皇帝與做釣者,其實有一個相同的地方,都是等待的藝術。

“陛下,”後宮忽然有人來報說道:“小爺病了。”

“什麼?”朱祁鎮大吃一驚。

宮中的小爺,自然是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濬。現在四歲多了。錢皇后已經開始讓長子識字了。

只是對這樣的小傢伙了,這一件事情,簡直是酷刑。、

每當教他識字的時候,非大哭大鬧不行,誰也不敢對這位小爺怎麼樣。

非錢皇后出馬不可。

至於朱祁鎮,很抱歉。

朱祁鎮雖然對朱見濬寄以厚望,畢竟在大明祖制之下,廢除一個太子太麻煩了。朱祁鎮自然想要一步到位。

好好培養出一個接班人,將來也不用折騰了。

朱祁鎮自然不是明神宗。朱祁鎮要做的事情太多,纔不想在儲君位置上浪費時間,與政治資源。

但是面對這個肉-糰子一樣的孩子,朱祁鎮卻是下不了手重責。

畢竟他後世也沒有被父母打過,他對自己的孩子下不了手。而政務繁忙,朱祁鎮幾乎稱得上是工作狂了,沒有節假日,沒有上午,下午都排得滿滿。

事務少的時候,朱祁鎮還有時間一日三餐,與皇后與兒子吃一個便飯,說說話。一旦忙起來了。

吃飯的時間也都沒有了。

甚至乾清宮的宮燈一直要燒到深夜時分,不將事情理順了,朱祁鎮是睡不着覺的。

朱祁鎮自然覺得對兒子是有所虧欠的。更是下不了手了。

於是乎他與錢皇后的角色就對掉了。

朱祁鎮變成了慈父,錢皇后變成嚴母。甚至有時候朱祁鎮正在批閱奏疏,小傢伙就從坤寧宮中跑過來了。

就是爲了躲老媽的鐵拳。

但是朱祁鎮只能護得了一時,護不了一世。而且朱祁鎮也不反對皇后對他嚴厲管教。因爲他畢竟不是別人。

他是大明未來的皇帝陛下。

甚至從對朱見濬的感覺上,朱祁鎮甚至能感受到一些老臣對他的感受。

他是絕對不允許自己的兒子成爲一個昏君的,那麼從小嚴苛的教育也是必然的,等他六七歲的時候,就要出閣讀書了。

到他成年之前,每天嚴苛的教育是絕對不會改變的。

如此,並不是說朱祁鎮不愛兒子,恰恰是對兒子愛得深沉,希望他未來能繼承他的事業。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故而此刻,一聽兒子病了。朱祁鎮自然是大驚失色。

小兒易病,這一件古今都是一樣的,但在古代有一個極大的不同,那就是小兒夭折頻率是極高的。

這一點,即便是皇宮之中,也是如此的。

很多時候一病,接下來的就是死亡。

在古代,人的生離與死別,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因爲這都是很普遍的東西。朱祁鎮這才着急之極,立即推掉了所有政務,交代召見的人以題本上奏。然後就匆匆回後宮了。

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八章 斷事官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八十三章 弊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