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

第八十三章說客張文

于謙說道:“而今卻有一個難題。”

張文心領神會,說道:“大人請講,如果用得着我張某人,張某百死不辭。”

于謙淡淡的將事情原委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無他,于謙就是想起西寧李家舉家上京。從此就是西寧李家就是北京人士,至於當地的田產自然不會動。甚至還保證對會寧伯加以照顧,等等。

于謙之所以讓張文做這個說客。

一來於謙不想將事情鬧大,西寧李氏遷居北京之後,雖然還掛着土司的名頭,但是隻有放一個管傢什麼的,在這裡處置,話語權自然是大大降低了。

李家既然識相,于謙也不想髒了自己的手。

而且通過中間人暗示,尚有討價還價的籌碼。但是如果於謙直接開口,就沒有迴旋的餘地了。

至於打草驚蛇。

就高看李家了。、

李家估計能有一兩千家丁,再加上控制的西寧衛士卒,能拉起幾千人馬。決計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于謙帶了五千士卒來做什麼?而且西寧衛其他各家會怎麼做?別的不說,祁家可是巴不得李家與朝廷衝突的。

其次,于謙看中了張文與李家之間的關係。

什麼?你說張文與李家沒有關係?

那就扯淡了。西寧纔多少人口,即便是西寧在冊人口加上各土司的人口,頂多十幾萬,即便是明後期,地方士人說起也不過說西寧三十萬人?

區區十幾萬人,張文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豈能不與李家打交道。

而且於謙也知道,李家的權威要比祁家強多了,如果張文與李家關係非常不好,張文也未必會被李文介紹給於謙。

他們的關係或許不是十分親密,但是作爲中間人,還是可以的。

張文雖然不知道這後面有多大的內情,但是聽於謙一說,就知道李家損失大了,且不說田產上的損失,單單說李家從西寧遷走,他們留下來的影響力,也會很快消散一空。

這樣一來李家最少失去了對西寧衛的控制,只能靠自己的家丁了。甚至說主人常年不在,一些家僕如何能管理好領地。

時間長了,恐怕下面的人也起了別的心思。李家在京師能夠得着嗎?

內裡外裡的損失不可道計。

只是張文偷眼看了一眼于謙,卻見於謙笑容不變,但是他卻心中一突,暗暗祈禱這一件大事能夠平安度過吧。

張文說道:“在下這就去。”

張文匆匆離開指揮使衙門,也不敢回家,知道這一件事情,自然要萬分保密,甚至他感覺身後就有人跟蹤自己。

他決定這一件事情不完結,他就不回家了。

張文見到了李文,將這事情前因後果給李文一說,李文頓時大怒,說道:“無恥匹夫,我李家一讓再讓,他以爲我家是軟柿子嗎?”

李文見朝廷對茶馬之事動了真格了,再加上北京會寧伯在京軍之中,也要邊緣化的趨勢,畢竟李英雖然不算是靖難勳貴,但是與靖難勳貴聯繫密切。

所以李詠雖然沒有被排擠,但也沒有什麼大好機會。當然了這也與李詠也沒有什麼突出的實力有關係。

這種情況下,李文判斷出來,不能與朝廷硬抗,忍痛斷了每年四五萬兩銀子的進項,將這一件事情,全部賣給了于謙。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卻不想于謙恩將仇報。

一時間李文又急又氣,怒火中燒,但是片刻之後,又頹廢的坐了下來。

無他,他已經發現於謙是做了完全的準備,根本不怕李文造反,更不要說大明新敗瓦刺,餘威震懾天下,李文不覺得他能抗衡朝廷大兵,甚至連城外的五千京營都打不過。

除非他願意逃到西番,或者青藏去?

但是怎麼可能?

李家在大明也算是頂層幾百個家庭之一,榮華富貴享有不盡。但是西番,青藏都是一些什麼地方?根本就是荒蕪蠻荒之地。

即便在哪裡稱王稱霸,又能有什麼好處?

而且即便他想反,家中很多人也不會答應的。

無他,看看就知道了,大多數造反都是底層百姓活不下去了,真正出身富貴的哪裡那麼容易造反?

特別是這種完全看不見前途的造反。

誰去做?

即便是李文也不願意。

于謙的手段是讓李家難以接受,但是總體上李家不過是失去了西寧。有會寧伯這個爵位在,誰也不敢小窺了李家。

但是在西寧當老大,怎麼都比去京城給人當孫子強多了。

甚至李家在西寧的存在,也是給會寧伯一些支持的,別的不說,一旦西番有事,朝廷自然會想到會寧伯一脈。

而今這些好處都不會有。

至於財貨上的損失,李文根本沒有多想。

畢竟李家幾十年積累,可真是鐘鳴鼎食之家,家底厚實的很,這種地方上的土皇帝,甚至比北京城一些國公還有錢。

如石亨這些新晉勳貴,家底都還薄得很,如何能與西寧李家這樣的百年世家相比?

所以在李文眼中錢從來不是問題。

“李兄。”張文見李文心思平定下來,說道:“我觀於大人,也是一信人,他既然提了這個條件,就一定會做到,而且李兄如何不滿意,還是可以談的。”

“只是有些念頭萬萬不能有的。”

李文苦笑道:“我知道。只是如此大事容我三思。”

張文說道:“好,我就在你家住下了,你想好之後。再來找我。”

李文讓人送他下去安置,一個人緊皺眉頭思索,忽然想起一個人來,心中暗道:“家中能與我商議的也只有她了。”

李文立即來到後院之中,求見。不一會兒就有兩個老婆子說道:“二爺請進。”

李文進去,卻見一個白髮老嫗坐在正位之上,他立即行禮說道:“孫兒見過祖母。”

這個人就是李南哥的續絃。而今已經九十多歲了,如果在尋常百姓家根本供應不起,但是李家畢竟不是尋常人家。

而且老夫人一輩子見識過太多大風大浪了。即便是會寧伯李英被彈劾下獄的時候,也是老夫人穩住大局,才讓李英安全從詔獄之中出來。

而今老夫人早就不管事了。但是如此大事李文也不稟報老夫人。

老夫人也知道這一件,這個孫兒是他養大的,早晚問安自然是有的,但是平日事務太忙,也就少來後院。

今日更聽說三邊總督來了。想來更忙纔是,所以這個時候他來了,定然是有事情。

老夫人問道:“可是出了什麼事情?”

李文欲言又止。看了看身邊的侍女僕役,老夫人會意,一擺手,這些人都下去了。

李文這才上前,悄聲將於謙的要求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老夫人聽了,眼睛微微一沉,沉吟了片刻,說道:“你之前做的好。”

李文說道:“祖母的意思是?”

老夫人說道:“我家在西寧富貴已極,但是終究不能抗拒朝廷大勢,所以你壯士斷腕,將茶馬生意交出去,這一步走的好。”

李文苦笑說道:“卻沒有想到于謙貪得無厭。而今該怎麼辦,孫兒已經不知道了。”

老夫人說道:“于謙此人的名聲,我也聽說過,從來不是橫徵暴斂之輩,所以,于謙之所以對我家,不是窺視我家財富,而是我家擋了他的道。”

“而於謙代表着皇帝,擋了他的道,就是擋了皇帝的道,當今陛下可不是一個善茬啊。”

就如同土木堡傳出陰謀論,貓兒莊之戰也傳出了很多陰謀論的說法。

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三章 災年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