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

第一百八十九章張輔的奏對

知己知彼,百戰不怠。

但是真正在戰場之上,知彼固然重要,但是知己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每一個人對自己的判斷是很難客觀的。

成國公朱勇一身從軍,在太宗年間,很少有單獨,領兵的機會,但是太宗去後,跟隨宣宗皇帝也打過幾仗。

宣宗皇帝得了太宗皇帝真傳,也算是馬上皇帝。

雖然沒有大規模北伐,也出塞過。

成國公真正成爲獨立統帥,還是在正統年間。

但問題是,成國公固然打過幾場勝仗。但這些勝仗,大多是與手下敗將兀良哈?兀良哈的實力是無法與瓦刺相比的。

張輔對成國公指揮能力有一個模糊的估計,雖然這種估計,無法換算成一個具體的數值。但是張輔給成國公的建議就已經表明了。

在邊牆之內大戰,成國公勝利的概率極高,失敗是小概率事件。但是越北上,就越不好說。

這也是爲什麼張輔不希望成國公出塞的原因。

只是他看了看各地的情報,尤其是邊地的慘狀,心中也明白,成國公不打這一仗,是不行了。

成國公帶領大明主力軍隊,縱然瓦刺屠戮百姓而去。根本不可能對朝野上下的交代。

而且,這一戰未必不能打。

張輔覺得如果自己帶兵北上,大勝或許不能,但是擊退瓦刺,全身而退,卻是毫無問題。

只是歲月催人老。

當初而立之年,帶領五十萬大軍,七月滅安南的將軍,已經是一個七旬老翁了。

這個年紀,即便放在現在,也是風燭殘年了。

張輔從小習武,身子骨一直很好,但是他也知道,他的身體已經經不起征戰了。

成國公打這一戰,在張輔看來,卻是勝負各半,或者說,他已經無法判斷勝負了。他畢竟不是在前線,而是在幾百裡後的北京城中。

所有消息都是不知道幾手的,而且其中也不是不可以有謬誤的。

此刻,對於這一戰,張輔心中徹底沒底了。

但是他心沒底,面對朱祁鎮的詢問,他能說出來嗎?他敢說出來嗎?

如果說,這一戰是一場豪賭,朱祁鎮是下場的賭客了。那麼成國公朱勇,就是已經摔出去,正在不住旋轉的篩子。

已經買定離手。

只等揭盅。此刻做什麼都晚了。

而且朱祁鎮做得越多,失敗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所以英國公張輔不過片刻,都確定自己要說什麼了。

英國公張輔輕輕將這些奏疏都放下來,卻見朱祁鎮已經等着他了,朱祁鎮立即問道:“國公,前線情況如何?”

英國公說道:“大同大捷之後,本朝與瓦刺已經攻守易勢了。邊牆以南韃子,要麼就留下來,要麼就是退回草原之上。”

“大同與宣府之間的戰事已經差不多結束了。”

朱祁鎮冷笑一聲,說道:“便宜他們了。”

一想起大同邊軍,朱祁鎮就覺得頭疼。

近十萬百姓如此死去,朱祁鎮簡直覺得被瓦刺生生的扇了一個耳光。滿臉頭昏腦漲。被羞辱之餘,朱祁鎮還要收拾這個爛攤子。

雖然大同的經濟不能與南方相比的,但是大同本地能生產一石糧食,就是減輕後方數石糧食的消耗。

即便是從北京向大同運糧食,已經開始使用馳道了。但是這樣做,只能減輕消耗,並不能免除消耗。

別的不說,馳道上每日的馱馬,也是要吃草料與糧食的。

大同如此慘重,朱祁鎮必須加大對遍大同的物資供應,對而今的捉襟見肘的朱祁鎮來說,更是一個雪上加霜的事情。

爲了糧餉問題,周忱已經將戶部的權力給剝奪的差不多了,幾乎每一筆支出,都必須周忱過目。

周忱費盡心機,開源節流,甚至北京城門稅都加了不少,還有順天府歷代積攢下來的幾十萬兩銀子,也被劃入戶部賬目之中。

同樣的情況,也在天下各個府縣之中。

甚至山東與河南是因禍得福。

因爲河南與山東有黃河改道之禍,他們本地財政都支撐黃河大工了。

但是于謙愛惜民力,在收刮地方方面,是留有餘地的。而被逼得焦頭爛額的周忱,可顧不得這些了。

不管那一級府縣,手中結餘的賦稅超過一千兩,統統徵調入京。

一度讓下面各府縣,連給下面胥吏的銀子都沒有了。

忙到朱祁鎮都敢見周忱。

因爲周忱如此作爲,已經被很多人抨擊了。如果之前下面人說周忱是奸臣,是聚斂之臣,還是下面偷偷說。

但是此刻,已經傳播到整個士林之中。

沒有辦法,周忱所做的事情,就是想辦法不影響民生,或者儘量少影響民生的情況之下,從石頭裡榨出油來。

好給朱祁鎮補龐大軍費缺口。

這樣的做法,能有好名聲纔怪。

周忱爲了支撐前線做戰,已經什麼也不管了,將自己一點名聲也都砸進去了。朱祁鎮任用的幾任首輔,楊士奇,楊溥,乃至於曹鼐,大多人即便去任,都有一個好名聲,唯獨周忱還沒有等離任,已經聲名狼藉。

朱祁鎮覺得很對不住周忱。

一想到這裡,朱祁鎮更恨瓦刺了。他問張輔說道:“成國公此去追擊,能不能擒殺也先老賊?”

張輔說道:“大抵是不能的,陛下,縱觀太宗皇帝歷次北伐,縱然有大破韃子之時,也很難擒王殺將,這也是草原上的地形所限制的。”

朱祁鎮嘆息一聲,說道:“也是。那勝負之數?”

張輔說道:“陛下親政以來,厲兵秣馬,養精蓄銳,以待北伐。京營,邊軍準備多時,士飽馬騰,士氣可用。足可一戰。”

“陛下問臣,勝負之數,臣卻難以盡言,蓋因戰場之上變數之多,非人力所能盡算,只能盡人事而聽天命。”

“只是臣以爲朝廷只要不過度深入草原之中,不越過瀚海,即便有小挫,大軍也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大明在陛下的領導之下,國力蒸蒸日上,雖然被黃河牽制了國力,但是隻要熬過這一兩年,陛下就能重整旗鼓。”

“而對瓦刺來說?也先手中的籌碼,乃是馬哈木,脫歡,也先,三代積累下來的,一旦有敗,想要重整旗鼓,卻難了。”

“故而,大明不懼敗,瓦刺懼之,朝廷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陛下只需寬心以待,會有好消息的。”

張輔所說的話,看似看好成國公一戰攻成,但是細細品讀,卻是迴避了這個問題。

朱祁鎮也感覺到這一點。

卻也沒有在意?

原因很簡單,在皇帝面前說話,是要負責任的。

一般大臣都不會言之鑿鑿,在皇帝面前承諾承擔什麼?一般情況下,都會給自己留於幾分餘地。

爲將來留於分寸。

當然也有不這樣做的,要麼是胸有成竹,要麼就是愣頭青。

朱祁鎮關心的是張輔所言大明不懼敗,但是瓦刺懼之,這一個論斷。他莫名就安心下來了。

雖然成國公帶領的是大明軍方主力,是大明現有最大的重兵集團。但是是不是成國公一戰覆滅,大明就亡了?

不是。

大明國勢一直處於上升期。

雖然一戰大敗,或許對大明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決計不會牽扯到大明存亡這個角度。

朱祁鎮心中暗道:“當初皇帝被俘,大明尚且能再組織第二次會戰。我就不相信了,我這十幾年臨朝親政的威望,還比不上臨時趕鴨子的二弟。”

“而且,我已經安排了很多事情,即便成國公真正的全軍覆沒,我也能在十幾天之內,組建出第二支大軍。”

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七十章 諸子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六十章 明浪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