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

第二百一十章噩耗傳來

貓兒莊之戰消息來到。

首先知道的是朱祁鎮。

因爲錦衣衛直入大內。幾乎在楊洪與成國公匯合之後,就已經將大概的消息傳到了朱祁鎮手中。

朱祁鎮已經沒有憤怒的力氣了。

在朱祁鎮知道有這個可能的時候,該憤怒早就憤怒過了。

在收拾爛攤子的時候,生氣毫無用處。

朱祁鎮直接召見孟瑛。

此刻孟瑛已經擔任了之前張輔的位置,在御前聽過諮詢。另外這一段時間,孟瑛已經在準備了,爲居庸關與紫荊關兩個重要的關卡加派人手。

並從京營剩下的士卒之中挑選合格的兵源。

似乎貓兒莊之戰戳破了京營的窗戶紙,在孟瑛摸底之下,京營之中所謂的二十萬大軍,只有五萬可以出戰。至於其他的軍隊,連守北京城都很是勉強。

但是延邊諸關加固,也是需要不少人手的。

這個關卡,除卻居庸關之外,其他都是如陽和口一般,是一條兩山之間的通道,並沒有修建關城。

即便徐晞在加固九邊邊防的時候,也沒有想這些地方改爲關城,一來是覺得耗費太大,二來,卻是覺得不值得。

那個時候,在這些關卡之前,最少數衛護持,所以誰也想不到。天下轉眼之間就崩壞到這個地步。

朱祁鎮召見孟瑛之後,先將錦衣衛的急報給孟瑛看,隨即問道:“居庸關與紫荊關各關準備的怎麼樣了?”

孟瑛說道:“臣已經視察過一遍了。唯獨紫荊關沒有防備,兩三裡寬的缺口,即便現在想要加固已經不成了,只是派精兵強將駐守了。”

朱祁鎮說道:“何人?”

孟瑛說道:“臣以爲威遠伯方瑾可擔重任。”

朱祁鎮說道:“福建兵可用嗎?”

說實話,朱祁鎮可沒有想用三萬福建兵。他只是想看看福建練兵的成績如何。畢竟福建衛所的改革乃是朱祁鎮軍事改革的一個試點。

這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朱祁鎮之後的舉措。

所以,朱祁鎮想趁着大戰的時候,將他們調入京師來看一看,畢竟除卻這個機會,平日調外兵入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是此刻這三萬福建兵,就成爲救命稻草了。

只是三萬福建兵到底能不能用,朱祁鎮也是沒有底。畢竟之前福建兵在平定葉留宗,鄧茂七之亂的表現,實在令人辣眼睛。

難道數年之內,就能脫胎換骨嗎?

孟瑛說道:“臣已經到福建軍中視察過來,福建士卒訓練刻苦,雖然身材矮小,但是紀律嚴明。以臣觀之,瓦刺馬隊也衝之不動。”

朱祁鎮說道:“紫荊關可不比其他地方,卿覺得方瑾可以勝任嗎?”

孟瑛說道:“臣以爲方瑾可以勝任。”

朱祁鎮說道:“如此,就令方瑾帶領本部人馬駐守紫荊關,守北京側門。各部安排,朕信得過你,只是而今宣大局面如何收拾?”

“朕準備令你代替成國公,爲徵虜大將軍,總領宣大總兵官,主持戰局如何?”

孟瑛呼吸微微一緊,說道:“陛下有命,臣願意赴湯蹈火在所不遲。”

說實話,孟瑛年輕的時候,倒是有這個想法,當時他是靖難二代之中,比較出衆的將領,只是孟家偏向漢王而已。

如果漢王登基了,此刻張家的地位就是孟家的。

只是,漢王事敗了,孟家的地位一落千丈,從此他再也沒有想過,有一日能再持帥印,掌近乎舉國之兵。

孟瑛自然有些激動。

朱祁鎮說道:“你準備如何對付瓦刺?”

朱祁鎮此刻也沒有辦法了,能主持這等規模大戰的人,也就那幾個人。成國公兵敗,英國公張輔年事已高,至於其他將領或許有能力,但是沒有資歷。文官掛帥?很抱歉,朱祁鎮不信任他們。

孟瑛說道:“臣以爲,而今的局面,朝廷不能敗第二次了,所以,臣在宣大的戰略,就是避免於瓦刺決戰,堅壁清野,長久相持。”

朱祁鎮聽了,雖然覺得有些刺耳,但是卻也知道,這估計是最穩妥的辦法了。

在成國公大敗之前,如果朝廷願意謹守關卡,瓦刺也不會有這麼大的戰果,但是這種被動挨打的局面,卻是任何一個人都不滿意的,包括朱祁鎮,也包括外朝的大臣。

但是而今卻又拿出這樣的辦法。

是的,沒有大決戰,就沒有大敗仗,而以瓦刺的國力,他們即便從宣大搶了不少東西,他們也不可能將戰事維持到冬天去。

所以,只要相持到秋後,瓦刺一定會退兵的。

而今六月,也就是隻要熬到十月,瓦刺就會退兵。

四個月的時間,以各城池囤積的糧草來說,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以瓦刺的攻堅能力,即便是攻城,四個月的時間,最大拔掉一個衛所而已,像宣府,與大同這樣的雄城,是決計不會被攻破的。

等瓦刺搶夠了,然後撤退。

畢竟一旦再來一次,貓兒莊之敗,朱祁鎮就覺得自己的小心臟都承受不住了。他徹底瞭解了,北京對蒙古戰略空間狹小的概念。

幾乎一場大敗,北京就能遭受敵騎了。

但是朱祁鎮還是忍不住說道:“難道只能這樣嗎?沒有其他辦法嗎?”

孟瑛說道:“實在是朝廷兵力不足,臣細細算過,各關卡加駐軍,已經北京城的駐軍,已經將京師之中的兵馬調用萬了。京師隨時要有十萬守軍,是決計不能動搖的。”

“臣即便去大同上任,也不過能帶數千步卒而已。實在抽調不出人馬了。”

朱祁鎮也知道,如果說居庸關乃是北京的正門,紫荊關乃是北京的側門,北京還有很多其他門戶,比如倒馬關,古北口,喜峰口,等等。

這都是要加固的。

這一道防線,乃是北京外圍重要防線。一些地方都是二線防線,全部需要加固,雖然京營軍中有不少濫竽充數的,但是派去守關還是不錯的,至於北京城,恐怕少了十萬人馬,北京城牆都站不滿,更不要說守城了。

朱祁鎮說道:“真的沒有兵馬的,難道不能從其他邊鎮,抽調軍隊?”

孟瑛說道:“能,只是即便能,各鎮未必能抽調出來兵馬,而今即便抽調了兵馬,一時間也不能直接進入宣大地區,所以,而今是趕不上了。”

“在者,延安寧夏兵馬本就不多,至於遼東海西,此刻能面對脫脫不花,估計也難以抽調出來,至於甘肅,就太遠了一點,等甘肅軍隊到了,什麼事情都晚了。”

“緩不應急。”

“臣看的是錦衣衛密奏,臣估計,戰報在明日或者後日就會到了京師,倒是舉國震動,陛下爲了安撫民心,也應該立即拿下成國公。臣沒有時間去籌集更多的軍隊了。”

朱祁鎮沉吟片刻,說道:“你覺得逼退瓦刺,臣要說的是逼退,並不是等瓦刺搶夠了,搶不到東西自己退兵,你需要多少人馬?”

孟瑛沉吟片刻,說道:“五萬步卒?”

朱祁鎮有些奇怪,說道:“只需要五萬?”

孟瑛說道:“陛下,其實而今宣大人馬並不少,臣估計宣大各部騎兵加起來有五六萬騎,有京營步卒十萬,還有各地守兵,加起來,並不比瓦刺少,只是瓦刺掌握主動權,一旦打起來,將我軍分割在各個城池之中,這才難以對付。”

“而今朝廷也沒有騎兵了,陛下給我的只能是步卒,其實多五萬步卒少五萬步卒,相差也不是太大,只是有沒有足夠的本部兵馬,卻是臣能不能在前線有足夠的威信。”

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八十章 西寧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五章 太后二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